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1270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docx

锅炉补给水设计相关资料

设计的原始资料整理

电厂的性质、规模及水汽质量标准

1中压锅炉出口蒸汽压力为2.94--4.90MPa的锅炉。

我国电站锅炉现行的参数系列,中压锅炉出口蒸汽压力规定为3.83MPa,蒸汽温度为450℃。

2高压锅炉出口蒸汽压力为7.84-10.8MPa的锅炉。

我国电站锅炉现行参数系列,高压锅炉出口蒸汽压力为9.81MPa,出口蒸汽温度多为540℃.

3亚临界机组:

P=16~19MPa,T=538℃/538℃或T=540℃/540℃。

4超临界机组:

P≥22MPa。

-l;u》其典型参数:

P=24.1MPa、538℃/538℃;我国正在建造的600MW超临界机组的参数为:

P=25.4MPa、538℃/566℃;或P=25.4MPa、566℃/566℃。

表1-1亚临界锅炉及以下参数锅炉蒸汽质量标准

过热蒸汽压力

MPa

  ug/kg

氢电导率

  uS/cm

二氧化硅

  ug/kg

ug/kg

ug/kg

标准值

期望值

标准值

期望值

标准值

期望值

标准值

期望值

标准值

期望值

3.8~5.8

≤15

----

≤0.30

----

≤20

----

≤20

----

≤5

----

5.9~15.6

≤5

≤2

≤0.15

≤0.10

≤20

≤10

≤15

≤10

≤3

≤2

15.7~18.3

≤5

≤2

≤0.15

≤0.10

≤20

≤10

≤10

≤5

≤3

≤2

>18.3

≤3

≤2

≤0.15

≤0.10

≤20

≤5

≤5

≤3

≤2

≤1

表1-2超临界机组锅炉蒸汽质量标准

项目

 氢电导率

uS/cm

二氧化硅

ug/kg

ug/kg

ug/kg

ug/kg

 标准值

﹤0.20

≤15

≤10

≤3

≤5

 期望值

﹤0.15

≤10

≤5

≤1

≤2

表1-3亚临界及以下参数锅炉给水质量标准

炉型

过热蒸汽压力

MPa

 氢电导率

uS/cm

硬度

Umol/L

溶解氧

  铜

  钠

二氧化硅

ug/kg

标准

期望

标准

标准

期望

标准

期望

标准

期望

标准

期望

汽包炉

3.8~5.8

-----

-----

≤2.0

≤15

≤50

-----

≤10

-----

-----

-----

应保证蒸汽二氧化硅符合标准

5.9~12.6

≤0.3

-----

≈0

≤7

≤30

-----

≤5

-----

-----

-----

12.7~15.6

≤0.30

-----

≈0

≤7

≤20

-----

≤5

-----

-----

-----

>15.6

≤0.15

≤0.10

≈0

≤7

≤15

≤10

≤3

≤2

-----

-----

≤20

≤10

直流炉

5.9~18.3

≤0.15

≤0.10

≈0

≤7

≤10

≤5

≤3

≤2

≤5

≤2

≤15

≤10

>18.3

≤0.15

≤0.10

≈0

≤7

≤5

≤3

≤2

≤1

≤3

≤2

≤10

≤5

表1-4超临界机组给水质量标准

挥发

  氢电导率

uS/cm

二氧化硅

ug/kg

ug/kg

ug/kg

 钠

ug/kg

TOC

ug/kg

氯离子

ug/kg

挥发处理

加氧处理

标准值

<0.20

<0.15

≤15

≤10

≤3

≤5

≤200

≤5

期望值

<0.15

<0.10

≤10

≤5

≤1

≤2

------

≤2

补给水水质和水量的确定

1水量的确定

序号

         损失类别

    正常损失

D1

厂内水汽循环损失

900MW及以上机组

锅炉连续蒸发量的1.0%

300-600MW机组

锅炉连续蒸发量的1.5%

125-200MW机组

锅炉连续蒸发量的2.0%

100MW以下机组

锅炉连续蒸发量的3.0%

D2

机组启动或事故损失

对于125MW以上机组,为全厂最大一台锅炉连续蒸发量的6%。

对于100MW以下机组,为10%;

D3

对外供气损失

对外供热机组:

对外供气量与可回收返回水量的差值

D4

其他用气损失

锅炉点火、燃油系统用气、吹灰系统用气、化学及暖通用气、生活用气等

D5

闭式热网损失

热水网量的0.5%~1%或根据资料

D6

化学处理水的其他供应量

厂内外各种供应量,如空冷机组循环冷却水补充水。

D7

闭式辅机冷却系统损失

冷却水量的0.3%~0.5%

Dp

锅炉排污损失

化学除盐水为补给水的凝汽式电厂≤1%

化学除盐水和蒸馏水为补给水的热电厂

≤2%

正常情况下锅炉排污最小值≤0.3%

Qn'

化学补给水处理的正常供水量

D1+D3+D4+D5+D6+D7+Dp

Qmax'

化学补给水处理的最大供水量

D1+D2+D3+D4+D5+D6+D7+Dp

阴阳离子含量的审查

∑A=∑Kmmol/L;水中阴阳离子电荷数相等;误差δ=|(∑A-∑K)/(∑A+∑K)|×100%≤2%

(Na通过Pna测得,钾通过计算,钠钾比7:

1

含盐量和溶解固体的校核

OH-,CO32-,HCO3-的计算

甲基橙碱度:

M

酚酞碱度:

P

PM关系

OH-

HCO3-

CO32-

PM关系

OH-

HCO3-

CO32-

P=0

0

0

M

M<2P

2P-M

2(M-P)

0

M>2P

0

2P

M-2P

M=P

P

0

0

M=2P

0

2P

0

PH的校核

PH<8.3,PH=6.35+lgCHCO3---lg[co2]

PH>8.3,PH=10.33--lgCHCO3-+lg[co2]

2水质的校核

水处理系统选择

除盐系统

1离子交换器

表2-1离子交换除盐和电除盐的进水水质要求

项目

单位

离子交换除盐

电除盐

水温

5~45

5~40

PH

5~9

浊度

NTU

<2

二氧化硅

mg/l

≤0.5

游离余氯

mg/l

<0.1

≤0.05

mg/l

<0.3

≤0.01

mg/l

≤0.01

化学耗氧量

mg/l

<2

表2-2不同床型的离子交换装置运行数据比较

     项目

顺流式

逆流再生

浮动床

备注

出水水质

钠ug/l

100~300

20~50

20~50

浮床:

进水含盐量为300~500mg/l、总阳离子含量2~4mmol/l、强酸阴离子1~2.5mmol

逆流:

进水含盐量小于500mg/l、总阳离子小于7mmol/l、强酸阴离子小于4mmol/l。

电导率us/cm

3~5

0.5~2

0.5~2

SiO2ug/l

20~100

20~50

20~50

再生剂比耗

(mol/mol)

盐酸

1.8~2.2

1.1~1.5

1.1~1.5

硫酸

2~3

1.3~1.5

1.1~1.5

2.5~3

1.1~1.6

1.1~1.6

自用水耗

(m3/m3树脂)

阳树脂

5~6

4~5

2.5~4

阴树脂

10~12

5~6

3~5

注:

当进水含盐量较高时,如含盐量大于500mg/l,或总阳离子大于4~7mmol/l,强酸阴离子大于2~3mmol/l,可采用带有弱酸树脂或弱碱树脂的系统。

进水含盐量越高,其经济性越明显。

2反渗透

表2-3反渗透进水水质要求

项目

单位

中空纤维膜

醋酸纤维膜

复合膜

水温

5~35

最佳25

5~40

最佳25

5~45

最佳25

PH

4~11

4~6(运行)

3~7(清洗)

4~11(运行)

2.5~11(清洗)

浊度

NTU

<0.5

<1.0

<1.0

污染指数

SDI

<3

<5

<5

游离氯

mg/l

<0.1,控制为0

<0.1,控制为0.3

<0.1,控制为0

mg/l

<0.1

表2-4常见的离子交换除盐系统

系统

出水水质

备注

电导率

us/cm

SiO2

ug/l

ug/l

H-D-OH-H/OH

≤0.2

≤20

<10

一级反渗透+一级除盐及混床

<0.1

<20

----

原水含盐量中等

一级反渗透+二级混床

<0.1

<20

----

原水含盐量不高一级混床运行周期较短

一级反渗透+阴床及混床

<0.1

<20

----

适用原水硬度不高时

二级反渗透+一级除盐及混床

<0.1

<20

----

原水含盐量较高或海水

表2-5反渗透进水前处理的工艺单元

目的

方法

去浊度

SDI合格

降低COD

杀菌

去除余氯

防膜水解

防垢

CaCO3

CaSO4

BaSO4

SrSO4

SiO2

二次混凝

细沙过滤

超滤

微滤

MBR

活性炭吸附

加NaHSO3

加次氯酸钠

加酸调PH

软化

阻垢剂

加热调温

预处理系统

表2-6常见的预处理系统及出水水质

     系统

     

出水水质

浊度

mg/l

CODMN

mg/l

mg/l

mg/l

胶体硅

以自来水作水源

直供

<5

>0.05

<0.3

与自来水处理工艺有关

过滤-除氯

<5

0

<0.3

以地下水作水源

直供

不稳

与原水相同

0

与原水相同

过滤

<2

与原水相同

0

曝气-天然锰砂过滤

<2

与原水相同

0

<0.3

曝气-石英砂过滤

<2

与原水相同

0

<0.3

混凝过滤

<5

去除约40%

0

去除约60%

以河水等地表水做水源

混凝-沉淀软化(加酸)-过滤

<5

去除约40%~60%

与加氯装置投运情况有关,投运时一般0.1~0.3

去除约90%

混凝-过滤

<5

去除约40%

去除约60%

混凝-澄清-过滤

<5

<2

去除约40%

个别达60%

去除约90%

预沉淀-混凝-澄清-过滤

混凝-澄清(沉淀软化加酸)--过滤

去除约40%~60%

1混凝澄清

名称

主要设计数据

备注

机械搅拌澄清池

进水浊度

<5000NTU

特点:

1、该池对水质、水量、水温的变化适应性强,运行稳定、投药量少、易于控制。

2池内是否设机械刮泥装置应根据池径大小、底坡大小、进水悬浮物含量及其颗粒组成等因素决定。

当池径小于15m、底坡不小于45°、含沙量不大时,可不设机械刮泥装置。

出水浊度小于10度,低温低浊水小于15度。

清水区上升流速

一般采用0.8~1.1mm/s,低温低浊水取样

水在池内停留时间

1.2~1.5h

搅拌叶轮提升流量

进水量的3~5倍

叶轮直径

第二絮凝室内径的70%~80%并应设调整叶轮转速和开启度的装置

升温速度

<2℃/h

水力循环澄清池

进水浊度

<2000NTU

特点:

构造简单,维修工作量小,但对水质,水量,水温变化适应性较差。

单池生产能力

不宜大于7500m3/d

清水区上升流速

一般采用0.7~1.0mm/s,低温低浊水取下限

池导流筒(第二絮凝室)有效高度

3~4m

回流水量

进水流量的2~4倍

斜板澄清池

进水悬浮物

<500mg/l

特点:

可应用于给水、工业污水、废水等

占地小、效率高

悬浮物去除率

>95%

排泥浓度

2%~4%

接触絮凝沉淀池

进水浊度

<2000NTU

特点:

1反应时间短,产生矾花大而密实,易于沉降。

适应性强,对微污染及低温低浊度的水处理效果好。

2上升流速高,表面负荷大

絮凝时间

5~10min

上升流速

2.0~3.5mm/s

有效水深

3.6~4.1m

机械搅拌澄清池

(高浊水)

进水含沙量kg/m3

小于40

特点:

1出水浊度小于20NTU,个别为50。

2应设机械刮泥,并设中心排泥坑,可不另设排泥斗。

3应在第一絮凝室内设置第二投药点,其设置高度宜在第一絮凝室的1/2处

4适当加大第一絮凝室面积和泥渣浓缩室的容积,并采用具有直壁和缓坡的平底池型。

清水区上升流速

0.6~1.0mm/s

总停留时间h

1.2~2.0

回流倍速

2~3

排泥浓度

kg/m3

100~300

2过滤

.

活性炭过滤器

水质要求:

进水水质:

进水浊度≤2mg/L,进水余氯≤1mg/L

出水水质:

出水CODMn<2.0mg/L,出水余氯<0.1mg/L;

出水CODMn与总阴离子含量之比:

小于0.004。

1)运行流速5-15m/h;

2)工作压力≤0.6Mpa;X3si,n5nq

3)碳层高度≥2000mm;

4)运行周期24h左右反洗一次,或进、出口总压差升到0.05-0.1Mpa时需要反洗。

3.粒状活性碳过滤器反洗再生操作步骤:

1)反洗方式:

放水,空气擦洗,最后水反洗;

2)空气擦洗强度:

≤20L/(m2.s)

3)水反洗强度:

≤14L/(m2.s))

4)水正洗强度:

≤1.5L/(m2.s)

5)气擦洗时间:

15-20min

6)水反洗时间:

20-30min

7)水正洗时间:

120min或出水变清时结束。

wW^9V;i3}

8)失效标准CODMn去除率≤20%!

V6[gMEE;N

9)年损耗率≤5%

当水中有机物含量少时,粒状活性碳层高可选0.6-1.5m,当有机物含量多时,层高可选1.5-3.0m。

运行流量(以1m3活性碳计)为8-12m3/h,当截污过多和活性丧失时,可进行反洗和再生,其操作步骤如下。

活性碳过滤器再生方法:

1.反洗强度8-10L/m2.s,时间15-20min;

2.蒸汽吹洗,0.3Mpa的饱和蒸汽吹洗15-20min;

3.碱洗:

用4%-6%左右NaOH,温度40℃,淋洗滤料层,用量为滤料体积的1.2-1.5倍;N.g)4.正洗:

用软水清洗至出水合格时为止。

活性炭完全失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