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5589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docx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学习资料

 

大学安全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一、不定向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大学生违法犯罪中,(B)居于首位。

A、抢劫B、盗窃C、行骗D、赌博

2、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必须在“举行”日期的(A)日前到“举行”地的县、市公安局履行审批手续。

A、五B、四C、三D、六

3、大学生在自我素质塑造中,必须着眼于(D)的提高。

A、社会意识B、法律意识C、自我保护D、自我安全能力

4、能够引起爆炸的激发源有(ABCDEF)。

A、化学激发能B、高温激发能C、机械激发能D、电气激发能E、日光激发能F暴轰波激发能、

5、以下属于国家秘密的有(ABCDEFG)。

A、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B、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C、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事项D、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E、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F、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G、其他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

6、(AB)是一个人能够吸取经验教训,增加智慧变得更加聪明的关键。

A、勤于思考B、善于总结C、善于发现D、安全教育

7、非法传销的危害主要有(ABC)。

A、误导思想,污染社会B、危害社会诚信体系,动摇市场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C、瓦解家庭,引起社会动荡D、迷惑人心

8、中国在(A)禁止传销。

A、1998年4月18日B、1995年3月17日C、1999年3月21日D、2000年8月19日

9、学生在校期间应依法履行的义务有(ABCDEF)。

A、遵守宪法、法律、法规B、遵守学校管理制度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业D、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关义务E、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10、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下列(ABCDEF)权利。

A、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B、参加社会服务、勤工俭学,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等活动C、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D、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E、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F、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灭火的重点阶段在(初期)。

2.国家秘密的密级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

3.高校“110”防空报警服务工作的原则有(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联运服务

4.高校“110”建立需具备的基本条件主要有人员保障物质保障制度保障

5.公安部规定:

“110报警服务台坚决制止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与服务公众并重的方针,履行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的承诺。

6.所谓示威,是指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动。

7.学生在国外留学期间,经济上(切忌显阔),习俗上(入乡随俗),地理上(熟悉环境),交通上(警惕慎行),遇到危险时要(寻求帮助)。

8.在国外遇到危险时,可以寻求(警察学校学生会)或(中国驻该国大使馆)的帮助。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心理调适:

就是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针对自己的心理形态,特别是存在心理(精神)障碍的人,积极进行调节和矫正,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

2、自律警示:

是从反面列举个别同学因不能自律而危害社会,侵害他人权益,违法犯罪,最终受到处理的案例,以警示其他同学。

3、所谓高校“110”,是指学校保卫工作为实现快速反应,制止违法犯罪,加强防控工作,开展应急救助,为师生员工提供特别服务的防控、报警、服务工作体系及设立的特别服务电话。

4、紧急避险:

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

5、所谓“不得已的行为”,是指没有其他可以避免或者减轻损害的行为可供选择,为了避免危险又不得不采取的行动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5分)

㈠预防传染病是学校甚至是全社会的事,必须进行综合预防。

就大学生本身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一是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丢弃杂物,自觉将打喷嚏、咳嗽和清鼻涕后的手纸放入垃圾箱;二是要维护宿舍卫生,地上不乱倒脏水,经常开窗通风;三是要维护餐厅卫生,不乱倒剩饭、剩菜;四是到公共场所注意戴口罩等。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一是大小便前后、清鼻涕后、吃东西或吃饭前、点钱后、图书阅读后、计算机上机后等都要及时洗手。

二是不要喝生水,不吃不洁饭菜,不吃霉烂变质的食物,不到路边摊点餐饮,不吸烟,不酗酒。

多喝开水,经常锻炼身体,以增强免疫力。

㈡1、购买脏物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

“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购买赃物,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在客观上都是替不法分子销赃,也助长了其继续犯罪危害社会。

3、购买赃物,一旦发现就要受到刑事处罚,所购赃物全部没收,不但法律上受到处罚,经济上也将受到损失。

㈢1、对拟购的物品认真核查相关情况并索要发票。

一是要弄清物品的来历。

如查对发票、生产许可证、厂家证明等。

二是购买转卖物品,要弄清转卖人或者介绍人的身份(查看身份证等)。

三是购买自行车一类的交通工具,要核对购车发票或车牌、执照和钢印是否相符等。

2、如需购旧自行车、手机、计算机等物品时,应到政府规定的旧货交易拍卖市场购买,虽然要交一定的管理费用,价格贵一些,手续相对麻烦些,但可以避免上当受骗。

赃物是违法犯罪分子的非法所得,往往是以低价尽快出手,如果是总想占便宜,就难免上当或违法。

㈣1、旅途中安全系数相对较小,发生问题的可能性相对增大。

2、问题的突发生较多,问题的可预见性较少。

3、发生问题往往客观因素较多,主观因素较少。

㈤1、要始终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2、要掌握、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规。

3、始终保持警惕,提高鉴别力。

4、要坚持自爱,克服见利忘法的行为。

5、积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

㈥1、增强忧患意识,认识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长期性。

2、做好必要的防范工作。

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⑴加强政治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⑵按照规定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⑶加强信息反馈。

3、理智处置突发事件。

主要应掌握以下几点:

⑴以理智的心态应对突发事件。

⑵树立全局观念。

⑶积极做好应对工作。

㈦形成突发事件的原因是复杂的,导致每次突发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是各式各样的,但是,就其形成突发事件的根本原因,以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⑴突发事件都是由渐变到突变演进的。

⑵突发事件总是由导火线引发的。

⑶突发事件容易引发学潮。

⑷突发事件往往是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契机。

《大学生安全知识》测试卷

(二):

学校:

姓名:

年级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灭火的重点阶段在(A)。

A、初期B、发展C、熄灭D、猛烈燃烧

2.突发事件的特点主要有(ABCD)。

A、骤然形成,具有突发性B、矛盾交织,具有复杂性C、参与人多,具有群体性D、矛盾尖锐,具有对抗性

3.不良情绪障碍具体表现为(ABCD)。

A、焦虑B、抑郁C、冷漠D、愤怒

4.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有(ABCDE)。

A、交往与闭锁的矛盾B、独立与依赖的矛盾C、激情与理智的矛盾D、自信与脆弱的矛盾E、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5.大学生在自我素质素质塑造中,必须着眼于(D)的提高。

A、社会意识B、法律意识C、自我保护D、自我安全能力

6.能够引起爆炸的激发源有(ABCDEF)。

A、化学激发能B、高温激发能C、机械激发能D、电气激发能E、日光激发能F、爆轰波激发能

7.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有(ABC)。

A、微生物性食物中毒B、化学性食物中毒C、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D、食品过期食物中毒

8.以下属于国家秘密的有(ABCDEFG)。

A、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B、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C、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事项D、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E、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F、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G、其他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

9.以下属于恋爱中的不良道德的有(ABD)。

A、玩弄感情B、玩弄异性C、骗取信任D、失恋失德

10.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的一部分,其盗窃也不是孤立的现象,撇开社会等客观原因,就其自身主观原因主要有(ABC)。

A、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被扭曲B、法律观念不强C、侥幸心理作祟D、满足虚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安全意识,就是(危险威胁事故)等客观因素在人们脑子里的反映,即人们对于避免危险,消除威胁,防止事故等在脑子里形成的(思维认识)。

2.安全知识,是指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对(避免危险消除威胁防止事故)等安全方面规律的认识和经验总结。

3.大学生被伤害的原因主要有(、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贫乏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弱处理问题的思想观念错误社会公德组织纪律法律意识淡薄)。

4.性侵害的主要形式有(暴力式性侵害胁迫式性侵害诈骗式性侵害社交式性侵害流氓滋扰式性侵害)。

5艾滋病传播的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6.大学生财物容易被盗窃的方式主要有(“顺手牵羊式”趁虚而入撬门扭锁翻窗入室金钩“钓鱼”偷配钥匙)。

7.报案的方式主要有(口头书面)两种。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自我安全保护能力:

是指自己通过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法律、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使自己的生命、财产避免危险,消除威胁、防止事故。

2、大学生的财产安全:

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带的现金、存折、购物卡、学习及生活用品等不受侵犯。

3、传销在国(镜)外又称直销,一般是指企业不通过店铺经营等流通环节,将产品或服务直接销售、提供给消费者的一种营销方式(这种销售方式在英文中称directsales,翻译过来为“传销、直销”之意)。

4、非法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发展人员以缴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5、所谓“洗脑”,就是传销组织以种种手段,鼓吹通过传销迅速富裕的歪理,迷惑新成员的判断力,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调动他们的情感与情绪,激发他们内心的欲望,使他们对传销由怀疑到深信不疑,不仅认同其价值观,而且对其产生经济依赖、心理依赖、情感依赖,直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㈠大学生在自我素质塑造中,必须着眼于自我安全能力的提高

1、没有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就难以应付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

2、没有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将难以完成大学学业。

3、没有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就不可能大有作为。

㈡1、要加强法律、安全知识学习。

2、要勇于社会实践和锻炼。

3、要善于总结。

㈢大学生受伤害的情况基本有四类

1、因不法之徒的违法犯罪侵害引发或转化的大学生生命伤害。

2、因违反管理规定引发各种事故,直接造成大学生生命伤害。

3、因违反治安管理规定或因具体矛盾处理不当转化的大学生生命伤害。

4、因其他意外情况偶发的大学生生命伤害。

㈣1、尽量减少、避开遭受侵害的因素和环境。

2、不给可能发生的侵害提供条件

3、拒腐蚀、提高免疫力。

4、正确对待所发生的各类侵(伤)害。

㈤1、缺乏社会经验。

2、缺乏警惕性。

3、有占便宜的思想。

《大学生安全知识》测试卷(四)

学校:

姓名:

年级: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B)。

A、HIVB、ADISC、AIDD、HV

2.艾滋病起源于(C)。

A、南美洲B、北美洲C、非洲D、亚洲

3.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应该(ABCD)。

A、按法定程序申请。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有负责人。

负责人必须在“举行”日期的5日前到“举行”地的县、市公安局履行审批手续B、按法定内容书写申请。

申请集会、游行、示威,申请书中应载明集会、游行、示威的目的、方式、标语、口号、人数、车辆数、使用音响设备的种类与数量、起止时间、地点(包括集合地和解散地)、路线和负责人的姓名、职业、住址C、有符合法定要求的负责人。

担任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不得是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的;正在被劳动教养的;正在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的人员D、以机关、团体、企事组织的名义申请集会、游行、示威的,还须向主管公安机关提交有本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的证明文件

4.艾滋病传播的途径(ABC)。

A、性接触传播B、血液传播C、母婴传播D、空气传播

5.灭火的基本方法(ABCD)。

A、冷却灭火法B、隔离灭火法C、窒息灭火法D、抑制灭火法

6.使用手提二氧化碳时应注意(ABCDEF)。

A、应设法使二氧化碳尽量多地喷射到燃烧区域内,使之达到灭火的浓度B、在喷射过程中应始终保持直立状态,切不可平放或颠倒使用C、不要用手直接握喷筒或金属管,以防将手冻伤D、在室外灭火时,应在上风方向喷射(如果风大,灭火效果会更差)E、在狭小室内灭火时,喷射后喷手应迅速撤离,以防被二氧化碳窒息F、扑救室内火灾后,应先打开门窗通风,然后人在进入,以防窒息

7.预防火灾应(ABCD)。

A、树立防火意识,克服麻痹思想B、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C、按要求规范使用电器,不私自拉接电线电源D、严禁在禁止使用明火的场所使用明火

8.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ABCDE)。

A、构造地震B、火山地震C、塌陷地震D、诱发地震E、人工地震

9.在校大学生有(ABCDE)情形不得转学。

A、入学未满一学期的B、由招生时所在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学校、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C、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D、应予退学的E、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10在校学生有(ABCFEF)情形应予退学。

A、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B、休学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C、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D、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E、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F、本人申请退学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交通事故通常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四类。

2、交通安全有三个构成要素,即(人车道)。

3、按照事故的性质分类,事故可分为(破坏事故责任事故技术事故)。

4、按照事故的危害程度分类,事故可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5、常见的坍塌事故,主要有(房屋坍塌墙壁坍塌临时建筑坍塌楼梯坍塌天梯坍塌)等。

6、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有(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物植物食物中毒)三类。

7、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物植物食物中毒)五类。

8、影响高校稳定的主要因素有(一些国际问题一些国内问题高校内部问题计算机互联网络)。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5分)

1、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是指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2、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人员知悉的事项。

3、所谓突发事件,是指短时间内骤然发生,给社会秩序、公共安全、人们心理及内部单位造成严重危害,给社会稳定造成较大影响,应予以立即处置的事件。

例如集会、罢课、游行、绝食、群体性的械斗、哄闹、哄抢等群体行为,恐怖、爆炸、中毒、爆发SARA疫情,以及自然、自然灾害造成的重、特大群死群伤事件等。

4、恐怖主义,是一种旨在通过制造恐怖气氛,引起社会注意,以威胁有关政府和社会,为达到某种政治或社会目的的服务的,无论弱者或者强者都可以采用的针对非战斗目标(特别是无辜平民目标)的暗杀、爆炸、绑架与劫持人质、劫持交通工具、投毒、危害计算机系统以及其他形式的违法或刑事犯罪性质的暴力、暴力威胁或暴力破坏活动。

5.高校的校规校纪是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教育部、厅)和学校为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制定的规定、规章、制度的总称。

是学校的师生员工和与学校发生联系的单位、个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5分)

㈠1、伪装身份,骗取信任。

2、投其所好,以利诱之。

3、抓住弱点,逼你就范。

4、光环信息,招你触网。

㈡1、思想单纯,疏于防范。

2、有求于人,轻率行事。

3、爱贪小利,授人以柄。

㈢1、要树立防范意识。

2、交友要有原则。

3、不占便宜,不贪小利。

4、一旦被骗,要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㈣非法传销具有两个明显特征:

一是传销的商品价格严重背离商品本身的实际价值,有的传销商品根本没有任何使用价值,服务项目纯属虚构;二是参加人员所获得的收益并非来源于销售产品或服务等所得的合理利润,而是他加入时所交纳的费用。

㈤直销与非法传销的区别:

1、有无相对高的入门费。

2、有无依托优质产品。

3、产品是否流通。

4、有无退货保障制度。

5、销售人员结构有无超越性。

6、有无店铺经营。

㈥1、精心物色传销对象。

2、精通煽情授课调动欲望。

3、营造温情气氛,培养心理依赖。

4、善用“科学”图表,展示高回报率。

5、及时“答疑解惑”,强化“洗脑”效果。

6、宣扬“公平”,迷惑人心。

㈦1、就业压力大。

2、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差。

3、法律观念淡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