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描写爱国敬业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1779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描写爱国敬业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作文描写爱国敬业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作文描写爱国敬业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作文描写爱国敬业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作文描写爱国敬业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作文描写爱国敬业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作文描写爱国敬业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作文描写爱国敬业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作文描写爱国敬业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描写爱国敬业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

《作文描写爱国敬业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描写爱国敬业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文描写爱国敬业常用诗词佳句汇总.docx

作文描写爱国敬业常用诗词佳句汇总

作文描写爱国敬业常用诗词佳句汇总

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出处:

南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原文: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释义:

纵然花瓣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也要永远留在世上。

形容一种高洁的情操和坚强不屈的精神。

用法提示:

陆游这一辈子,除了国家和唐婉,最爱的应该就是梅花了。

他写过很多关于梅花的诗,如“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等。

他将梅花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

在公文写作中,这两句词的意思得到升华,表达的是一种爱国无畏、为国捐躯的伟大精神。

在教育青少年、纪念爱国烈士的文章中,可用作一段的标题,也可以直接在正文中引用。

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出处:

南宋·陆游《病起书怀》。

原文: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释义:

即使官位卑微,我也不敢忘记为国为民担忧;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

比喻:

爱国是一件“至死方休”的事情,表达的是一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

用法提示:

这联诗的“信息量”很大,“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总结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而“事定犹须待阖棺”则理性十足,表达的是一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

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引出很多写作内容。

比如,“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立足自身岗位辛勤工作,多奉献、不添乱,也是爱国、忧国。

当然,前后两句还可以分开来用,以表述两句诗各自的含义。

3.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四年》。

原文:

“子产曰:

‘何害?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

释义:

只要是有利于国家,个人的死生就由他去吧!

“社稷”,即国家。

同样,这句话也表达了子产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用法提示: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就离不开自告奋勇、主动作为。

如果缺少或丧失这种精神,伟大斗争怎能胜利,伟大工程如何建设,伟大事业如何推进,伟大梦想又如何实现?

所以,需要不断强化担当意识、培养担当品格、提升担当能力,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实现新的更大作为。

林则徐的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便是化用子产的这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两者的意思、用法完全相同,并列于此,旨在为各位提供更多的选择。

4.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

出处:

近现代·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

原文:

“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

释义:

以四百兆的人口,纵横数万里的富饶土地,我们完全可以发奋图强,称雄于天下。

比喻:

中国人民只要团结起来,就能战无不胜。

用法提示: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伟大团结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始终发扬伟大团结精神,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和衷共济,将会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公文写作中,这一整句话是有些长,可以根据文章篇幅适当截取;如果是长篇大论,就不要删减了,这种长句子反而很能为文章造势。

比如,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是中华民族之魂。

“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出处: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原文: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释义:

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怎么能因为有福祉就追求,有祸患就避开呢?

这联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用法提示:

这句话中的“生死”“祸福”两个词语,蕴含着一个约定俗成的用法:

在汉语中,用两个相反意义的字联合组成的词语,往往其中只有一个字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如“生死”,重点的、真正的意思是“死”,“生”只是用来构成偏义复词,只是陪衬;“祸福”,重点的、真正的意思是“祸”,“福”也是陪衬。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恩怨、利害、恩仇等。

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除了可以用在爱国方面,还可以用来诠释“担当”。

比如,每一位共产党人都应该心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处: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释义: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却不是无情之物,它们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形象、贴切地展示了诗人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用法提示:

龚自珍一生一共写了315首《己亥杂诗》,这是第五首,也是他的“压卷之作”。

这联诗反用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现龚自珍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来赞美退休职工,弘扬爱国精神,但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是敢于牺牲、敢于奉献等精神。

这联诗最好放在段首,后面接文章要赞美的人物、案例等。

7.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出处:

春秋·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秦风·无衣》。

原文: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释义:

别说我没有战衣?

我也穿着和你一样的铠甲。

言外之意是,虽然我不是军人,但是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也会上战场。

表现了一种人人爱国、人人为国的担当精神。

用法提示:

周幽王为了褒姒“烽火戏诸侯”之后,犬戎来攻,诸侯置若罔闻,周王室只好求助于秦人。

秦人爱国心切,这首诗便是他们的一封“请战书”。

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用于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或者纪念抗战英雄。

比如,“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回顾80多年前的长征路上,这样的景象何其多也。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处:

唐·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释义: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也饱含着诗人对英雄辈出的希望。

用法提示:

一般我们都认为,“龙城飞将”指的是李广;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的练兵之地。

但是在学术界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因为古代“龙”与“笼”有的时候是通用的,所以龙城也可能是笼城,而卫青曾奇袭笼城。

在公文写作中,排比句很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很多人一想到至少要写三个短句,就会觉得文思枯竭,干脆就不用了。

要想文思泉涌,平时就要多积累——这联诗就是用作排比句的“良句”。

比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毅,等等。

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出处:

西汉·刘向等《战国策·燕策三》。

原文: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释义:

大风吹动万物,发出萧萧的声响;易水是如此的寒冷,壮士从这里出发远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

表现了一种大义凛然、生死无惧的爱国精神。

用法提示:

燕国和秦国也是“仇恨满满”,经常互派刺客杀来杀去,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荆轲了。

但是其实荆轲并不是燕国人,他只是游历到燕国,被燕太子丹重用而已。

这个故事叫作“荆轲刺秦王”,这两句也被叫作《易水歌》,还有一个成语叫作“图穷匕见”。

在公文写作中,这两句并不适合单独拿出来放在段首、段尾,更适合放在排比句中。

比如,要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坦然,等等。

10.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出处:

南宋·陆游《书愤》。

原文: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释义:

岁月流逝,挡不住镜里会照出两鬓秃残的模样,自信我的报国红心却依然忠贞刚强!

比喻:

即使年老,爱国的热情也依旧不减。

用法提示:

陆游的爱国诗篇非常多,有的写在乱世,有的写在和平年代,有的写在少年,有的写在老年……这倒是为我们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素材。

在公文写作中,不必拘泥于第一句诗中的“两鬓残”,因为这首诗的意思不是只有老年人爱国,而是报国之志永远不改,后面的内容可以单纯地讲爱国,也可以列举爱国事例。

比如,“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爱国是一辈子的大事情。

1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出处: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原文: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释义:

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去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

表现了一种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思想。

用法提示:

由“视死忽如归”很容易想到“视死如归”,但是“视死如归”这个成语并不是源于此处,而是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

”在公文写作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一般都用来歌咏已经去世或者经历危险之事但是最终幸存下来的人。

另外,用作文章标题也是极好的。

1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出处:

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木兰诗》。

原文: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释义: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

比喻:

为国而战,不辞辛苦。

用法提示:

《木兰诗》本是一首北朝时的民歌,后被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之中,从而广为流传。

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理解为:

为了国家大事,不辞奔波,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去歌颂、去学习,尤其是军人。

这联词可以单纯地用于歌颂,也可以被引到学习、教育方面去。

比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中国军人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了大国军人的血性担当。

13.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出处:

唐·祖咏《望蓟门》。

原文: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笳鼓喧喧汉将营”,亦作“箫鼓喧喧汉将营”。

释义:

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表现了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

用法提示:

这联诗写得非常好,一句一典,前一句是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后一句是终军“请缨报国”的故事。

在公文写作中,因为有“少小”二字,所以比较适合用于爱国主义教育。

比如,“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虽然我们年龄还小,但是应有立志报国之心,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14.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出处:

南宋·文天祥《正气歌》。

原文: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释义:

在时运艰危的时刻,义士就会出现,他们的光辉形象一一垂于丹青。

比喻:

在危难的关头,一个人的节操才能显现出来。

用法提示: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丹青”,一般都与画有关,可指画家、画作、绘画等,如高蟾《金陵晚望》: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这里用的是它的另外一个意思:

史籍,相当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汗青”。

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在段首,后面接有关中国精神的事例;或者放在句中,与其他爱国诗句形成排比句。

比如,有一种军人叫中国军人,有一种精神叫中国精神。

特别是在那些永载史册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在那些备受瞩目的重大考验面前,中国军人所展现的价值理想、精神境界和英雄壮举,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什么是“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1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出处:

南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原文: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释义: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表明了诗人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

用法提示:

这是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当时陆游已经68岁了,但他这种磅礴之气、报国豪情丝毫未减,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北伐,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祖国的统一,虽屡受投降派的谗毁排挤,始终矢志不移。

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最好作为排比句中的一句,可用在教育方面。

比如,广大青少年要有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豪情,要有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

16.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出处:

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原文:

“昔者三代之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释义:

对国家有利的人或事,我们都应该喜爱和欢迎;对损害国家利益的人或事,则都应当憎恨和反对。

比喻:

一切都要以爱国这个最高标准去衡量。

用法提示:

“三代”,是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这个称呼出自《论语·卫灵公》: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虽说“三代”那个时期是被孔子给理想化了的,但“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公文写作中,我们不仅要爱国,还要褒奖那些爱国的,惩罚那些不爱国的——单就写作来说,这样考虑事情才算全面。

比如,“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我们在将爱国之情化为爱国之行的同时,也不能让任何撕裂民族伤口、挑战民族记忆,甚至损害国家利益的人或事有容身之处。

17.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出处:

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原文: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

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释义:

把所有心思都扑在了报效国家上,常常流出思念亲人的泪水。

形容人以国事为重而常常忍受思亲痛苦的状态。

用法提示:

这首诗写于战争前线,那是于谦击退敌军入侵后第二年的立春,他想到自己为了国事而羁留边地,不能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矛盾之感,溢于笔下。

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常常会说到家国情怀,家与国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对那些身在海外的人来说。

所以,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在有关华人华侨的文章中,也可以用来教育青少年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记得自己的故乡、记得自己的祖国。

比如,“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青少年要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18.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出处:

近现代·李大钊《口占一绝》。

原文: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释义:

等到能够直捣黄龙、举杯痛饮的时候,我们就筑成一座“神州风雨楼”,表现了诗人为实现革命理想矢志奋斗的决心和豪情。

用法提示:

“痛饮黄龙府”的典故来自于岳飞,他曾对岳家军说过:

“直捣黄龙,于诸君共饮。

”黄龙府在这联诗中代指反动派统治阶级。

这首诗是李大钊送别朱尔英时所作,两人相约再造神州,然后筑成以留纪念,名字就叫神州风雨楼。

可惜,这座楼终究没有建成。

在公文写作中,我们要学习和发扬的是李大钊这种为实现革命理想矢志奋斗的决心和豪情,而这联诗最好用在排比句中,更增气势。

比如,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孩子“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的奋斗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意识,等等。

19.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出处:

近现代·鲁迅《自题小像》。

原文: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释义:

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表达了诗人为国捐躯、矢志不移的决心。

“轩辕”,本指黄帝,这里代指中华民族。

用法提示:

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而他的古体诗也写得非常好。

这首诗本来没有诗题,是鲁迅的好友许寿裳加的。

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最好放在句中作为定语,或单独出现,或列入排比。

比如,“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走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理应在心中为先烈设一个祭坛,经常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不违本心、不负真心。

20.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出处:

战国·屈原《九歌·国殇》。

原文: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魂魄毅兮为鬼雄”,亦作“子魂魄兮为鬼雄”。

释义:

身体虽然已经死亡,但精神却永远不灭;魂魄刚强,依然是鬼群中的英雄。

这是在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

用法提示:

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当时,秦楚两国战争连年不绝,战死疆场的楚国将士作为战败的一方,无人替这些为国战死者操办丧礼、进行祭祀。

于是,正在放逐之中的屈原便创作了这一不朽的名篇。

在公文写作中,一般都会用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来鼓舞眼前的这一代人,这个时候就可以引用这联诗了,言简意赅,又感情丰沛。

比如,“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邱少云为国捐躯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