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0019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

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3月8日在广州市海珠区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邓伟强

各位代表:

我代表海珠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去年,在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和中共海珠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紧密围绕建设“五彩海珠”的总目标和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积极实施各项民心工程,使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区域经济发展良好

2004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52.74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1.3%,完成一般预算财政收入8.92亿元,增长13.9%,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4.73亿元,增长7.4%。

进一步提高商贸业发展水平。

在综合环境不断优化的影响下,商业网点布局更趋合理,知名品牌店陆续入驻我区,商业连锁店数量不断增多,万国广场、信和广场、百佳购物广场、新朝传说(丽影)商业广场等初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商业网点,居民群众消费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加强市场升级改造建设。

以瑞康路改造为起点,推动中大布匹市场升级改造。

积极推进广州大道南商业走廊规划建设。

完成了38个室内肉菜市场的升级改造。

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08亿元,增长10%。

不断提高外经贸工作质量。

有计划扶持区内生产企业产品出口。

精工等10家企业成为外贸出口额超500万美元的企业,实现出口额2.78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值的83%。

招商引资工作成绩较好,广州(琶洲)香格里拉大酒店、保利国际广场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全年累计出口3.35亿美元,增长39.9%。

新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2个,增长46.7%。

实际利用外资3022万美元,增长28.9%。

稳步提高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加强服务引导,制定实施促进企业发展的措施,抓大扶强,积极应对电力供应不足造成的影响,努力促进区域工业经济发展。

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26.2亿元,增长12.2%。

支柱行业支撑作用突出,饮料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六大支柱行业继续发挥支撑作用,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29.2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7.1%。

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5.4亿元,增长19%;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8.69亿元,增长27%。

创名牌工作取得新突破,双桥牌味精等3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五羊-本田两轮摩托车等4个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

广一水泵、“555”电池获2004年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积极推进“万亩果林”保护和利用工作。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实施科技兴农,支持部分经济联社和生产社实施果园改造。

开展了果树保护区规划深化方案的编制工作,制定了瑞宝、东风生态公园建设详细规划。

加快果树保护区的水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了果树保护区的截污工程。

加大对果树保护区违法建设的清拆和查处力度。

进一步完善公有资产管理。

加强公有资产运营和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并实施了《海珠区区属企业公有资产管理试行办法》、《海珠区行政事业单位公有资产管理试行办法》、《海珠区行政事业单位购买房屋建筑物暂行规定》、《海珠区居住小区公建配套物业接收办法》等制度,公有资产管理不断规范,运营水平不断提高,为促进公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打下基础。

不断加强财税规范管理。

严格实施财政预算编制、财政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财政性资金使用审批权限规定、招投标管理和政府采购等制度,推进财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强化财政预算和财政支出的刚性管理,财政投入效益有了提高。

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学校改造、社会保障、公园及道路交通设施等公共事业和街道的经费投入。

加大协税护税工作力度,积极培植新税源。

(二)城市建设管理成绩显著

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取得新成果。

完成了《海珠区城市建设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的编制和论证以及分区规划的整合工作。

完成了滨水地区建设(洲头咀-鹤洞大桥)、中大布匹市场近期整治、庄头公园周边地区综合改造等规划编制工作。

积极推进小洲村、南华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广州大道南商业走廊等规划编制工作。

全力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市政建设的投入,动工建设了一批城市道路。

努力争取和积极配合市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全力推进瑞康路、科韵路、官洲国际生物岛、新光快速路、滨江东延长线、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建设。

南部快速路已建成通车,新滘南路东段、新怡路、赤沙路等10条市政道路和首批16条道路无障碍设施改造建设工程全面完成。

科韵路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全面推进“青山绿地”工程,全年新增绿地面积32.13万平方米。

完成庄头公园的征地拆迁和方案设计,庄头公园建设如期破土动工,使居民群众20多年呼吁建设庄头公园的愿望得以实现。

完成了石基公园以及海珠涌、赤岗涌两岸绿化建设等工程。

认真落实“三防”工程建设和监督管理措施。

积极配合和推进截污和河涌整治工程建设,完成海珠涌截污和黄埔涌整治第二期工程,赤岗涌、龙潭涌等整治工程顺利推进。

沥滘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入使用,南洲水厂也已建成投产。

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工作。

坚持依法开展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和制度。

恢复了区城管委员会,并实施创建办、爱卫办和城管办等区城市管理协调机构的合署办公,大力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

调整并理顺街道城管中队的管理体制与经费问题。

推进街道工作制度改革。

依法加强用地和建设的监督管理。

开展土地市场整顿工作,完成全区集体土地登记工作。

危房改造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全面完成2.25万平方米2002年在册危房的改造。

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清拆力度,全区全年共拆除违法建设26.4万平方米。

加大对“六乱”整治力度。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保证政令畅通,坚决制止有关单位、街道收取占道经营管理费的行为,区内重要路段的环境秩序有了好转。

积极推进社区整治工作。

以拆违、复绿、市政建设为重点,抓好对沙园社区、赤岗毛纺厂小区、大江苑小区等6个居民小区的综合整治,共复绿面积14.2万平方米,修复道路4.5公里,设置停车场33个,完成其他公益项目建设19项。

沙园社区、赤岗毛纺厂小区被市确定为市的社区整治示范小区。

扎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强化重点污染企业治理,对辖内重点排污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完成了区辖内236间重点排污企业的现场执法取证,依法取缔了一批无证照、违法排污的企业。

努力改善“城中村”环境卫生,加强“城中村”的环卫保洁工作。

(三)科教事业取得新发展

加强科技发展环境建设。

努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制定和实施了《海珠区实施科技海珠战略行动纲要》、《海珠区科技、工业企业奖励试行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扶持和促进科技产业发展的制度和措施。

扶持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积极协助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

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加快推进海珠科技产业基地建设,海珠科技大楼、中大-海珠科技综合楼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区科技产业基地招商和项目引进工作进展顺利,已有120多家科技企业入驻。

全年共申报市以上各类科技项目14项,其中国家科技计划项目4项、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市科技计划项目8项,新增8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继续推进“教育强区”工作。

制定了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目标和行动措施,为巩固和发展“教育强区”成果奠定基础。

完成用地特困学校改造工程,新增优质学位3600个。

继续优化教育资源。

进一步完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以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努力改善教书育人环境。

(四)社会稳定局面得到有力维护

加大力度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针对严峻的治安形势,重点开展了严厉打击街头犯罪百日行动、侦破命案专项行动、“雷霆100”行动、遏制毒源专项行动、打击“双抢”和入屋盗窃专项行动、整治摩托车专项行动等专项斗争,取得了明显效果。

全区刑事立案11824宗,下降1.4%。

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038宗,破案率提高1.1%。

加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出租屋管理工作。

加大了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企业、建筑施工单位等重点对象和全区特种设备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促使存在消防和安全生产隐患的企业进行整改,坚决取缔无条件整改和不积极整改的企业。

集中开展了对公众聚集场所、娱乐场所、“三小场所”(小档口、小商店、小作坊)、“三合一”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及大型专业市场等重点部位和重点场所的专项治理工作。

加快社区消防建设工作,全年新建消防达标社区138个,全区共建成消防达标社区298个。

全面开展出租屋综合整治工作。

派出4个工作队进驻凤阳、江海、瑞宝、南洲等4个街道,重点加强对“城中村”出租屋长期存在的火灾隐患、社会治安、无证照经营、环境卫生等突出问题进行综合整治,共整改出租屋41293间,拆除或整改防盗网98422平方米,整改劳动密集型企业3605间,取缔各类无证照经营店档865间。

加大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对与人民群众生活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行业和市场进行专项整治,重点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工作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坚决查处无证照经营,继续组织联合执法打击私屠滥宰行为,推进“放心肉”、“无公害蔬菜”等工程,组织力量对区辖内散装白酒生产加工和销售市场进行安全检查和整治。

坚决打击产销假劣药品、非法行医行为以及非法使用童工企业,打击非法传销和变相传销。

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稽查和对“网吧”的专项整治工作,收缴非法音像制品71万多张,查获盗版图书35万多册,取缔“黑网吧”67家。

做好信访和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工作。

建立和健全信访领导包案、信访督查员等制度,组建专项信访问题工作组,开展社区信访工作,及时处理和解决了大量的信访突出问题,群众越级集体上访和重复上访数量减少。

区信访办受理的各类信访11100多件(次),同比下降16.9%;越级集体上访批次和人数分别下降26%和20%。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健全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排查网络。

成功调处群体性纠纷158宗,涉及金额7.35亿元。

积极慎重处理了多宗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事件,较好地落实了民族宗教政策。

(五)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

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开展了“文文明明海珠人”公民道德建设系列活动,树立海珠公民道德新形象,引导广大群众清除陋习,树立良好的公共道德意识,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构建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格局。

深入开展了“四五”普法工作,扩大了法律援助的受援面。

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积极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努力抓好再就业工作。

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完善劳动力市场建设,强化劳动力信息管理,拓展社区就业岗位,加强对“农转居”人员就业安置等工作。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45万个。

累计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8139人(自2001年以来首次稳定在5万人以下),实现就业33881人,就业率达70.4%。

其中,“4050”失业人员(指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6677人,就业率为52.9%;有一人以上实现就业的“零就业家庭”644户,就业率为98.2%。

切实落实社会保障制度。

认真落实低保政策,做到“应保尽保”。

全年共审批低保救济4320户、10802人,发放低保救济金1811万元;审批和发放基本医疗救助金1.1万人次、230万元;审批和发放重大疾病医疗资助金440人次、466.5万元。

发放失业保险金11.37万人次、5138.36万元。

继续巩固保险扩面成果,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和医疗保险5个险种的征缴率均为96%。

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顺利通过“全国文化模范区”复查。

组织开展纪念邓世昌殉国110周年等纪念活动以及各类群众广场文化活动。

我区被广东省命名为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和书画之乡。

开展创建全国卫生示范区工作。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卫生事件能力。

强化疾病预防控制,重点做好传染疾病防控工作。

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妇幼保健水平不断提高,户籍人口孕产妇死亡率连续两年为零。

着力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推进国家封闭住宅小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试点工作,连续14年全面完成市下达的人口计划指标。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注重体育人才的培养。

我区被命名为首批广东省体育先进区,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海珠健儿张洁雯获得第28届奥运会女子羽毛球双打冠军。

积极推进“星光计划”建设,市、区财政投入700万元,建设“星光老年之家”25个。

我区连续六年被评为市“双拥”模范区。

此外,计划、统计、审计、物价、交通、保密、人防、侨务、外事、台务、残联、经协、档案、编志等社会事业以及街道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六)民主政治和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新进步

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落实区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区政协委员的提案。

完成区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2件专题议案办理方案的制定并积极组织实施;区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106件以及区政协委员提案126件已全部办复。

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制度,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区政府组成人员按要求认真做好述职、评议工作,应邀列席区人大、政协的有关会议,积极配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视察工作。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

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及各部门的行政行为。

区政府领导班子切实改变工作作风,减少各类应酬和活动,积极主动到基层单位开展调研,协调解决基层单位和群众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坚持区政府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区政府各部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审批程序,精简会议和文件,深入基层,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各项服务。

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注重规范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通过举办英语、电子政务、任职等各类经常性、制度化的培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严格实施人才引进的有关规定,把好人才引进关。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执行上级党委、纪委监察部门关于干部廉洁自律、防止腐败的规定,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各位代表,去年我区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各位人大代表、各位政协委员共同努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工人、知识分子、干部职工、驻区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向关心和支持我区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去年我区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环境有待改善,特别是“城中村”地区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2.民间投资的力度仍然较弱,民营经济的活力和潜力仍有待挖掘;3.受去年实施新的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非本地产品出口退税增多,给区财政正常运行带来较大压力;4.我区“城中村”地区社会治安、消防安全、环境卫生、“六乱”等问题仍较为突出;5.无证照经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6.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转变,依法行政、办事效率和服务意识还有待加强和提高。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认真研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5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关键性一年,同时又是广州城市管理年和为实现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目标而冲刺的一年,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实现“十五”规划目标,认真编制“十一五”规划,并做好“十五”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的衔接工作,推进我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围绕建设“五彩海珠”总目标,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着力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格依法开展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城中村”改制改造和街道社区的综合治理,认真实施各项民心工程,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2‰以内,增加就业岗位1.1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60%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对经济发展的服务与引导,努力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

新出台的市老八区分区规划明确了我区定位为广州对外商业贸易的重要窗口和以会展商贸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生态旅游、教育科研等为特色的生态型城区。

我区经济发展必须适应城区功能定位转变的要求,努力完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加快制定“十一五”规划,规划利用好经济发展用地,构建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格局。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优先发展服务业。

抓住今年我国对商品零售批发、物流、旅游、金融等领域全面开放的机遇,大力引导发展特色商业、物流业和会展、金融、酒店、中介咨询、商务办公等现代服务业。

加大对孙中山大元帅府、黄埔古港等重要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和宣传推介的力度,扩大海珠旅游的影响力,推动旅游业发展。

优化提高工业。

提高科技产业基地管理服务水平,尽快培育一批有规模、有特色、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骨干企业。

积极探索发挥大学城、官洲国际生物岛等项目影响力,促进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抓紧做好工业布局规划和建设,引导都市工业聚集发展。

引导和支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饮料、服装、机械制造等传统支柱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优化产业布局,建设特色经济发展区域。

一是推动琶洲会展经济发展。

大力支持香格里拉大酒店、保利国际广场等项目的建设,加强对琶洲岛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整治建设,积极引进信息咨询、餐饮、娱乐消费等会展服务配套项目。

二是以亮点建设工程带动滨江经济带发展。

着力推进以太古仓、大阪仓为亮点的白鹅潭周边旅游休闲观光带建设。

积极引导建设特色商业、酒吧街等服务项目。

三是推动地铁经济带发展。

积极争取市的支持,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地铁二、三、四号线上盖物业的规划、建设。

逐步提高江南大道、江南西路的商业服务档次。

引导客村地区有实力的商业项目走规模经营、特色经营之路,提升该地区商业的整体档次。

推进赤岗、琶洲地区商业建设。

四是推进新港文化科技经济带建设。

引导新港路沿线以文化科技产业带品牌进行建设,发展高新科技、特色文化产业,重点做好中大科技综合楼和海珠科技大楼的招商和配套服务工作。

五是加快广州大道南商业走廊建设。

推进专业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对该区域专业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引导各市场向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同时,引导在该区域发展饮食、娱乐、休闲、购物等配套服务项目。

加强中大布匹市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使之成为区经济增长的重点之一。

做好与市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大力支持联星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出口结构。

全区各部门、各街道要通力协作,树立“大招商”理念,抓住今年我国对外资开放领域进一步扩大的良机,大力引进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项目。

针对全区工业、商业实际可利用土地资源少的现状,创新招商策略和招商模式。

积极引导效益较好的项目采取增资扩股的方式扩大投资。

加强对占地少、投资规模大、效益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高新技术产业招商。

根据区域特色进行主题招商,东部地区重点引进会展及相关配套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注重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和跨国公司总部落户,打造“总部经济”聚集区;中部地区重点引进商品零售、专业批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项目;西部地区重点引进资本对江南西—江南大道商业区进行升级改造。

大力调整外贸出口结构,重点扶持本地生产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和优质传统工业产品出口,加强对出口退税工作的协调和监督管理。

推动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质量逐步提高。

切实加强对“城中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加快推进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制改造,逐步引导集体经济走公司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的路子。

积极规划、整合、利用村社经济发展用地,并协助村社推进旧厂房改造升级、产业区建设等工作。

加大力度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问题,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各项扶持措施,通过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服务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通过政府扶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逐步建立中小企业投资融资、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等服务平台和体系,完善对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

(二)强化规划引导,加快推进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我市将以承办2010年亚运会为契机,启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工作。

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做好规划引导,积极配合推进市在我区的重点工程建设,努力争取新的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城区基础环境。

严格落实规划和建设管理。

抓紧完成《海珠区城市建设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报批工作。

做好广州大道南商业走廊、新港文化科技经济带、珠江后航道建设、海珠区绿地建设发展等规划及设计工作,科学编制我区经济产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等建设发展规划。

完成小洲岭南水乡、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南华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详细规划。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土地市场管理工作,有效整合我区的土地资源。

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外迁企业用地转为商业、高新技术产业用地或文化体育设施、园林绿化等用地,为经济持续增长和市民良好生活争取更充足的发展空间。

进一步做好违法建设的控制工作,依法做好违法建设的清拆工作,坚决把新的违法建设制止在萌芽状态。

进一步规范区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抓好居住小区公建配套物业的接收工作。

加快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配合推进市在我区的地铁、道路、截污、景观等工程建设。

积极主动争取市对我区道路交通设施项目的资金投入。

全力促进我区主干道骨架网络建设,改造完善支干道路网。

争取市的扶持,加快动工建设南洲路、新滘南路西段和环岛路洲头咀至鹤洞大桥路段。

加快推进官洲国际生物岛、新南路等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

积极组织实施“青山绿地工程”。

确保庄头公园今年建成开放,推动建设孙中山大元帅府广场。

积极推进太古仓后航道景观工程、环岛路等配套绿化项目的实施。

抓好晓港公园园容园貌改造。

探索保护和利用“万亩果林”的科学机制,启动建设瑞宝果树城市公园、北山公园。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有计划地做好文化体育设施、垃圾压缩站、公厕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三)全面开展广州城市管理年工作,努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今年作为广州城市管理年,必须全力以赴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城市最后验收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积极开展卫生街区创建工作,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抓好食品安全管理、流动人员管理、无证照经营企业和店档整治等重点工作,巩固和扩大各专项整治成果,努力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加大城市综合整治建设和管理力度。

以拆违建绿、完善市政设施为重点,全面推进街道社区、居民住宅小区的整治改造工作。

完成全区闲置开发用地的环境整治工作。

进一步推进危破房改造工作。

深入推进街道管理体制和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改革。

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街道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和“属地管理”、“责权利一致”的原则,进一步理顺街道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