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5571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鞍山一中13届学生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13年级语文科试卷

命题、校对:

高二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I卷第1至8页。

第II卷第8页至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2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共9分)

八股文的“无用”与“有用”

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专用文体。

明清两代的乡试、会试最重要的测试内容,是要求士子依照严格的程式阐释儒家经典。

由此形成的考试专用文体通称“制义”,此外还有“制艺”、“时文”、“时艺”等名称。

至于“八股文”,虽是因制义的结构与写法而来的一种俗称,却最为现代读者所熟悉。

现代人熟悉“八股文”这一名称,并不意味着熟悉八股文。

无论是过分夸大八股取士制度对中国积弱局面的责任,还是完全抹杀八股取士制度的合理成分,都是至今犹存的倾向。

评判八股文的“无用”和“有用”,必须联系科举制度作考察。

科举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国家文官考试选拔制度,与此前的世禄制、九品中正制等选举制度相比,其更为公平、有效。

考试要有相对固定的内容、形式,明清两代八股取士的制度设计即源于此。

  自然,八股取士的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但由于传统社会未能提供更具优势的“学问”来替代儒家经典,选拔失效的情况又是任何大规模实施的考试都难以避免的。

因此,尽管在科举时代人们对八股取士有很多批评,朝廷仍坚持实施。

  其实,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但唐人赵匡对诗赋也有“习非所用,用非所习”的批评。

评价八股文时应考察它的整个文化背景。

八股取士制度,着重考查士人对儒家经典的掌握,而儒家经典很大程度上是综合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社会知识;为了写出“熔经液史”的八股文而进行的长期训练,可以说属于典型的通识教育。

这种教育并不强调直接培养出具体的职业技能,但由此形成的较高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往往可以转化为较强的社会适应力。

这一点正是八股文的“有用”之处。

  当然,此教育和选拔制度必定会造成一定比例的“失败者”,包括无法适应八股文写作的人士,也包括仅能掌握八股文写作的人士。

而且,此教育和选拔制度更适合于分工程度和流动性较低的社会,特别是传统的农业社会。

在此社会环境中,大多数知识分子只能以向“仕”转化为目标。

一旦工业社会带来新的社会分工体系,一旦出现自然技术科学知识的爆发性增长,此教育和选拔制度都会显现出不适应。

  明代以来,随着教育普及程度日渐提高,知识分子的总量大大超出社会所需要的官吏数量,社会原应鼓励知识分子向工商业等行业分流。

中国没有走向这条历史道路,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仍以皓首穷经、钻研八股为唯一正业。

之所以如此,与固有文化中缺乏支撑变革的思想资源有关,更与专制社会的政治需求有关。

对专制政体来说,八股文教育和选拔制度带来的意识形态建设效果,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站在工业社会的立场上省视八股文,借着鸦片战争以来历史带来的“后见之明”来评论八股文,我们很容易清晰地看到八股文的历史局限。

但是,我们同样需要进入生动的历史情境,以期获得“了解之同情”。

  明代是八股文形成到成熟的时期,无体不备,名家迭出,对于八股文研究来说,具有标本意义。

只要克服误解和偏见,一般读者也可以从八股文中汲取独特的滋养。

优秀的八股文作品,在写作技巧与思想内容方面都有值得借鉴之处。

  《中国社会科学报》

1.下面关于“八股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股文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专用文体。

B.八股文在内容上是对儒家经典的阐释。

C.“八股文”只是“制义”的俗称,却更为现代读者所熟悉。

此外它还有“制艺”、“时文”、“时艺”等名称。

D.八股文在写作时一定要依照严格的程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八股取士制度既应对中国的积弱局面负有责任,又有其合理成分。

B.在八股取士制度之前有世禄制、九品中正制等选举制度。

八股取士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国家文官考试选拔制度。

C.在科举时代人们对八股取士有很多批评,朝廷仍坚持实施的原因有二:

一是传统社会未能提供更具优势的“学问”来替代儒家经典,二是任何大规模实施的考试都难以避免选拔失效的情况。

D.传统的农业社会分工程度和流动性较低,知识分子只能以向“仕”转化为目标。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八股文的“有用”之处并不在于直接培养出具体的职业技能,而在于对士人进行通识教育,使之具有了较强的社会适应力。

B.明代以来,中国没有走向知识分子向工商业等行业分流这条历史道路,是因为中国固有文化中缺乏支撑变革的思想资源。

C.只有站在工业社会的立场上省视八股文,借着鸦片战争以来历史带来的“后见之明”来评论八股文,我们才能看到八股文的历史局限。

D.明代是八股文形成到成熟的时期,无体不备,名家迭出,优秀的八股文作品也可以说是优秀的文化遗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年羹尧,字亮工,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①,授检讨。

    

雍正元年,青海台吉罗卜藏丹津纠诸阿尔布坦温布、藏巴札布等,劫亲王察罕丹津叛,掠青海诸部。

上命羹尧进讨,谕抚远大将军延信及防边理饷诸大臣诸事皆告羹尧。

十月,羹尧率师自甘州至西宁,羹尧请以前锋统领素丹、提督岳钟琪为参赞大臣,从之。

 羹尧初至西宁,师未集,罗卜藏丹津潜知之,乃入寇,悉破傍城诸堡,移兵向城。

羹尧率左右数十人坐城楼不动,罗卜藏丹津稍引退,围南堡。

羹尧令兵斫贼垒,敌知兵少,不为备,驱卓子山土番当前队;砲发,土番死者无算。

钟琪兵至,直攻敌营,罗卜藏丹津败奔,师从之,大溃,仅率百余人遁走。

    

羹尧才气凌厉,恃上眷遇,师出屡有功,骄纵。

行文诸督抚,书官斥姓名。

请发侍卫从军,使为前后导引,执鞭坠镫。

入觐,令总督李维钧、巡抚范时捷跪道送迎。

尝荐陕西布政使胡期恒及景灝可大用,劾四川巡抚蔡珽逮治,上即以授景灝,又擢期恒甘肃巡抚。

觐还,即劾罢驿道金南瑛等,而请以从军主事丁松署粮道。

上责羹尧题奏错误,命期恒率所劾官吏诣京师。

三年正月,珽逮至,上召入见,备言羹尧暴贪诬陷状,上特宥珽罪。

 二月庚午,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羹尧疏贺,用“夕惕朝乾”语,上怒,责羹尧有意倒置,会期恒至,入见,上以奏对悖谬,夺官。

上命更定打箭炉外增汰官兵诸事,不用羹尧议。

四月,罢羹尧将军,授闲散章京,自二等公递降至拜他喇布勒哈番,乃尽削羹尧职。

 十二月,逮至京师,下议政大臣、三法司、九卿会鞫。

是月甲戌遣领侍卫内大臣马尔赛、步军统领阿齐图赍诏谕羹尧狱中令自裁。

父遐龄及羹尧兄希尧夺官,免其罪;斩其子富;诸子年十五以上皆戍极边。

羹尧幕客邹鲁、汪景祺先后皆坐斩,亲属给披甲为奴。

五年,赦羹尧诸子,交遐龄管束。

遐龄旋卒,还原职,赐祭。

(《清史稿·年羹尧传》有删改)

(注释:

①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

由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纠诸阿尔布坦温布、藏巴札布等聚合

B.而请以从军主事丁松署粮道暂代

C.步军统领阿齐图赍诏谕羹尧狱中令自裁宣布

D.下议政大臣、三法司、九卿会鞫审问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揭示年羹尧获罪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羹尧请以前锋统领素丹、提督岳钟琪为参赞大臣,从之。

②觐还,即劾罢驿道金南瑛等,而请以从军主事丁松署粮道。

③请发侍卫从军,使为前后导引,执鞭坠镫。

④下议政大臣、三法司、九卿会鞫

⑤行文诸督抚,书官斥姓名。

⑥羹尧疏贺,用“夕惕朝乾”语

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⑤⑥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年羹尧后来建功沙场,以武功著称,但他也颇有才识。

他是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后改任庶吉士,不久授职检讨。

B.雍正元年,青海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

雍正让年羹尧总揽西部一切事务,年羹尧不负所望,平定了叛乱,罗卜藏丹津仅率百余人逃跑。

C.年羹尧自恃功高,飞扬跋扈,入京觐见,让总督李维钧、巡抚范时捷跪道送迎;他还结党营私,保举亲信,打击异己,如他举荐了胡期恒、景灝等人,弹劾蔡珽、金南瑛等人。

D.年羹尧获罪后,他的嫡亲子孙不是被处死就是被送往边地充军,族中人也受到牵连,和他关系密切的幕僚有的也被斩首,可怜年羹尧当时威风赫赫,叱咤风云,最后落得一个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羹尧初至西宁,师未集,罗卜藏丹津潜知之,乃入寇,悉破傍城诸堡,移兵向城。

(5分)

(2)三年正月,珽逮至,上召入见,备言羹尧暴贪诬陷状,上特宥珽罪。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

8.这首诗是作者旅居湘鄂时所作,感情丰富。

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

(5分)

9.颔联历来是被传诵的名句,有人评价真如李白诗句所谓“一叫一回肠一断”!

请联系诗歌内容说说该联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任选两个角度简要作答。

(6分)

(三)名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孔子《论语》)

(2),又申之以揽茝。

(屈原《离骚》)

(3),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

(4)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5)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6)酾酒临江,,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必须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特别的礼物

(印度)苏林德尔·辛格

早上,阿尔琼被收音机定时的7点新闻闹醒。

他摸着旁边空空的枕头,才想起妻子出差了。

玛洛比此刻正在奥兰多,她早就起来了,但她怕打扰丈夫阿尔琼休息,一直等到7点才拨通家里的电话,因为今天是他的生日。

结婚27年了,她从未忘记过。

不能与丈夫一起庆贺他的53岁生日,她感到很遗憾。

好在今天晚上她就可以回家了。

电话响了,阿尔琼拿起听筒。

“祝你生日快乐!

”电话另一端唱道。

“谢谢你,亲爱的。

你还好吗?

你什么时间回来?

”所有的话都一下涌到阿尔琼的嘴边。

“我一切都好。

我乘坐的航班晚上7点28分到菲尼克斯,八点半就可以到家了。

记着给药店打电话给你送药,你的药明天就该吃完了。

回家后,我与你一起到外面吃晚饭。

”“啊,太好了,”他说,“我一直想去昌德尔大街上新开的巴西餐馆品尝一下那里饭菜的味道呢。

玛洛比最后还提醒他别忘了按时吃药,因为她仍然认为他什么都不能自理。

他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后就把药服了;他的心脏随时都会出问题。

医生说他需要做心脏移植手术,而且越早越好。

他已经在全国心脏移植登记名录上等待了两年。

他每天都随身带着呼机,因为很快就该轮到他得到新的心脏了。

很久以前,在一个要好的朋友因肾脏衰竭而死亡后,他和玛洛比就签约死后将器官捐献出来。

就在他要出门时,女儿希卡来电话祝他生日快乐。

她现正在旧金山的大学学医,她是他的骄傲。

下午,医院的一名护士来电话,说他们得到一个好消息——有心脏了,今天晚上就可以做移植手术。

终于等到心脏了,他异常兴奋。

护士告诉他,心脏正在送来的路上,他必须到医院办理入住手续。

他赶紧给妻子打电话,可她的手机关机。

可能正在回家的路上。

于是他给她留了一条短信:

“玛洛比,你一定不会相信,我得到了最好的生日礼物。

医院说他们为我找到了一个心脏,并马上要做移植手术。

晚上吃饭的事只好取消了,我们以后再吃。

医院见。

然后,阿尔琼又给他最要好的朋友沙姆打了个电话,沙姆坚持放下工作陪阿尔琼去医院。

阿尔琼住进医院之后,医院就为他开始做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现在就等着心脏送到后就进手术室了。

得知阿尔琼要做心脏移植手术的消息之后,其他好几个朋友也都急忙赶到医院。

沙姆也已去机场接玛洛比了。

女儿明天上午就到。

晚上7点45分,护士来说,心脏已经到了,正在送往医院的路上。

手术很成功。

真是奇迹,他的身体对新心脏没有任何排斥。

阿尔琼慢慢开始从手术的麻醉中醒过来。

他睁开眼,感到嘴很干。

护士走到他跟前,问他需要什么。

“水和我的妻子。

”他艰难地用嘶哑的声音说。

护士给他拿来一些冰沙,并把沙姆叫来。

他用质问的眼光看着沙姆:

“玛洛比在哪里?

”“她很快就到,你现在应该好好休息。

医生说手术很成功。

祝贺你!

”沙姆说。

两个星期后,阿尔琼回到家里。

他的心脏手术恢复得很好,但他却闷闷不乐。

家里没有玛洛比,显得很空。

玛洛比再也没有回来,实际上,她已经部分回来。

就在玛洛比回家去机场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

一辆快速行驶的小轿车迎面与她相撞,她被紧急送往医院,但已经无法抢救。

她的大脑彻底受损。

医院从她的驾驶执照上得知,她是器官捐献者。

于是,他们把她的器官留了下来。

阿尔琼正好是等待移植心脏名单的下一个——死者的血型等情况正好与他相匹配,所以心脏便给阿尔琼送来。

得知这一切,阿尔琼悲痛欲绝。

他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想起了30年前他们在加尔各答大学读书的时光。

他们刚开始恋爱,就赶上他的生日。

她问他:

“生日想要什么?

“我想要你的心。

”他回答。

他还记得玛洛比在听到这句话时,羞怯地低着头笑的样子。

她是多么美丽,多么可爱!

想到这里,眼泪不由自主地从他眼里流了下来。

(选自《译林》2011年第5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标题“特别的礼物”的“特别”主要在于,阿尔琼得到的生日礼物是可以移植的心脏,而且是他妻子按30年前的约定给他的。

B.小说有一些细节描写,比如阿尔琼身边空空的枕头,玛洛比为不打扰丈夫休息而推迟打电话的时间等等,这些细节描写很好地表现了他们夫妻之间的爱。

C.阿尔琼出院后回到家里,但“家里没有玛洛比,显得很空”。

这个“空”字具有双关的意义,既是房间因没有妻子而显得空,又是阿尔琼因妻子去世而失落的心理。

D.小说对玛洛比遭遇车祸的情节没有按时间顺序来写,而是用补写的方法来写,这样就在前面设置了悬念,以便为后文给读者造成强烈心理震撼而蓄势。

E.小说也略写了一些次要人物,比如,阿尔琼的女儿,沙姆,以及阿尔琼的其他朋友。

这些人物如果不写,对小说的情节和主题都没有丝毫影响。

(2)小说第四段,妻子玛洛比“记得给药店打电话给你送药,你的药明天就该吃完了”这句话是一个细节描写,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6分)

答:

(3)小说倒数第三段,作者设计了“我要你的心”这句话,它在全文中有何妙处?

请分析。

(6分)

答:

(4)丈夫无意中移植了妻子的心脏,是巧合也不是巧合。

有人认为这个结尾是偶然性和必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你是否同意?

请结合小说的情节阐述理由。

(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优雅地老去——黄永玉

斜戴一顶深蓝色贝雷帽,叼一支咖啡色烟斗,永远是时尚小老头黄永玉的标志。

被称为“一代鬼才”的他,绘画、雕塑、木刻、写作样样俱佳。

虽然今年已经87岁了,可是黄永玉有时像小孩,有时慈悲,有时兴高采烈,有时泪流满面,活得最像自己。

 80岁过后的黄永玉曾说,除了画画和应付来客,他的工作就是写《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

黄永玉颇为自信地说:

“小说写的就是我的亲身经历,而非虚构。

如我这般的生活,没有人经历过,相信尤为引人注意。

它是部很好玩的小说,一定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但直到2008年,小说的故事依然在“黄永玉”4岁时徘徊,“我写得很慢,因为我是老老实实地写,没有随意删改,我要把所经历的每个时代与社会的各个侧面勾勒出来。

一些年代久远的事就让笔触随着记忆逶迤而行,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写多长。

”黄永玉解释说,写得慢的主要原因是“手里写着小说,却总想着要画上几笔”,“现在我得努力戒掉画画这个‘恶习’不然把小说写完的可能性都不大了。

 回顾黄永玉的艺术成就,不难发现在黄永玉的绘画题材里,荷花是一个非常具有风格的主题,对于荷花,中国的文人也画了上千年了,各种流派的,比如说像明末清初的朱耷画的那种残荷就有一种孤傲于世的感觉。

但是黄永玉画的荷花,没有给人那种非常清高、出世的感觉,而是一种很绚丽、很灿烂的气质。

黄永玉打趣地说,荷花从哪儿长的,从污泥里面长的,什么是污泥呢?

就是土地渗了水的那个叫做污泥,是充满养料的那种土。

从土地母亲那里长出来的,回头再来骂它是污泥,这叫忘本。

 据黄永玉回忆,他小时候,外婆家附近有个荷塘,他一淘气犯事,外婆要找他算账的时候,他就把一个高高的洗澡盆滚入荷塘,跳到里面躲起。

“小时候个儿不高,看着荷花像房顶那么高,待久了,青蛙都过来了,水蛇什么,能够仔细地看到它了,于是发现荷花底下的那种变化,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种一根一根这么清清爽爽,有很多的苔、草,那种光的反映、色彩的关系丰富多了,我开始画荷花。

”“我常想到的是外婆当年在池塘里头给我的那种感觉。

 目前,黄永玉在写作之余,也常常读书,他认为读书对人生有着重要意义。

在《书的回忆》这篇文章中,黄永玉有这样的总结:

“读书能使人的思想有节奏感,有灵活性。

不那么干巴巴,使尽了力气还拐不过弯来。

读一点书,思考一点什么问题时不那么费力,而且还觉得妙趣横生。

”难怪老先生的文章读起来也让人觉得妙趣横生,不那么干巴巴的。

例如他写道:

“读得高兴,便在书眉上写出自己的联想和看法,明知道这是很学究气的东西,没想到‘文化大革命’时很为它吃了些苦头。

”寥寥数语,既写出了一种读书习惯,还写出了一段严酷的历史,风趣又沉重。

 读书需要顺乎情趣,否则必会苦不堪言。

对此,黄永玉说出了他的体会,他不无幽默地说:

“我这个老头子一辈子过得不那么难过的秘密就是,凭自己的高兴读书。

”在另一处又说:

“我喜欢读书,遇到没听过、没见过的东西便特别高兴……”正因为如此吧,他才博学多才,他才把书读得津津有味,并写出津津有味的东西供人阅读。

 耄耋之年的黄老对人生看得尤为豁达与透彻,“人生不要去找意义,过日子平平常常就好。

有的有意思,有的没意思,不要什么都找意义。

我常常想,我怎么一眨眼就80多岁了呢,感觉像自己的年龄被人给偷去了似的。

有个美国学者说过,他恨不得把帽子摘下向年轻人伸过去说‘请施舍几年时间给我吧’,可是这是异想天开。

”在黄永玉看来,人到八十,不绝望,感觉生活有意思就很满足了。

黄永玉说自己一直很累,“不仅是体力上的累,还有情感上的累,假如哪天我死了,我的碑上就写‘太累了’三个字。

或者写上‘爱,怜悯,感恩’。

爱就是博爱,爱自己爱众生;怜悯就是要保持一颗怜悯之心,连虐待人的人都要怜悯他,尽管他无知、残暴;而感恩不是感一个人的恩,而是鼓励一切人帮助人的美德。

(选自《共鸣》2011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说,黄永玉“绘画、雕塑、木刻、写作样样俱佳”,这就确定了本文写黄永玉多才多艺的重心以及本文的行文线索。

B.黄永玉写作《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比较慢,是因为他写作时采用的慎重态度,另一方面是写作时“总想着要画上几笔”。

C.荷花成为黄永玉绘画的主题,是因为对荷花他有着仔细观察与感悟的经历,有着努力跳出荷花“孤傲于世”之境界的追求。

D.黄永玉博学多才,喜欢读书,而且黄永玉读书时喜欢顺乎情趣,凭自己高兴读书,这是他读书有味和写书有味的原因。

E.“人生不要去找意义”表明了黄永玉对人生看得尤为豁达与透彻,这与黄永玉对“爱”“怜悯”“感恩”等的解读有着一定的矛盾。

(2)请简要概括文章第一段的内容并分析其在行文结构上的作用。

(6分)

答:

(3)文题中的“优雅”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4)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生活”、“读书”及“创作”方面有独特个性和深刻理解的黄永玉的形象,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的实际,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特别提示:

把13—15题的选项对应涂在答题卡的13—15序号上。

16—17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赵某平时游手好闲,经常伙同其他不良少年偷鸡摸狗,渐成恶习。

其父不仅不加以管教,反而帮助儿子策划作案,坐地分赃,成了这一伙犯罪分子的“主心骨”。

B.通用技术考试需要上交作品,他用废旧材料制作了一个可以随音乐舞蹈的小猴子,可谓自出机杼,别具匠心。

C.公安部的“清网行动”为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再立新功!

犯罪分子手段再隐蔽,也难逃我们公安干警的“火眼金睛”,正所谓: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D.迷人的夏季又要到来了!

我喜欢广场上熙熙攘攘、消暑乘凉的人们的悠闲,喜欢白鸽围绕着孩子时起时落地啄食,喜欢清凉的泉水随着音乐喷薄而出。

14.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第三方药用胶囊检测机构,现有的检测机构都是依附于相关部委,这些检测机构也曾经出现过偏袒行业、掩盖行业问题。

B.长期为人诟病的“机场建设费”将被换汤不换药地纳入“民航发展基金”,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改名的实际意义,可能只在于回避民众提出的质疑。

C.中方敦促菲方尊重中方的领土主权,不再采取使事态升级的行动,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和中菲关系大局做出应有的努力。

D.2012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开展“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开局之年,所以要明确任务目标,巩固扩大医改成果。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

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1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2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

3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4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

5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

⑥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

A⑥③①②⑤④B⑥①③②⑤④C③⑥①②④⑤D③①⑥②④⑤

16.下表为中国2011年11月并购市场情况。

请整合下表数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60字以内,不含标点)(5分)

并购类型

案例总数

比例

披露金额的案例数

披露的金额(美元,万)

比例

国内并购

67

89.3%

54

129642

35.2%

海外并购

5

6.7%

5

236265

64.2

外资并购

3

4.0%

1

2275

0.6%

答:

17.宋徽宗赵佶创办皇家绘画学院,以考试办法招生。

他亲自主持考试,试题多用古诗句,而入选者的作品皆符合他绘画求“神似”的主张。

请仿照示例,完成试题。

(6分)

示例:

深山藏古寺:

画面是层叠深山之中,隐约露出一线甘泉,一个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