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1498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docx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docx

专题地图编制复习资料

绪论:

专题地图的概念与类型

地图按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均衡的手法表示制图区域内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地貌、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土质植被的一般特征。

专题地图是突出而专门表示与某一主题有关内容的地图,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只表示与主题有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其它要素不表示或概略表示。

专题地图的定义:

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突出而完善的表示与主题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使地图内容专题化,形式各异,用途专门化的地图。

专题地图三大要素——数学要素(坐标网、控制点、比例尺、地图定向),专题要素(内容主体,内容容量、精确程度、复杂程度由用途和比例尺决定),地理底图要素(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地貌、土质、植被、境界等要素,是专题要素的控制系统)。

专题地图分类

按内容——自然地图(地势图、地质图、地貌图、气象气候图、土壤图、植被图、综合自然地理图等等),人文地图(政区地图、人口地图、经济地图、文化地图、历史地图),其他专题地图(适用于某种特种用途的地图,如航海图、航空图、城市地图、规划设计地图,或用途广泛而内容包含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综合性地图)。

按数据特征——定性数据,定量数据(包括分级数据)。

按内容概括程度——解析性,合成型,综合型。

专题地图制图的研究内容

——各种新理论的研究内容与应用;

——专题地图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

——自动专题制图系统。

专题地图制图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时代的专题地图制图呼唤新观念、新理论和新技术;

——地图学理论本身的发展促进了专题地图制图的理论发展;

——加强专题地图制图数据源的利用、建模和处理的研究;

——提高专题地图制图的智能化水平,仍是专题地图制图研究的主要方面;

第二章:

专题内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分布特征

空间分布特征(切入点)

●实地上分布面积较小(按地图比例尺仅能定位于点)或呈点状的,如居民点、工矿企业中心;

●分布呈线状或带状的,如道路、河流、海岸等;

●呈离散的或连续的面状分布,可分为:

——间断而成片分布于广大面积上的,如湖泊、沼泽、森林、某种矿藏的分布区等;

——在大面积上分散分布的,如人口分布、某种农作物播种等;

——连续而布满整个制图区域的,如气温、地质构造、土壤类型等。

时间分布特征(和数量、质量特征一起为表示方法本身功能的强化)

●反映现象特定时刻的,如其一截止日期的行政区划状况或工业产值,可有历史、现状和未来三种状况;

●反映现象变迁过程的,如人口迁移、战线移动、货运等;

●反映某一段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两个时间的经济对比;

●反映现象周期变化的,如许多气候象,水文现象。

点状分布要素的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

形状与颜色:

质量特征;大小:

数量特征。

(电子地图中,焦距、时间:

动态变化)

定性数据,通过形状(几何符号、文字符号、艺术符号:

象形符号和透视符号)和颜色(本质差别)来表示。

定量数据,通过符号大小来表示。

——非比率和比率关系(绝对比率、条件比率:

绝对连续、绝对分级、条件连续、条件分级)

定位:

重要地理基础要素。

线状分布要素的表示方法——线状符号法

表示呈线状分布或带状延伸分布的物体的质量特征,一般不表示数量特征,粗细代表质量等级的差异。

布满整个制图区域面状现象的表示方法

——质底法(偏向表示定性数据)

质底法是把全制图区域按照专题现象的某种指标划分区域或各种类型的分布范围,在各界线范围内涂以颜色或填绘晕线、花纹(乃至注以注记),以显示连续而布满全制图区域的现象的属性差别(或区域间的差别)。

方法特点:

1、首先按照专题内容的性质决定要素的分类、分级,然后勾绘出分区的界限。

2、图例。

尽可能详细的表示分类指标、类型等级及其标志,并注意分类标志的次序和完整性。

3、颜色。

质量相近的现象颜色相近,界线范围内的必须是同属某类型或区划,用同种颜色。

4、表示两种性质的现象时,颜色表示现象的主要系统,晕线或花纹表示补充系统。

——等值线法(偏向表示定量数据)

等值线是专题要素数值相等的连线,如等高线、等温线。

可以显示地面和空间连续分布、且均匀渐变的现象,并能说明该现象在地图上任一点的数值和强度。

方法特点:

1、用来表示连续分布于整个制图区域的各种变化渐移的现象。

2、每个点所具有的数据指标都必须完全是同一性质的。

3、单独一条线不能表示现象的变化情况,系统才能表示分布特征。

4、间隔最好是保持一定的常数,有利于根据枢疏密程度判断变化程度。

5、与分层设色相结合时,颜色随数值变化,表示质和量的变化特征及其明显性。

6、可直接加数量注记表示数量指标,无需图例。

7、不但能反应现象的强度,还可反应随时间变化的现象。

间断呈片状分布面状现象的表示方法——范围法(面积法)

范围法亦称区域法或面积法。

范围法使用轮廓线、底色、晕线、注记、符号等整饰方法,在地图上表示某专题要素在制图区域内间断而成片的分布范围。

方法特点:

1、用散列的符号表示要素分布的概略范围时,该类符号没有定位意义。

2、能表示要素的质量特征和渐进性,一般不强调表示数量的指标。

不同时期现象范围的重叠和变化,可现实现象的发展变化。

3、可作为独立的表示方法,但常常与其它方法配合使用。

分散分布面状现象的表示方法——点数法

用一定大小的、形状相同的点子,表示分散分布现象的分布范围、数量特征和分布密度的方法,叫做点数法。

点子的大小和所代表的数值由地图的内容确定。

点数法亦称点值法或点法。

它被广泛应用于表示人口、农业、畜牧业等专题图上。

在用点数法表示的地图上,由点子的疏密即可看出现象的集中或分散的程度。

●均匀布点法和定位布点法

●点值的确定点值=数量总值/能安置的点子数(指密度最大区)一般直径不大于0.3mm

方法特点:

1、用均匀布点法表示时,地图上不需要详细地表示地貌、水系、道路及小居民点。

2、用定位布点法表示时,则应该尽可能把有关地理基础要素表示出来,以表示关联性。

3、在多色图上,地理要素应用较浅的颜色作为背景,点子则用鲜明而饱和的颜色。

4、在单色图上,应避免点子与地理要素及记注重叠。

5、适当运用多色点子,也可显示要素的多种质量特征。

适用于多种分布现象的表示方法

——定位图表法(定量数据)

定位图表法是一种用定位于现象分布范围(整个制图区域或线状连续分布)某些地点或均匀配置于区域(或线状分布范围)内的一些相同类型的统计图表,表示全制图区域或沿某些线状分布范围内的呈周期性变化现象的方法。

方法特点:

1、定位图表表示的周期性:

表示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周期视地图的用途和资料而定,年、月、季。

2、定位图表的方向概念:

有方向和无方向。

3、定位图表的定位:

定位于观测点,海洋的均匀布设。

4、定位图表的“以点代线、面”:

反映的是线状、面状现象的特征。

数量指标是根据有较长时间纪录的、各点同一时期观测值的平均值而定。

——分区统计图法(定量数据)

在制图区域各个区划单位(通常是以行政区为区划单位)内,按其相应的统计数据,描绘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以表示并比较各个区划单位内现象的总和构成及动态,这种方法叫分区统计图表法。

统计制图的一种,无法反映现象的分布。

方法特点:

1、可以表示任何空间分布的现象。

2、是一种概略的表示方法,属于统计地图。

3、可表示现象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4、通常只表示现象的绝对数量指标。

并可显示现象的内部结构和发展动态。

——分级统计图法(分级数据)

分级统计图法,是在整个制图区域的若干个小的区划单位内(行政区划或其他区划单位),根据各分区资料的数量(相对)指标进行分级,并用相应色级或不同疏密的晕线,反映各区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分布差别。

方法特点:

1、可反映布满整个区域的现象,呈点状分布的现象或呈现状分布的现象。

2、只能显示区域间的差别,不能表示同一区域内部的差别。

3、只表示现象的数量指标,不表示质量指标,多数只反映相对数量指标。

4、与分区统计图表法配合使用。

动态现象的表示方法——运动线法(*条带)

运动线法简称动线法。

动线法是用运动符号(箭头)和不同宽窄的“带”,在地图上表示现象的移动方向、路线及其数量、质量特征。

表达手段:

颜色、宽度和形状表示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

表示运动路线的时候,有准确和概略之分,前者显示现象移动的轨迹,后者仅表示起止点和方向。

扩充的表示方法

——剖面法

反映现象垂直分布较理想的方法,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习惯将垂直比例尺放大,查过水平比例尺5倍乃至10倍。

——金字塔图表法

由代表不同指标(或不同级)的水平柱叠加而成。

可反映现象的结构、数量和质量特征。

——解析图表法

说明某专题现象与主要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更好地揭示现象之间的联系及数量对比。

——三角形图表法

类似于质底法,三角形图表作为图例形式出现。

 

各表示方法的比较和配合使用

——符号法和定位图表法

联系:

表示手段相近,都是用有定位意义的符号或图表表达现象的特征。

区别:

(1)符号法反映呈点状分布的现象。

尽可能反映全部点的分布状况;定位图表法利用典型点上的现象来说明整个面上或线上现象的特征。

(2)符号法说明特定时刻的或某一段时期内的现象;定位图表法主要用于说明周期性发生的现象。

(3)符号法每个点有较强的独立性,定位图表法表示一个点不能全面反映制图区域的现象。

——符号法和分区统计图表法

联系:

两种表示方法表示的手段可以完全一样。

都可以表示现象的数、质量指标。

区别:

符号法中的每个符号在地图上的位置代表具体物体的实地位置,它的大小表示该现象在该点的数量指标。

符号之间可以压盖。

其表示的是在空间呈点状分布现象的特征。

分区统计图表中的每个图形并不代表某一具体物体,而是代表某个区划单位内某全部现象的总和,它可配置在区域内的任一适当位置。

通常情况下图表之间不可以相互压盖。

其表示的是在空间呈点、线、面状分布现象的特征。

——线状符号法与运动线法

联系:

线状符号法与运动线法均可用线状的符号表示定位于线(或两点间)的专题现象,有些图上两种方法形式上也颇相似。

区别:

(1)线状符号法是表示实地呈线状分布现象的分布,是反映静态的现象;运动线法则反映各种分布特征现象的运动(或发展)状况,是反映动态的现象。

(2)线状符号法一般是反映现象的质量特征,如海岸类型、道路种类等等,运动线法则常用复杂的“带”表示现象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3)线状符号的结构一般比较简单,定位比较精确;运动线法的结构有时很复杂,定位亦不够精确,有时仅表示两点间的联系或概略的移动路线,在表示面状现象时,符号只表示运动的趋向,并无定位意义。

——范围法与质底法

联系:

范围法与质底法都是反映面状分布现象的方法,并且都是以底色、晕线或花纹等形式反映质量特征为主的。

区别:

(1)范围法表示的是某一种或几种专题现象分布的具体范围,几种现象的分布范围可能会重叠,在范围外无此类现象的地区成为空白。

质底法表示的是全制图区域内按现象的质量指标进行的分区,分区不可能重叠,全区也无空白;范围法能表示现象的渐进性和渗透性,而质底法一般不能表示现象的渐进性。

(2)范围法往往是根据各具体现象的各自分布状况描绘它们的范围轮廓,而质底法中的各区域则是在统一的原则和要求下,经过科学的概括而划分的。

所以,范围法中各区域范围是各自独立、互不依存的,不同现象的范围轮廓的概括程度也不一定是同等的。

质底法中的分区单位间却有密切的联系,它们彼此毗连,有着同等的概括程度,如果这一分区范围扩大,必然是另一区域缩小,不同的概括程度则会改变原来对分区指标的正确反映。

(3)用范围法表示的图上,同一种颜色或晕线(花纹)只代表一种具体的现象范围,如红色表示棉花、蓝色表示水稻。

质底法中同一颜色有时固定代表每一类现象(如地质图、土壤图、植被图等等类型图),有的则不一定固定代表某种现象,而仅仅用以表示区域单元的差别,如政区图中的各行政区。

——点数法与分级统计图法

联系: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表示分散分布的现象的集中程度和发展水平。

区别:

(1)表示的手段不同。

(2)分级统计图法能简单而鲜明地反映地区间的差别,尤其是反映各区域经济现象的不同发展水平,能得到各地区简单的相对数量指标的概念。

点数法能较好地现象分布的地理特征,它能反映现象的绝对指标。

(3)点数法比分级统计图法统计得详细,但分级统计图法更实用。

易于设计与制作

——分区统计图表法与分级统计图表法

联系:

分区统计图表法与分级统计图表法均是以统计资料为基础的表示方法。

他们都能反映各区划单元之间的数量差别,但不能反映每个区划单元内部的具体差异。

区别:

(1)分区统计图表法的分区比较固定,如以某一级行政区域为划分依据,分级统计图法则不然,它是以相对数量指标的分级为划分依据的(各级所包括的分区的数目不一定同等且不固定)。

当分级改变后,各色级的范围也随之改变。

(2),当各个区划单元的数量指标值很接近时,从分区统计图表上很难看出它们的差别,而在分级统计地图上,只要适当地选择分级,就可清楚地表现出其微小的差别。

其次,在同一幅分区统计图表上,可以明显地反映出现象的几种指标的结构,分级统计图上则很困难。

但表示单个指标时,色级要比统计图表明显得多。

(3)分级统计图法可以与其他精确制图方法配合使用,但分区统计图表法较难配合,特别与符号法不宜一起出现。

——表示方法配合运用的原则和可能性

1、应采用恰当的表示方法和整饰方法,明显突出地反映地图主题内容。

2、表示方法的选择应与地图内容相适应。

3、应充分利用点状、面状和线状表示方法相配合。

一般说,在一幅地图上不宜多于3—4种表示方法。

4、当两种近似的表示方法配合时(如质底法和范围法),应注意突出主要者。

如质底法用底色,范围法用区域符号或晕线。

5.当两种以上的表示方法或整饰方法配合时,应特别注意色彩的选择,以保证地图清晰易读。

第三章:

专题制图要素的数据类型与数据处理

——专题制图要素的数据类型

定性数据:

对应于量表系统中的定名量表和顺序量表。

只描述现象的固有特征或相对等级、次序,即描述现象的定性特征而不涉及定量特征的数据。

(分类系统)

定量数据:

包括完全定量化数据和分级数据,对应于量表系统中的间隔量表和比率量表。

【完全定量化数据:

零点意味着无。

专题制图时,可以将完全定量化数据处理成分级数据或定性数据。

分级数据:

数值为零不意味着没有。

数据源:

地图数据、遥感数据、统计数据和数字资料、文字报告和图片。

——专题数据分类处理的原则、方法

原则:

不同要素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等,选用的分类原则与地图用途有关,而分类的详细性则要顾及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和制图区域的特点,并且分类也会影响到制图综合的复杂程度。

方法:

——判别分析方法()——系统聚类方法——动态聚类方法——模糊聚类方法

——专题数据分级处理的原则、方法、检验

原则:

1、分级数量的确定。

符号法:

艺术符号,通常只宜分为3级。

几何符号,可以区分5—7级;线状符号:

分级数量同艺术符号相似;分级统计图:

在使用同种色表达时,最多分为5级,如果用两个颜色来表达,则可以明确地区分7—8级;分区统计图表:

较粗略时分3级,最多不超过5—7级。

2、分级界限的标定。

左闭右开或左开右闭。

3、分级界限的确定。

保持数据分布特征和分级数据有一定的统计精度。

按数据分布特征分级的原则,适用于任何要素和现象;按各分级单元的个数分布的原则,适合于按一定指令性标准反映单元个数的统计;按地图上各级面积分布的原则,适合于与实地面积有关的分布现象,如人口密度。

方法:

1.数列分级方法(等差数列分级、等比数列分级、倒数数列分级)2.级数分级方法(算术级数分级方法、几何级数分级方法)3.按某种变量系统确定分级间隔

检验:

(1)各级中样本数成正态分布或均匀分布。

多数情况下希望各级中的样本数量成正态分布趋势,即把突出高数值和突出低数值的数列段从数列中区分出来,就要求两端的级别所代表的样点数较小。

有时为了研究问题的需要,希望每个级别中包含样本的数量接近或相等。

(2)同级区域的连通度处于同一等级的区域,在地理上具有相似的条件,因此,表现在地图上它们各自应组成相对完整的地域。

优良的分级应当使分级后产生的区域数相对较少,即连通度较大。

第四章:

专题地图设计

——视觉变量的基本概念

能引起视觉差别的最基本的图形和色彩变化因素叫做视觉“变量”或“基本图形变量”。

形状(定型数据)、尺寸(定量数据)、方向、明度(分级数据)、密度、结构(定性数据)、颜色(既可表达定性数据也可表达定量数据)。

整体感和差异感、等级感、数量感、质量感、动态感、立体感。

——地图符号的类型,及如何利用图形变量表示不同的指标特征

点状符号

1.几何符号

2.艺术符号:

象形符号和透视符号

线状符号

在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中,线状符号法和运动线法中要运用线状符号,但前者的线状符号主要是定性线状符号,也就是表示线状物体(或现象)的质量特征的;而后者是定向并有量度概念的线状符号,它既有方向性又依其符号的宽度表示数量的特征。

面状符号

1.图纹:

点纹面状符号,线条粗细、方向、疏密和交叉结构等形式组成的线纹面状符号,点纹和线纹结合而衍生出来的混合图纹符号。

2.色彩

——图例设计的要求

基本原则:

(1)图例的完备性;

(2)图例与图内的完全一致性;(3)艺术性;(4)明确性;(5)逻辑性。

分类:

1.单一图例设计2.组合图例设计3.复合图例设计

——如何构成专题地图图面多层次的视觉效果

图面视觉平面层次的构成

1、专题要素与底图要素的层次差别

2、不同的专题要素间的层次差别

3、同类要素中不同等级符号的层次差别

构成图面视觉层次的方法

(1)改变符号的大小或强化符号的内部结构

(2)用色彩的变化

(3)利用不同的视觉形态

(4)利用对符号的装饰

影响视觉平衡的因素

1、视觉中心

2、视觉重力:

图形所处的位置、图形的特征、

3、视觉方向

构图与定位

基本原则:

主题明确,信息传输合理;符合形式美的法则:

即对称、均衡、和谐、统一。

1、主从明确

(1) 表现主题的主图的幅面要大,要避免附图和图表在总面积上超过主图的现象发生;

(2)主图在空间上占据优势的位置,大多是安排在幅面的中间。

当附属的图件较多时,依照视觉重力的道理,将主图安排在左上方位置;

(3)主图在其符号、符号结构或色彩上应表现出具有较强的力度,使读者的视线首先被吸引。

对于有两幅或两幅以上主地图的多单元地图,应将其中重要内容的地图用较大的比例尺,并置于左上方(或左方);次重要内容的地图用相对较小的比例尺,并按视觉方向自左到右,由上到下安排这些地图。

2、图面均衡

构图均衡是专题地图图面配置中重要的构图原则。

所谓均衡就是指均匀平衡。

由于地图主题的原因,有时可能使图内图形密度不一致。

3、疏密均衡

普通地图在设计主比例尺时应尽可能地利用有效的幅面,设计较大的比例尺。

专题地图则不一定,当某专题图有较多的附属图件,如图例、附图和附表时,这类图面的构图,则不应将主区比例尺设计得过大,使图面塞得过满,要给各图形单元留出一定的空白,给人以宽松的,有变化的,轻快之感。

4、和谐统一

图幅内各地图间图像符号和结构方面也有和谐统一的问题。

各图的主图与附图、附表方面,也有和谐统一的问题。

但这些不属于构图问题。

从构图角度说,和谐统一体现于三个方面。

一是构图要紧凑,二是关系要协调,;三是要整齐一致。

第五章:

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

——彩色地图桌面出版系统下专题地图生产的过程与工艺

过程:

地图设计——原图编绘——印前处理——印刷

工艺:

——专题地图制图综合的特点与方法

特点:

(1)实施制图综合时,不一定是在较大比例尺地图向较小比例尺同类地图过渡时进行。

(2)许多以数据资料为基本资料的专题地图,在资料处理阶段就已实施了制图综合。

(3)专题地图制图综合的内容与普通地图的侧重面不一样。

(4)专题地图要素制图综合的进一步发展是制图表象的变换,是一种地理模拟方法。

表现为系谱、结构和表示方法的变换。

方法:

(1)定位于点的现象—符号法

物体质量特征的概括:

删除某些质量特征、合并类别等。

物体数量特征的概括:

分级的合并。

对个别要素、物体进行选取:

较低级别的不表示。

(2)定位于线的现象—线状符号法

简化形状;不表示路径,只反映相互关系。

线状符号的质量与数量特征的概括,表现为缩减其分类、分级。

(3)呈整片分布的现象(间断成片分布或满布全制图区域)

这些现象往往以等值线法表示数量特征,而用质底法或范围法表示质量特征。

等值线:

扩大等值线的间距值,从而缩减分级数、选取特征等值线和简化等值线的轮廓。

质底法:

主要是简化现象的分类。

去掉一些次要的小轮廓面积;夸大一些重要的而较小的轮廓面积;合并一些同样性质的小的轮廓面积。

范围法:

根据范围面积的大小或意义确定选取“资格”;合并同类小的区域范围;根据简化分类的要求,将几种区域合并为一种区域;简化区域轮廓形状;用范围法中的区域符号代替小的轮廓面积。

(4)分散分布的现象

表示分散分布的专题现象有很多方法,经常是用点数法、分级统计图法与分区统计图表法等。

点数法:

扩大点值,减少代表几种要素点子的颜色数。

分级统计图法与分区统计图表法:

扩大分级的间隔值,把统计单位由小的区划合并成为较大的区划单位。

地图比例尺愈小,则分级数愈少,同时区划单位应愈大。

(5)运动线法

简化运动线的路线形状,使之概略化;简化数量特征,如货运能力的分级;简化质量特征,如货运的结构。

将各种货物分为工业品和农业品两类;选取主要的、舍去次要的运动线。

精确的转化为概略的运动线法

第八章:

几种主要类型专题地图的编制特点

——地势图的主要内容和表示方法

地势图是以表示区域的地貌特征为主的自然地图,通常以等高线加分层设色的方法表示。

在图上应详细表示与地貌有密切关系的水系。

分层设色地势图对地貌的显示要求:

1.应显示出表面打的地貌形态及轮廓相撞,绝对高程与相对高程,斜坡的特征以及切割的类型、特点和程度等。

2.显示地貌应有的地理相似性。

3.地貌的高程与平面精度,应与地图比例尺和用途相适应。

等高距的选择

——地质图(地层)、地貌类型图、土壤类型图、植被类型图的主要内容与表示方法

地质图是显示地壳表层的岩石分布、地层年代、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等现象的地图。

编制地质图主要有两种方法,大比例尺地质图主要是通过区域地质测量而得;中、小比例尺地质图则以大比例尺地质图为资料编绘而得。

普通地质图的内容:

普通地质图的内容主要是表示露头于地表的不同时代的地层的轮廓和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及它们的分布,地质构造,产状及特征等。

表示方法:

质底法、线状符号(表示地质构造内容)。

地貌图上显示的内容是:

地表的外部形态,形态的数量指标,地貌的成因、年龄,地貌形成的过程及强度。

地貌类型图的表示方法是:

质底法、点状符号、线状符号。

土壤类型图表示内容:

表示土壤覆盖层的发生类别——土类、亚类、土属(组)、土种及变种的地理分布。

在普通土壤图上还可以表示某些补充指标(如土壤土质的机械成份和成土母质)。

表示方法:

质底法、晕线和花纹、特殊的底色图例符号。

植被类型图表示内容:

植被或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和自然地理条件(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质、土壤)。

表示方法:

质底法、晕线。

——各类自然地图的设色特点,其图例设计中某系统分类的详细性、集群性、并列从属性的含义与表达

——政区地图的类型、内容与表示方法

类型:

政治区划图、政治行政区划图、行政区划图、专门政区地图。

内容:

各行政区域(集团、国家、省、县)的管辖范围,隶属关系,各行政中心,重要居民地,交通网及相互联系等。

表示方法:

质底法,以不同颜色的底色达到区分不同的政区。

——人口图的种类与内容,反映人口密度的表示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