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0433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docx

《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docx

新课标卷高二必修2第二单元检测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学的未来

邵汉明

什么是“儒”?

传统的解释:

儒是一种职业,即从事“相礼”的工作。

在古代,祭祀是一项十分普遍、十分重要的活动,而祭祀仪式离不开礼,要严格依礼来进行。

祭祖、祭天、祭神等等祭祀仪式都有十分复杂的礼仪规定,一般人主持不了这样的仪式,非从事“相礼”的儒来主持不可。

儒在后来的演变发展,其内涵逐渐泛化,一般的读书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皆可称之为儒。

这是传统从职业及其演变的角度对儒作出考察得出的认识。

这里我们再从“儒”的字型结构来看,“儒”,左侧“亻”,右侧“需”,人的需要。

这就意味着,一方面,儒是关心、关注和研究人的需要、人的各种问题的;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儒经过思考和研究所得到的关于人的认识和思想是人所需要的,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这种认识和思想的滋养和指导。

何谓儒学呢?

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其后绵延不绝、及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这一定位是没有毛病的。

不过,学界更多的是从儒学的内涵或学术旨趣来把握儒学,有说儒学是心性之学,有说儒学是人学,有说儒学是一种政治哲学,有说儒学是一种伦理道德哲学,等等。

凡此种种说法,无疑都有其成立的理由,很难说哪一种说法绝对的合理、科学,哪一种说法绝对的不合理、不科学。

其实,儒学既是安身立命之学,更是经世致用之学,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儒学作为一种安身立命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内圣”层面,所解决的是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境界、精神寄托、精神安顿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精神家园问题。

孔子讲“乐道”,讲“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孟子讲“养心”,讲“收其放心”,讲“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皆在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满足,皆在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提升,并从此种满足与提升中获得精神的愉快。

儒学作为一种经世致用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外王”层面,所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问题。

儒家特别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兼善天下”,强调“立人达人”。

孔子云: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也。

”(《论语·宪问》)孔子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理当用自己的理想去引领社会,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社会,用自己的作为去改进社会;理当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否则,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贪图安逸,就不配做一个知识分子。

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包括儒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作用,这一点已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普遍接受和认同。

那么,儒学自身在未来中国将如何发展,或者说如何继续发挥儒学的积极作用呢?

儒学的未来发展、未来前途显然不在于儒学地位的刻意拔高或刻意贬低,不在于将儒学玄学化或庸俗化,而在于实现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

《光明日报》(2010年11月16日11版)

1.下列对“儒”的解释,不属于传统认识的一项是()

A.儒是古代从事“相礼”工作的一种职业。

B.儒是古代从祭祖、祭天、祭神等等祭祀仪式的主持。

C.儒的概念经过演变而逐渐泛化,一般的读书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称为儒。

D.儒是关心、关注和研究人的需要、人的各种问题的。

2.下列有关“儒学”的解说,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儒学是由孔子首创,经过孟子发展,荀子集大成的延绵不绝至今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派别。

B.儒学有许多种不同的解释,各种说法都有其成立的理由,但是也有其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

C.儒学作为一种安身立命之学,是解决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境界、精神寄托、精神安顿问题的。

D.儒学作为一种经世致用之学,是解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问题。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传统来解释“儒”,主要是从职业以及其演变和字型结构的角度来做出考察认识的。

B.作者认为儒学既是安身立命之学,更是经世致用之学,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C.孔子的“乐道”“乐以忘忧”、孟子的“养心”“收其放心”“悦心”,都是致力于精神道德的追求与提升。

D.儒学的未来发展、未来前途在于实现儒学的大众化、世俗化,不在于地位的高低以及儒学的玄学化或庸俗化。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师丹字仲公,琅邪东武人也。

治《诗》,事匡衡。

举孝廉为郎。

元帝末,为博士,免。

建始中,州举茂材,复补博士,出为东平王太傅。

初,哀帝即位。

高昌侯董宏上书言:

“秦庄襄王母本夏氏,而为华阳夫人所子,及即位后,俱称太后,宜立定陶恭王后为皇太后。

”事下有司,时丹以左将军与大司马王莽恭劾奏宏“知皇太后至尊之号,天下一统、而称亡秦以为比喻,诖误圣朝,非所宣言,大不道。

”上新立,谦让,纳用莽、丹言,免宏为庶人。

郎中令泠褒、黄门郎段犹等复奏言:

“定陶恭皇太后、恭皇后皆不宜复引定陶藩国之名以冠大号,车马衣服宜皆称皇之意,置吏二千石以下各供厥职,又宜为恭皇立庙京师。

”上复下其议,有司皆以为宜如褒、犹言。

丹议独曰:

“今定陶恭皇太后、恭皇后以定陶恭为号者,母从子、妻从夫之义也。

欲立官置吏,车服与太皇太后并,非所以明尊卑、亡二上之义也。

定陶恭皇号已前定,义不得复改。

”丹由是浸不合上意。

会有上书言古者以龟贝为货,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宜可改币。

上以问丹,丹对言可改。

章下有司议,皆以为行钱以来久,难卒变易。

丹老人,忘其前语,复从公卿议。

又丹使吏书奏,吏私写其草,丁、傅子弟闻之,使人上书告丹上封事行道人遍持其书。

上以问将军朝臣,皆对曰:

“忠臣不显谏,大臣奏事不宜漏泄,令吏民传写流闻四方。

‘臣不密则失身’,宜下廷尉治。

”事下廷尉,廷尉劾丹大不敬,事未决,给事中博士申咸、炔钦上书,言“丹经行无比、自近世大臣能若丹者少。

发愤懑,奏封事,不及深思远虑,使主簿书,漏泄之过不在丹。

以此贬黜,恐不厌众心。

”遂策免丹。

平帝即位,征丹诣公车,赐爵关内侯,食故邑。

数月,太皇太后诏大司徒、大司空曰:

“夫褒有德,赏元功,先圣之制,百王不易之道也。

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理。

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分明尊卑之制,可谓社稷之臣矣。

有司奏邪臣建定称号者已放退,而丹功赏未加,殆缪乎先赏后罚之义,非所以章有德报厥功也。

其以厚丘之中乡户二千一百封丹为义阳侯。

”月余薨,谥曰节侯。

(摘自班固《汉书》卷八十六“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为东平王太傅出,出任。

B.而称亡秦以为比喻比喻,比方。

C.难卒变易卒,最终。

D.忠臣不显谏显,公开。

5.下列句子能够直接体现师丹“忠直敢为”的一项是()(3分)

A.①时丹以左将军与大司马王莽恭劾奏宏/③丹议独曰:

“定陶恭皇号已前定,义不得复改。

B.①上以问丹,丹对言可改/②纳用莽、丹言,免宏为庶人

C.①又丹使吏书奏,吏私写其草/②丹老人,忘其前语,复从公卿议

D.①自近世大臣能若丹者少/②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

6.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元帝即位初,高昌侯董宏上书要求尊称定陶恭王后为“皇太后”,遭到了师丹、王莽的反对,董宏被贬为平民。

B.郎中令泠褒、黄门郎段犹等再次上书奏请更改定陶恭皇太后、恭皇后的名号、车马衣饰,设置供职官吏,在京师建立宗庙,再次遭到师丹的反驳。

C.师丹上书说用钱做货物交换使百姓贫穷,应该更换货币,又让属吏写奏章,属吏私下写草稿,被人告发,以泄密罪被免职。

D.汉平帝即位又公车征召师丹,赐关内侯,几个月后,太黄太后认为师丹忠诚于国家,是社稷之臣,赐义阳侯,食二千一百户。

7.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秦庄襄王母本夏氏,而为华阳夫人所子,及即位后,俱称太后,宜立定陶恭王后为皇太后。

(5分)

译文:

(2)不及深思远虑,使主簿书,漏泄之过不在丹。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约在开元十六年(728),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

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

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8.五六两句中的“催”“逼”字有何作用?

请简要赏析。

(5分)

9.“松月夜窗虚”一句可谓匠心独运,使景与情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试简要赏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六国破灭,,战不善,弊在赂秦。

,破灭之道也。

(苏洵《六国论》)

(2),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3)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诗经·小雅·采薇》)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沙原隐泉

余秋雨

挡眼是几座巨大的沙山。

只能翻过它们,别无他途。

上沙山实在是一项无比辛劳的苦役。

刚刚踩实一脚,稍一用力,脚底就松松地下滑。

用力越大,陷得越深,下滑也越加厉害。

才踩几脚,已经气喘,浑身恼怒。

我在浙东山区长大,在幼童时已能欢快地翻越大山。

累了,一使蛮劲,还能飞奔峰巅。

这儿可万万使不得蛮劲。

软软的细沙,也不硌脚,也不让你碰撞,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气力。

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得可恨之极。

心气平和了,慢慢地爬。

沙山的顶越看越高,爬多少它就高多少,简直像儿时追月。

已经担心今晚的栖宿。

狠一狠心,不宿也罢,爬!

再不理会那高远的目标了,何必自己惊吓自己。

它总在的,不看也在。

还是转过头来看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罢。

我竟然走了那么长,爬了那么高。

脚印已像一条长不可及的绸带,平静而飘逸地划下了一条波动的曲线,曲线一端,紧系脚下。

完全是大手笔,不禁钦佩起自己来了。

不为那山顶,只为这已经划过的曲线,爬。

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已耗下的生命,爬。

无论怎么说,我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

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

沙山的顶端是次要的。

爬,只管爬。

脚下突然平实,眼前突然空阔,怯怯地抬头四顾,山顶还是被我爬到了。

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

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流泻着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

于是,满眼皆是畅快,一天一地都被铺排得大大方方、明明净净。

色彩单纯到了圣洁,气韵委和到了崇高。

为什么历代的僧人、俗民、艺术家要偏偏选中沙漠沙山来倾泄自己的信仰,建造了莫高窟、榆林窟和其他洞窟?

站在这儿,我懂了。

我把自身的顶端与山的顶端合在一起,心中鸣起了天乐般的梵呗。

刚刚登上山脊时,已发现山脚下尚有异相,舍不得一眼看全。

待放眼鸟瞰一过,此时才敢仔细端详。

那分明是一弯清泉,横卧山底。

动用哪一个藻饰词汇,都会是对它的亵渎。

只觉它来得莽撞,来得怪异,安安静静地躲坐在本不该有它的地方,让人的眼睛看了很久还不大能够适应。

再年轻的旅行者,也会像一位年迈慈父责斥自己深深钟爱的女儿一般,道一声:

你怎么也跑到这里!

是的,这无论如何不是它来的地方。

要来,该来一道黄浊的激流,但它是这样的清澈和宁谧。

或者,干脆来一个大一点的湖泊,但它是这样的纤瘦和婉约。

按它的品貌,该落脚在富春江畔,雁荡山间,或是从虎跑到九溪的树荫下。

漫天的飞沙,难道从未把它填塞?

夜半的飓风,难道从未把它吸干?

这里可曾出没过强盗的足迹,借它的甘泉赖以为生?

这里可曾蜂聚过匪帮的马队,在它身边留下一片污浊?

正迟疑,从一陋屋中步出一位老尼。

手持悬项佛珠,满脸皱纹布得细密而宁静。

老尼的孤守不无道理。

当她在陋室里听够了一整夜惊心动魄的风沙呼啸,明晨,即可借明静的水色把耳根洗净。

当她看够了泉水的湛绿,抬头,即可望望粲然的沙壁。

——山,名为鸣沙山;泉,名为月牙泉。

皆在敦煌县境内。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当作者登上沙山,在夕阳下远眺纯净、明丽、神圣、高贵、庄重的大漠时,心中升起圣洁的感觉。

B.“心中鸣起了天乐般的梵呗”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作者看到沙山美景时那种宁静、崇高、神圣、纯净的感觉形象地刻画出来了。

C.“再年轻的旅行者,……这里!

”一句中作者把清泉喻成自己的女儿,描绘出这一湾清泉宁谧、纤瘦、婉约的特点,与粗犷的沙山形成对比,刻画沙山的高大美。

D.文章第五段运用对比、反问的修辞手法,凸现了清泉不仅具有宁谧、纤瘦、婉约的美,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E.文章渲染了一种宁静、静谧而清澈、干净的神秘色彩,以老尼的出现表达了作者厌恶尘世喧嚣,寻找世间归隐的理想。

(2)作者说自己小时候在浙东山区长大,“在幼童时已能欢快地翻越大山。

累了,一使蛮劲,还能飞奔峰巅”。

但是登沙山时与小时候有何不同?

(6分)

(3)登上沙山,看到沙山美景,作者说“站在这儿,我懂了僧人、俗民、艺术家要偏偏选中沙漠沙山来倾泄自己的信仰”。

那么,作者“懂”了什么原因呢?

(6分)

(4)文章主要是来写沙山与月牙泉的,有人认为最后作者写老尼一事可以删去,你如何看待呢?

请阐述你的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4)题。

春满燕园

季羡林最初搬进13公寓时,一家人住在二楼一套三居室的房子里,后来因为书太重,搬到一楼。

受到北大特殊照顾,对面一套三居室也给了他。

季羡林生活十分俭朴,几间屋子里除了书还是书,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连一对单人小沙发,也是后来才买的。

在家中,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不抽烟,不喝酒,只是喜欢在屋子里摆上几盆花:

文竹、仙人掌、萝卜花、天冬草,还有最喜欢的君子兰,因为它四季常青,花形美丽,色泽鲜丽,而且也非常高雅,有独立而不改的特行之姿,每当春节前后开花时,他总把它摆在书房兼客厅里,显得雅致而大方。

婶母搬到北京以后,邻里家的人都管她叫“老祖”以示尊敬,相沿成习,季羡林一家也都这样叫开了。

而夫人彭德华,虽然住进了大都市,但仍是全身乡里气,为人也是充满古风,远近邻舍都叫她季奶奶,她人缘最好,也是因为总是以忠厚待人。

季羡林非常尊敬老祖,觉得这个家几十年来从没有半点龃龉,总是你尊我敬,从来没有吵过架,这是极为难得的。

1984年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杨匡满《为了下一个早晨》的长篇报告文学,详细描述季羡林的起居生活和工作情况,下面就是他从搬进朗润园以后到现在一直未加多少改变的生活规律:

清晨四点,他拧亮了灯,起床了。

从红楼、翠花胡同、蓝旗营,一直到朗润园,他几乎都是在这个时候起床。

不同的是,在蓝旗营时,他起床不久,就可以在晨曦中看到北京展览馆那金光闪闪的高塔尖顶,而在朗润园,他看到的则是未名湖畔博雅塔的尖顶。

简简单单地抹一把脸,就算是化完了一天的妆。

他不出去跑步锻炼,早晨也不散步,而是下了床,洗完脸,就坐到临窗的写字台前开始干活了。

早晨七点十分左右,季羡林已经结束了简单的早餐。

他走出家门,沿着向西延伸的曲径,在后湖边的小路上走着。

他匆匆地走过一座用条石搭起的小桥,周围的景色是那么美,不时还有湖中浮莲和小山上野花的香气送进鼻孔,但他来不及欣赏,身影很快便离开了后湖,走进了燕园西门的一片古典大屋顶的建筑群。

不用任何犹豫,他走进了东语系办公场所外文楼。

他担任系主任,后来担任副校长,但一直坚持授课,研究生、本科生的课,他都亲授,还要负责指导青年教师。

但是,有时候还有意外的工作在等着他,他也不会拒绝的。

有一年的初秋,正值开学之初,他像往常一样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处理着各种系务。

累了,就到西门一带走走。

一个毛手毛脚的小伙子,一个来报到的新生,看到他。

“老师傅,我把行李放在这里,请你帮我看一下。

我去办个手续就来。

”小伙子看到眼前的这个人白发,苍老,衣着陈旧而不整,推断必定是老工友,用不着协商,就吩咐开了。

老师傅“行,行,行”地答应着,继续做着他的事。

到开学典礼那一天,小伙子看到这位“老师傅”居然腰板笔直地端坐在主席台上,难道他就是……

他尤其喜欢在楼西土山下的幽径上走,他愿意在原先清代侍卫住的平房前驻驻足,看一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赵教授,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摆弄他种的花。

每当欣赏老人种的花时,季羡林心中也乐开了花。

我是颇喜欢一点花的。

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

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

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看“蹭”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

每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

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在紧张的学术研究、各种各样的应酬之后,能有这么一点时间,来赏一赏花,显然成为季羡林每天工作之余的重要活动,它对于养性怡情,确实是大有裨益的。

(摘自《季羡林传》,作者蔡德贵)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季羡林生活十分俭朴,最初搬进13公寓时,一家人居住在三居室的房子里,除了书,没有什么象样的家具。

B.季羡林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却喜欢在屋子里摆上几盆花,特别是君子兰。

作者以此表现季老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C.文章写“老祖”与季老夫人受到人们的尊敬,不仅表现了他们忠厚待人,也可以影射出季老的为人和受人尊敬。

D.文章写季老“有一年初秋开学”的一次“意外”工作,委婉地批评了“衣着陈旧而不整”、不修边幅的大师季老。

E.季老在工作之余喜欢“蹭”花,花美、湖美,季老感到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犹如遗世而独立。

(2)文章写季羡林冬天爱在屋里摆上几盆花,特别是“君子兰”,那么,季羡林为什么更喜爱“君子兰”?

作者点出这一点有何作用?

(6分)

 

(3)阅读全文,概括季羡林先生的性格特点。

(6分)

 

(4)阅读本文后,对文章的主旨有人产生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表现了季羡林勤奋忘我工作的精神,有人认为表现了季羡林待人接物非常真诚,有人认为刻画了他是“性情”中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您的看法。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近日,“狄大人”梁冠华携剧中各美女主演曲栅栅、苑冉、刘蕾做客《明星面对面》,他将诙谐幽默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引得观众捧腹大笑。

B.在古代文学中,借司马迁之名表达自己情感的作家为数不少,提起这位令人同情的史家,往往让身处逆境的作家顿将失意、挫折、忧愁幽思都涣然冰释了。

C.在竞争异常激烈的职场上,那些有着一技之长的技术学校毕业生左右逢源,获得了自己较为理想的工作,而那些所谓的“天之骄子”却望尘莫及,难以找到工作。

D.交通拥堵之外,房价高企、生活成本提高、空气污染、无处不在的噪音……特大型城市集中暴发的“城市病”,让越来越多的人发觉,大城市似乎并没有那么美好。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嫦娥二号的微波探测器没有做太大改动,但是嫦娥二号的飞行轨道比嫦娥一号低,因此微波探测器天线波束在月面的覆盖就会降低,从而提高了探测的空间分辨率。

B.由于中国制定了非常有效且及时的政策,使中国制止了经济下滑趋势,出现了很强劲的反弹,这个经济反弹也对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C.今年韩国突爆“泡菜危机”,极大地震动了韩国,出现这一种情况的原因是今年极端天气导致白菜大量减产造成的,

D.建立产销对接平台、增加供应、加强价格监测和市场监管……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出台措施稳定物价,取得了良好效果。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唐代的贾岛一向以苦吟闻名于世。

贾岛的苦吟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下了一番功夫的,而这些又都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性分不开。

首先我们看到贾岛非常用力于炼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

有了好的意境,然后还必须保证这种意境能够在字句上充分表达出来。

,,,

,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①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

②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

③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味同嚼蜡

④那就不如无诗

⑤叫人读了兴趣索然

⑥但是写成之后

⑦用心推敲修改

A.③⑤④①⑦⑥②B.①⑦⑥②③⑤④C.③⑤①⑦④⑥②D.①⑦⑤④⑥③②

16.依照下面例句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与之组成排比句,表达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5分)

没有山的高耸,或许可以追逐小径的曲径通幽;,;

,:

当命运遗忘了某种先机给我们,或许是在暗示我们在另一条路上当仁不让!

17.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上补全对话内容,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6分)

有个父亲带着小孩前去探望他。

小孩在病房里大声喧哗,小孩的父亲伸手去拧小孩的脸,顿时,小孩疼得直叫。

病人叹了口气,说:

“我真羡慕孩子们啊。

有人问:

“羡慕他们的天真无邪?

病人摇摇头。

有人问:

“羡慕他们的无忧无虑?

病人又摇摇头。

又有人问:

“是羡慕他们如花的年龄?

病人长叹一声:

(1)。

大家一听,都愣了。

在世界上,有羡慕金钱的、羡慕美酒的、羡慕鲜花的,怎么有人羡慕疼痛呢?

病人解释说:

(2)。

生命惧怕麻木,但生命庆幸疼痛。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遥望星空,看到美丽的星星;我们窥探自然,感受万物的神奇;我们远离故土,感悟乡情的浓郁……这都是因为“距离”给我们的遐想。

距离,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

有人说距离产生美,也有人说距离产生陌生。

请以“距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1.D(D项,是作者的认识,不属于传统的认识,由原文中第二段开头一句可知)

2.B(B项“也有其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与原文不符,原文意识是不论哪种说法都其合理性,很难说绝对合理科学。

3.A(A故意扩大范围,“字型结构”是作者的认识,并不是传统上的解释)

4.C(卒,通“猝”,仓促)

5.A(B②上书的结果;C②师丹已老,忘记以前说过的话;D①②都是别人对他的评价,不是直接体现。

6.C(由原文“会有上书言……”,可见并不“师丹”上书。

7.

(1)秦庄襄王的母亲本来是夏氏,却被华阳夫人养育,等到秦庄襄王即位后,把她们两人都尊称为太后,应该拥立定陶恭王后做皇太后。

(2)来不及深思远虑,让主薄写奏疏,泄露的过错不在师丹。

8.五六两句表达了诗人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的忧虑焦急。

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9.“松月夜窗虚”一句正衬出了前一句中的“愁怨”难解。

看似写景,实是抒情。

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何等相似!

“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都写出来了。

10.

(1)非兵不利赂秦而力亏

(2)冰泉冷涩弦凝绝此时无声胜有声

(3)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11.

(1)CE(C本文写了沙山与清泉两种景物,没有谁衬托谁,所以“与粗犷的沙山形成对比,刻画沙山的高大美”说法无中生有。

E“表达了作者厌恶尘世喧嚣,寻找世间归隐的理想”不符合文章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