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1630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1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docx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技术实施实施方案书

井下变电所自动化系统

井下变电所无人值守场所简介

某矿井下-837变电所及-845绞车房变电所准备实施成为无人值守变电所,另外将原-700东巷迎头无人值守变电所进行改造。

现将三个变电所设备情况及完成时间汇报如下:

1、-837变电所现有常州武进矿用设备厂生产的PBG-630/10<6)高爆

开关12台,浙江新宏基真空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KBZ-500(630>/1140(660>低压馈电开关8台,高低压开关均有845通讯接口,具备无人值守变电所硬件条件,预计2018年完成。

2、-845绞车房变电所现有常州武进矿用设备厂生产的PBG-630/10<6)高爆开关14台,浙江新宏基真空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KBZ-500(630>/1140(660>低压馈电开关9台,高低压开关均有845通讯接口,具备无人值守变电所硬件条件,预计2018年完成。

3、-700东巷迎头变电所现有常州武进矿用设备厂生产的PBG-630/10<6)高爆开关11台,浙江新宏基真空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KBZ-

500(630>/1140(660>低压馈电开关<老式)5台,高低压开关均有845通讯接口,具备无人值守变电所条件,因为KJ118远程电力监测、监控系统与现在的新技术相比存在了一些差距,需要对其进行改造,预计2009年9月完成。

以三个变电所准备与常州市利安矿用设备厂联合完成。

一、简介(3>

二、概述(3>

三、系统基本构成<5)

四、系统监控功能及主要技术指标<9)

五、电调中心<11)

六、电源与接地<13)

七、安装与调试<14)

八、技术支持与服务<14)

九、项目进度<14)

十、系统设备报价<16)

一.简介

常州市武进矿用设备厂始建于一九八八年,是集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系统集成、安装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主要经营范围为矿用高低压智能防爆电器、无级绳机械牵引绞车系列等设备以及软件、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煤矿生产监控与调度信息集成系统项目的设计、系统集成、安装、服务。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创建了东南自动化研究所,引进了高科技人才,广泛吸收国内外自动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制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自动化成套技术装备。

现已研制成功KJ316煤矿井下供电监测监控无人值守的自动化系统、KJF213井下电力信号传输站、KJA103矿用隔爆兼本安型信号隔离器、KTK<80)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可编程控制装置以及其配套的传感器如:

KGBR2-拉绳急停传感器;KGPR1-跑偏开关;

KGS1-速度传感器等新产品,使之更广泛应用于煤矿、电力、港口、冶金等行业。

煤矿井下电力系统尤其集中监控、无人值守、电力的调度更为完善合理。

二.概述

井下供电是煤矿生产的根本动力,全力保障井下电网供电安全将从源头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现在最迫切的需求是,如何实现在地面对运行中的井下电网信息进行采集、传输、显示,同时进行控制,做到足不出户对井下情况了如指掌、应对及时准确。

近年来,煤矿对井下采区变电所及中央变电所装备电力监控系统日益重视,尤其希望采区变电所实现无人值守,采用遥测、遥信、遥控。

嵌入式数字处理器采集变电所高压开关的电量参数和开关量,实现遥控,已从20世纪90年代流行的单片机主流芯片发展到21世纪初的DSP芯片。

主机软件

已从WINDOWS环境下的单机版发展到目前开放式组态网络版,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等。

KJ316井下供电监测监控系统是一种结合电脑监视控制、信息远距离高速传输及煤矿井下供电设备信息实时采集与控制等技术于一身的综合性的监视、控制系统。

KJ316井下供电监测监控系统适用于监测监控煤矿井下各个等级变电所内的高压防爆开关、馈电开关。

系统可实现与矿井调度系统、防爆摄像头监视系统的联网,提供了各个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自动化的完整解决方案。

KJ316井下供电监测监控系统基于WindowsNT/2000/XP操作系统,硬件以工控机或高档PC机为主,软件设计中采用了分层设计、组件化、标准化、开放式等先进的软件开发思想,为用户提供了可靠、安全、易于操作的监控系统平台。

适用于煤矿井上、下变电所高低压供电系统中实时过程测量、控制及监视、实现连续监测电力系统运行参数、及时发现故障、有助于防止事故扩大和缩短停电时间、合理调配电力,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减轻电费支出,实现变电所的无人值守。

KJ316井下供电监测监控系统的开发研制,其根本基础是多年来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近年来基于网络化结构下的分层分布式系统的实践,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和性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强化分层分布概念上,本系统不但强化间隔层设备及功能配置的合理分布,同时也强调变电站层功能及配置的可组态、可移动性;通过采用高起点、大资源的硬件平台及多种运行维护分析工具,强化了变电站设备的运行信息透明化程度。

消除不明原因的事故,提高产品设计水平。

KJ316井下供电监

测监控系统强调保护、测控等单元设备采用嵌入式以太网通信技术,并且设备内部各模块之间采用无瓶颈的平衡式通信方式,从而实现了以往设备

所无法实现的一整套快速响应系统。

因为采区变电所位于瓦斯、湿度较大的井下垌室中,环境比较恶劣,电磁干扰极强,客观条件极大的限制了地面供电监测系统直接应用于井下,因此国内一直没有开发出比较成功的相关产品。

常州市武进矿用设备厂在井下高、低隔爆开关及数字化综合保护器的开发、研制及生产方面拥有多年经验、众多的用户和成熟的技术。

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电力监测与电力保护合一的综合保护装置,直接代替采区高、低爆开关的模拟继电保护装置,它不仅能完成过流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绝缘保护、欠压保护等,而且能将高、低爆开关的分合闸状态及故障跳闸记录及时传送到供电监测系统的主机,还能实时接收主机发出的分/合闸命令,完成自动

分/合闸,从而实现采区变电所的无人值守。

二.系统基本构成

电力监测监控系统要求系统内设备的信息可充分共享,并通过远动通信接口实现与外部系统的信息共享。

构建一个快速、稳定、可靠和富有弹性的通信网络是系统的基本要求,也是整个系统运行管理自动化的根本前提。

经过充分论证,KJ316井下供电监测监控系统选用以太网为基础构建通信网络,采用现场总线和宽带网混合的方案。

采用二级分层分布式网络结构,变电所内部采用现场总线。

网络结构均采用基于集线器的星型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宽带层为光纤,现场总线层为电缆。

变电所内部的设备之间为两芯双绞线,减少大量的二次接线。

各变电所设备相对独立,仅通过光纤通信网互联,取消了原本大量引入主控室的信号、测量、控制、保护等使用的电缆,节省投资,提高系统可靠性。

系统构成示意图如图1-1所示:

ITJA通估电缆

«

P-J

越耶茸本立峑亢却祛慢杭

IY-

21SH:

下电“信呂旳輪讪

■恶単

KJF2I3卑卞*討信号

T?

TlH>*

(T则通估电缁

恨电虧itLfl站

iaJkM

觇锁朵统I;作站

HI矿柴%验廉申心

匸业II止阿玄懂机

托托耳怦

J川“盘网此牠壯「业灯上啊尺丧HLI业以亠网疋轮札

~~■-■

b7

KJAlOd

hHl通仙41嫦

低唯惊电卄瓷

-U-rkil'b.||'X

■J利隔昭

11FKi^rtJl:

K

图1-1系统构成示意图

某矿准备设计的电力监控系统能对-837变电所、-845绞车房变电所、

东巷迎头变电所的高、低压开关<高压真空配电装置、高压真空磁力起动器、低压真空馈电开关)的主要电力参数进行连续监控,地面控制中心设在某矿机电科电力调度室。

由控制中心监测、监控变电所的电参数,并同时能随时调看各个变电所的视频监控画面。

变电所系统模拟图见附图1

根据现场情况统计,某矿要接入系统的变电所情况如下:

变电所名称

高压开关<

型号/数

量)

低压馈电开

关数量

预计完

成时间

备注

1

-700东巷迎

头变电所

隔爆型:

11

5台

09年9

低压馈电为老式浙江新宏基的产品<需要更换)

2

-837变电所

隔爆型:

12

8台

2018

高爆开关为常州武进矿用设备厂产品;低压馈电为浙江新宏基的产

品;

3

-845绞车房

变电所

隔爆型:

14

9台

2018

2.1地面部分

地面部分由电源避雷器、监控工作站、备用工作站、打印机、网络交

换机、WT-8110SA-S1网络传输光端机等组成。

系统软件平台为

Windows,系统可对井下变电所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实现事件记录的存储与检索打印,实现各种曲线报表的存储检索与打印,实现保护定值远程设置,实现电度量管理,实现故障的存储与分析,最终实现变电所的无人值守。

2.2井下部分

2.2.1KJF213井下电力信号传输站

KJF213井下电力信号传输站主要完成型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矿用隔爆型低压真空馈电开关与地面监控中心的通信。

分站把综合保护器的各种电参量传送给地面监控中心工控机,另外,把工控机发出的控制指令<保护定值修改、分/合闸操作、装置复位)传送给综合保护器,由综合保护器来执行工控机的命令,从而可靠地完成对被控设备的控制。

选用光纤以太环网,增强通信抗电磁干扰能力,传输速率为10M/100M自适

应,传输距离大于10Km。

传输站的使用方法与接线参见《KJF213井下电力信号传输站使用说明书》。

2.2.2KJA103矿用隔爆兼本安型信号隔离器

KJA103矿用隔爆兼本安型信号隔离器,主要应用于煤矿井下含有爆炸性气体的环境中,为KJ316井下供电监测监控系统中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矿用隔爆型低压真空馈电开关与KJF213井下电力信号传输站

连接形成CAN现场总线网络,使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矿用隔爆型低压真空馈电开关内CAN总线电路输出信号达到非安转换本安要求而设

计的。

并能提供通信分支线与总线连接的功能。

隔离器的使用方法与接线参见《KJA103矿用隔爆兼本安型信号隔离器使用说明书》。

223GZB-ARM-9110型嵌入式智能型高压综合保护装置

GZB-ARM-9110型嵌入式智能型高压综合保护装置采用32位ARM嵌

入式处理器以及专用的电参量检测芯片和先进的铁电存储技术,通过交流采样法直接监测电力系统高、低压开关柜的电网二次侧交流信号,经过数字信号处理,计算出电压、电流、有功、无功、功率因数、工频频率等电气参量,传送给KJF213井下电力信号传输站。

保护、测量、监视、控制、通讯功能齐全,保护定值在线可调,精度高,全中文液晶显示,界面友好,其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现被广泛使用。

2.2.4GLZD-A1智能通讯协议转换隔离接口

因为国内各高、低压开关生产厂家的通信接口、通讯协议不同,而且物理接口大多采用RS485通讯方式,但随着技术的发展,CAN总线相比较RS485有很多技术上的优势,并已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

因此需对本厂外的产品进行技术改造,以实现供电系统的各种功能。

利用

GLZD-A1智能通讯协议转换隔离接口,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和电气隔离性

2.5技术特色与产品优越性

KJ316井下供电监测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除了具有一般分布式系统所具备的高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及系统构成和维护的简易性外,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完整的变电站自动化解决方案:

KJ316从方案设计开始,始终贯彻的

设计思想是以高性能的子系统构筑优异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避免以

往采用拼凑式构成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从单元设备、通信网络到监控

系统等诸方面给整个系统带来的限制,以减少从项目设计、生产、运

行到维护以及系统扩展等各个环节的协调工作量,从而使系统构成的方式更加清晰,使系统信息的获得更加快捷,使系统维护的工作更加简单,使系统扩展更加方便。

全以太网无瓶颈的快速响应系统:

KJ316从间隔层的单元设备采用以太网的通信方式,加之单元设备内部采用了高效率的平衡式通信方式,使得KJ316在信息的采集、传输、响应等各个环节都较以往的分布式系统有了质的飞跃。

安全性:

利用屏幕显示器可以连续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事故,有助于防止事故扩大和缩短停电时间。

经济性:

合理地调配电力,为用户减轻电费支出。

提高电网运行质量:

运用计算机监测管理平抑电力负荷的峰谷,使电网在较为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运行。

运行记录自动化。

减员增效、无人职守。

组网功能:

利用计算机组成局域网,可以很方便地在各职能部门设置工作站,使各级领导在办公室就可以及时了解到整个电网的运行情况。

2.6性能指标

2.6.1使用环境

2.6.1.1系统中用于机房、调度室的设备,应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环境温度:

15〜35C;

相对湿度:

45%〜75%什25E>;

温度变化率:

小于10°C/h,且不得结露;

大气压力:

86〜106kPa;

GB/T2887规定的尘埃、照明、噪声、电磁场干扰和接地条件。

2.6.1.2除有关标准另有规定外,系统中用于煤矿井下的设备应在下列条件下

正常工作:

环境温度:

0〜+40C;

平均相对湿度:

w95%<+25C);

大气压力:

80〜106kPa;

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但无显著振动和冲击、无破坏绝缘的腐蚀性气体。

2.6.2供电电源

2.6.2.1地面设备交流电源:

额定电压:

220V,允许偏差—25%〜+20%;

谐波:

w5%;

频率:

50Hz,允许偏差土5%;

2.6.2.2井下设备交流电源:

额定电压:

100V/127V,允许偏差—25%〜+20%;

谐波:

w10%;

频率50Hz,允许偏差土5%;

2.6.3硬件安装平台

工控机,额定工作电压AC220V,50HZ,电源波动范围-10%〜+10%;

CPU:

Intel奔腾W处理器,主频2.0GHz以上;内存:

512M以上;

硬盘:

80G以上;显卡:

标准VGA,32位真彩色;以太网口:

10M/100MH适应;网卡:

10/100Mbps;显示器分辨率:

1024X768。

2.6.4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

windows9X/NT、windowsXP;数据库:

SQLServer2000;

Delphi

2.6.5系统传输通道

交换机与WT-8110SA-S1网络传输光端机:

TCP/IP传输、10M/100Mbps、最大传输距离50m<使用五类双绞线);WT-8110SA-S1网络传输光端机与KJF213井下电力信号传输站:

TCP/IP光传输、10M/100Mbps、最大传输距离10km<使用MGTSV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传输波长1310nm);

KJF213井下电力信号传输站到KJA103隔离器:

CAN、20Kbps、最大传输距离1km<使用MHYVRP矿用通信电缆,导体截面不小于1.5mm2)。

KJA103隔离器到GZB-ARM-9110型嵌入式智能型综合保护装置:

CAN、20Kbps、最大传输距离20m<使用MHYVRP矿用通信电缆,导体截面不小于1.5mm2)。

三、系统基本功能、主要性能指标、传输性能

3.1系统基本功能

3.1.1数据采集功能

对高压开关所采集到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零序电压、零序电流、功率因数、电网频率、绝缘监视电阻模拟量,系统具有传输、显示及超限报警功能;对低压馈电开关所采集到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绝缘电阻模拟量,系统具有传输、显示及超限报警功能;对高压开关、低压馈电开关所采集的断路器状态开关量,系统具有传输、显示功能;对高压开关所统计的累计电量,系统具有传输、显示功能。

3.1.2控制功能:

系统具有就地自动、就地手动、远程手动设置高压开关、低压馈电开关的断路器状态<分闸/合闸)功能,在中心站进行远程控制时具有操作权限和操作记录功能;系统具有通过地面中心站远程手动遥控解除高压开关、低压馈电开关故障状态功能,在中心站进行远程控制时具有操作权限和操作记录功能;系统具有就地手动、远程手动设置高压开关、馈电开关的保护参数值功能,在中心站进行远程控制时具有操作权限和操作记录功能。

高压开关、低压馈电开关具有就地自动的过载保护、短路保护、过压保护、低压保护、绝缘监视保护、漏电保护功能。

当高压开关的过载、短路、过压、低压、绝缘监视、漏电故障保护未解除之前高压开关保持分闸闭锁状态。

故障消除后,必须就地手动或远程手动复位分闸闭锁状态。

低压馈电开关具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功能。

当低压馈电开关的过载、短路、漏电故障保护未解除之前低压馈电开关保持分闸闭锁状态。

故障消除后,必须就地手动或远程手动复位分闸闭锁状态;当发生拒分或拒合时,系统具有报警功能。

3.1.3系统具有存储和查询功能。

存储的内容包括:

保护器故障的报警装置名称、事件类型、记录时刻及事件参数;开关量控制操作的装置名称、操作类型、操作人及操作输出时刻;断路器动作的装置名称、动作时刻、动作类型及断路器状态;装置故障报警时的装置名称、故障时刻及断路器状态;高压开关的累计电量。

3.1.4显示功能

a)系统具有列表显示功能,其中:

高压开关模拟量采集显示内容包括:

装置名称、装置在线状态、三相电压、二相电流、累计电量和断路器状态;馈电开关模拟量采集显示内容包括:

装置名称、装置在线状态、单相电压、三相电流和断路器状态;

磁力起动器模拟量采集显示内容包括:

装置名称、装置在线状态、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和断路器状态;

b)系统具有系统布置图显示功能,显示内容为分站设备的名称和运行状态,点击分站设备可以调出该分站配接装置接线图。

c)系统具有模拟动画显示功能,显示内容为配接设备的在线状态、合闸、分闸三种不同状态,并且具有分页显示方式,点击可以显示相应模拟量数值和断路器状态。

d)系统具有虚拟仪表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包括:

仪表和曲线形式显示当前该设备的所采集到的模拟量值、设备保护参数值和保护功能开启情况,点击控制命令可以调出控制菜单。

3.1.5打印功能系统具有实时报表打印功能。

包括:

事件报表、控制操作日志、断路器动作日志等。

3.1.6人机对话功能系统具有人机对话功能,以便于系统生成、参数修改、功能调用、控制命令输入。

3.1.7自诊断功能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当系统中高压开关、馈电开关等设备发生故障时,语音报警并记录故障名称和故障时刻,以供查询及打印。

3.1.8双机切换功能

系统中主机为双机备份,具有手动切换功能,值班人员每日24小时内应时

时刻刻观察工作主机的操作界面,即时发现工作主机的故障,立即手动更换接线至已通电待用的备用主机,使备用主机投入正常工作,期间花费时间应不大于5min。

3.1.9数据备份功能系统具有数据自动备份功能,在不同的硬盘上进行自动数据备份,备份时间间隔为1min。

3.1.10双电源自动切换功能系统井下设备具备双回路电源接入,当一路电源停电后,二路电源能自动投切上,保证了系统能继续工作,对处于带电工作状态的开关进行电压、电流<模拟

量)及断路器状态<开关量)等主要监控量继续监控。

3.2其他功能

a)系统具有网络通讯功能;

b)系统具有软件自监视功能;

c)系统具有软件容错功能;

d)系统具有实时多任务功能。

3.3主要性能指标

3.3.1控制执行时间:

控制执行时间不大于30s,就地控制执行时间应不大于2s。

332画面响应时间:

调出整幅画面85%的响应时间w2S,其余画面w5S;

3.3.3模拟量传输处理误差:

对高压开关、馈电开关所采集的模拟量,系统传输误差w1.0%;

3.3.4误码率w10_8;

3.3.5最大监视容量:

系统允许接入的分站数量为30台;每台分站接入的终端保

护器数量为60台;

3.3.6双机切换时间:

值班人员每日24小时内应时时刻刻观察工作主机的操作界面,即时发现工作主机的故障,立即手动更换接线至已通电待用的备用主机,使备用主机投入正常工作,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入正常工作时间w5min;

3.3.7双回路电源切换时间:

在一路电源停电后,二路电源投切的时间w

0.1S;

3.3.8存储时间:

高压开关、低压馈电开关故障报警时装置名称、报警时间、报警类型和报警参数;用户对系统操作时的操作人、操作类型及操作时间以及电压和电流;高压开关累计电量、保护器断路器状态改变发生时刻及状态、控制操作日志、断路器动作日志等记录保存1年以上,当系统

主机发生故障时,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长度w5min;

339最大传输距离:

工控机至交换机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

50m五类双绞

线〉;交换机至WT-8110SA-S光纤收发器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

50m五类双绞线>;WT-8110SA-S光纤收发器至分站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

10Km

分站至隔离器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

1Km

20m(MHYV电缆或MHYV电缆>;

3.3.10传输性能

3.3.10.1工控机至交换机

a>传输方式:

TCP/IP电缆传输方式;

b>传输速率:

10M/100Mbps;

3.3.10.2交换机与WT-8110SA-S网络光端机

a)传输方式:

TCP/IP电缆传输;

b)传输速率:

10M/100Mbps;

3310.3WT-8110SA-S网络光端机与KJF213分站

a)传输方式:

TCP/IP光传输;

b)传输速率:

10M/100Mbps;

3.3.10.4分站与隔离器

a)传输方式:

多主式、全双工、CA总线通信方式;

b)传输速率:

20kbps;

3.3.10.5隔离器与开关

a)传输方式:

多主式、全双工、CAN、线通信方式;

b)传输速率:

20kbps;

五.电源与接地

5.1供电系统

为了保证供电监测系统的可靠工作,我们把能够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干扰源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要使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必须在电源供给和接地处理上提出一定的措施来阻止或抑制干扰的影响。

根据供电监测系统的工作性质和特点,系统要求供给局电力调度中心和RTU两个独立可靠的电源,该电源回路内不应接入其它任何负载,以保证电源的稳定性。

控制中心的电源由矿方提供双电源。

供给计算机及外设部分的电源,先经过交流稳压电源,保证电源的稳定度,然后再加入不间断电源装置,以保证在一回路电源失电或瞬间断电时,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UPS容量应可以保证系统在交流断电后系统维持正常工作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