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476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报.docx

《《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报.docx

《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报

《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现代社会的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智能、强健的体魄,更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个性品质,小学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心理素质、个性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广大小学生为了实现理想,孜孜不倦地学习,以学为乐。

但由于诸多复杂原因,小学生厌学逃学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可能因此而引发复杂的社会问题。

所以,对小学生厌学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作为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重视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兴趣。

据调查,农村小学生有厌学倾向的大致分为这么几类:

1、任性、自私、比较霸道,自我中心意识很强;2、班级后进生,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学习障碍,有自卑心理,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差;3、意志薄弱,不能自律;4、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5、父母离异、性格怪癖、孤独、不合群。

城西街道向阳小学地处农村,经济文化发展刚刚起步,人们思想观念较落后。

反应在学生身上,便是学习无明确目标,惰性大,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低下,学生中“混日子”、“混个子”的大有人在,“读书无用”的错误认识在很多学生头脑中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大都因为没有兴趣所致。

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教育处于转变的非常时期,“应试教育”依然存在。

例如,“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考试频繁,学习难度与儿童能力不相吻合,使学生学习负担重、压力大;再如,课堂活动少,忽视“第二课堂”活动特别是游戏对小学生的意义,或者教师对儿童缺少关心等,都有可能造成儿童的厌学情绪。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工作,积累一些资料和实践经验,设计了一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措施并付诸实践,给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开展“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课题研究,旨在通过班队集体建设、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渠道,矫正小学生厌学倾向,改善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以达到以下三方面的目的;

1、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探索对厌学现象的成因,以便对厌学倾向的矫正对策探究更为科学、合理。

2、在实践中摸索“矫正小学生厌学倾向”的途径和方法。

从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特点出发,教师进行相对应的教学指导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矫正厌学倾向的目的。

3、提高教师“矫正小学生厌学倾向”技能、教育科研能力。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原则

(一)研究思路

研究的思路是把本课题分成探究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的成因分析和矫正对策两个阶段。

每一学期确定一至两个研究重点。

第一学期的研究重点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探索厌学现象的成因。

二、三学期在实践中摸索“矫正小学生厌学倾向”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学期开展实践反思,做好经验总结。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以课题组核心成员为主体,对课题进行整体研究。

根据各成员的研究专长进行具体分工,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工作。

2、协调性原则

课题组各成员之间要经常交流研究心得,汇总研究成果,并根据教育发展的特点,适时调整研究步骤,统一研究方向,保证课题研究的紧密性、时效性。

8、主体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和尊重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自觉和积极性。

四、研究过程

(一)、加强理论学习,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课题研究。

我们认为搞教育科研研究必须要有新的思想,新的概念,必须掌握必要的科研方法。

因此,我们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以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

围绕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发动课题组成员广阅群书及上网搜寻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文章(刚开始,材料比较少,很多是研究性学习的资料。

)然后组织成员进行学习。

为后续的课题研究作好准备。

(二)、组织对学生、教师进行问卷,分析学生厌学成因

我们对课题组老师所在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厌学原因问卷调茶》。

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力等情况。

在课堂上观察其学习行为、习惯等,了解导致学生厌学倾向的直接原因。

这一次的问卷调查主要是针对学生厌学原因而设计的,共设计了21道题目,包括学生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分析,初步确定6位学生中有3位(喻旭、程柳和黄紫阳)主要是由于自身因素造成学习困难而导致厌学的。

其中喻旭是因为注意力分散、好动贪玩,致使学习成绩跟不上,从一入学开始,成绩一直不理想;黄紫阳是由于阅读方面存在不足(学习能力的不足),再加上学习方法的不适当而成为学困生;程柳是由于自己曾有不良行为而造成心理压力,导致厌学。

有2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家庭因素。

其中罗成刚是由于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过高,自己为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而失去信心,产生厌学;而林笑则是由于家长对他们的学习丝毫不关心,听之任之,再加上“学习无用论”的错误思想的影响,使他们厌倦了学习。

同时也是由于学校因素(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态度、同学的歧视等方面)使他对学习没有了兴趣。

另外,还有位学生扬林则是由于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电视而荒废了学业。

当然,这些学生的厌学原因并不单纯是某一方面,往往是多方面并存、相互影响的。

如学生扬林,他在问卷中写道:

一开始,他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后来因为有一次表哥带他到电子游戏室打游戏,从此就迷上了。

于是,他每天放学后都去打游戏,把作业扔在一边,上课时也想着游戏。

学习成绩明显退步。

老师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他,而家长却不当一回事。

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家长和老师的批评,电子游戏的诱惑,使他越来越不想学习。

越是不想学习,越是想打电子游戏,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他开始厌学了。

又如学生黄紫阳,她在问卷中写道:

“因为我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差,所以学习成绩总是跟不上。

由于我学习成绩不好,同学们都不愿意跟我玩,还经常嘲笑我。

我觉得自己很无能,不管我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我觉得学习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我真的不想再学习了。

”黄紫阳的话,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因学习不好而被同学冷落、嘲笑、孤立的苦恼。

她在这样一个没有集体温暖的班级中,又怎么会对学习有信心呢?

又怎能不产生厌学的情绪呢?

通过了解其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具体的策略。

我们经过第一阶段的研究,把小学生厌学倾向的成因分成以下几类:

1、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

2、课堂上有意注意时间短。

3、学习成绩差,学习自信心不足。

4、家庭教育不当。

5、教师大多实行传统的教学方式。

6、整合学校教育力量。

(三)、针对以上成因,我们采取如下具体策略。

1、课内与课外及时增添有趣味或有意思的读物,让学生享受阅读。

在学习之余,选些脍炙人口的古诗、故事、童话,有计划的让学生去阅读。

这些朗朗上口的古诗,一定能激起学生阅读、背诵的欲望。

他们这样日积月累。

词汇、语段会越来越丰富,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高。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阶段(1—2)年级中就指出:

阅读强调积累,写话强调兴趣。

如第一学段明确要求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语文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这样的要求是历次大纲从未出现过的,这就要求学生每天要阅读课外读物。

比如;在我所任教的二

(1)班中开展了“人人爱读书,人人有书读”活动,让家中有课外书的学生自愿带几本,经过登记后,在班上成立一个小小图书馆。

教师宣传一下有关学生感兴趣的书的精彩内容,激发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然后利用中午在学校的时间,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课外书看。

这样做,促使那些后进生按时完成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形成了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有时教师去教室看看,总能看到两人一组,三人一群围在那里读书、讨论的景象。

特别是那几个有厌学倾向的学生,也能够及时完成作业,而且连《小柳树和小枣树》等这些篇幅相对较长的课文,也能顺利地背诵。

背书已不是这些学生的老大难问题了。

2、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表1;下面是喻旭这位学生在一节语文课中的行为记录;

时间行为

课开始5分钟课前准备,翻看书本,动作相对较馒。

6—15分钟一边听课,一边注意旁边的同学。

16—25分钟先跟同学说话,接着低头在桌下玩东西。

26—35分钟继续玩玩具,朗读时不看书本,不时抬头看老师,样子感觉有点累。

下课前5分钟做作业时东张西望。

此表记录了厌学学生喻旭在一节课内非投入学习的时间比例,还记录了学生非投入学习的具体情况,我们看到他在40分钟内,要么在打与任务无关的闲聊,要么在做其他的事,要么要试图引起别人的注意。

厌学学生绝大多数是上课好动、注意力分散、喜欢与同学讲话,偶而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注意倾听并作出反应。

从此表中,我们还发现,厌学学生前半节课比后半节课注意力稍集中,后半节课学生非投入学习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而投入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

除了课堂上的观察,我们还注意观察了学生课间、放学后的表现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课间较活跃、好动、贪玩,只有学生黄紫阳课间不大愿意出去玩,经常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个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时画画,有时做手工,有时则靠在桌子上休息。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新闻袋袋裤》栏目报道说,目前还有留六成小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太大。

更何况是有厌学倾向的学生了。

小学生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而有厌学倾向的学生普遍贪玩。

老师对他们的期望普遍过高。

教师不能总希望他们学习、学习、再学习,只要学生端坐在书桌前,补作业也好,背书也好,不管其效率如何,教师就感到欣慰因而总是催促他们“坐好——开始学习”。

殊不知这种做法很危险,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任意延长学习时间的做法会使学生把学习和游戏对立起来,厌恶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还会养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压力。

因此,教师切莫目光短浅,舍本逐末,不能忘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头等大事。

3、鼓励学生获得成功,提高他们的成功感。

在我们做了详实的准备工作,确定了6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之后,我们在征得本人同意后,查阅了他们这几个学期的学习成绩。

在此将喻旭(三年级学生)的成绩统计如下;

表2:

学生喻旭语文、数学检测成绩统计表

语文数学班级中名次

(共26人)

一册期中758125

一册期末768026

二册期中728325

二册期末708023

不难发现,该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平时的单元检测也都差不多,名次都在班级的最后三名,属于班级中的学困生。

像他这样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厌学学生还有3位,他们是林笑、扬林和罗成刚。

首先要让这些学生增强自信心。

有厌学倾向的学生一般成绩较差,因此往往有自卑感,他们评价自己,总认为自己不行,我语文不行,我数学不行,我这不行那也不行。

越认为自己不行就越没有信心,越没有信心就感觉越没劲,甚至破罐子破摔。

也有些学生,自己学习基础较差,快到期末考试时心里总想我期中考试就没考好,我不行,这次还是考不好。

反正是考不好,有得受家长的斥骂,就不想复习了。

那自然是考不好。

为了克服自卑心理,为了树立自信心,要心中默念“我行,我能行!

”默念时要果断,要反复念,特别是遇到困难时更要默念。

只要你坚持默念特别是在早晨起床后反复默念九遍,在晚上临睡前默念九遍,就会通过自我的积极暗示的心理,使你逐渐树立了信心,逐渐有了心理力量。

“天生我才必有用”,别的同学行我也行。

大家智力都差不多。

只要努力。

方法得当,自己成绩也能提高。

其实即使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他一放松努力,他的学习成绩也会下降。

我要努力。

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其次是鼓励学生获得成功。

成功是使学生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

学生一旦获得成功,就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下去。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每个学生的智力、接受能力有所不同,教师应该全面去了解自己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去制定一些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觉得容易做到,他就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就会获得成功。

当他体现到成功的乐趣时;就会有兴趣,有信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

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学生就不断取得进步。

学生树立目标,建立方向,是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教师要耐心引导,具体帮助,是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

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学会拼音和常用汉字后,可让他们给老师写封短信,教师及时回信,让他们尝到学习的实际效用,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试着让学生创造问题,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学生是学习的当事人,被迫学习,被迫考试,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时间久了,学生对学习生厌是可以理解的。

教师在指导他们学习时,可以换一种方法,不是经常让他们去解答问题,而是采取让他们创造问题的学习方法,这不仅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且会激发讨厌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坐井观天》一课时,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代表小鸟,另一组代表青蛙展开讨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呢?

说说各自的理由,说出青蛙到底错在那里?

如果你就是那只见多识广的小鸟,你有什么办法让这只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

4、纠正不当的家教方式。

○1要让家庭环境优越的孩子有危机感,要有压力。

对于每个孩子和家长来说,要想塑造自觉的人生,这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

想得清清楚楚的问题。

学习动力的形成,最好不是灌输,要形成自觉,要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分析得来。

要让孩子对自己生活的小环境和大环境有正确清晰的认知,有危机感。

关于大环境,而今大家的一句口头禅就是“现在是竞争社会”。

要让孩子明白,这个激烈竞争的大环境,是应当热烈响应,并积极参与其中的――要让孩子真心向往竞争。

要提醒的是,要让孩子有危机感,要有压力,要让他们对好的生活的向往不停留在白日梦的阶段,这就要让他们知道不好的前途有多么糟糕,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正走在这好与不好的边缘,但是这危机感又要适度,不能不让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感,有保佑,这保佑当然不是权势和金钱,不是父母的代替,而是父母与他一起的努力,一起的奔跑前进,是交流和鼓励带来的信心。

解决了学习动力的的问题,接下来就要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富有成效的学习习惯,也就是培育起一个日常积极,自觉的学习状态。

值得提醒的是,要建立起健康的家庭娱乐方式。

要带孩子玩好。

玩得身心舒展。

怡情悦性。

好的娱乐真的能构成生活的亮点,成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也是人生美满的指标。

搞一次户外活动,爬山、游泳、打乒乓球……,并且全家参与,展开家庭竞赛。

让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增强体质,是非常积极的娱乐,相比之下,没事就带孩子去饭店,去商场,就不是特别有收效的休闲方式。

○2尊重孩子的兴趣,不要过分注重考试成绩,避免专制式家庭教育。

“望子成龙”原本是人之常情,可子女的学习成绩一旦成了家庭关注的中心,甚至成了一家人喜怒哀乐的晴雨表,这反而对儿童的学习起到负面作用。

因而,家长要对子女的学习应持科学的态度,期望水平不能太高,要求也不能太严,要与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

儿童一旦学习不理想,家长应帮助儿童分析原因,寻求解决方法。

例如,有些孩子喜欢动手操作,搞一些小制作。

而家长就认为这与学习无关,就加以阻止他们,限制他们,不让他们做。

其实,孩子在制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动脑,不懂的时候,他们就去查阅有关的书籍,这就是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孩子还会学得自觉、开心,况且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家长不但不应该阻止他们做,还要根据孩子的这个兴趣特点,为他们提供有关的书籍,创造机会让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和比赛。

许多事实证明了,小时候培养的兴趣往往为一生的事业奠定基础。

有些做父母的对孩子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但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规定”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尊重孩子自身的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培养孩子,这样往往会延误孩子的发展。

○3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经常在家中被打、骂、拿他们和班级中的优秀学生比,经常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他的不满等,这样做法只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自暴自弃,对学习失去信心,没有兴趣,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所以,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定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看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可以改变的,当孩子比以前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时,家长都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意识到他是在慢慢改变。

家长要学会拿孩子的现在和以前比,而不要和其他同学比,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家长还要在行为上做到对孩子的优秀行为及时强化,不良的行为适当惩罚。

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时,千万不要给预定的奖励。

当孩子在家里有了改变的时候,家长可以和老师联系或沟通,让老师在学校或班里给予鼓励和表扬,及时强化他们的好行为。

④家长要了解子女的学习能力。

家长千万不能依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强加给孩子,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目标的制定还要因人而异,即使制定目标后也应该不断调整,使之始终处于理想的模式。

5、注重因材分析实,实施分层教学。

○1营造快乐的学习气氛

著名教育学家卢梭说:

“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根源。

”可见培养浓厚的学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

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行动起来,减轻学生学习、考试负担,积极提高课堂教育的效果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饲养、种植、书法、舞蹈等,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课余活动,多角度地感受学习的快乐,也有利于厌学儿童逐渐消除厌学情绪。

○2多给儿童关心和爱护

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是小学儿童热爱学习的心理力量。

教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少用惩罚、责骂等强硬教育方式,坚持正面教育,经常去寻觅、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彰学生的点滴进步。

对于已有厌学倾向的儿童,教师要经常与他进行心灵的交流,把爱和期望传递给他,帮助他发掘学习的兴趣。

○3适时开展竞赛。

“竞争”是支配人类行动的一个重要动力。

比起一个人努力,不如和对手竞争能更大的发挥自身的潜力。

比如给学生建立一人一个的争星记录袋,让学生明白大家都从争一星级开始,然后开展竞赛,比写字、比画画、比计算能力,比一比谁是班中的小歌手、比一比谁是班级中的识字大王等等,在超越别人的同时,让他们升一个星级,成为二星级,发一个喜报给他们,放入成长记录袋里,这样,他们就会暗下决心,逐步争取到三星级、四星级,甚至五星级。

这样做,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带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学校教育力量的整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校工作中,课堂教学是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的主渠道;班级中的任课教师是班级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力量,他们不仅是学科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主力军。

他们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通过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培养。

任课老师的作用决定了教育工作中要实现对教师教育力量的整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如果能相互配合与协调,形成班级任课教师的合力,相信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我校有一名学生张某,父母离异后,随爷爷、奶奶生活,由于没有很好的家庭教育,张某学习上不求上进,成绩很不理想;生活中散散漫漫,毫无纪律。

进入五年级后,班主任老师从各方面关心他,经常性地与他谈话交流,让他感到了温暖,张某对班主任的课能认真听讲,用心专研,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甚至在平时测验中考到前几名。

但其它的功课还是老样子,特别是数学,连作业都不做,红灯常挂。

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在班级的例会上同任课教师共同商讨如何转变这种状况,在例会上大家作了分析:

该同学在班主任老师的关心下,有了上进的要求,并拿出行动,同时由于常识课没有基础上的因素,只要努力就能见效,而数学由于基础差,一时跟不上,从而失去信心。

通过讨论,大家认为:

要巩固原有教育的成果,并促进他的全面进步,全体任课教师必须共同努力,去关心他、鼓励他、帮助他。

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其他任课教师采取协调一致的步骤,过去不少任课教师认为张某不可救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任其自然的态度,只要上课不捣乱就行,至于听不听,作业交不交都不管。

现在大家统一要求,加强了在课堂教学中对他的管理,同时数学这门学科的任课教师从本学科的具体情况出发,为他指导学习方法、课余时间给他补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他进行鼓励和督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张某的成绩一步步地好起来,学习热情也大为提高,在期末考试时达到中游。

这样的例子我们有很多,如2003届毕业生雷健同学等,上初中后还当上了班干部。

五、结论与思考

(一)研究成效

统购对农村小学生厌学倾向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厌学情绪都有了明显改变。

1、厌学学生不再厌学

自课题研究以来,通过我们与家长的共同努力,这6名厌学学生中有5名都消除了厌学情绪,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学习成绩进步很快,以下是学生喻旭最近几个单元的考试成绩:

表3:

学生喻旭语文、数学单元检测成绩统计表

语文数学班级中名次

(共26人)

三册期中858721

三册期末909219

四册期中889318

四册期末929115

由学习困难而引起厌学的学生陈柳、林笑两位同学,他们的学习成绩跟喻旭也差不多。

虽然,这些学困生的成绩并没有在班级中名列前茅,可是,他们确确实实进步了。

(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其他几个学生(除扬林外)学习成绩也明显进步,学习习惯也跟以前大有变化。

一位学生还来信说:

“滕老师,我非常感谢您的帮助,我现在很喜欢学习,老师也经常表扬我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作业认真完成,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优秀,我好高兴呀!

您的耐心教导我永远忘不了……”

看到学生的进步,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

2、缺点向潜在点的转化。

过去,教师总是善于发现和指出学生的缺点和错误。

在教学过程中,花费在一个后进生身上的精力和心血,要比十个优、中等生多得多。

教学的失败在于:

教师没有少花精力和时间,但最终这些学生还是成为了学习中的失败者。

比如某些学生成绩考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基础差,底子薄,因此就没有后进。

现在教师注重在这些学生身上找发展的潜在点。

学生发展的潜在点是学生发展的隐性有利因素,是待与激发的动机,是尚未发现的主体潜在性因素。

教师对学生充满着期待,能够宽容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一点宽容,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是一片光明。

教师不仅能够发下班学生身上的长处,而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短处,并且善于把学生身上的短处变为发展中的有利因素。

3、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更加得当

课题组的老师定期地开展活动,对学生的厌学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讨论、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师们不仅发现了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而且学到了他人的长处,在教学观念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以分数来衡量学生,不再以成绩来论“英雄”,而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多样,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班主任育人更加讲求艺术,不会盲目地去批评学生,而是掌握一定的心理技巧,会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去教育学生,去建设优秀的班集体。

4、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科学化

家长与教师沟通的机会多了,教师经常向家长传授一些育儿的方法,也建议家长多看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自然而然,家长自身的知识水平渐渐提高了,与孩子的关系更加亲密了,更可喜的是懂得科学地教育孩子,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二)反思与困惑

学生的厌学情况在我校并未得到彻底的解决,相信其他学校也存在,有些厌学学生不管老师和家长想尽了哪些办法,但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还有的家长不愿意配合,觉得自己是厌学学生的家长很丢脸。

所以我们至今未能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