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年行政伦理学形考作业.docx
《电大年行政伦理学形考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年行政伦理学形考作业.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年行政伦理学形考作业
2014年行政伦理学(省开)行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填空题:
1、人们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人们的行为应遵循的规范
2、社会舆论和人们的观念、习惯、传统和教育
3、行政道德的本质,发展规律
4、行政人员个体层次,行政组织层次
5、公共行政功能和目标
6、行政伦理活动,行政伦理意识,行政伦理规范
7、民主与公正,当好社会的公仆
8、现实政治,历史,时代
9、为人们服务
10、行政道德素质,行政道德品质,诚信、廉洁、创新、宽容
11、公正廉洁
12、认知,认同,践行
二、单选题:
1、C
2、A
3、C
4、C
5、C
6、A
7、C
8、D
9、C
10、A
11、D
12、B
三、简答题:
1、行政伦理对行政权力的影响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
行政伦理作为一种约束机制,它不仅可以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作为一种观念力量,可以提高行政权力的合法性。
而且,行政伦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公众对于行政权力的认同感和支持程度。
行政伦理对于行政管理的公正,廉洁与高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政伦理可以树立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获取较高的社会支持与服从。
2、简述行政伦理学的含义。
答:
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是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行政道德是国家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的道德,行政道德是一种权利道德是国家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在权力运用和行使过程中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行为的总和,它既表现为社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在权利运用过程中提出的道德要求,又体现着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应追求的价值目标。
3、在行政伦理观中,正义原则、正义感、正义行为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在行政伦理观中,正义原则和正义感是它的基本构成要素,行政人员正是有了正义原则和正义感才会在行征管理活动中转化为正义行为。
也就是说,正义原则的存在是正义感存在的逻辑前提,而正义感的存在又使正义原则不致成为空洞无物的东西,正义原则的外在化,对象化,是一种客观的,感性的物质活动,通过正义行为,正义原则得到了贯彻和维护。
同时也是有通过正义行为,才能判断出行政人员的正义感存在。
4、正义、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怎样?
答:
效率是任何行政组织都要追求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效率的行政也可以看作是非正义的,公平与效率是一对永恒的矛盾。
讲公平可能牺牲效率,讲效率可能牺牲公平。
公平可换取社会满意度,实现目的正义,效率则可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实现手段正义。
5、简述社会主义的公共行政中的廉政与勤政的关系?
答:
廉政是勤政的前提,而勤政则是廉政目标或结果。
社会主义的公共行政首先应当是廉洁的,只有在廉洁的前提下,勤政才有意义,否则,勤政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
廉洁可以保证公共行政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无私无偏,以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作为行政管理的唯一追求。
但是,仅有廉洁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他必须在廉洁的同时也积极自觉地做到勤政,所以廉政需要得到勤政的补充和支持。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要求行政人员拥有什么样的行政态度?
答: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要求行政人员具有正确的行政态度。
即:
第一,对社会发展规律有正确的认识,对所从事的事业,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第二,正确地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挫折和矛盾;
第三,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必须正确对待生死考验。
四、论述题:
1、论述公共行政追求社会公平的意义。
答:
(1)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的价值目标,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社会公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3)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4)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是政府追求效率的前提,高效率也能为政府所追求的社会提供保障。
2、论述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和方法。
答:
优良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一般包括认识阶段、认同阶段和实践阶段。
第一,认识阶段,即行政人员了解和认识行政作风的阶段。
第二,认同阶段,即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职业生活的经验和体验,从内心深处接受社会,对于职业生活的道德要求,并在情感上形成相应的道德趋向,从而确立相应的理想人格及其修养目标。
第三,实践阶段,即将理想人格的修养目标付诸于实践的阶段。
作业2
一、填空题:
1、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
2、行政良心,行政良心
3、行政人员个人,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从业者全体
4、技术能力,知识和智慧
5、行政组织在国家政治生活
6、国家的政治,国家的政治统治
7、行政人员与其行政管理职业
8、法律责任义务
9、政府中的纪律,服务于行政管理需要的纪律
10、政治纪律、工作纪律、保密安全纪律、廉洁纪律、财经纪律、社会管理秩序、公共道德纪律
11、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具体性,灵活性
12、最高法律,行政自主权
二、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B
5、A
6、C
7、D
8、A
9、C
10、D
11、B
12、C
三、简单题:
四、论述题
1、 为什么说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制度建设是关键?
答:
( 1 )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
行政责任意识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所应拥有 的职业意识。
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行政人员的公正、仁爱、宽容、求实和自我节制的意识,它们是行政人员对公共行政公共 性的信仰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行政伦理学要求通过增强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去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道德水 平。
( 2 )行政责任制度。
在我国,行政责任制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
宪政责任制、政党责任制、有限目标管 理责任制、公仆责任制。
其中,公仆责任制是贯穿于其他三种行政责任制中的精神内核。
3 )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 ( 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关键在于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
因为:
在现实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和行政责任 制度的建设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方面,行政人员需要将客观的、外在的行政责任内化为内在于他的行政责 任意识;另一方面,整个行政体系中的行政人员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不会自动产生,需要外在的、客观的行政责任制度来提 供保障。
行政责任制度的保障作用对于行政人员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的增强和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整体道德水平至关重要, 而制度必须通过制度建设才能得以不断完善,才能真正发挥其保障作用。
2、简述良心、良知、良能三者的关系。
答:
(1)良心是一种道德意识,是人们在履行对社会和对他人的两用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义务意识的总和,是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在个人中的统一,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和后天的教育过程中形成的。
(2)良知是符合基本的良善标准的道德感,良知是形成良心的过程。
(3)良能是符合基本的良善标准的道德技能,良能存在于良知之中。
3、为什么说行政责任既是制度的又是伦理的?
答:
首先,行政责任是制度化的责任,不仅法律责任会以制度化的形式存在,而且道德责任也会受到职业道德规范等制度化的道德因素来规范。
其次,行政责任的伦理性特征突出表现在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对公共性的遵从,对社会公众的服务要求。
在某种意义上,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组织特别是行政人员所承担的一切责任,都是通过转化为道德责任的形式才会使行政责任成为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责任,才会使行政责任得到有效的实现。
对行政人员来说,这无疑既是制度上的规范,又是道德上的要求。
4、行政责任与行政权力的关系是什么?
答:
(1)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的责任,从内容上看,行政责任有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之分。
客观责任与外部强加的可能事物有关,具体有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两个方面;主观责任根植于行政人员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的信仰。
(2)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实质上是公共行政主体行使的公共权力,在具体行使过程中,行政权力存在相互冲突和矛盾的地方。
(3)行政责任的设置,就是为了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使其有序化,而行政权力则是确保行政责任最终得以实现的保障之一。
首先,行政权力是行政责任产生的基础。
对于行政人员而言,行政权力可以引起客观的行政责任,但这种客观责任是外在于行政人员的,所以,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人员在承担客观责任的过程中,需要得到主观责任的补充和支持。
其次,行政责任对行政权力具有制约作用。
行政责任体系中,主观责任通过将客观责任内化而形成对行政人员持续的、理性的和独立的履行行政权力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再次,民主社会中,行政责任要求行政权力要公正地运行。
总之,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既相互生成,又相互制约。
5.如何理解行政纪律的概念。
答:
对行政纪律的概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第一,从行政纪律的目的来看,它是政府为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制定并专门用于约束和限制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规范;第二,从行政纪律的内容上看,它与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第三,从行政纪律的性质上来看,它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6.行政伦理的基本原则是行政纪律生成的根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行政伦理的基本原则是行政纪律生成的根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一定时期的社会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观念等为行政纪律的形成规定了思想内涵;第二,制度环境为行政伦理原则的纪律化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效益成为行政纪律是否实现服务宗旨的评价标准。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制度建设是关键?
答:
(1)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
行政责任意识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所应拥有的职业意识。
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行政人员的公正、仁爱、宽容、求实和自我节制的意识,它们是行政人员对公共行政公共性的信仰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行政伦理学要求通过增强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去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道德水平。
(2)行政责任制度。
在我国,行政责任制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
宪政责任制、政党责任制、有限目标管理责任制、公仆责任制。
其中,公仆责任制是贯穿于其他三种行政责任制中的精神内核。
(3)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关键在于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
因为:
在现实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和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方面,行政人员需要将客观的、外在的行政责任内化为内在于他的行政责任意识;另一方面,整个行政体系中的行政人员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不会自动产生,需要外在的、客观的行政责任制度来提供保障。
行政责任制度的保障作用对于行政人员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的增强和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整体道德水平至关重要,而制度必须通过制度建设才能得以不断完善,才能真正发挥其保障作用。
2.试述行政伦理“自律”与“他律”的关系。
答:
(1)行政伦理的“自律”。
第一,所谓“自律”指人的道德规范。
行政道德是行政人员的内在规范;第二,行政人员的“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占重要地位。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自律是道德的基本法则,也是道德的最高准则,行政人员的自律是行政伦理建设中最基本、最深刻的内在根据;②制度的主体首先必须具有自律精神的内在涵养,才能保障制度本身具有伦理的前提。
因此,主体的道德自律是行政伦理的核心;③实现行政工作人员的廉洁自律是行政伦理他律机制建设的最终目的。
如果行政主体的道德“自律”缺位,公共权力的滥用则难以避免。
(2)行政伦理的“他律”。
行政伦理的“他律”与行政道德相对应。
所谓“他律”往往以纪律的形式出现,行政纪律是行政人员的外在规范。
(3)行政伦理“自律”与“他律”的关系。
主要说明马克思关于自律与伦理道德关系的四方面内容:
第一,自律是道德产生的前提;第二,自律是实现人类道德完善的条件;第三,自律是伦理道德的本质特征;第四,自律是道德生活的归宿。
总的讲,自律是伦理道德存在的特殊方式,没有自律就没有道德。
作业3
一、填空题
1、社会价值,自我意识
2、社会舆论、自我意识
3、团体、个人
4、职业荣誉、行为荣誉
5、自我塑造,自我完善
6、欲望与行为,理性
7、行政意志、行政人格
8、主导、支配
9、道德要求,伦理规则和道德标准
10、政治性、程序性
11、自我意识、内在本质规定
12、制定行政伦理规范、行政伦理规范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D 5.A 6.C 7.D 8.C 9.B 10.B
11.B 12.C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团体荣誉与个人荣誉的关系?
答:
(一)荣誉与利益,责任三位一体。
行政人员只有以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为最高价值追求,并付诸实践和履行责任,才能赢得公众的信赖与尊敬,才能获得荣誉。
利益、责任统一于对行政荣誉的不断追求之中。
(二)对行政荣誉追求并不排斥个人利益,相反,可以促进个人利益的实现。
可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获得荣誉称号是行政组织及其性质人员应有的权利;第二,行政荣誉可以为行政人员带来综合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三)行政荣誉在本质上不是为了给被授予者的一种利益满足,而是肯定他在性质管理活动中的付出和价值。
行政人员应为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履行责任,不应以追求行政荣誉和个人利益为价值目标。
2、如何理解行政荣誉具有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特点。
3.什么是行政人格?
行政人格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行政人格是指行政人员与社会其他成员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行政人员在行政行为中自我价值与行政价值的共同实现,是行政人员心理、观念、意识、理想等与行为相统一的总体性存在,是一种体现了其自我价值、尊严、品格的伦理存在。
行政人格具有如下特征:
(1)行政人格具有伦理的内涵,是行政伦理观和行政价值观在公共行政主体中的体现;
(2)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个体性的体现;(3)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的价值实现与自我价值评价的统一;(4)行政人格为行政人员所特有,并由此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之人格;(5)行政人格也是行政人员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标准之一。
4.为什么说行政习惯是行政人格的最后完成?
答:
行政习惯,是指行政人员经过一段较长时间逐渐养成、不容易改变的一种行为倾向。
特定的行政习惯,是特定的行政理性、行政情感、行政意志、行政信念与特定的行政人员肉体的融合,它是在行政情感的推动下、接受行政理性的指导,经由行政意志的强化所形成的,最后通过自然生命的物质基础表现为一种现实的经常性的行为。
因此,行政习惯是行政人格的最后完成。
5.行政伦理规范的特征有哪些?
答:
由于其内容以及规范对象的特殊性,行政伦理规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政治性。
行政伦理规范是国家把社会对行政人员的道德要求上升为国家意志,以制度化的规范形式固定下来的;第二,强制性。
这种强制性的后果通常是以记过、开除等纪律处分的形式出现。
第三,示范性。
行政伦理规范通过行政人员个体的行为,对社会其他领域产生全局性和方向性的影响。
第四,程序性。
即从规范的形成、实施到评估等整个过程都严格遵守一定的程序。
6.行政伦理规范中“勤政”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勤政就是指行政人员应勤于政务,忠于职守,其具体要求表现在:
第一,勤于学习和思考,这是做好行政工作的基础;第二,勤于工作,这是保证行政系统正常运转、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需要,同时也只有勤于工作,行政价值才能从理念走向现实,行政伦理才能真正由规范走向现实,理想行政人格才能真正形成。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行政荣誉是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法律责任转化为道德责任的有效途径?
答:
行政管理中的责任体系可以分为三种,行政责任体系、法律责任体系、道德责任体系。
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往往表现为制度性的责任设置,因而不可避免地会有僵化的特点;二者也表现出依据权力结构而对上负责任的情况,缺少对权力结构中向下负责的动力。
行政责任与法律责任都是对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责任要求。
同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本身也存在着某些冲突的可能性,当上级的命令、法律的规定等出现矛盾的时候,尽管依法行政是行政的基本原则,但在官本位的行政理念影响下,“唯上是从”往往是许多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选择。
道德责任的存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道德责任的承担,能使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通过其自身的内在信念而发挥积极性,不再致力于如何避免责任的追究,而是致力于满足公民对行政管理的多样化需求,努力与动态发展着的行政管理实践保持平衡,最终实现服务于社会的宗旨。
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可以相互补充,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最终要向道德责任转化。
行政荣誉机制使三种责任更具有灵活性,是三种责任机制相互补充的融合剂。
在现阶段,不能片面地强调道德责任的作用,不能把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道德内约上。
不偏执于道德责任体系,进一步深入完善法律、规章及监督因素,建立完善有效的行政责任体系和法律责任体系,是提高行政效率、实现行政价值目标的合理途径。
2、为什么说行政意志是行政人格构成中居于关键地位?
答:
(1)行政意志,是指行政人员决定这样做而不那样做的主观努力,是与行政行为相联系着的。
行政意志也是行政人员在相互矛盾甚至冲突着的动机间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产生的。
(2)在行政人格的构成中,行政意志居于十分关键的地位,它是由知、情转化到行的关节点,也是行政人格实际形成的关节点。
(3)行政意志是行政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行政意志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行政人员在认知和感受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需求,并把这种需求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把其职业角色或行政管理活动看成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条件。
在现实中,这种需求不仅与社会其他成员的需求相互作用,而且其实现还受到现实的制约。
这时,行政意志便促使行政人员充分利用现实的资源,去满足自己的需求。
作业4
一、填空题
1、(内隐性)、(稳定性)
2、(政治资源)、(社会资源)
3、(以德用权)、(行政文化)
4、(效益)、(民主)
5、(客观求实)、(公开性)
6、(行政管理体系)、(行政管理活动中)
7、(自觉地调整行为)、(道德风尚)
8、(具有阶级性和历史特征)、(生产力)
9、(辩证统一)
10、(社会评价)、(自我评价)
11、(社会舆论)、(行政人员的内心信念)
12、(口头议论)、(大众传播)
二、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4、B
5、C
6、D
7、D
8、B
9、A
10、B
11、C
12、A
三、简单题
1.从纵横两个方面考察,行政组织间的信任关系包括哪些内容?
答:
对行政组织间的信任关系作出横向的和纵向的两个方面的考察。
横向的信任关系是指发生在不相隶属的不同政府或政府组织部门之间的信任关系,主要包括地方级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和同级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两种。
纵向的信任关系是指有隶属关系的政府或部门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上下级政府之间、有隶属关系的组织部门之间的信任关系。
2.简述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的意义及内容。
答:
政府信任关系建构的原则是指导整个社会信任关系建构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根据正确的原则去建构政府信任关系,对于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保证政府与公众之间利益一致基础上相互信任、合作的良性循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行政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也取决于自身的组织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其目标系统能否以社会公众公认的进步的道德为准绳,并能够有效调节和平衡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
因此,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需要遵循利益一致性原则、客观求实原则、公开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3.政府信任关系的行为保证包括哪些方面?
答:
政府信任关系需要得到行政人员的道德行为、良好的公共政策、有效的沟通互动机制的保证。
4.简述行政道德评价的含义及内容。
答:
行政道德评价是由特定的行政机构、部门或社会公众对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行政伦理关系、行政人员及其行为作出善恶判断的过程。
目的是使行政人员自觉地调整行为,对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产生积极的影响。
5.简述行政伦理监督的含义和特点。
答:
行政伦理监督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对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行为是否符合有关伦理道德原则与规范所进行的监察和督导。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它是行政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对象是行政人员的行政道德行为的状况。
行政伦理监督的特点有;
(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
(2)监督对象的特定性。
(3)监督内容的广泛性。
(4)监督机构的互动性。
(5)监督的规范性
6.简述行政伦理监督的基本原则。
答:
行政伦理监督应当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日常性原则。
行政伦理监督应坚持日常性原则-的,每时每刻地与行政人员相伴随。
(2)广泛性原则。
行政伦理监督应与社会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广泛性相适应,监督的范围也涉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切公务行为。
不仅包括职务行为,而且对于他开展职务活动相关的、一切可能影响到他的行政行为的因素,都要进行监督。
(3)规范性原则。
行政伦理监督的过程应遵行特定的规范性,最终要达到预防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保证行政目标准确、及时地实现。
(4)有效性原则。
对发现可能发生的行政道德失范行为所采取的回应措施应该是及时、有效的;对已经产生后果的行政道德失范行为通过执行必要的惩戒措施,缩小可能导致的结果扩大化影响也应该是及时有效的。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你对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的评价及其对策。
答:
(1)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评价。
主要结合实际说明:
我国目前正处于转轨变型的特定历史时期,政府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意识与社会和公众的价值期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并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2)引发公众对政府信任度下降的原因。
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行政人治色彩浓重;第二,行政权力缺乏制约;第三,政府行政效能与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第四,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固守旧的行为习惯;第五,公共行政缺乏绩效评价体系,责任机制薄弱。
而行政道德的匮乏是引发政府信任危机的直接原因。
(3)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对策。
主要说明:
解决信任危机问题或重塑信任关系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
要从根本上克服信任危机现象并建立起普遍的信任关系,一方面需要社会成员个体道德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是要确立起一种能为社会成员普遍信任的制度性安排与制度性承诺。
政府信任关系作为普遍信任关系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普遍信任关系的建立起着率先垂范的作用。
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社会制度性安排和制度性承诺也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责。
2.联系实际,试分析我国行政伦理道德的现状及加强行政伦理监督的必要性。
答:
行政伦理监督的必要性是由现实生活中行政道德失范现象的大量出现和行政伦理问题的突出性所决定的。
从本质上来讲,行政道德失范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
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它所涉及的对象是公共事务,它所追求的目标是一种公共利益。
然而在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行政人员往往会有置行政伦理原则和行政道德规范于不顾,导致损害公共利益的情况,公共权力经常被用来满足私利——这种现象被称为行政道德失范。
现实生活中行政道德失范的现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经济类的失范、政治类的失范、违反社会公德的失范等。
造成上述几类行政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行政体制方面来看,由于经济体制转型期,新体制从开始搭建到步入良性运行轨道需要有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各种配套法规、制度不可能同时跟进落实,势必存在一个监督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由于缺乏强有利的监督制约机制,直接导致了在这些“真空”地带上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必然导致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旧的伦理道德规范被冲破,新的伦理道德规范尚未确立,西方资产阶级拜金主义、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