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1282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基本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大国,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是本来土地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出不得发展,但同时封建地租剥削与买办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依然在社会经济中占显著的优势。

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了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是一个特殊性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它的主要特征,教材已作了概括,其中第一条、第二条指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及其与中国封建实力结合并把其作为自己的统治基础,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特征;

第三第、四条指明封建经济已经解体但仍占统治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已经形成但发展缓慢,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

第五第、六条说明中国发展不平衡、广大人民极端贫困和毫无政治权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

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经济关系问题,才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体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地前提;

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来什么?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他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

19世纪末,还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

烈卿侵略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他们还去得了在中国的驻军权和派驻军舰权,严重破坏力中国的国防主权,包括领海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

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

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

它们还扶植和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通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长期不能有效发展的根源。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中国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帝国主义侵略有理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机器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地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绕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反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史。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过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婪目的和更多利益要求。

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

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斗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

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却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

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战,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激励中国人民奋起直追,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是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

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还提出要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强烈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能早日独立富强。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梁启超指出: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二百兆以后始也。

”严复在其《救亡决论》中喊出了“救亡”口号,在其《天演论》中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指出,中国如果不自强就有可能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权利。

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幅药力猛烈的清醒剂,也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世钟。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秀区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应当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

毛泽东同志把鸦片战争及其以后一百年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归结为两个原因:

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是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

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它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它是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八国联军之战后短短10年,清王朝走完了它最后的路程,这是历史的必然。

第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的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

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的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有效地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才是不可避免的。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

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度。

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

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了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

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又要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二、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

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难以使本国真正强大起来。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意义:

(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2)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3)太平天国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4)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原因:

从主观方面看,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他们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未能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未能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从而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二是侵略上的失误。

太平偏师北伐,孤军深入,分散了兵力。

三是在太平天国后期,拜上帝教的思想理论给太平天国起义带来了危害。

从客观方面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负担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单纯的农民战争也不可能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既有其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险性。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西方近代生存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却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于与虎谋皮。

(3)洋务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企业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教训:

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制的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派鼓吹民权,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未能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通过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翻译西书、开办学堂,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纲常伦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在维新派的推动下,文化界还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而且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1)客观上,维新派的势力非常弱小,将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变法的守旧势力却相当强大,新旧力量对比的差距预示着这场运动如履薄冰,难以取胜。

(2)主观上,维新自身的局限性也是这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他们虽然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却是处处碰壁。

第三,惧怕人民群众。

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

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但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就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而“戊戌六君子”的鲜血也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同盟会成立后,保皇派极度恐慌,大肆诋毁革命。

1905—1907年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已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

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会有牺牲,但只有革命,才能摆脱清政府所带给人民的痛苦,革命是“救世救人”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所以革命虽有牺牲,但必将带来历史的进步。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前,统治中国的是腐朽的清王朝,是持续利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却理论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

尽管这种政体后来名存实亡,但这毕竟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3)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辛亥革命的失败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

主观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其中,主观方面的原因是最主要的,体现在:

(1)领导辛亥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十分软弱的阶级。

所以,尽管其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但在革命斗争中,却时常表现出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敢不敢放手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特别是发动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之一。

武昌起义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工作,只限于会党和新军这个狭小的范围,而没有深入到广大农民、手工业者中去。

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日益高涨,面对农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此时却站在了农民的对立面,他们解散农民武装,制止农民斗争。

因此,他们在反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得不到农民群众的支持,使自己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革命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

(3)辛亥革命缺乏一个组织严密、坚强有力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未能胜任其历史使命。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

这对中国革命事业带来哪些影响?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包括: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2)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欧洲大国走向衰落,美国和日本崛起;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4)在苏俄领导下,共产国际成立,积极开展世界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

(5)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们在帝国主义压他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样日益觉醒,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坚决、日益频繁。

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则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爆发和胜利后的形式密切相关: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全面性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各种矛盾,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激化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结果导致了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率先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首先投入到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去,并与反法西斯的苏联以及包括英美在内的西方民主国家联合奋斗,终于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在反对侵略战争中,大批被压迫地区的人民一样进一步觉醒,越来越成为帝国主义难以左的一支强大革命力量。

(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矛盾尖锐化,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镇压人民革命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决打败了以迫下和共产国际帮助下日益觉醒。

这些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受到的压迫和剥削比之过去更为严重,被瓜分的危机日益加深;

(2)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美国和日本崛起,美国和日本,尤其是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成为中国民族利益的最大威胁;

(3)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宋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后,指明了新的革命道路;

(4)共产国际成立后,立即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创造共产党,并与中国原有革命力量合作发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中国人民与其美国为靠山的国民政党,取得除台湾以外的全国革命胜利。

2.为什么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这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进一步加深。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它们为对象。

(1)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作为首要任务。

因为帝国主义势力一直以各种形式维护和强化其在中国的特权,破坏中国的主权,损害中国人民的尊严;

帝国主义通过在中国寻找代理人,使中国长期陷于军阀混战,社会秩序严重混乱;

帝国主义利用各种不平等条约和公然的掠夺,垄断中国的经济命脉,扼杀中国民族经济;

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甚至野蛮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遭到空前蹂躏,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又妄图取代日本的地位继续控制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根本改革。

因为中国要实现民族和人民的解放,必须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解救出来,而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土地。

在战国时代以来的整个中国历史中,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治乱兴衰的关键因素,也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把土地出租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借以剥削农民的封建制度,是两千多年来主导性的经济制度,也是农民生活始终贫困的根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是这种封建经济,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必须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1927年国民党建立全国政权后,与国家政权结合、并依附于外国垄断资本的官僚买办资本急剧膨胀起来,成为这个政权的经济基础。

与发达资本国家的垄断资本不同,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不是建立在一般民族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基础上的,而是作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姻的怪胎出现的,它不仅残酷掠夺工农劳动群众,也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成长。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外国资本的压迫、官僚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和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下,始终十分弱小,无法成为建立民族国家的基础。

所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必须坚决打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近代中国逐步形成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三种政治力量,它们分别提出三种建国方案:

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独裁统治的法西斯主义建国方案:

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人民共和国方案(各自内容见教材)。

(1)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以及其代言人的脱离群众,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虽然是进步的,却不具有现实性,中国人民现实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