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940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04 大小:12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4页
教案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4页
教案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4页
教案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4页
教案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4页
教案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4页
教案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4页
教案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4页
教案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4页
教案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4页
教案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4页
教案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4页
教案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4页
教案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4页
教案1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4页
教案1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4页
教案1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4页
教案1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4页
教案1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4页
教案1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4页
亲,该文档总共2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11.docx

《教案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11.docx(2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案11.docx

教案11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

2、学会修改作文。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

打开课本,翻到第1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么。

好!

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题。

(板书:

文章不厌百回改)

(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的问题)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

2、提示“厌”、“百”的意思。

厌:

满足。

日:

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

4、明确句意:

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5、过渡:

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1、齐读:

 

3、学生试说句意

三、出示小资料

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

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

于是,他写了-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

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

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2、教师指点:

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

教师指点:

我们小学牛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反复修改。

1、学生讨论:

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

修改的结果怎样?

说明了什么?

 

3讨论:

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

四、继续观察第1贝下面的图

1、图上是谁?

在干什么:

是怎么做的:

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右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生答:

图上是同学们在认真地修改作文。

(巩固基本的学习习惯)

(1)坐姿端正。

(2)握笔姿势正确。

(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

(4)专心致志。

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程序:

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修改。

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

明确用修改符号修改。

六、观察第1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教师提示:

这是-位小学生的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

文章写好后,他在上面作了修改。

2、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

3、请同学们一句-句地读,先读修改以前的。

再渎修改以后的。

想一想:

小作者为什么这样修改?

4、刚才我们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一想:

我们自己修改作文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

5、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

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

6、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办?

明确:

第一处和第六处:

语句多余。

第二处:

标点错误。

第三处:

意思不完整,不连贯:

第四处:

顺序混乱,应先写头部再写身体。

第五处:

错别字。

明确:

(1)错别字

(2)标点不当(3)用词不当(4)语序颠倒(5)语句多余(6)词语脱漏

学生认识并掌握修改符号,用会加以运用

明确以下修改符号:

删除插入更换调序

七、总结

1、同学们打好作文草稿后应该怎么做?

2、总结谈话:

学会修改作文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习惯。

学会修改作文,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知道学生认真观察2、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

(生答:

语文课)然而,学习语文还有许许多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

(板书课题:

多种渠道学语文)

二、、继续观察插图

1、观察第2页的上面这幅图。

(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

(2)一节一节的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主要从课堂学习中来。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上好每-节语文课呢?

教师小结:

修改作文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还应该养成坐姿端正、书本文具摆放整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

这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证,。

2、观察第2页的下面四幅图。

(引导学生适当展开想象,突出同学们热爱解放军的感情)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说出少先队员不怕脏、不怕苦的精神)

(2)教师小结:

同学们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做好记录和文字整理工作,让社会活动推动我们的语文学习。

3、指导观察第3页上部和下部的组插图。

(1)请同学们把这些图联系起来观察,谁能说说图上分别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指导观察第3页下部的组插图。

(1)观察插图,谁能说说图上分别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学生回答(从圆形图上的麦克风、投影仪可以看出老师站在讲台前;同学们桌上的文具摆放整齐,书本还没有打开,可以看出老师正在给学生作课前谈话;同学们坐姿端正,专心听讲,可以想象老师的谈话很精彩,已经把同学们带进课文的情境之中)

(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

①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到工厂参观。

②同学们在参观航模表演。

③同学们穿上小军装,参观军事基地,津津有味地听解放军阿姨讲解武器装备。

④少先队员深入农村,来到田头,挽起裤管,在农民阿姨的指导下学做农活。

①两位同学利用电脑打字、查资料。

②同学们在阅览室读课外书报。

③同学们在图书馆书架前挑选课外书刊。

④两位同学在家看电视。

①学校广播站的小记者在采访学校校长。

②班级兴趣小组举行猜谜语活动。

二、总结与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板书:

社会实践、课外阅读)

2、上节课我们曾经布置大家思考学习语文的其他渠道,你们想到了吗?

现在就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吧!

(提示从家中学语文、校内学语文、校外学语文三个方面说。

只要学生说的对学习语文有帮助的就给予肯定,对说得较好的则板书在黑板上以示鼓励)

以下内容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如学生不能说出,可由教师给出。

 

3、总结:

"处处留心皆学问。

"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

 

(1)家中学语文。

①网上学语文。

②与家人交谈,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

③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

(2)校内学语文。

①自办墙报板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②留心校园生活,做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

③发现有创意的广告,理解商家用心,学习语言技巧。

(3)校外学语文。

①留心大街小巷中的字牌标语学书法-

②利用假期参加社区活动。

板书设计:

搜集资料途径:

看报刊、网络、参观展览、采访和访问、做摘抄笔记

搜集资料方法:

制作资料卡片、拍照片、编辑剪报

课题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教学重点

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

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

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谁来读题。

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

还可以怎么读?

你为什么这么来读。

(陶醉或发问)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题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

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

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

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

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

(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

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师:

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

  (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

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

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

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

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牛字,会渎绿线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晤的意思:

  锨镐、彩翼、荒山野岭

裸露、咆哮、枝繁叶茂

学生分析生字的间架结构、写法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间架。

全文共几节?

各写了什么意思?

全文可分几部分?

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第1节):

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第2-7节):

写"我们"用双F为荒山披绿装,使动物有家园,让环境更美丽。

 第二部分(第8节):

写"我们"有绿化机国的决心和豪情。

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

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

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

袍、裸:

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

鼠:

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

(学生描红、临写)

五、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欢笑()滋润()快乐()害怕()开心()浑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4、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

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样?

朗读

二、讲授新课

1、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

这部分写了哪几个场景

 之一:

植树的场景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

如言:

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

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

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

品赏体会:

“踏”春风?

意韵:

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

植树的意义

1、课文中写了几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

品赏:

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之三、结尾段的色彩

1、教师引读第1、8节。

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

两段能交换吗?

(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

(划出有关词语)(板书: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

你读着呢?

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1)自由读

(2)讨沦:

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

同学们是怎样来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怎样读好这-节?

自己试-试。

 

学生尝试读出感情

学生品味

学生说说(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三、体会诗歌感情

指导感情朗读,表现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引读助背。

跟录音轻声背,

配乐齐诵。

四、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鸟,来这里;松树有了,快活得。

撑起了,小白兔;在,小猴。

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用上枝繁叶茂、茂盛、树丛、达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等

板书设计: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裸露、煎熬林涛、动物的家

课题

暖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4、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学习按提示语提示的语气读人物的语言。

 2.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初步理解“暖流”的含义,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上课之前,

 我先播送一则天气预报:

今天最低温度2摄氏度,最高温度12摄氏度,偏东风三级。

昨日,有一股暖流自西向东移动,江苏地区气温近日将有所回升。

 2.提问:

在这则天气预报中,“暖流”指什么?

 3.导入新课:

在1994年年底,寒冬里的南开大学里也涌动着一股暖流。

(板书课题)这是怎么回事呢?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

1.认真倾听教师的谈话,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暖流”的本义,为本课学习作好铺垫。

2.交流自己的理解,谈出“暖流”本指温暖的气流。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组织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巡回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组织交流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组织开火车读。

 

(2)请同学们画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同桌互相读一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

 (4)读完后组织评议、正音。

 

4.组织再默读课文,思考: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怎样的一件事。

 5.组织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6.请大家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7.组织交流分段及段意。

1.自由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读过程中有困难或问题举手向老师提出,请求帮助。

 3.全班交流自读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

 

(2)画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同桌互相读一读。

 (3)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认真倾听其他同学朗读课文,听完后根据朗读要求对同学的朗读进行简单评议。

 4.默读思考

 5.把自己的思考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看法。

 6.尝试分段。

互相交流分段及段意;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看法。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组织交流上述问题。

 3.提问:

从“涌动”一词你看出了什么?

为什么心情会这么激动呢?

 4.组织讨论上述问题。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交流:

从第一段中可以知道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

各抒己见。

 讨论对“涌动”一词的理解,感受因为江主席来看望南开大学的师生员工,从而令南开大学的师生员工心情异常激动。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全文生字,引导讨论:

这么多生字中,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可以很快记住其中的哪几个?

 2.指导用钢笔描红。

1.自由说说记住生字的巧妙方法。

 2.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4、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组织听写含有生字的词语并检查订正。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课文。

1.听写含有生字的词语并检查订正。

2.朗读第一段课文;认真倾听其他同学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1.提出自读要求:

轻声自由读第二段,思考:

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主要做了什么?

 2.组织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第二段。

 3.组织交流。

 4.组织同桌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怎么问的,王辉又是如何作答的。

 5.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谈感觉。

  

(1)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

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并谈谈你的体会。

  

(2)组织学生自由读文并体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个别纠正,对有共性的问题提醒全班同学注意。

  (3)组织学生分小组朗读、讨论。

  (4)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汇报要求:

先分角色读,再说自己的感受,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

 6.引导深层次体会:

课文写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但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按要求自读课文第二段, 交流 

同桌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怎么问的,王辉又是如何作答的。

 平易近人:

“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

”“……走到王辉身边,得蔼地问、兴致勃勃、抑扬顿挫”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

背《滕王阁序》、背《水调歌头中秋》。

 小组讨论,练习朗读。

 (3)全班交流小组学习的成果,较全面地感受江主席是个怎样的人。

 5.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体会课文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这样写的真实、自然、生动、形象。

三.学习第三段

  1.组织齐读。

 2.提问:

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打心眼里佩服江主席呢?

 3.组织讨论上述问题。

 4.组织反复朗读王辉的话,引导体会其中的激动和敬佩之情。

齐读课文第三段。

考并讨论

反复朗读王辉的话,体会其中的激动和敬佩之情。

四.引导总结

1.组织讨论: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想一想,课题的“暖流”是什么意思?

 2、说一说本课的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反复读一读这一部分。

江主席对师生的关心,对青年人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大家产生了激动、兴奋、喜悦的情绪。

 说一说,并反复读一读

板书设计:

2 暖流

          兴奋  喜悦

         平易近人  关心青年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

 

课题

3、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第1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理清课文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

谈话:

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

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

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

 

读题质疑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3、指导 联系上下文理解:

座无隙地 忸怩 烂漫     

 查字典理解:

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 

自学

 

学生质疑。

理解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

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指导  

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

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

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

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

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指导。

  

思考

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写字指导。

学生描红,临写。

抄写词语。

第2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过渡导入   

 1、提问: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

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

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

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回答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 ”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

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

"小天使"比喻谁?

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齐读

 学生回答。

朗读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指导。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