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解剖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6000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畜解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家畜解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家畜解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家畜解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家畜解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家畜解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2页
家畜解剖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2页
家畜解剖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2页
家畜解剖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2页
家畜解剖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2页
家畜解剖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2页
家畜解剖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2页
家畜解剖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2页
家畜解剖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2页
家畜解剖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2页
家畜解剖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2页
家畜解剖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2页
家畜解剖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2页
家畜解剖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2页
家畜解剖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畜解剖教案.docx

《家畜解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畜解剖教案.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畜解剖教案.docx

家畜解剖教案

家畜解剖教案

陆林雁

绪论

目的要求:

重点掌握常用家畜解剖学的方位和术语、概念。

识记家畜体表的主要部位名称。

了解本门课的发展概况、研究方法及学习本门课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

常用家畜解剖学的方位和术语,畜体各部位名称。

教学内容

一、家畜解剖学的概念和内容

解剖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形态结构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它是医学和生物学各学科的主要基础课之一。

畜禽解剖学是以马、牛、猪、羊、犬、猫及家禽为主要对象,采用肉眼观察的方法,研究畜禽有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构造、色泽、位置及相互关系,故又可称为大体解剖学或称巨视解剖学。

大体解剖学:

大体解剖学是借助刀、剪、锯等解剖器械,采用切割的方法,通过肉眼观察,来研究体的形态和结构。

根据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又可分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比较解剖学等。

系统解剖学主要是以机能相近的各器官作为系统分类的基础,按一定科学程序进行解剖观察的学科。

局部解剖学是按畜体的各个部位,研究其局部所有结构,其中常牵涉到几个系统,对临床有实际意义。

比较解剖学是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各种家畜同一器官的形态变化,以比较其相互关系。

此外,还有年龄解剖学、X射线解剖学、品种解剖学等,我们目前所学的是系统解剖学。

二、学习家畜解剖学的目的意义

家解剖学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只有掌握了正常畜体的形态和结构,才能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生理机能和病理变化,从而对家畜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和使役,有效地控制家畜的繁殖、发育和生长,及时地做好各种疾病的防治工作,以促进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达到保护牲畜和增殖牲畜的目的。

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有机体的概念

(一)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形态构造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组织

是由一些来源相同、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群和细胞间质构成

(三)器官

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着一定的规律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各器官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能完成一定生理功能,如心、肾、肺等。

器官可分为两大类:

中空性器官、实质性器官

①中空性器官,指内部有较大空腔的器官,如食管、胃、肠、气管、膀胧、血管等它们的结构特点是管壁分层,分别由不同的组织构成。

②实质性器官,指内部没有大空腔的器官,如肝、脾、肾等。

它们的结构由两部分组成:

其一是实质部分,指直接代表这个器官主要机能特征的某一种组织;

其二是间质部分,指器官的辅助成分,一般均由结缔组织构成,是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通过的地方,对实质部分有支持和营养作用

(四)系统

由若干个形态结构不同、而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在一起,彼此分工合作来完成体内某一方面的生理机能,这些器官就构成一个系统。

例如,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及消化腺(肝、胰、肠腺、唾液腺等)等器官有机的联系起来组成消化系统,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

畜体由一系列不同的系统所组成每个家畜都有运动系统、被皮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等组成。

其中的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又合称为内脏。

(五)有机体

是由许多系统构成的统一体。

体内各系统、器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机能上相互影响,互相配合,倘若某一部位发生变化,就能影响其他有关部位的机能活动同时,家畜与生活的周围环境也是统一的,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功能的变化,进而影响器官的形态结构、

四、畜体的基本结构

 畜禽有机体可分成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被皮系统和感觉器官系统。

  将畜体从外表划分成如下各部:

  1.头部:

包括颅部和面部。

  2.躯干:

分为

①颈部,包括颈背侧部、颈侧部和颈腹侧部份

②背胸部,包括背部、胸侧部(肋部)和胸腹侧部

③腰腹部,分为腰部和腹部

④荐臀部

⑤尾部

  3.前肢部:

包括肩部、臂部、前臂部和前脚部。

  4.后肢部:

分为臀部、股部、膝部、小腿部和后脚部。

五、解剖学常用方位术语

(一)、基本切面

  1.矢状面:

与畜体长轴并行而与地面垂直的切面。

其中通过畜体正中轴将畜体分成左、右两等份的面称正中矢面。

其他矢状面称侧矢面。

  2.横断面:

与畜体的长轴或某一器官的长轴垂直的切面。

  3.额面(水平面):

与地面平行且与矢状面和横断面垂直的切面。

(二)、用于躯干的术语

  1.前、后:

是相对的两点,以某一横断面为参照面,近头侧的为前(也称颅侧),近尾侧的为后,(也称尾侧)。

  2.背侧、腹侧:

以某一额面为参照面,近地面为腹侧,背离地面者为背侧。

  3.内侧、外侧:

以正中矢状面为参照,近者为内侧,远者为外侧。

  4.内、外:

以某一腔壁为参照,位于内部者为内,位于其外者为外。

与内侧和外侧意义不同。

  5.浅、深:

近体表者为浅,反之为深。

(三)用于四肢的术语

  1.近、远:

对某一部位而言,近躯干的一侧为近侧,近躯干的某一点为近端。

反之称为远侧及远端。

  2.背侧、掌侧和跖侧:

四肢的前面为背侧。

前肢后面称掌侧,

后肢的后面称跖侧。

前肢内侧为桡侧,

外侧为尺侧;

后肢的内侧为胫侧,

外侧为腓侧。

思考题

1、试述畜体大体可划分为哪几部。

第一章畜体的基本结构

目的要求:

掌握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分裂方式

掌握动物基本组织的概念及形态特点

重点难点基本组织;骨组织、神经组织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

一、细胞的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的形态与大小

三、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

光镜下: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电镜下:

膜性结构、非膜性结构

膜性结构:

细胞膜、膜性细胞器、核膜

一)细胞膜

1、细胞膜的电镜结构

细胞膜又称质膜,是包在细胞表面的界膜。

在高倍电镜下,细胞膜呈三层:

内外两层电子密度高,中间层电子密度低。

单位膜:

具有上述三层结构图像的膜又称单位膜。

细胞内膜:

包裹某些细胞器的膜。

也是单位膜。

生物膜:

细胞膜和细胞内膜统称生物膜。

2、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主要:

脂类、蛋白质

少量:

糖类

微量:

水、无机盐、金属离子等

(1)膜脂

包括磷脂(主要)、糖脂、胆固醇

亲水部分:

朝向膜的内外表面。

疏水部分:

伸入膜的中央。

(2)膜蛋白

膜蛋白多为球状蛋白。

按功能分为:

受体蛋白、载体蛋白、酶、抗原等;

按分布分为

表在蛋白(外在蛋白):

附在膜的胞质面。

嵌入蛋白(内在蛋白):

全部埋在膜内,或部分埋在膜内,部分露在膜外。

功能活跃的膜,其膜蛋白含量高,且多为嵌入蛋白。

(3)膜糖

膜糖主要是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等组成的低聚寡糖。

它们与膜脂结合成糖脂,与膜蛋白结合成糖蛋白。

糖脂和糖蛋白的糖链常常突出于细胞膜外表形成致密丛状结构,称糖衣或细胞衣。

糖脂和糖蛋白的糖残基有各种各样的结合方式,因而形成各种细胞特有的表面结构。

3、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液态镶嵌模型:

该模型认为,细胞膜是以脂类双分子层为基础,其中镶嵌着球状蛋白。

该模型强调:

膜具有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脂类分子处于液态,可以流动;

蛋白质分子也可横向移动;

分布于膜内外两层的脂类、蛋白质可以不同,而糖类仅分布于膜的外表面。

4、细胞膜的功能

保护作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代谢调控、信息传递、细胞运动

细胞识别、免疫作用、防御作用、激素作用、神经传导

二)细胞质

细胞膜以内的细胞组成部分称为细胞质。

细胞质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

1、基质基质是指细胞质中的液体部分,呈均匀透明而无定形的胶状,内含水、无机盐、氨基酸、糖类、脂类、蛋白质、核苷酸和RNA等。

2、细胞器细胞器是指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并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成分。

膜性细胞器:

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

非膜性细胞器:

中心粒、核糖体、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

微管、微丝、中间丝、微梁网

(1)线粒体

A、形态结构

线粒体为圆形或椭圆形小体,长1.0~2.0μm,宽0.5~1.0μm。

电镜下,它由两层单位膜叠套而成。

外膜:

表面光滑。

内膜:

向内折叠形成线粒体嵴。

分布有球形颗粒——基粒,是合成ATP的部位。

外室(膜间腔):

内、外膜之间的腔隙。

内室:

内膜所围成的腔隙。

B、线粒体的功能

细胞氧化代谢的场所。

线粒体含有120多种酶,动物细胞摄取的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最终都在线粒体内经这些酶的作用,彻底氧化分解成H2O和CO2,释放出来的能量以ATP的形式储存起来,供细胞利用。

线粒体为细胞提供80%以上的能量,故有细胞内“供能站”之称。

(2)内质网

内质网由单位膜构成,呈小管、小泡或扁囊状,腔内含有多种酶。

分为:

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

A、粗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膜上附有核糖体,多呈扁平囊状。

粗面内质网功能:

主要是合成分泌性蛋白,也能合成少量结构蛋白,并对合成的物质起运输和分隔作用。

合成蛋白质的细胞(例如浆细胞),粗面内质网丰富。

B、滑面内质网

a、形态结构

滑面内质网膜上没有核糖体附着,多呈分支小管状或小泡状

b、功能

①与类固醇激素的合成有关(肾上腺皮质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卵巢黄体细胞);

②与解毒作用有关(肝细胞);

③与胆汁生成有关(肝细胞);

④与脂肪合成有关(肝细胞、小肠上皮细胞、脂肪细胞);

⑤与糖原代谢有关(肝细胞);

⑥与肌纤维舒缩(横纹肌细胞);

⑦与盐酸合成有关(胃腺壁细胞)。

(3)高尔基复合体

A、形态结构高尔基复合体位于细胞核附近,光镜下呈网状。

电镜下,它由3部分组成:

①扁平囊泡:

通常数个扁平囊泡平行排列并互相通连,共同构成该细胞器的主体。

②小泡:

散布于扁平囊泡周围,多见于形成面。

③大泡:

多见于扁平囊泡的膨大末端或分泌面。

容B、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提要

①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

分泌物在此加工、浓缩、分类和包装,最后形成分泌颗粒排出细胞外。

②进行糖脂、多糖的合成。

③形成溶酶体。

溶酶体的形成与分泌颗粒的形成相似,只是溶酶体内主要含酸性水解酶,并且不排出细胞外,而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4)核糖体

A、核糖体的形态结构

核糖体又称核蛋白体,化学成分是rRNA和蛋白质。

呈颗粒状,由大、小两个亚基构成。

大亚基:

略呈圆锥形,两侧稍隆起,底面扁平并有一条沟,中央有一管道。

小亚基:

略呈弧形,凸面向外,凹面向内并与大亚基底面相贴。

B、核糖体的类型

根据存在方式:

单核糖体:

单个核糖体,无功能活性。

多(聚)核糖体:

由mRNA串联起来,具有功能活性。

根据分布部位:

附着核糖体:

附着在内质网的外表面。

游离核糖体:

游离于基质中。

C、核糖体的功能

合成蛋白质

附着核糖体:

主要合成分泌蛋白,如抗体、消化酶等;

游离核糖体:

主要合成结构蛋白,如膜蛋白、基质蛋白等,它们供细胞生长、代谢、增殖等使用。

(5)溶酶体

A、形态结构

溶酶体为圆形或卵圆形小泡,外包单位膜,内含60多种酶,可分为磷酸酶、核酸酶、核苷酸酶、蛋白酶、脂肪酶、糖苷酶和硫酸酯酶等,其中多为酸性水解酶。

不同类型细胞的溶酶体所含的酶不同,但酸性磷酸酶则是普遍存在的,故可视为它的标志酶。

B、溶酶体的分类

根据溶酶体中是否含有作用底物,将其分为初级溶酶体和次级溶酶体两类。

C、溶酶体的功能

①异噬作用:

即清除进入细胞内的外源性异物,它与机体的防御机能有关。

②自噬作用:

即清除细胞内的残余物,它是细胞结构自我更新的过程。

是细胞内重要的“清道夫”

(6)过氧化物酶体

A、形态结构

过氧化物酶体又称微体,为圆形或卵圆形小泡,外包单位膜,内含细粒状物,中央有一致密核芯。

核芯为规则的结晶结构,其成分是尿酸氧化酶,但鸟类等不含尿酸氧化酶,故无核芯。

过氧化物酶体含有40多种酶,包括过氧化氢酶和其它氧化酶,其中过氧化氢酶是其标志酶。

B、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

①解毒:

氧化酶能氧化多种底物,并使氧还原为H2O2;而过氧化氢酶能使H2O2还原为水,以防细胞因H2O2浓度过高而中毒。

②参与脂肪代谢、糖原异生等

(7)中心粒

A、形态结构中心粒位于细胞中央或细胞核附近,光镜下呈颗粒状,因而得名。

一个细胞通常有两个中心粒,彼此互相垂直;在其周围有特化的致密基质称中心球。

中心粒与中心球一起构成中心体。

电镜下,中心粒为中空短圆柱体,其壁由9组三联微管构成。

在横切面上,9组三联微管排列成环状,似风车的旋翼。

在其外侧有时可见球形结构,称中心粒卫星。

B、中心粒的功能

①中心粒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中心粒复制,两组中心粒分开,各自移到细胞的两极,成为纺锤体的结构中心。

②在有鞭毛或纤毛的细胞,中心粒还参与鞭毛和纤毛的形成。

(8)微丝

A、形态结构

微丝是一种直径为6~7nm的细丝,主要成分是肌动蛋白。

肌细胞的微丝特别发达,形成稳定的肌丝;而在非肌细胞,微丝的形态可随细胞活动的需要而发生变化。

B、微丝的功能与细胞运动、吞噬、分泌物的排出和胞质分裂等有关。

(9)微管

A、形态结构

微管是一种中空管状结构,直径约25nm,长短不一。

其横断面呈圆管状,壁厚5nm,由13条原丝环列而成,原丝又由微管蛋白构成。

B、微管的功能

①构成细胞的支架,维持其形态。

②参与细胞运动。

③参与细胞有丝分裂。

④运输作用。

如神经元的微管可作为某些大分子或颗粒物质在细胞内移动的“轨道”。

三)细胞核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关键作用。

数量:

每个细胞通常有一个核,只有少数细胞无核或有多个核。

形态:

与细胞的形态相关。

如球形细胞的核为球形,柱状细胞的核为长椭圆形,扁平细胞的核为扁平形等。

结构:

核被膜、核仁、染色质、核基质、核内骨架。

1、核被膜

核被膜又称核膜,是包在细胞核表面的界膜。

电镜下,它由4部分组成:

(1)内、外核膜:

均属单位膜,彼此平行排列。

(2)核周隙:

为内、外核膜之间的腔隙,内含液态无定形物质。

(3)核孔:

是由内、外核膜在一定部位融合而成的环状孔道。

核孔并非单纯的孔洞,而是由一组蛋白质颗粒以特定方式排布而成的复杂结构,现称核孔复合体。

(4)核纤层:

是位于内核膜内表面的一层纤维状蛋白质(核纤蛋白)。

纤维直径约10nm。

2、核质又称核液

3、核仁

(1)形态结构:

核仁呈球形,位置不定,多为1~2个,也有3~5个的,个别细胞无核仁。

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胞,核仁大而明显;反之,核仁不明显、小或无。

光镜下:

为均质性结构

电镜下:

为海绵状结构

(2)核仁的化学成分:

主要是蛋白质、RNA和DNA。

(3)核仁的功能:

合成rRNA和组装核糖体大、小亚基的前体。

4、染色质与染色体

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由DNA、R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构成,高倍电镜下呈纤维状。

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复制加倍,高度卷曲折叠而变粗变短,组装成一条条光镜下清晰可见的短线状或棒状结构,称染色体。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成分相同,但构型各异,相间出现于细胞周期的间期和分裂期,分别代表间期和分裂期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1)染色质的类型

根据其形态,将染色质分为两种:

①常染色质:

是指间期细胞核内处于伸展状态,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常染色质弱嗜碱性,染色浅,大多位于核中央。

②异染色质:

是指间期细胞核内处于浓缩状态,转录不活跃或不转录的染色质。

异染色质强嗜碱性,染色深,呈块状,大多位于核膜下。

(2)染色体的类型和形态结构

(3)染色体的数目

染色体具有种属特异性,同种生物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一些常见动物的染色体数目是:

黄牛60、水牛48、马64、驴62、猪38、山羊60、绵羊54、犬78、兔44、猫38、鸡78、鸭80、鸽80。

(4)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

动物的生殖细胞只有一组染色体,为单倍体。

而体细胞有两组染色体,为双倍体,它们配合成对,其中有1对与性别有关,称性染色体,其余的称常染色体。

哺乳动物:

雄性——XY性染色体

雌性——XX性染色体

禽类:

雌性——ZW性染色体

雄性——ZZ性染色体

四、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

(一)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是指多细胞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分裂的基础上,彼此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不同的类型细胞,其分裂能力是不同的:

有些细胞高度分化,完全丧失分裂能力,称终末细胞,如成熟红细胞等。

有些细胞分裂能力很低,几乎不见分裂相,如神经细胞。

有些细胞进入G1期后不立即转入S期,而暂时处于休止状态,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出现增殖活动,称G0期细胞。

如肝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极少见到分裂相,当肝受损害或部分切除后,剩余的肝细胞即分裂增殖。

也有些细胞可持续进行分裂活动,分裂后的部分子细胞分化为执行一定功能的成熟细胞;部分子细胞则一直保持连续增殖的能力,称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等。

细胞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关系

1、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概念。

2、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通过细胞分化增加细胞的种类。

3、正常情况下,细胞的不断分裂,通常伴随着细胞的逐步分化。

4、细胞分化程度愈低,分裂速度愈快,分裂能力愈大;

细胞分化程度愈高,分裂速度愈慢,分裂能力愈小。

(二)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细胞的衰老与死亡在生物体内经常地发生着,是细胞正常的发育过程,也是机体发育的必然规律。

一)细胞衰老

细胞衰老是指细胞适应环境变化和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的能力降低,并以形态结构和生化改变为基础。

细胞衰老时,其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

A、核固缩、结构不清、染色加深,核质比减小;

B、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减少,色素、脂褐素等沉积于细胞内;

C、其生化改变主要表现为酶活性与含量下降、水份减少、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速率下降等。

二)细胞死亡

A、细胞意外性死亡(细胞坏死,):

它是由于某些外界因素如局部贫血、高热、物理性或化学性损伤、生物侵袭等,造成的细胞急速死亡;

B、细胞自然死亡(细胞凋亡,):

也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它是细胞衰老过程中其功能逐渐衰退的结果,就象秋天树叶凋谢一样,遵循自身的程序和规律,自己结束其生命。

细胞凋亡受基因的调控。

第二节    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一、上皮组织(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

上皮组织简称上皮,由密集排列的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上皮组织的特点:

1.细胞成分多,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2.分布于体表或管腔、囊腔的内表面,可向深部下陷成腺体

3.功能多种多样,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

4.细胞都有极性,分游离端与基底端

5.上皮中无血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极性:

是指细胞的两端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差别。

(一)被覆上皮

1、单层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

1)结构:

由一层扁平细胞构成。

从表面看,细胞呈多边形,边缘为锯齿状,相邻细胞互相嵌合。

从侧面看,细胞呈梭形,胞核椭圆形,含核部分稍厚。

2)单层扁平上皮的分类与功能:

间皮:

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内皮:

衬贴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和内皮表面光滑,使器官不会粘连在一起,也有利于血细胞在血管中运行。

(2)单层立方上皮

1)结构:

由一层立方形细胞构成。

从表面看,细胞呈多边形。

从侧面看,细胞为正方形,胞核圆形,位于中央。

2)单层立方上皮的功能:

分布于肾小管和部分外分泌腺导管等处;具有分泌和吸收作用。

(3)单层柱状上皮

1)结构:

由一层柱状细胞构成。

从表面看,细胞呈多边形。

从侧面看,细胞为长方形,胞核椭圆形,靠近细胞基部。

2)功能:

分布于胃肠道和子宫等处;

具有吸收、分泌和保护作用。

单层柱状上皮模式图

(二)假复层

1、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1)结构:

柱状细胞:

呈柱状,顶端有纤毛;

杯状细胞:

呈高脚酒杯状;

梭形细胞:

呈梭形;

锥形细胞:

呈锥体形。

(2)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功能:

主要分布于呼吸道、附睾管、输精管上皮。

具有分泌和保护作用。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模式图

2、变移上皮

变移上皮分布于排尿管道,其细胞的形状和层数,随器官的功能状态不同而异。

例如:

膀胱处于收缩状态时,上皮细胞层数较多,表层细胞大,呈立方形称为盖细胞,中层细胞为多边形,基层细胞为矮柱状;

膀胱扩张时,上皮细胞层数变少,细胞变扁。

变移上皮具有保护作用。

(三)复层上皮

1、复层扁平上皮

(1)结构:

由多层细胞构成。

基底层细胞呈立方形或矮柱状;

中间层细胞为多边形;

近浅层细胞呈扁平形。

浅层细胞很快死亡脱落,由基底层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加以补充。

(2)分类:

角化型:

如皮肤的表皮等。

未角化型:

如阴道粘膜上皮等。

(3)功能:

复层扁平上皮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

复层扁平上皮模式图

2、复层柱状上皮

由多层细胞构成。

深层细胞:

为矮柱状或立方形;

中层细胞:

为柱状或多边形;

表层细胞:

为柱状,排列整齐。

复层柱状上皮见于眼睑结膜和马尿道阴茎部。

(四)被覆上皮特化的结构

(1)游离面的结构

①微绒毛,分布于小肠柱状细胞

纹状缘,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

②纤毛,分布于呼吸道、输卵管、附睾管,有的可运动。

(二)腺上皮与腺

腺上皮:

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腺(腺体):

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构成的器官。

腺细胞的分泌物有酶、糖蛋白、激素等。

分类:

内分泌腺、外分泌腺、粘液腺、浆液腺、混合腺

分泌方式:

局部分泌、顶浆分泌、全浆分泌

一)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

1、外分泌腺

有导管将其分泌物输送到身体的一定部位,故又称有管腺。

有的腺体仅为单个细胞,如杯状细胞,其分泌物直接排入管腔内,因此也归于外分泌腺。

2、内分泌腺

没有导管,分泌物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血管或淋巴管而输送到全身,故又称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