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9999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反思.docx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反思.docx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反思

《找春天》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找春天、画春天的活动,使学生了解春天的典型景物,掌握组织画面的简单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下面是关于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反思的内容,欢迎阅读!

《找春天》是一篇描写春天的优美的,整篇课文读起来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活力。

课文中通过写几个孩子寻找春天的过程以及找到春天的结果,让学生有一种感同身受的,讲述这篇课文时,对于识字写字我采用部分生字随文识字,大部分生字将课文后集中识字。

课文讲解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初年这个美好的季节,虽然现在的天气仍然给人一种冬天的气息,但是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还是可以找到春天的迹象的:

河里的冰融化了,枯草下面探出了嫩芽,迎春花也绽放了……孩子们已经感受到春天来了。

所以学生在欣赏课文中优美的句子的同时,在大脑中也播放着自己找到的画面。

其次,抓住课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让学生感悟春天的特点,正因为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好像跟孩子们捉迷藏,孩子们才需要仔细地找到了春天的迹象。

再次,通过让学生表演的方式理解新词语的意思,比如说“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等词,在理解词的同时学生也加深了对新字词的记忆。

此外,除了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掌握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通过最后一段,我还为学生的写话训练做出了指导。

课文最后一段中写到“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这个句子中的四个动词“看、听、闻、触”,告诉我们描写事物可以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信息,这样面对写话,学生才能有话可写。

讲授这篇课文时,虽然抓住了重点,对教学目标也进行了落实,但在课堂中缺乏了“多读”。

这么美的课文应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地读发现美。

课堂中的失误,也印证了那句话“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通过课后的反思,我找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这将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去改进,使课堂不断地去完善。

《找春天》是二下第一课,本课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我想进入了新的教材,将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

学习课文之前,我首先进行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春天藏在哪里。

这种听读也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教师朗读的熏陶。

接着,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

在学生自由读前,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

(2)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3)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圈出生字。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词组,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

解决了字词,就要品读课文,这一步是以“情”贯穿的读。

课文第一段我抓住两个它“!

”第二段我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

“脱”、“冲”、“奔”、“找”这几个动词,描绘出孩子们急着到外面去找春天的心情。

这时适时引导:

这段该怎么读?

为什么这样读?

这两段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

使学生明白面对春天这美丽的景色,我们应用盼望、高兴的、急切的语气去读。

课文第三至七段,可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朗读。

这三句话把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春天增添了不少生机。

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得亲切活泼。

最后理解了课文,还要进行朗读的反馈,这时,我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再比。

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色彩缤纷的图画是低年级小学生最喜欢的,因为它能比文字更形象地直接作用与儿童的感官,符合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

因而“图文结合”成了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常用的一种手段。

但不论是利用插图或是简笔画,甚至多媒体课件,都只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输入过程,学生只能被动的看,缺乏交流和表达。

而低年级的孩子是多么希望表达啊!

他们最喜欢的方式就是画画。

因此,我在教学《找春天》一课时,设计了画一画这个环节,让学生拿起画笔画出阅读后的感受,变被动为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让画笔走进语文教学”有很多好处,比如说:

一、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情绪。

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胜于抽象思维。

在他们的语言和写字能力尚未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画画可能是他们最直接和最轻松的表达的方式。

所以,他们乐于画画,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

二、用画展现阅读的过程。

学生把抽想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的过程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

等他把这幅画画好以后,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悟表达出来了。

然后,再让他们根据画的画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的想法,又是一个把感悟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调节课堂气氛,达到动静相宜。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

如果一直让学生听、说、读,学生就会越来越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教学效果。

而画画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立刻安静下来。

学生聚精会神的画画时,心情平静了,使而后的听说环节能顺利进行。

这样,课堂上就做到了有张有弛,动静相宜。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让“画笔走进语文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将画画与语文放在一起,更不能把语文课变成美术课,而是要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五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蓝色多瑙河》)

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上课吧!

从今天开始,老师要带大家到世界各地去旅游。

维也纳是第一站(板书:

维也纳)。

维也纳还有一个美称,那就是——(板书:

音乐之都)。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打开书,下面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你对维也纳能了解多少。

2.课件出示生词。

1组:

欧洲生涯装饰金碧辉煌

草坪优雅博物馆街头巷尾

2组:

掺和镂花梁柱

3组:

阿尔卑斯山北麓华尔兹圆舞曲

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

读音:

掺和字形:

巷卑

3.交流:

你对维也纳了解多少?

你是怎么了解到的?

过渡:

你们真是学习的有心人,不仅可以从课本上获取这么多资料,还会运用网络学习!

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呢?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吧!

三、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句子表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按照课标的要求,我们每分钟默读大约500字,那这篇课文,就要用1分40秒读完。

好了,开始吧!

2.交流品析

你从哪里发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呢?

(1)“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说说你的感悟,“摇篮”本来指什么?

文中的音乐的摇篮指的是什么呢?

(发源地)呀,你们还发现这人杰地灵的地方孕育着世界著名的音乐家。

从“等”这个字体会到音乐家还不止这些呢,你了解谁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是的,他们的部分作品在这里完成。

看,老师这里搜集了一些资料呢!

(出示音乐家莫扎特,海顿等音乐家的图文资料。

)看完后,有什么想说的呢?

(维也纳真不愧是音乐的摇篮,真不愧是音乐之都啊!

那么请读出你的感叹!

自由读,指名读。

(2)接着谈,哦,你可以从“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发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板书:

装饰)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有疑问吗?

是呀,装饰一般用物质材料,可是维也纳这座城市的装饰材料却是音乐。

想去看看这神奇的城市吗?

(播放音乐,师范读)闭眼睛!

你来到维也纳了吗?

来到这里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A.从“到处”一词我仿佛看见了维也纳有许多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这是凝固的音乐,无声的音乐。

B.我看见许多用音乐家命名的场所,这儿是……这儿是……这儿是……音乐家永远伴随着人们。

C.我还有幸来到了王宫,看到了草坪上的音乐符号。

D.我看见一草一木都有音乐的气息。

……

小结:

同学们真是灵气逼人啊,你们品读了课文中没有的精彩和情景。

这些图片也跃然纸上了,看!

(出示课件)

从你们的脸上我看见了惊奇和享受!

带上你刚刚的感受读课文。

有这么多音乐装饰,维也纳真不愧是。

(3)谁还有发现?

你还发现维也纳的音乐魅力,还表现在维也纳星罗棋布的歌剧院,音乐厅。

“星罗棋布”你理解吗?

最著名的是哪里?

(国家歌剧院金色大厅),那么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处自学交流。

学生自学,然后交流学习收获

㈠国家歌剧院

A.从“创建于1869年”读出歌剧院历史悠久,也看出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热爱。

B.从名称“世界歌剧中心”读出世界影响大。

C.从“它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设计最独特的是移动舞台,纵深46米,有几层平台组成,可随意升高、降低或转动。

乐池可以容纳一个110人的乐队。

舞台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配备有现代化的照明设备。

观众席位于剧场中央,共6层,可容纳2200人。

”读出歌剧院造型的特别,规模宏大,容量之大,也体悟出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喜好,只有爱音乐之深,才舍投入之大。

我们也看到了音乐之都的风采!

(出示课件)看,这就是世界歌剧中心,读出你刚才的感悟吧!

㈡金色大厅

A.从“金色墙壁”“金色胸像”“金光闪闪”读出了金色大厅的金碧辉煌。

B.这里每年都要举行“世界一流的新年音乐会”感受到每天每年与音乐相伴的城市——音乐之都维也纳!

相信你看了这些图片之后,你的这种感悟会更加深刻!

(出示课件)指名朗读。

过渡:

听音乐大厅的音乐会开始啦,(播放音乐)可是只有在这豪华的歌剧院音乐厅里才能听到音乐吗?

你又发现什么了啊?

(4)“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音乐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板书:

音乐生活)

那么伴随着乐曲,也让我们进入维也纳人们的生活,品位他们的音乐生活吧!

读着读着,你感觉仿佛什么时间来到了那里?

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

我仿佛(时间)来到(地点)

看到,听到。

例如

㈠夏天的夜晚,我们来到公园……

㈡圣诞节夜晚我们来到了一个普通家庭……

㈢寻常的一天清晨,我们来到街头……

㈣我来到学校

㈤假日我来到商场……

㈥我还有幸来到维也纳的政府会议……

……

三、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这次音乐之旅也将在这美妙的音乐之中结束,现在说说你对维也纳的印象。

四、作业

搜集维也纳的资料,准备下节课办一张维也纳资料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选择一段有感情朗读。

2.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认读。

二、指导字形。

1.这些生字中你最想提醒大家的是哪一个!

重点指导

卑:

“白”字里面是一撇。

巷:

最后三笔是“横折,横,竖弯勾”。

辉:

“光”的最后一笔是竖提。

雅:

是左中右结构的字,一定写的紧凑才漂亮。

2.学生描红,临写。

3.出示学生作品,评价改进。

三、回味课文,学习表达方法。

1.课文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你们总结的干脆、利落,你们为什么这样快就做出了总结?

3.对,因为前三个原因都是每段围绕第一句话写的。

你再看看作者为了把意思表达清楚,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说说看。

4..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从构段方式、写作方法、抓重点词句等方面来体会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同时也学到了三种理解内容、练习写作的方法。

看了五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的人还看: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华山的险

华山的险,吸引了许多游人。

为了一览华山的奇峰异彩,领略它的天下之险,我在山上呆了两天两夜。

从早到晚,上上下下,跑了近百里山路。

走“五里关”,过“莎萝坪”,路还算平坦,暂时感觉不出险。

只是匆匆赶路时,偶一抬头,往高处望去,只见峭壁林立,横空出世,山路夹在缝间。

天空在这峰林争雄的世界里,似乎也龟缩成了一条线,瘦瘦的,直直的,失去了那浩大的气派。

上到“毛女洞”,山路便开始了大幅度的变形,左拐右弯,蜿蜒蛇行。

疑已无路,打个弯儿却又小径通幽,别有天地。

“华山天下险”。

这“险”是够味的,这“天下”二字也是当之无愧的。

瞧,在深深的山坳里崛起的一条狭而长的山脊,远看似一条绳子从天上斜斜地横放下来,那就是“苍龙岭”。

它左右两旁的沟壑深不见底,山风夹攻上来,全无遮掩,呼呼大作,似有千军万马在厮杀。

这历来是游人谈“险”色变之处。

不过,现在的苍龙岭经过一番整修,路面加宽,两旁都护以铁索,只要脚踏实地,步步小心,爬过去还是十分安全的。

我倒觉得“老君梨沟”可怕得很,路狭窄仅容一人,斜斜地从几百米高处滑下来,两边空空荡荡,眼睛根本不敢往下看。

游人是一个紧挨着一个,小心翼翼,全神贯注,敛气屏息。

稍不注意,一个出事,那顺着的一溜儿都会跟着倒霉。

有的人只是爬上了一小段,便觉得太冒险了,赶快退下来。

从沟下往上望去,人们的动作或蹲、或跪、或手脚并用,犹如一个个虔诚的朝拜者。

征服华山,是个了不起的壮举。

当你横下心,壮起胆,登上平台,放眼回顾,华山的一峰一峦、一石一木,都变得更加峻拔、亲近起来。

山风尽情地吹拂着人的心怀,此时,一切疲倦、惧怕都在这瞬间消失了。

“五岳归来不看山”,华山便是这五岳之一,它以“险”而名闻天下。

而本文的作者也就抓住它的这一特点,用其登华山两天两夜的亲眼所见及其切身感受,给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它那非同一般的险,让我们随着他那细腻生动的描写,同游华山,品尝“险”味。

本文共有4段,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句,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了华山的特点——险。

第二、三段具体地向我们展现了华山的险。

第二段在简单地介绍了自己游览的时间、路过的景点后,重点写了游览路上所看到的险。

作者在平缓的路上,虽暂时未感到险,却看到了险:

峰险、路险,天空在峰林的争雄世界里也变为一条线。

接着,直写其路险,由山路的变形、蜿蜒,进而到无路,别有天地,给我们展现了他直接感受到的路之险。

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

同样写险,但这险比前一段更进一层,“险”得够味,是名副其实的“天下”险。

作者抓住了两个地方,一个历来是游人谈“险”色变处——“苍龙岭”,作者从沟壑之深、山风之大、游人小心之程度,突现了此处之险。

第二处是老君犁沟,路窄,路斜,两边还空荡荡,写出了所见之险。

但作者的点睛之笔却在后面,他通过写游人突显了山之险:

眼睛不敢看,神态紧张,动作小心,中途退缩,手脚并用……最后一段给我们展现登峰之后的惬意和开阔,让人心头不仅为之一爽。

本课把华山的险层层深入地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导学生赏句、品词、想象,让华山的险深刻地印于学生的脑海中。

与此同时,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感受作者的细腻描写。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一段:

点出“险”是华山吸引游人的地方。

*第二段:

小声自由地读这段,我们能了解本段作者给我们介绍的内容,在交流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出华山的险?

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读、思、讨论,结合旁批感受这段所描写的作者看到的险。

在交流中抓住“峭壁林立”“横空出世”“夹”这些词的理解,结合图片或影像资料形象地感受山势之险。

*第三段:

“够味”“当之无愧”这些词强调了华山的险。

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上感知这一段从两个地方展现了华山之险。

再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在同学的互评中,相机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地体会文中那两个比喻句,一个从形上写出了山的险,一个用山风的呼啸烘托出山的险。

面对如此“可怕”的情景,你会有什么反应?

以此为引入点,仔细品读后面写游人爬山动作、神态的句子,结合旁批,感受华山之险,同时也感受作者写法上的妙处。

*“深不见底”“全无遮掩”“千军万马”“厮杀”的确让游人谈“险”色变。

*引导学生想象“仅容一人”“从几百米高处滑下”“两边空空荡荡”,眼睛“不敢往下看”,体会华山的险。

*旁批引导学生了解可以从对游人神态的描绘中间接写出华山的险。

*旁批引导学生了解,此处通过对游人动作的描写,间接反映出华山的险。

*在这么险的山路上攀登,手脚并用就是很自然的了。

虔诚:

恭敬而有诚意。

*第四段,抓住“放眼”,感受登上山之后的心情,再边读边想象可能看到的景象,联系自己平时登高的体验,说说自己读到这里的感受。

适时让学生欣赏如“无限风光在险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等诗句,可以深化学生的感受。

*旁批引导学生学会联系曾经读过的诗句(2册“读读背背”《华山》)这种方法,加深对文章的体会或认识。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期中考试题

2017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期中考试题(人教版)

一、听写。

(12分)

二、照样子,把拼音和对应的汉字用线连起来。

(10分)

zhuōzònɡqùniànqúnxiǎnɡjiāojìnɡshénɡsùdào

裙捉粽趣念浇镜绳诉道想

三、照样子,把下面的偏旁名称和对应的汉字用线连起来。

(4分)

教裙数忙放露情霜补

四、看拼音写词语。

(16分)

yīnwèinǐmenqīnɡshuǐwánxiào

shuōmínɡyěxǔqiānwànqǐnɡwèn

五、写反义词。

(4分)

哭——旧——关——快——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14分)

1.夜来声,花落知。

2.桃潭水深,及汪伦送。

3.明月,疑是上霜。

七、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10分)

dānshuānɡ

1.“们”字左边是人旁,“得”字左边是人旁。

zàiláizàijiā

2.你明天吧!

妈妈不。

huìzǒuɡuònà

3.每天,我们一起条路。

八、读短文,回答问题:

(10分)

好伙伴

小熊生病了,住进了医院。

小猴子赶来了,给小熊送来了桃子。

蜜蜂飞来了,给小熊送来了蜂蜜。

百灵鸟也飞来了,它给小熊带来了一支动听的歌。

小熊很感动,连声说:

“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1.这篇小短文一共有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里有句话。

(2分)

2.按课文内容填空。

(6分)

A.小熊生病了,它的好朋友、、

到医院看望它。

B.小猴给小熊送来了,蜜蜂给小熊送

来了,百灵鸟给小熊送来。

3.你认为小熊最喜欢谁送的礼物?

为什么?

九、看图写句子。

(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20分)

看看图上是什么时候?

都有谁?

她们在哪儿?

在干什么?

想想她们在说什么?

再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