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建议.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1644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建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建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建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建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建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建议.docx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建议.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建议.docx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建议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建议

——基于陇南市西和县教师信息素养调查报告的分析

一、研究背景

在线课堂、直播课堂、智慧课堂、翻转课堂、微课、人工智能、MOOC等,令人目不暇接,可以说“互联网+”、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人民大众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近年来,国家更是非常重视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陇南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规划(2018—2020年)》等重要政策文件中,均对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做出了具体部署。

在这些文件中,均提出主要通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

我国在2005年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截至2011年底,各地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近600万人。

2013年,教育部又启动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截至2016年底,培训教师940多万人次。

2018年4月,我国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到2022年,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我国将实施新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通过示范性培训项目带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教师信息化全员培训。

在社会层面,以移动网络、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为教育现代化注入了新的动力,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新的增长点;智能手机和PAD等用户自带设备的普及,以及大量学习支撑系统的出现,学习者基于“互联网+”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成为可能;基于“互联网+”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思维协同发展的个性化学习,通过“课堂革命”重构传统教学成为一种趋势。

对比“互联网+”行动在其它领域的发展,“互联网+”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已经具备。

作为学习主导者的教师,亟待提高信息素养水平。

信息素养一般是指合理合法的利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工具,确定、获取、评估、应用、整合和创造信息,以实现某种特定目的的能力,其核心是信息能力,包括识别获取、评价判断、协作交流、加工处理、生成创造信息的能力,即运用信息资源进行问题求解、批判性思维、决策和创新等高阶思维活动的能力。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

为此,本研究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角度出发,对陇南市西和县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评估,探寻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寻求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途径。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陇南市西和县中小学教师。

本次问卷以书面形式运作,单选为主,多选为辅。

为了便于操作,本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以微信和QQ的方式发布链接,受访者主要西和县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设计25个题目,调查内容为地理案例教学的选择、效果、角色认同、参与度等。

共回收有效问卷102份,有效问卷率100%。

(二)调查工具

课题组首先对调查工具进行了小范围试测,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各维度的a值和KMO值都在0.8以上,说明调查问卷具有很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可以用于更大范围的正式测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受访教师情况

本调查采取描述式研究方式,受访教师基本涵盖了全县各学段,老中青各年龄段,初级、中级、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

教师情况见表1所示。

表1受访教师情况

 

学段

 

性别

 

年龄

 

教龄

 

职称

2、教师信息意识现状分析

信息意识是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自觉心理反应,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中有价值的信息的感知能力、识别能力和运用能力的综合体,即对信息科学正确的认识和对自己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

有无信息意识决定着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而信息意识的强弱对能否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提高的文献获取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对西和县中小学教师经常浏览教育部门网站、教育教学网(经常51.96%,偶尔46.08%,从来不1.96%),而在统计数据将近一半的教师偶尔或从来不浏览相关的教育网站,主动获取专业信息通知就无从得知,比如,“您参加过微课比赛吗?

调查数据,没有参加过74人,占72.55%,参加过28人,占27.45%。

对查找资料来源统计占比(课本配套光盘6.86%;通过Internet搜53.92%;到教育资源类专题网站查找28.43%;同事之间资源共享10.78%)。

分析发现,目前,西和县中小学教师对专业信息的敏感性不强,对于主动获取专业信息的需求有待进一步提升。

 

表2教师信息意识情况调查表

类别

比例

 

您经常浏览教育部门网站、教育教学网吗?

 

您查找资料主要通过

 

您参加过微课比赛吗?

 

3、教师信息能力现状分析

信息能力是对知识筛选甄别、剖析解释、整理利用信息,有效整合、开放共享、创造利用信息,以及运用整合、创造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利用创新方式实施信息的表达、呈现和存储能力。

信息能力是教师工作能力的基础,是信息素养的核心。

教师能否胜任工作,胜任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其工作能力,而工作能力是其所学专业知识的外化,知识越丰富其所表现出的工作能力就越强。

提高工作能力的方法是不断地储备、消化、吸收新知识,仅仅依靠学校学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满足不了工作的需要。

因此,在信息时代要求每一个人,尤其是中小学教师都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批判性、高效性信息检索与获取能力。

在对西和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常用软件Word、PowerPoint、Excel,使用水平分析显示,能熟练使用分别占27.45%、21.57%、17.65%,说明对常用的办公软件使用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

对全县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学校取样调查占比有86.27%,没有13.73%,除演示功能,能经常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其它功能辅助教学的教师占33.33%,能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频率为44.12%,说明对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应加强培训,学校应创设条件,转变思想,积极倡导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教学服务;能够经常使用移动媒体实施过翻转课堂10.78%,很少57.84%,从来没有31.37%,故应加强教育教学新理念传播、培训,为课堂教学服务;对“教学教研中用过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与数据处理工具”调查发现,从来没有用过数据处理工具的教师占52.94%,偶尔使用40.2%,经常使用6.86%,可见中小学教师教科研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近一半的教师对课件不经常制作课件(表3)。

表3教师信息能力情况调查表

类别

比例

 

教学常用软件Word使用水平

 

教学常用软件PowerPoint

使用水平

 

教学常用软件Excel使用水平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其它功能您使用过吗?

 

您是否在课堂中使用移动媒体实施过翻转课堂?

 

您在教学教研中用过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与数据处

理工具吗?

 

您制作过课件吗?

 

您平时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频率如何?

4、教师信息伦理现状分析

信息伦理主要包含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无边界虚拟空间,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资源提供要符合社会伦理道德,是营造积极、健康网络环境的关键因素。

稳定的信息存储、顺畅的获取途径、可靠的利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体现。

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是信息素养的保证。

本次调查用3个题目调查了教师的信息伦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撰写论文时,有占比74.51%的教师“在引用他人的观点,成果等信息,知道表明出处,表示感谢”,说明信息伦理的自律性较强;大多数人对信息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多数教师对不良信息的态度模糊,甚至良莠不分。

这些都凸显了部分教师信息安全意识的淡薄。

表4教师信息伦理情况调查表

 

在引用他人的观点,成果等信息,是否知道表明出处,表示感谢?

74.51%

25.49%

 

关于信息安全相关法律你知道哪些?

(多选)

关于进一步加强移动通信网络不良信息传播治理的通知

39%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20%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21%

 

面对不良信息你会怎么做

我会观看

21%;

无所谓

40%;

拒绝

31%

举报

8%

四、中小学教师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有效策略

1、中小学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信息化观念,做终身学习者。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推进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践行者,提升其信息素养的关键在于自身的终身学习观念及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水平。

中小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信息化观念,做终身学习的理念根植于内心,深刻认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才会有积极的信息意识和态度,而教师只掌握基本的信息知识和技术是远远不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需从信息搜集、信息处理和信息的运用能力入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信息向知识转化,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飞跃。

2、针对教师信息意识淡薄,应搭建平台,加大培训、鼓励学习,提高教师信息获取能力、信息技术掌握能力、信息运用能力及信息分析能力。

(1)在信息获取能力方面,教师对信息检索知识的一些检索术语并不了解;不会使用检索系统,不能独立地完成检索;对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的使用不是很清楚甚至根本就没使用过;对于如何在网络上查找和使用专业信息资源却不清楚;不少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巨大促进作用。

(2)在信息技术掌握能力、信息运用能力能力方面,部分中小学教师不能熟练使用PPT(Powerpoint)演示稿做课件;不能熟练使用常用的Word、

Excel等办公软件;不懂得通过什么阅读器阅读电子图书及熟练安装与卸载PDF、EPUB阅读器等常用阅读软件;进行信息交流时,大多数人采用E-mail、QQ、MSN,而作为专业交流平台BBS、贴吧较少。

因此,学校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加大软硬件环境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努力提升教师的信息意识与应用能力。

依据《陇南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规划(2018—2020年)》,学校要积极构建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生态环境,以信息技术与课堂应用融合创新课题为抓手,激发一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性、主动性,引导教师创新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工作。

学校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校本培训、网上学习以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各类教学竞赛等形式,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增强信息意识,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3、针对教师知识与能力不足,加强培训与指导。

调查发现,不少教师仅仅掌握信息技术的一般知识和简单应用,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加工处理信息、生成信息的能力较差。

因而,建立并完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制度,运用行政手段和激励机制,引导教师主动学习。

比如,将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纳入教育目标考核体系,加强教师和校长培训,利用陇南市教育城域网云平台,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学年开展一次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学习陇南市教育城域网云平台系列化精品在线课程资源,同时汇聚互联网上的各类教学、教改、文化等资源,提升教师信息能力,支撑学校和师生的信息化应用。

督促教师进行网上研修学习,激励学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工作,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组织开展优秀数字课程资源、信息技术应用先进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应用融合创新优质课题等评选活动。

同时,对在各项信息化应用工作和活动中,获得相关荣誉的教师和校长,优先推荐其晋升职务、选拔骨干教师、评优选先[8]。

建立相应的奖励与评比机制;落实培训的长效机制,通过轮训制保证每位教师都有培训机会;采取校本培训与县区级专家送教相结合的培训形式等。

比如,此次调查发现西和县中小学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能力不强,应加强电子白板的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深度挖掘其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特色应用;加强自动化办公能力提升培训,笔者所在学校有教职工三百多人,前段时间上级行政部门对教师社会关系信息录入,由于限时短,又临近高考,教师扎堆在校办室录信息,费时费力,效率不高且错误多,对此,笔者想到如果利用“表单大师”或“番茄表单”报表功能,则避免了排队,减少了对学校秩序的干扰,也减轻了相关工作人员的负担;学校每学期组织召开家长会会上填写纸质“家长生对学校满意度调查表”、临近放假学生填写“学生对教师满意度调查表”,而这些如果以“问卷星”软件形式生成二维码通过学校公众号发布,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印制、发放、统计负担,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加强教学研究的数据处理与工具应用培训,针对中小学教师在分析教学研究数据时存在的问题,应用软件工具分析问卷数据、实验数据和课堂观察数据的过程与方法,帮助一线教师提升教学数据分析能力、形成高质量的教科研成果。

而以上这些,通过培训、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自主学习,具有针对性,为教育教学服务,极大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