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801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76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docx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说明书

尊敬的用户:

感谢您购买本公司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

在您初次使用该产品前,请您详细地阅读本使用说明书,将可帮助您熟练地使用本仪器。

我们的宗旨是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司的产品,如果您有不清楚之处,请与公司售后服务部联络,我们会尽快给您答复。

注意事项

●使用产品时,请按说明书规范操作

●未经允许,请勿开启仪器,这会影响产品的保修。

自行拆卸厂方概不负责。

●存放保管本仪器时,应注意环境温度和湿度,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为宜,要防尘、防潮、防震、防酸碱及腐蚀气体。

●仪器运输时应避免雨水浸蚀,严防碰撞和坠落。

 

本手册内容如有更改,恕不通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6

第二章发射信号的一般方法11

第三章电缆探测的信号发射方法21

第四章管线探测29

第五章电缆鉴别(选配功能)42

第六章管线接地故障定点(选配功能)50

第七章电缆低阻和断线故障定点56

第八章维护和质保62

第九章生命周期64

 

GD-2134E智能带电电缆识别仪

开始之前用户设置

本设备适用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为适应不同的电网工频频率和深度单位,需要在开始使用之前对接收机进行必要的用户设置。

1、若非订货时指定,出厂默认为工频50Hz,以及深度单位为m(米)。

2、若需更改,则如左下图所示,在接收机关机状态下,同时按住标定键

和测量键

不要松开,再按住开关/静音键

不要松开,可以看到接收机开机并显示欢迎界面,三个按键仍然不要松开,直至约2秒后显示用户设置界面,此时可以松开按键。

用户设置界面如右下图所示:

3、按标定键

,可以将PowerFreq(工频频率)设置为50Hz或60Hz。

4、按测量键

,可以将DepthUnit(深度单位)设置为m(米)或ft(英尺)。

5、设置完成后,长按开关/静音键

关机,设置完成。

6、本设置只需进行一次,设置内容关机不丢失。

如以后使用中发生错误,可以再次进行。

第一章概述

一、概述

GD-2134E是一套高性能地下金属管线探测系统,由信号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可用于金属管线、地下电缆的路径探测、管线普查和深度测量,配合多种选配附件,可以进行唯一性鉴别,以及管道绝缘破损和部分类型电缆故障的查找。

图1-1-1仪器外观

二、功能特点

●罗盘显示:

直观显示管线位置和左右方向。

●跟踪正误提示:

电流方向测量,跟踪正误提示,排除临线干扰(部分频率)。

●深度和电流测量,可显示信号强度历史曲线。

●全数字化高精度采样处理:

稳定可靠,超高灵敏度,接收通频带极窄,抗干扰能力强,能充分抑制邻近运行电缆及管道的工频及谐波干扰。

●运行电缆探测:

高性能发射卡钳,最大程度向运行电缆耦合输出信号。

●电缆/管线鉴别:

柔性卡钳(选配件)方便易用,明确给出鉴别结果;听诊器(选配件)可在不方便使用卡钳时使用。

●接地故障查找:

升压器(选配件)可将最大输出电压提升至1000V,使用A字架(选配件)可定位管线的对地绝缘破损点,无须调零,箭头指示故障点方向。

●多种探测频率:

主动探测和被动探测。

●发射机多种信号输出方式:

直连输出、卡钳耦合、辐射感应。

●发射机数字功放大功率输出,全自动阻抗匹配,全自动保护。

●内置可拆卸大容量锂离子电池,欠压自动关机,长时间无操作自动关机。

●机壳美观坚固、质轻便携。

三、技术指标

●发射机:

1.输出方式:

直连输出、辐射感应、卡钳耦合(选配)、查障升压器(选配)。

2.输出频率:

640Hz、1280Hz、10kHz、33kHz、82kHz、197kHz。

3.输出功率:

最大10W,10档可调,自动阻抗匹配。

4.直连输出电压:

最高150Vpp。

5.过载和短路保护。

6.人机界面:

320×240点阵液晶显示器。

7.内置电池:

4节18650锂离子电池,标称7.4V,6.8Ah。

●接收机:

1.输入方式:

内置接收线圈、柔性卡钳(选配)、听诊器(选配)、查障A字架(选配)。

2.接收频率:

主动探测频率:

640Hz、1280Hz、10kHz、33kHz、82kHz、197kHz。

工频被动探测频率:

50Hz/60Hz和250Hz/300Hz(用户可配置)。

射频被动探测频段:

中心频率分别为10kHz、33kHz、82kHz。

3.管线探测模式:

宽峰法、窄峰法、音谷法。

4.电缆鉴别模式:

柔性卡钳(选配)智能鉴别和电流测量、听诊器(选配)鉴别。

5.人机界面:

320×240点阵液晶显示器。

6.内置电池:

2节18650锂离子电池,标称7.4V,3.4Ah。

●其他:

1.体积:

发射机280×220×90mm,接收机680×120×277mm。

2.质量:

发射机2.3kg,接收机2.0kg。

3.充电器:

输入AC100~240V,50/60Hz,输出DC8.4V,2A。

4.使用条件:

温度:

-10℃-40℃,湿度5-90%RH,海拔<4500m。

四、设备配置

1、发射机

图1-4-1发射机整体

图1-4-2发射机键盘

1.LCD显示器

2.键盘

3.输出插座

4.充电插座

5.开关键

6.重新输出键

7/8输出功率减小/增大键

9/10频率减小/增大键

2、接收机

图1-5-1接收机整体

图1-5-2接收机键盘

1.LCD显示器

2.键盘

3.增益调节旋钮

4.充电插座

5.附件输入插座

6.开关/静音键

7.模式键

8.频率减小键

9.频率增大键

10.标定键

11.测量键

3、标配附件

序号

名称

图样和说明

数量

1

发射机输出连接线缆

1

2

接地钎

2

5

接地延长线

1

6

充电器

标配两只,发射机接收机可单独充电

2

4、选配附件(订货时须特别指定,未指定默认不选配)

序号

名称

图样和说明

备注

1

接收机附件连接线缆

蓝色6芯插头

2

发射机附件输出线缆

红色5芯插头

3

发射卡钳

4

接收柔性卡钳

5

A字架

6

查障升压器

7

微型听诊器

8

长杆听诊器

9

长杆听诊器探测杆

第二章发射信号的一般方法

发射机对管线发射信号的方法有三种:

直连、卡钳耦合和辐射感应,本章作为这些方法的一般介绍,对于电缆探测来说有其特殊性,在第三章中专门介绍。

一、直连法

直连法是将发射机的输出线直接接到金属管线上,并将信号直接注入。

直连法适用于:

自来水管道、燃气管道、通信电缆、电力电缆、阴极保护管道测试点或其它接入点,以及有长线特征的连续性金属结构等。

发射机发出的电流经过管线,在其接地点流入大地,或通过管线和大地之间的分布电容流入大地,最后返回发射机。

管线上的电流会产生电磁场辐射,接收机通过接收磁场进行管线探测。

相比于其他方法,直连法能够得到最大的发射电流,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直连法。

1、直连输出线缆连接

将发射机直连输出线缆一端的5芯红色插头插入发射机的输出插座。

2-1-1直连法附件连接

2、直连接线

将红色鳄鱼夹和管道露出的金属部分(如阀门等)连接,黑色鳄鱼夹和打入大地(土壤)的接地钎连接,如果接地线不够长,则使用延长线续接。

图2-1-2直连法接线

注意事项:

●接地钎位置的选择:

为保证探测效果,接地钎应与管线距离5m以上,而且黑色接地导线应尽量和管线方向垂直。

●不要将黑色接地夹连接到自来水管或其他管线上,否则会使这些管线上也会有发射信号,从而干扰目标管线的正常探测。

●接地钎和目标管线之间不应有其他管线,否则这些管线上也会感应到发射信号,从而产生干扰。

可在打接地钎之前用无源探测的方法进行检查。

●确保良好连接:

如果管线连接处有绝缘漆或锈蚀严重,需要先将其清理干净,确保红色鳄鱼夹直接和管线的金属部分连接。

●管线不同分段之间或管件和管道之间可能是绝缘的,如果绝缘则不能使用直连法,或者需要设法将绝缘的两部分之间进行电气连接。

检查方法:

确认接线正确后,打开发射机观察输出电流,如果电流过小,以至于无法正常探测,则有可能是管道绝缘。

警告!

发射机最高输出电压150Vpp,切勿工作时直接触碰输出夹和目标管线!

3、界面介绍及管线电压检测

长按开关键

,打开发射机电源。

发射机自动检测连接的附件并工作在直联模式。

在直连状态下,将会首先进行管线自身电压的测量,屏幕显示如下:

图2-1-3管线电压测量界面

若管线自身电压超过限制(50V),则停留在电压检测界面,并显示警告标志,不输出信号以保护仪器不被损坏,屏幕显示如下:

图2-1-4管线电压超压警告界面

若电压正常,则数秒后自动输出信号,屏幕显示如下:

图2-1-5直连输出界面显示

4、频率选择

按频率减小键

和频率增大键

选择发射频率。

共有六种频率可供选择:

640Hz,1280Hz,10kHz,33kHz,82kHz、197kHz。

开机默认1280Hz。

总的来说,选择哪一种频率并没有通用标准,可根据以下原则和实际接收探测效果灵活选择:

●一般接地良好的电缆或管线,使用开机默认的1280Hz即能完成大部分测试。

●长距离管线的跟踪选择较低频率(640Hz和1280Hz)。

低频信号传播距离长,而且不容易感应到其他管线上;而且这两种为复合频率信号,接收机能够进行跟踪正误提示。

●一般管线的跟踪可以使用中高频率(10kHz),信号传播距离比较远,对其他管线的感应也不是很强。

●高阻管线(如对端浮空的电缆芯线、带防腐层的管道、铸铁管等),选用较高频率(33kHz或82kHz、197kHz),高频信号辐射能力强,但传播距离较近,且易感应到其他管线。

●在能够正常探测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低频。

5、输出水平调节

按输出功率减小键

和输出功率增大键

调节输出水平(信号大小),共分10档,屏幕右下角显示输出电压和电流。

应根据需要调节输出水平:

●较大的电流有助于稳定探测及准确测深。

●在较高频率(10kHz及以上)以及很浅的深度(1m之内),较高输出电流可能会造成接收饱和失真,造成接收机响应非线性及测深误差增大,此时应适当降低输出水平。

●降低输出功率有助于延长电池供电时间,但不应过多考虑。

二、卡钳耦合法

卡钳耦合法适用于管线外露,但无法(或不允许)接触其金属部分,而且管线两端都接地的情况(特别适用于电力电缆)。

卡钳耦合法发射信号的电路模型可以等效为变压器:

卡钳的磁芯作为变压器磁芯,卡钳内部绕线为变压器的初级,管线-大地回路等效为变压器的次级(单匝),发射机提供初级电流,管线-大地间耦合产生次级电流。

耦合电流的大小与回路电阻(主要是两端的接地电阻)密切相关,电阻越小则电流越大,反之电阻越大电流越小,小到一定程度则无法进行正常探测。

卡钳耦合法发射信号的优点在于使用方便,无须和管线进行电气连接,对管线的正常运行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而且能够减少对其他管线的感应;缺点在于耦合出的电流小于直连法,尤其是要求管线两端必须接地良好,有些管线不能满足此要求。

1、卡钳连接

将发射机附件连接线缆(两端为红色5芯插头)的一端插入发射卡钳插座,另一端插入发射机的输出插座。

2-2-1卡钳法附件连接

2、卡住管线

将卡钳卡住管线的裸露部分,如下图所示:

图2-2-2卡钳耦合法

注意事项:

●管线两端必须接地,才会感应出信号。

接地可以是连续接地(如不绝缘的管道),也可以是两端接地(如高压电力电缆的金属铠装在两端接地)。

●管线不同分段之间,或管件和管道之间可能是绝缘的,如果绝缘则需设法将其电气连接,否则不能使用卡钳耦合法。

●是否在管线上有效地感应出电流,只能通过接收机的探测效果来判断,如果不能正常探测,则换用其它信号发射方法。

●卡住管线时,确保卡钳的钳口完全闭合,并确保钳口无异物、不生锈。

3、界面介绍

发射机开机状态下,自动检测连接的附件并工作在卡钳模式,屏幕显示如下:

图2-2-3卡钳耦合输出界面显示

4、频率选择

按频率减小键

和频率增大键

选择发射频率。

共有五种频率可供选择:

640Hz,1280Hz,10kHz,33kHz,82kHz。

开机默认1280Hz。

卡钳耦合法的频率选择方法和直连法相同。

5、输出功率调节

按输出减小键

和输出增大键

调节输出水平,共分10档。

使用卡钳耦合到管线上的电流远小于直连法,应尽量使用最大输出水平。

卡钳耦合法无法显示耦合到管线上的电压和电流。

三、辐射感应法

当管线无外露点,需要使用辐射感应法;在地面开挖前,需要探查地下有无管线时也主要使用辐射法。

发射机利用内置的辐射线圈向外辐射高频电磁场(一次场),金属管线-大地回路耦合出感生电流,感生电流再辐射电磁场(二次场),接收机接收二次场进行管线探测。

辐射感应法的优点在于使用方便,无须接线,不和管线进行任何形式的电气连接,特别适用于无外露点的管线探测,也是一种区域管线探查的主要手段。

其缺点在于管线感应电流小于直连法和卡钳法,尤其管线深度较大时效果较差,适用于深度小于2m的管线;对一定范围内的所有管线均能感应出信号,会对特定管线的识别造成困难。

1、发射机的放置

使用辐射法时,发射机无须连接任何附件,发射机自动识别为“辐射”法。

用于管线跟踪时:

在预计管线的上方,将发射机垂直放于地面,并且和预计的管线方向垂直。

探测过程中需要和接收机配合,根据探测到的管线实际方向和位置进行调整,如下图所示:

图2-3-1辐射感应法

用于管线区域探查时:

在需要探查的区域,由两人操作,发射机和接收机间隔一定距离同步移动,并保持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方向一致(详见P28:

辐射探查)。

注意事项:

●管线两端必须接地,才会感应出信号。

接地可以是连续接地(如不绝缘的管道),也可以是两端接地(如高压电力电缆的金属铠装两端接地)。

●绝缘良好而两端又不接地的管线无法使用感应法,例如:

有些低压电缆没有金属铠装,或者铠装不接地,将无法使用感应法或效果较差。

●不能将发射机置于金属井盖上,也不能在钢筋加强的混凝土路面上使用,否则信号将被井盖或钢筋网阻断,而不能施加到下面的管线上。

●发射机除了向管线辐射信号,还不可避免的向周围空间辐射,会给接收造成干扰,所以使用感应法时,接收机和发射机必须相隔一定距离(收发距)。

2、界面介绍

发射机开机状态下,没有连接任何附件将自动工作在辐射模式,屏幕显示如下:

图2-2-3卡钳耦合输出界面显示

2、频率选择

按频率减小键

和频率增大键

选择发射频率。

共有4种频率可供选择:

10kHz,33kHz,82kHz、197kHz,默认33kHz。

注意事项:

●低频感应效果较差,但信号传播距离远,也不易产生干扰。

●高频比低频的感应效果好,但传播距离较近,且较易感应到其他管线。

●探测高阻管线应使用高频,低频将很难感应出适用的信号。

3、功率调节

按输出减小键

和输出增大键

调节输出水平,共分10档。

注意事项:

●使用较低输出水平,有助于减少对其他管线的感应、缩短收发距。

●探测较深管线,应提高输出水平。

●发射机无法测量和显示管线感应到的电流大小,故只能根据接收机的探测效果反复尝试、灵活选择。

第三章电缆探测的信号发射方法

电缆路径探测和唯一性鉴别在金属管线探测中占有重要地位,相比于金属管道的单一连续金属结构,电缆由数根芯线和金属铠装构成,结构和用途的差异造成了探测时的信号施加方式的差异,不同的接法将会产生不同的电磁场,探测效果也有所区别,因此本章对电缆探测的信号发射方式进行单独描述。

一、停运电缆的信号发射方法

1、基本接线方法:

芯线-大地接法

芯线-大地接法是对离线电缆(退出运行的不带电电缆)进行路径探测和鉴别的最佳接线方式,可以充分发挥仪器的功能,并能最大程度地抗干扰,如下图所示:

图3-1-1芯线-大地接线法

将电缆金属护层两端的接地线均解开,低压电缆的零线和地线的接地也应解开,将发射机的红色鳄鱼夹夹一条完好芯线,黑色鳄鱼夹夹在打入地下的接地钎上。

在电缆的对端,对应芯线接打入地下的接地钎。

注意:

尽量使用接地钎,而不要直接用接地网!

至少在电缆的对端必须用接地钎,接地钎还需要离开接地网一段距离,否则会在其他电缆上造成地线回流,影响探测效果。

电流自发射机流经芯线,在电缆对端进入大地,流回近端返回发射机。

这种接法在地面探测时接收机可以感应到很强的信号,信号特性比较明确,可以充分利用仪器的防误跟踪功能;信号在绝缘良好的芯线上流过,不会流到邻近管线上,尤其不会流到交叉的金属管道上,最适于在复杂环境下进行路径查找。

另外由于电缆接地,流经电缆的信号电压很低,不容易对邻线产生电容耦合,减少干扰。

由于存在芯线和大地之间的分布电容,随距离的增加,电流会逐渐减小。

但若接地良好,电容电流很小,可以不予考虑。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要将电缆两端的接地线全部解开,略显繁琐。

2、护层-大地接法:

图3-1-2护层-大地接线法

如上图所示,将电缆近端的护层接地线解开,低压电缆的零线和地线的接地也应解开,对端的电缆护层保持接地,信号加在护层和接地钎之间(不可使用接地网),电缆相线保持悬空。

电流自发射机流经护层,在电缆对端进入大地,流回近端返回发射机。

这种接法不存在屏蔽,因而在地面上产生的信号最强,信号特性也比较明确。

同样,由于护层-大地分布电容的存在,信号会自近向远逐渐衰减。

潜在的问题:

护层外部的绝缘层若有破损,部分电流将由破损点流入大地,造成破损点后的电流突然减小,减小幅度与破损点的接地电阻有关。

3、相线-护层接法:

图3-1-3相线-护层接法

如上图所示,发射信号加在电缆一相和护层之间,对端相线和护层短路,护层两端保持接地。

如果是单条电缆敷设,信号自发射机流经芯线,再经护层和大地两个回路返回。

因为护层(铠装及铜屏蔽层)由连续金属组成,电阻很小;大地回路由于存在两端接地电阻,再加土壤电阻,总阻值较大,故大部分电流将通过护层返回,少部分电流通过大地返回。

由于芯线电流和护层电流反向,能在外部一定距离产生磁场信号的有效电流为其差,数值等于通过大地返回的电阻电流。

另外由于芯线-护层回路和护层-大地回路存在互感,通过电磁感应也能够在护层-大地回路产生感生电流。

综合效果为有效电流等于大地回路的电阻电流和感应电流的矢量和(两者存在相位差)。

根据现场情况的不同,有效电流可能会占总注入电流的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

如果存在同路径敷设(两端位置均相同)的其他电缆,则返回电流主要被几条电缆的护层分流,例如三条电缆同路径,则三条电缆的护层返回电流各占1/3。

有效电流正向,占注入值的2/3,邻线电流反向,占1/3。

如下图所示。

 

图3-1-4并行电缆的分流效果

相线-护层法的优点在于接线简单,不需要解开接地线。

缺点是当多条电缆同路径敷设时,各条电缆信号相差不大,仅靠信号幅值有时难以区分;当单线敷设时,有效电流大幅减少,信号较弱,而且有效电流中含有感应电流成分,目标电缆和邻近管线的感应信号相位相同,在使用复合频率探测时,有可能无法根据电流方向排除邻线干扰。

4、相间接法:

图3-1-5相间接法

如上图所示,发射信号加在电缆两相之间,电缆的对端两相线短路。

两相在电缆内部扭绞,其电流值相同且方向相反。

由于两相线虽相距很近,但仍有一定间隔,故两相线和接收机线圈之间的距离会有微小差异,两相线在此处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但强度因距离的差异而不会完全相同,虽大部分相互抵消,但仍有小部分残余,金属护层的屏蔽作用会将其进一步削弱,最后的剩余信号方能被接收。

因为扭绞的原因,信号会沿电缆路径有周期性的幅值和方向的变化。

在一个扭绞周期内,对外辐射的磁通因方向连续变化360°而相互抵消,故不会在护层-大地回路产生感应电流。

由于有效信号很小,使用高频信号将比低频信号更易于探测。

相间接法无法使用接收机的电流方向测量功能排除邻线干扰。

5、发射频率的选择:

●对于一般电缆的探测,除非采用相间接法,均推荐使用开机默认的1280Hz频率。

其频率较低,传播距离长,且不容易感应到其他管线上;再者接收机对1280Hz信号的接收效果要强于640Hz,抗干扰能力较强,较易分辨。

●对于长距离电缆(长于2-3km),如果使用1280Hz信号,在较长距离处会有较大衰减,信号不易接收,相位也会发生偏移。

故探测长距离电缆推荐使用640Hz发射信号。

●640Hz和1280Hz为复合频率信号,接收机能够进行跟踪正误提示。

●使用相间接法时,应优先采用高频(10kHz、33kHz或82kHz、197kHz)。

二、运行电缆的信号发射方法

1、卡钳耦合法:

这是一种探测运行电缆较理想的方法,不需要电缆作任何改动即可测试,并且操作远离高压,非常安全,电缆全长上都有信号,没有距离限制。

电缆护层两端必须良好接地,否则耦合电流随接地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两端未接地,或电缆护层中间断开,不能使用卡钳耦合法。

(1)卡住电缆本体

图3-2-1运行电缆卡钳耦合法1(卡电缆本体)

如上图所示,本方法适用于普通三相统包运行电缆的探测。

发射机输出接卡钳,将卡钳卡住电缆本体(注意不能卡接地线以上部分),卡钳等效为变压器的初级,电缆金属护套-大地回路等效为变压器的次级(单匝),次级耦合电流的大小与回路电阻(主要是两端的接地电阻)密切相关,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电缆通过卡钳耦合得到的电流较小,为加强探测效果,应选择较大输出水平。

(2)卡住电缆护套接地线

图3-2-2运行电缆卡钳耦合法2(卡电缆接地线)

如上图所示,本方法适用于超高压单芯运行电缆的探测。

由于单芯电缆芯线流过的工频电流很强,而且没有三芯统包电缆的三相抵消效果(对外表现为相对很小的零序电流),如果将卡钳卡住电缆本体,则很容易造成卡钳的磁饱和,无法发出信号,此时应将卡钳卡住其护层接地线。

由于长距离超高压单芯电缆的护层会每隔一定距离地线交叉互连,故信号会在交叉互连点从一相的护层流到另一相的护层,在跟踪时注意区分。

对于三芯统包电缆,如果受现场条件限制,卡电缆本体有困难,也可以采用卡电缆接地线的方法,但应尽量不采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造成信号特征(包括幅值和相位)出现不可预料的变化。

2、零线/地线/护层注入法:

这是一种对运行中的低压电缆进行探测的方法,因为许多低压电缆的护层不作接地,或护层不连续,或接地不够良好,无法使用卡钳耦合法。

本方法不需要电缆作任何改动,而且注入的是高频信号,不会对运行线路产生不良影响。

在用户端,将发射机的红色鳄鱼夹接零线、地线或护层,黑色鳄鱼夹接打入地下的接地钎,如下图所示:

图3-2-3运行电缆零线/地线/护层注入法

注意事项:

●安全警告:

电缆带电,接线必须由具有相关资质或资格的电力工作人员操作!

●必须在用户端发射信号,如果在变电室端发射信号,将在所有出线上均注入信号,造成无法区分目标电缆。

●接地钎位置的选择:

为保证输出效果,应将接地钎打在距离电缆5m之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