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卡钻事故.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2950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0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处理卡钻事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处理卡钻事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处理卡钻事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处理卡钻事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处理卡钻事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处理卡钻事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处理卡钻事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处理卡钻事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处理卡钻事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处理卡钻事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处理卡钻事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处理卡钻事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处理卡钻事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处理卡钻事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处理卡钻事故.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处理卡钻事故.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处理卡钻事故.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处理卡钻事故.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处理卡钻事故.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处理卡钻事故.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处理卡钻事故.docx

《处理卡钻事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处理卡钻事故.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处理卡钻事故.docx

处理卡钻事故

一、名词解释

卡钻:

凡是所下管柱及工具在井内不能上提、下放或转动的现象叫做卡钻。

卡点:

被卡管柱被卡段的最上端位置称卡点

打捞:

采用相应的措施工具捞出井下落物的作业过程。

落物(落鱼):

因事故滞留在井内的物体(杆类、管类、工具、仪器等)叫落物(落鱼)。

鱼顶:

落物(落鱼)的顶端叫鱼顶.

二、计算

1、求卡点公式:

H=K*L/P式中:

H:

卡点深度,m

L:

钻杆连续提升平均伸长,cm

P:

钻杆连续提升时平均拉力,t

K:

计算系数,无因次

K=21F=0.164934(D2-d2)

D、d:

管柱内、外径,mm

2、求管柱容积:

V=л*d2/4000式中:

V:

管柱容积,升/米

D:

管柱直径,毫米

3、求每米管材重:

q=0.006165*(D2-d2)式中:

q:

管材每米重量,公斤/米

D、d:

管柱内、外径,mm

4、循环周计算:

t=(Vj-VZ)/(60*QB)式中:

t:

循环一周时间,分

Vj、VZ:

井眼、钻柱体积,升

QB:

泵排量,升/秒

5、上返速度:

Vf=(12.7*QB)/(Dj2-DZ2)式中:

Vf:

上返速度,米/秒

QB:

泵排量,升/秒

Dj:

井径,厘米

DZ:

钻柱外径,厘米

6排量(一个活塞):

Q=FSC=л*d2/4*S*C式中:

Q:

排量,方/分

D:

活塞直径,米

S:

活塞冲程,米

C:

冲数,冲/分

三、卡钻原因及类型

1.砂卡原因

(1)在生产过程中,地层砂随油流进入井内,随着流速的变化,部分砂子逐渐沉淀,从而埋住部分生产管柱,造成卡钻。

(2)冲砂时,泵排量低,冲砂液携砂性能差,冲砂工作不连续,使用直径较大的其他工具代替冲砂工具等,造成冲起的砂子重新回落并沉淀造成卡钻。

(3)压裂设计有误,施工不连续,加砂量过大,压裂后排液过猛等造成卡钻。

(4)其他原因:

填砂施工中失败,注水井排液速度过快,修井时不及时向井内充补压井液造成井喷,注采过程中工作制度不合理等也可造成卡钻。

2.蜡卡原因

原油中含蜡量过高,随着原油从井底向井口流动,井筒温度逐渐降低,当温度低于蜡的凝析点时,蜡质物质便开始沉积在管壁上,如采取套管生产,清蜡工作不及时,便可造成卡钻。

3.封隔器卡

由于分采分注或套管试压等工作需要,往往需下封隔器配合完成。

一旦解封失效,就可造成卡钻。

常见的如封隔器胶皮老化而不能收回,卡瓦片不能有效回收等。

4.水泥卡

(1)打完水泥塞后,没有及时反洗井或上提管柱,水泥固封将井下管柱卡住。

(2)憋压挤水泥时,没有检查上部套管的破损,使水泥浆上行至套管破损位置而短路,将上部管柱固封在井里造成卡钻。

(3)挤水泥时间过长或添加剂用量不准,使水泥浆在施工中凝固。

(4)井下温度过高,对水泥浆又未加处理,或井下遇到高压盐水层,使水泥浆性能变坏,以至早期固结。

(5)计算错误,或挤注水泥时发生设备故障造成管柱或封隔器固封在井中。

(6)在注水泥后,未等井内水泥凝固,盲目探水泥面,误认为注水泥失败,此时即不上提管柱,又不洗井,造成卡钻。

(7)挤注水泥候凝过程中,由于井口渗漏,使水泥浆上返,造成井下管柱固封。

5.小件落物卡

在修井施工中,因操作失误或检查不细,致使一些手工具(管钳、牙板、搬手等)、辅助工具(大钳牙块、液压钳牙块、气动卡瓦牙块)、井口螺栓等掉人井内造成卡钻。

6.钢丝卡钻

由于清蜡,测试等工作失误,造成钢丝落井,在打捞时,因判断不准,打捞工具下得太深超过鱼顶,至使钢丝包裹钻具,上提时钢丝成团,造成卡钻。

7.套管卡

(1)对井下情况掌握不准,误将工具下过套管破损处,造成卡钻。

(2)在进行井下作业等施工过程中将套管损坏,使井下工具起不出来。

(3)构造运动、泥页岩蠕变、井壁坍塌等方面的因素造成套管损坏,致使井下工具起不出来。

(4)对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技术措施不当,均会造成套管损坏而卡钻,如注水井排液降压时,由于放压过猛会使套管错断。

通井时通井规直径不符合标准,选用工具不当等均会造成卡钻。

三、卡钻的处理方法

卡钻的处理方法较多,应根据卡钻的类型及原因,卡点深度等综合考虑并分析研究选择不同的解卡方式,解除卡钻。

(1)活动解卡:

在井内管柱及设备能力允许范围内,通过上提下放反复活动管柱,以达到解卡目的。

活动解卡适用于各种管柱或落物卡钻。

(2)震击解卡:

将震击器,加速器等与打捞工具一起下井,当捞上并抓紧落物后,根据井况,通过操作,对被卡管柱进行连续上击或下击,将卡点震松以达到解卡目的。

震击解卡适用于落物被砂卡、化学堵剂卡,物件卡及套管损坏卡等。

(3)倒扣解卡:

在井内被卡管柱较长,活动解卡无法解卡时可采用反扣打捞工具,将被卡管柱捞获分别倒出,以分解卡点力量,达到解卡目的。

倒扣解卡适用于活动和震击解卡无效时的各种类型卡钻。

(4)套铣解卡:

采用合适的套铣工具,将卡点周围的致卡物套铣干净,达到解卡目的。

套铣解卡适用于砂、水泥、封隔器及小件落物卡等。

(5)浸泡解卡:

对卡点注入相溶的解卡剂,通过浸泡一定时间,将卡点溶解,以达到解卡目的,浸泡解卡适用于蜡卡、泥饼卡、水泥卡等。

(6)磨蚀解卡:

利用磨铣工具,对卡点进行磨铣,以达到解除卡钻的目的。

磨蚀解卡适用于打捞物内外打捞工具无法进入及其它工艺无法解卡时使用。

(7)爆炸解卡:

用电缆将一定数量的导爆索下至卡点处,引爆后利用爆炸震动,可使卡点钻具松动解卡,爆炸解卡适用于卡点较深的管柱卡。

以上几种方式,单一的解卡方式不一定能达到目的,根据井况,可将两种或几种方式交替使用,最终达到安全解除卡钻的目的。

测卡点

学习目标掌握测卡点工艺原理,现场能够正确进行测卡点操作

一、相关知识

1、定义:

卡点深度是指井下落物被卡部位最上部的深度。

卡点深度是指井下管柱被卡部位最上位置到井口之间的距离,单位为米(m)。

卡点的测定就是对这一点深度的测定。

2、测卡点深度的意义

1)可以确定大修施工中管柱倒扣时的悬重,即确定管柱的中和点,施工中能准确在卡点处倒开,减少打捞次数。

在正常情况下被卡管柱在旋转中被倒开总是在既不受管柱自身拉力,又不受管柱自身压力的位置。

这个位置称为中和点。

被确定的卡点,就是在倒扣中被认定的中和点。

这样就可以对管柱上提适当悬重,准确地将其在卡点位置倒开。

从而减少下钻打捞次数;

2)可以确定管柱切割的准确位置,能保证切割时在卡点上部1~2m处用切割器聚能切割或化学切割等方式将管柱切断。

3)判断套管损坏的准确位置,有利于对套管损坏部位的修复。

由于套管变形引起的管柱卡,当卡点位置确定后,套管变形就确定下来了,对这一点位置的了解和掌握,不但有利于对被卡管柱的尽快处理,也有利于尽快转入对套管损坏位置的修复

4)判断管柱被卡类型,有利于事故的处理。

确定卡点深度便于认定管柱被卡类型。

管柱上部一般为套管变形或小件落物所致,如果油层为高凝油层,也应考虑到是稠油卡;尾部位或封隔器部位卡,一般为砂卡。

确定管柱被卡的类型,有利于对事故的处理。

3、井下各种工艺管柱被卡阻,由于其材质不同,在所受到弹性极限内的拉、扭时,应变与应力成一定的线性关系,被卡管柱在卡点以上的部位受力时存在这种关系,卡点以下不受力,不存在这种关系。

而卡点则位于无应变到有应变的显著变化部位,通过拉伸和公式可以计算出卡点的位置。

4、卡点理论计算方法

虎克定律:

………………………………(2-2)

式中:

λ—管柱伸长,单位为米(m);

P—拉力,单位为牛顿(N);

L—卡点深度,单位为米(m);

E—钢材弹性模量,单位为帕(Pa),其值为2.1x1011N/m2;

F—管柱环形截面数,单位为平方米(m2)。

5、卡点现场经验公式推导

――现场为了使用方便,将虎克定律作如下处理:

由虎克定律公式2-2得:

   ……………………………(2-3)

因为:

   

……………………………(2-4)

设:

     

……………………(2-5)

则:

  ………………………………(2-1)

以上各式中:

L—卡点深度,单位为米(m);

E—钢材弹性模量,其值为2.1x1011N/m2;

F—管柱环形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P—油管平均拉力,单位为牛顿(N);

D—管柱外径,单位为米(m);

d—管柱内径,单位为米(m);

K—计算系数,单位为牛顿(N);

λ—油管平均伸长,单位为米(m);

――现场为了计算方便,将公式

中的各单位换算为:

L—卡点深度,单位为米(m);

K—计算系数,常用Φ73mm油管K取2450,Φ73mm钻杆K取3800;

λ—油管平均伸长,单位为厘米(cm);

P—油管平均拉力,单位为千牛(kN)。

举例:

某井为Φ73mm平式油管,现场用经验提拉法推算卡点。

喇叭口深度为2000m,第一次上提250kN,油管挂高出井口30cm,第二次上提400kN,油管挂高出井口125cm,试计算卡点深度。

解:

根据式14-2得

=1555(m)

根据式14-3得:

L=2450×95/150=1551.6≈1552(m)

6、测卡仪测卡计算卡点

――测卡仪的工作原理是依据不同材质的管材在弹性极限以内受拉或受扭时,应变与受力(或力矩)成一定的线性关系。

被卡管柱在卡点以上的部分受力时,应变符合上述关系。

卡点以下部分,因为力(或力矩)传递不到而无应变,而卡点则位于无应变到有应变的显著变化部位。

测卡仪由井下仪器和地面仪表组成,井下仪器由探测器(弹簧销)和敏感元件(传感器)构成。

测卡仪有两个振荡器即地面振荡器和井下振荡器。

地面振荡器频率可调,测卡前使地面振荡器与井下振荡器频率一致。

井下振荡器主要随弹簧锚所测到的应力而变化。

当仪器位于管柱的卡点以上时,地面施加的应力(例如拉力)通过弹簧锚、传感器传输到地面仪表显示出来,井下振荡器的频率大于地面振荡器的频率;而当测卡仪位于管柱的卡点或卡点以下时,弹簧锚无法感受到地面应力,因而在地面的仪表就无法显示,即井下振荡器的频率与地面振荡器的频率是一致的。

因此,在给管柱施加应力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地面仪表的信号变化(频率差),就可以准确地找出被卡管柱的卡点深度;

――测卡仪测卡的优点是测出的卡点位置准确,这对于采用切割法处理被卡管柱十分必要。

7、井内管柱重量计算

――管柱在空气中的重量计算:

公式一:

…………………………(2-6)

公式二:

……………………(2-7)

以上公式中:

G—管柱在空气中的重量,单位为牛顿(N);

L—管柱长度,单位为米(m);

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2),取值9.80m/s2;

q—管柱在空气中的每米质量,单位为千克每米(kg/m);

D—管柱外径,单位为米(m);

d—管柱内径,单位为米(m);

ρ—钢材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取7850kg/m3。

――管柱在井内液体中的重量计算:

公式一:

……………………(2-8)

公式二:

……………(2-9)

公式三:

…………………(2-10)

将式(2-10)代入式(2-9)得公式四:

…………(2-11)

以上公式中:

G液—管柱在井内液体中的重量,单位为牛顿(N);

L—管柱长度,单位为米(m);

q—管柱在空气中的每米质量,单位为千克每米(kg/m);

g—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s2),取9.80m/s2;

F浮—管柱在井内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单位为牛顿(N);

D—管柱外径,单位为米(m);

d—管柱内径,单位为米(m);

ρ—钢材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取7850kg/m3;

ρ液—井内液体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

二、操作步骤

1、检查井架、绷绳、地锚、游动系统、提升系统等部位是否完好,指重表是否灵活好用。

2、将吊卡扣在最后一根下井管柱上,挂上吊环。

3、上提管柱,当上提负荷比井内管柱悬重稍大时停止上提,记录第一次上提拉力,记为P1。

4、在与防喷器法兰上平面平齐位置的油管上做第一个标记,作为A点。

5、继续上提管柱,当上提负荷超过第一次上提拉力50KN时,停止上提,记录第二次上提拉力,记为P2。

6、在与放喷器法兰上平面平齐位置的油管上做第二个标记,作为B点。

7、用钢板尺测量标记A与标记B之间的距离,记为λ1。

8、继续上提管柱,当上提负荷超过第二次上提拉力50KN时,停止上提,记录第三次上提拉力,记为P3。

9、在与防喷器法兰上平面平齐位置的油管上做第三个标记,作为C点。

10、用钢板尺测量标记A与标记C之间的距离,记为λ2。

11、继续上提管柱,当上提负荷超过第三次上提拉力50kN时,停止上提,记录第四次上提拉力,记为P4。

12、在与放喷器法兰上平面平齐位置的油管上做第四个标记,作为D点。

13、用钢板尺测量标记A与标记D之间的距离,记为λ3。

14、下放管柱,卸掉提升系统负荷。

15、计算三次上提拉伸力及三次平均拉伸拉力,单位符号为kN:

第一次上提拉伸拉力Pa=P2-P1

第二次上提拉伸拉力Pb=P3-P1

第三次上提拉伸拉力Pc=P4-P1

平均上提拉伸拉力P=(Pa+Pb+Pc)/3

16、计算三次上提拉伸的平均油管伸长量,单位符号为cm:

λ=(λ1+λ2+λ3)/3

17、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卡点位置:

L=K·λ/P

式中L-卡点深度,m;

λ-油管平均伸长,cm;

P-油管平均拉伸拉力,KN;

K-计算系数,21/2”油管为2450

三、技术要求

1、测卡点施工前必须检查井架、绷绳、大绳、死绳部分,并加固。

2、测卡点施工中,要专人指挥。

3、操作人员必须站在安全位置,并指定专人观察绷绳及地锚。

4、施工中上提负荷不能超过井架安全负荷和管柱的抗拉强度。

5、每次管柱上提拉力和管柱伸长等数据必须记录准确。

四、复习题

1、什么是虎克定律?

写出理论公式并说明符号的名称和单位。

2、写出卡点现场经验公式,并说明公式符号的名称和单位。

3、写出管柱在空气和井内液体中的重量计算公式,并说明公式符号的名称和单位。

抽签号:

准确测卡点试题一

给出四个拉力值及四个伸长量和K值

P1=300KN,P2=350KN,P3=400KN,P4=450KN

λ1=40cm,λ2=80cm,λ3=120cm

K=2450

计算公式为:

Pa=P2-P1=350-300=50KN

Pb=P3-P1=400-300=100KN

Pc=P4-P1=450-300=150KN

P=(Pa+Pb+Pc)/3=(50+100+150)/3=100KN

λ=(λ1+λ2+λ3)/3=(40+80+120)/3=80cm

L=K·λ/P=2450×80/100=1960m

即卡点位置1960m。

准确测卡点试题二

给出四个拉力值及四个伸长量和K值

P1=250KN,P2=300KN,P3=350KN,P4=400KN

λ1=30m,λ2=70m,λ3=110m

K=2450

计算公式为:

Pa=P2-P1=300-250=50KN

Pb=P3-P1=350-250=100KN

Pc=P4-P1=400-250=150KN

P=(Pa+Pb+Pc)/3=(50+100+150)/3=100KN

λ=(λ1+λ2+λ3)/3=(30+70+110)/3=70m

L=K·λ/P=2450×70/100=1715m

即卡点位置1715m。

第三节爆炸解卡

爆炸解卡是在测准卡点之后,用爆炸方法使卡点钻具松动解卡,然后起出卡点以上管柱,以待打捞卡点以下结构而采取的一种工艺措施。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炸药在爆炸时瞬间释放的能量使卡点以上第一个接头螺纹松扣,或爆炸割断卡点以上第一根管柱本体。

与常规解卡方法相比,爆炸解卡具有作业时间短、费用低、成功率高等优点,而且作业后鱼顶平整规则,为后续震击、套铣及磨铣解卡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爆炸松扣

1.工艺原理

爆炸松扣是倒扣作业的一种形式,施工时用单芯测井电缆将炸药送至卡点以上第一个接头螺纹处,提拉钻具并施加足够的反扭矩,然后通过引爆炸药,由于炸药爆炸时在接头螺纹处瞬间产生高速冲击力,使螺纹牙间的摩擦和自锁性瞬时消失或大大减少,这样就使接头螺纹在预先施加的反扭矩作用下松开,达到在该点倒扣的目的。

2.工具结构

爆炸松扣工具一般都是由地面引爆装置和井下工具总成两部分组成,并通过单芯双层铠装测井电缆连接成一闭合回路。

由于爆炸松扣作业常与测卡工艺组合使用,大部分测卡仪地面面板均配备有爆炸点火装置及电源控制。

测卡、磁定位及爆炸点火组合面板,面板上各控制功能在第八章已做了详细介绍,本节仅介绍其使用方法。

AES爆炸松扣工具如图11-1所示,由电缆头、磁性定位器、加重杆、安全接头、引线接头、爆炸杆、雷管、导爆索和引鞋组成。

其中电缆头用以夹持电缆并连接井下工具、磁性定位器用来确定准确的爆炸位置,而加重杆则可以保证爆炸工具顺利下放至解卡位置。

 

1)安全接头

安全接头是爆炸作业必须使用的反向电流限制装置,其内部是一个二极管和一个47电阻构成的并联电路。

安全接头作用是在测卡仪或磁性定位器工作时,限制线圈感生电流通过电雷管,从而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图11-2所示为安全接头接线原理图。

 

在测卡仪下部接人安全接头可使测卡与爆炸松扣作业一次完成,但为了延长传感器使用寿命,一般都不组合下井,而是在找准卡点后起出测卡仪,再用磁性定位器、加重杆和爆炸系统单独下井。

2)引线接头

引线接头主要是将爆炸引线从安全接头引至爆炸杆,以利于连接雷管和导爆索。

3)爆炸杆

爆炸杆采用∮8mm,长1.55m钢筋做成,用来捆绑导爆索。

由于其直径小且材质较软,一般不会被炸断。

4)雷管

目前现场经常使用两种类型的电雷管来引爆炸药:

普通雷管与安全雷管。

普通电雷管采用高压直流电流起爆,使用时必须做好安全防护工作,而安全雷管对起爆电压及电流频率要求比较严格,施工时必须使用专用起爆仪。

5)导爆索

目前,现场一般采用铅皮导爆索(条状炸药)来组装松扣炸药包,所用炸药为黑索金。

3.主要技术指标

1)井下工具

外径:

34.9mm

长度:

2.1m(不含加重杆)

质量:

12kg(不含加重杆)

2)雷管

耐压:

103.4MPa

耐温:

160℃/h

点火电流:

≥1.8A

3)导爆索

炸药:

黑索金

直径:

6-8mm

熔点:

270℃

爆速:

6400-7500m/s

耐压:

100MPa

单位长度炸药质量:

10.6~21.3g/m(50-100g/ft)

4.施工操作方法

1)组装井下工具

如果只进行松扣作业不测卡,井下工具组装顺序为电缆头、磁性定位器、加重杆、安全接头和炸药柱(包括引线接头、爆炸杆、引鞋、雷管和导爆索)。

进行测卡与松扣组合作业时,可以在上述组合中的加重杆与安全接头之间连接测卡仪。

按照上述顺序在地面连接好井下工具,炸药柱先不必连入,加重杆数量根据井内液体密度、测井电缆尺寸及卡点深度来确定,以保证井下工具起下正常。

在组装井下工具前,必须用量程为50kQ的欧姆表检查安全接头,其正向电阻应为12KΩ,反向电阻为无穷大,爆炸引线与接头外壳间电阻为47Ω。

2)调试地面仪表

(1)先将地面面板与测井绞车滑环线连接好,接通面板电源。

(2)将面板工作状态选择开关调至磁定位(C.C.L)位置,用金属体如管钳横扫磁定位表面,模拟磁定位过接箍情形,旋转磁定位增益旋扭,直至蜂鸣声响或磁定位表指针摆动正常,锁定旋扭。

(3)用金属导线将安全接头内芯与外壳短路,再将工作状态选择开关、爆炸电压极性选择开关及爆炸电源转换开关调至爆炸点火位置,按下爆炸准备开关,接通爆炸点火电路,然后旋转爆炸电压调节旋钮,检查爆炸电流表指针摆幅是否正常。

(4)将面板工作状态选择开关调至接地(SAFE)位置,关闭面板电源。

3)组装松扣炸药包

松扣炸药包组装步骤如下:

首先应用雷管表测量雷管通断情况,再将雷管点火线一极接在安全接头的爆炸引线上,另一极与爆炸杆相接,接触处用砂纸除锈,保证接触良好;然后将导爆索连在雷管上,再把导爆索平行、均匀地分布在爆炸杆上,严禁缠绕;最后用高压防水胶布缠好雷管接头线和导爆索两头,用绝缘胶布缠绕整个爆炸杆,并每隔30cm作一防磨环,但各处包扎直径不得大于爆炸头直径。

图11-3所示为组装后的爆炸杆结构。

 

组装松扣炸药包时,导爆索药量要适当,否则可能炸坏管柱或者达不到松扣目的。

炸药用量大小应根据遇卡管柱规格尺寸、井内液体密度、爆炸深度及施工统计资料来确定,爆炸松扣工具与测卡仪组合下井时,炸药用量不得超过19.5g。

组装松扣炸药包时,不允许带电作业,井场上所有机动设备都必须停止运转,仪器、车辆及电缆也都要短接放电,并连接好载车接地线,关掉井场所有电源及无线电通讯设备。

4)上部管柱分段紧扣

在进行爆炸松扣作业前,必须对井内未卡管柱进行分段紧扣,保证施加反扭矩时上部管柱不被倒开。

其做法是使用不同拉力,使井下管柱处于不同的中和点,给管柱施加正向力矩。

施工时可50kN或100kN一个台阶,在井内管柱允许扭转圈数的80%范围内正转紧扣,或者每提拉300-500m管柱重量紧扣一次,直至紧扣圈数与其自然回转圈数相等为止。

目前现场通常使用转盘驱动方钻杆、钻杆旋转工具或多片卡瓦紧扣,在这几项条件都不具备时,也可用大钳紧扣,但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应用转盘紧扣时,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给井内管柱施加正向扭矩后锁住转盘,反复上下活动管柱,使扭矩传到每一个接头上。

这种操作对斜井或侧钻井尤为适用,但操作时必须注意井口安全。

5)上提遇卡管柱

上提遇卡管柱,当管柱悬重为解卡位置以上全部管柱重量的110%时刹死刹把,使卡点以上第一个接箍处于稍微受拉状态。

6)工具下井

(1)仪器下井前应测得以下四个数据:

磁定位中部距离爆炸杆中部长度Ll、被卡管柱方余L2、补心高差L3及卡点井深L4。

(2)将捆绑好炸药的爆炸杆接在井下工具窜上放人被卡管柱内,使磁定位中部对准被卡管柱上端面,调整测深指示器回零,下放仪器,下放深度为L2一L3时再次回零,使磁定位中部处在井深零位置。

(3)爆炸工具依靠自身重量下至井深100m后,接通面板电源,将工作状态选择开关调至磁定位(C.C.L)位置,下放仪器,每过一个单根,磁定位表指针应摆动一次,并伴有蜂鸣响声。

7)施加反扭矩

(1)将爆炸工具下至井深L4处,上提电缆使磁定位中部处于卡点以上第一个接箍处,再将工具上提至L1,使爆炸杆中部对准倒扣位置。

(2)根据爆炸松扣点井深、被卡管柱尺寸给井内管柱施加倒扣力矩,倒扣圈数最大值为最后一次紧扣时管柱回转圈数的80%,有时也可根据以下经验公式来计算:

N=Z.K.H(11—2)

式中N——允许倒扣圈数,圈;

K——管柱扭矩系数,圈/m;

H----炸倒扣点井深,m;

Z——倒扣安全系数。

上述公式中K值可在一般钻井手册中查得,而Z值大小则根据井眼轨迹、管柱摩阻及管柱接头螺纹松紧程度来确定。

根据现场实践,Z系数取值在0.25~0.30之间时,就可将反扭矩加至爆炸松扣位置。

当井内被卡管柱为油管时,如果爆炸点井深在2000m以内,倒扣圈数为2~3圈/1000m;爆炸点井深在2000m以上时,倒扣圈数为3-4圈/1000m。

而被卡管柱为钻杆时,如果爆炸点井深在1000m以内,倒扣圈数为1-2圈/1000m,爆炸点井深在1000-3000m之间时,倒扣圈数为2-3圈/1000m,爆炸点井深在3000m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