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题山东省中小学水平能力测试题中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0116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题山东省中小学水平能力测试题中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题山东省中小学水平能力测试题中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题山东省中小学水平能力测试题中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题山东省中小学水平能力测试题中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题山东省中小学水平能力测试题中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题山东省中小学水平能力测试题中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题山东省中小学水平能力测试题中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题山东省中小学水平能力测试题中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题山东省中小学水平能力测试题中小.docx

《教师招聘考试题山东省中小学水平能力测试题中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题山东省中小学水平能力测试题中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题山东省中小学水平能力测试题中小.docx

教师招聘考试题山东省中小学水平能力测试题中小

2019年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水平能力测试题

一、抄写题(10分)

其身正,不令其(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从)。

要求:

①书写端正;②符合规范;③落笔不改。

评分要求:

①书写端正,不问是否写得漂亮。

②书写格式要符合规范,特别是标点符号符合规范。

③落笔不涂改,不写错字。

以两分为一档进行扣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2.“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点是(C)。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3.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C)。

A.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抓好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开展班级多种多样的活动

4.实施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D)。

A.消除文盲   B.多出人才   C.快出人才   D.提高国民素质

5.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6.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C)。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D.人的智力

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B)。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8.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

最适当的解释是(D)。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   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

C.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   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

9.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D)。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10.主张“知识是个人的建构,不存在共同的知识”属于(C)。

A.社会建构主义观   B.信息加工理论

C.激进建构主义观   D.奥苏伯尔的理论

11.我们常说:

“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而且要获得技能。

”此处的“知识”概念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 B )大致相对应。

A.书本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言语知识   D.程序性知识。

12.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

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D)的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

13.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C)。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14.幼儿园小朋友不爱吃肥肉,把偷偷吐在地上的肥肉踢到旁边小朋友桌下,以防老师发现。

这种行为反映的是儿童的(C)。

A.品德   B.不良品德   C.不能确定   D.嫁祸于人

15.以下选项中描述了善于沟通的教师是(B)。

A.在学生面前总是滔滔不绝,有时挺风趣幽默的

B.常常能预计到自己的话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

C.常常耐心、有兴趣地听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在课堂讨论时间某个学生说个不停的时候也是如此

D.学识渊博,常常对学生说一些术语

三、简答题(回答要点即可。

每题5分,共10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哪几个要点?

(说明:

写出一个要点给1分,写满五个要点给满分)

参考答案: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教师具有什么样的个性心理品质不是纯粹的“个人特点”或“个人私事”,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样的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

(说明:

抓住教师角色的示范性特征,适当论述且文通字顺即可)

“师者,人之模范。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行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个优秀教师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他的思想、品行、情感、意志力、人格特征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发展。

“教师具有什么样的个性心理品质不是纯粹的‘个人特点’或‘个人私事’”,是从教师角色的公众性和示范性来说的。

四、情景处理(15分)

问题情景:

《弄坏了变形金刚》

下课了,奇奇哭着向班主任温老师告状:

“小刚把我的变形金刚弄坏了!

”刚说完,小刚也跑进来解释说:

“我不是故意的!

”而学校规定,玩具一般是不能带到学校里来的。

如果你是温老师,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请你叙述你的事情处理过程,然后对自己这样处理的原因进行简要解释。

1.过程叙述(本小题8分)

说明:

关键要有年龄的针对性和问题解决的目的性、有效性。

示例(假如孩子年龄比较小):

我先让小刚出去,单独对奇奇说:

“让老师看看,这么漂亮的变形金刚怎么了?

”看了看,我会说:

“真是的,把我们奇奇的玩具弄坏了,真不应该。

老师等会儿一定要批评他。

不过,老师想,这个玩具怎么会出现在学校里呢?

”然后我再说:

“你看这件事怎么处理呢?

如果老师狠狠批评小刚,大家也都知道奇奇你违反了学校的规定,那要不就让小刚来道个歉,我们内部解决算了,变形金刚拿回去修修,你看怎么样?

”然后,我做小刚的工作,使小刚明白要勇于承认错误、承担错误的责任,让小刚向奇奇道歉。

假如孩子年龄比较大,可以引导他们比一比:

谁先承认自己做得不对?

不对在哪里?

做错了该怎么办?

2.过程解释(本小题7分)

说明:

抓住关键环节进行解释,需简明扼要。

把之所以这样处理问题的目的作经验的解释(得4-5分);能超越经验进行理论的解释(得6-7分)。

视具体情况评分。

背景资料,请第四大题的阅卷者阅读。

在小学或幼儿园里,同学在一起玩耍,有意无意地把别人的东西弄坏了是常事。

从本例孩子来看,应是小学中、低段年级学生。

一如清官难断家务事,老师处理这类纠纷并不容易。

而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老师的处理方法公平与否、尊重学生与否、什么情况该赔偿、什么情况可以不赔、谁说了算、老师的处理和态度等,都是学生为人处世的范例。

虽然两个学生都有过错,但采用如上的方法的老师不是直接批评这两个学生,而是让其中一个回避,对另一个先接触,再点拨,让违纪学生自己认识到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学生损坏别人的玩具,可能的原因很多,有意的、无意的,但不管怎样,损坏别人的东西都需要承担责任。

因此,让小刚向奇奇道歉是必要的。

如果是高年段学生,可以组织班会讨论,帮助当事者澄清各自应该承当什么责任,也让其他学生得到自我教育。

五、案例解读:

杜威博士为什么“见此情景,连连摇头,然后悻悻地走出了教室”?

(15分)

美国教育家杜威博士刚刚创办实验学校不久,一天来到学校的一个四年级班级。

班上的老师看到校长来了,就把班级交给他。

当杜威了解到这节课讲得是地球的结构时,就面向孩子,问道:

“小朋友们,如果你们不断地挖地,会发现什么?

几十个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答不上来。

杜威看了看,认为自己的问题提得不明白、不清楚,学生可能没听懂,于是又重复问道:

“小朋友们,如果你们在玩耍时挖地,一直往下挖,你们会发现什么”

见学生还是答不上来,那位老师急了,开口说:

“杜威博士,你问错了,问题不应该这样问。

”然后她转身对43个学生说:

“孩子们,地心是由什么构成的?

“岩浆。

”学生马上齐声回答。

杜威见此情景,连连摇头,然后悻悻地走出了教室。

阅读上面案例,请你围绕杜威博士为什么“见此情景,连连摇头,然后悻悻地走出了教室”这一中心,对案例所内含的教育问题进行解析。

评分说明:

从“知识观”和“教学观”两方面进行回答(尽管没有点明“知识观”和“教学观”的名称),并能够适当展开,即得10分(知识观4分;教学观6分)。

能明确“知识观”和“教学观”的范畴,回答有质量,且条理清楚的,得15分。

参考答案:

透过杜威和教师的不同“提问”方式,反映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知识观”和“教学观”。

“地心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一问,反映了教师所持的知识观是把知识看作既定的客观的现成的东西,所谓“教”只是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记忆中贮存起来。

于是,这个知识对学生发展来说,简直毫无价值可言。

而杜威的知识观与教师显著不同,他要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回答,经验不是死的知识,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个体同周围世界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是个体在现实境遇中感受生活反思生活而来的。

儿童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具体的生活,也不可能脱离他的经验。

杜威这一问,意在引导学生把生活与知识关联起来,建立意义的联系,使学生明白知识来自于经验,来自于人的实践活动中。

同时,想通过学生的理解、反省,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生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意义与充满意义,使知识促进他们精神的成长与发展。

教育只有通过对学生生活的意义引导,教育本身才是有价值的和有意义的。

深谙此中道理的杜威,碰上这么一个只知让学生记住符号的教师,难怪只好悻悻地走出了教室。

六、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20分)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一个过程,都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

恩格斯说: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所谓过程,按照过程哲学家怀特海的理解,就是事物各个因素之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构成的联合体而进行的内在的、复合的运动。

过程是事物的存在方式,世界的本质就是过程的存在,离开了过程,事物不可能存在,也无法变化和发展,事物存在的过程就是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同时,世界的实在性正在于它的过程性,过程就是实在,实在就是过程。

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都是在鲜活的、客观的过程中发生的,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在过程中实现的。

过程是事物变化与发展并走向目的的必经环节和途径,离开了过程中的变化、价值延伸和价值拓展,任何事物发展目标的实现都只能是空谈。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涂又光的《论教育的总过程》

1.请你谈谈对“过程属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这句话的理解。

能抓住关键要素进行论述即得分,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文字表述

参考答案: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并以过程的方式展开的,离开了过程就无法理解教育活动,更无法实现教育目标。

教育不只是一种“产品概念”,更是一种“过程概念”,是反映活动过程属性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影响;一种传递人类文化财富的过程;是一种引导的经过或过程;是一种形成的过程”。

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活动进程、活动阶段、活动环节、活动程序,而且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围绕一定的活动主题,在特定的情境(有组织的课堂情境和有发展意义的开放活动情境)中,通过互动式交往进行的建构性实践活动的结构,是教育要素之间交互作用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在信息沟通、情感交融、思想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发展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具有预设和生成的双重属性。

只有认识并实现教育活动的过程属性,学生的创造能力、个性发展才有可能实现,教育活动才有可能成为一种“艺术”。

否则,教育活动只能是没有生命活力的“复制”和“刻写”活动,只能是于人一面、千校一面的机械活动。

2.就你的观察和阅读的视野,请你分类罗列目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着的忽视“教育过程性”的现象。

评分说明:

能从学校教育的多个层面进行罗列(抓住典型,不必面面俱到),且条理清楚、概括恰当的得5分。

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发现的加1-3分。

(也可以从“预设与生成”、“过程与结果”、“目的与手段”、“形式与内容”、“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等关系处理不当方面列举)

3.如果上题所列问题在你们学校都存在,你作为一名参评高级职称的骨干教师,请你给校长室写一份策略建议(不少于300字,重复上面两题内容的不计字数)。

(8分)

要求:

须是针对上题问题现象展开,且重点突出,条理清楚;体现策略的实践针对性;不少于300字。

一方面有严重缺陷,可降挡评分。

分三类评分:

一类:

6-8分(能很好体现要求);二类:

3-5分(基本体现要求);三类:

1-2分(不能体现要求)。

奖励分:

独具慧眼,且分析到位的,加1-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