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6072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63 大小:11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3页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3页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3页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3页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3页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3页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3页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3页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3页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3页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3页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3页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3页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3页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3页
亲,该文档总共1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1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docx

学年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全册表格式教案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第一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

使学生在书写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养成书写规范、工整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书写规范、工整,提高运算能力。

3.初步掌握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活动方案】

活动一:

复习导入

1.竖式计算。

45+1780-59

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2.口算下面各题。

2+4+3=30+40+20=2+30+5=

70-30-20=17-7-5=14-9-2=

活动二:

自主探索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挂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要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

19+27+26

(1)想一想,要先算什么?

你能列竖式计算吗?

(2)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3)还可以怎样计算?

(4)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和原来把两个竖式分开写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2.小结:

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不需要把第一步算出的结果再抄一遍。

这样,既比较简便,又可以避免抄错数字。

活动三:

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90-25-28=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交流:

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

在计算连减的算式时,也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计算过程比较简便。

 

【检测反馈】

想想做做1、3、4题,完成在书上。

一、复习引入。

1.指名学生上黑板演示,并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口答,并说说你是如何很快知道答案的。

二、谈话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要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

2.1.交流例1中的内容,思考:

(1)题目中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2)你是如何列算式的?

(3)交流书中两种竖式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2.全班交流,提炼建模。

(1)请生板演两种方法。

(2)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3)你更喜欢哪种?

为什么?

3.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学生自己尝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的。

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汇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注意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并指名板演。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交流。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解答。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以及试一试,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

学生活动单

老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活动一、复习旧知,导入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3+35+17=75-27-30=

学生独立完成。

提问:

2)你是如何列算式的?

(3)交流书中两种竖式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活动二、操作实践,沟通联系

出示例2的挂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要求还剩多少只,可以怎样列式?

1.列式时,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2.列式后,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尝试计算中鼓励学生用简便的竖式算出结果。

活动三、抽象概括,提升层次

完成试一试

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通过交流明确22+40,这一步可以直接用口算得出结果。

小结:

计算时,如果能口算的,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

检测反馈:

完成想想做做1—5

谈话:

指名说一说用竖式计算连加和连减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认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活动一、复习旧知,导入练习

指名学生上黑板演示,并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活动二、操作实践,沟通联系

1.交流例2中的内容,思考:

(1)题目中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2)你是如何列算式的?

(3)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交流竖式计算。

2.全班交流,提炼建模。

(1)请生板演两种方法。

(2)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3)你更喜欢哪种?

为什么?

活动三、抽象概括,提升层次

3.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学生自己尝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的。

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汇报。

检测反馈: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坐在探索本,并说注意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并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交流。

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的。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的。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活动方案】

活动一:

专项练习,提炼内化

1.第1题

小组开火车进行口算竞赛

2.第2题

学生在数学本上书写计算(每人做一题),指4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完成后集体交流、总结。

3.第3题

先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知道每条线上的3个数的和怎样计算。

再让学生在本子上计算。

集体交流答案。

提问:

观察左边一题,你发现每条线上的3个数相加的得数有什么特点?

右边一题,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二:

应用练习,内化提升

1.第4题

指名将题目完整的表达出来。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计算。

集体交流。

提问: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思考题

先看图,引导学生弄懂题意。

提问:

要使两车晕的苹果同样的,应交换哪两筐?

引导学生思考:

两车上都有一筐是26个苹果,所以只要考虑另外4筐中的2筐。

应交换28个和22个或者30个和24个。

提问: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我们的答案是正确的?

学生列式计算。

【检测反馈】

第2题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师:

同学们,我们最近学了什么计算?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专项练习,提炼内化。

1.第1题

口算下面各题。

小组开火车进行口算竞赛(师再增加一些口算)

2.第2题

学生在数学本上书写计算(每人做一题),指4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完成后集体交流、总结。

3.第3题

先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知道每条线上的3个数的和怎样计算。

再让学生在本子上计算。

集体交流答案。

提问:

观察左边一题,你发现每条线上的3个数相加的得数有什么特点?

(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个位上相加得10)

右边一题,你发现了什么?

(每条线上的三个数中都有43和17,因此都可以先算43+17=60,再用60加第三个数。

三、应用练习,内化提升。

1.第4题

学生独立读题,指名将题目完整的表达出来。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计算。

集体交流。

提问: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指名说出算式所表达的意思。

2.思考题

先看图,引导学生弄懂题意。

提问:

要使两车晕的苹果同样的,应交换哪两筐?

引导学生思考:

两车上都有一筐是26个苹果,所以只要考虑另外4筐中的2筐。

应交换28个和22个或者30个和24个。

提问: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我们的答案是正确的?

学生列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师: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掌握了什么本领?

五、课堂作业

第2题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活动方案】

活动一:

动手操作、探索发现

1.出示例3课件

学生读题审题

提问:

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的问题

2.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摆法。

3.反馈交流摆法,师总结三种方法:

(1)增加法

(2)减少法(3)移多补少。

4.从刚才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交流想法:

(1)动手操作可以帮我们解决问题;

(2)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解决。

……

活动二:

应用练习,内化提升

1.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

反馈讨论:

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

减少多少?

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

2.提高练习

(1)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

反馈讨论:

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

减少多少?

比较

(1)和

(2)

提问:

(1)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部分再移多补少?

引导孩子比较得出结论:

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

(2)课件出示第3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

提问:

求卖掉多少只鸡后,鸡和鸭就同样多,其实就是求的什么问题?

(鸡比鸭多多少只或鸭比鸡少多少只?

(3)课件出示第3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

提问:

解决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摆学具、画图、列式计算等)

【检测反馈】

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4题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2.看图回答:

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

3.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二、动手操作、探索发现

1.出示例3课件

学生读题审题

提问:

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

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的问题

2.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摆法。

3.反馈交流摆法,师总结三种方法:

(1)增加法

(2)减少法(3)移多补少。

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

4.从刚才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交流想法:

(1)动手操作可以帮我们解决问题;

(2)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解决。

……

三、应用练习、内化提炼

1.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

反馈讨论:

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

减少多少?

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

2.提高练习

(1)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

反馈讨论:

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

减少多少?

比较

(1)和

(2)

提问:

(1)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部分再移多补少?

引导孩子比较得出结论:

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

(2)课件出示第3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

提问:

求卖掉多少只鸡后,鸡和鸭就同样多,其实就是求的什么问题?

(鸡比鸭多多少只或鸭比鸡少多少只?

(3)课件出示第3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

提问:

解决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摆学具、画图、列式计算等)四、全课总结

师: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掌握了什么本领?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4题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0页例4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初步学会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方法。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借助直观,联系加、减法含义,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分析,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个性修改

【学习目标】

1、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并初步学会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方法。

2、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分析,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活动方案】

活动一:

说一说

1、仔细看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在组内说一说。

活动二:

摆一摆

1、解决第1个问题。

(1)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组内合作,集体交流。

(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

(2)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在横线上填一填。

(3)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第二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在小组里说一说。

2、解决第2个问题。

(1)先用圆片摆一摆,再算一算,并填在横线上。

组内合作,交流展示。

(2)为什么要用减法算?

(3)比较:

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为什么不同?

集体交流。

活动三:

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自己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在书中画一画,填一填,列式。

说说这样列式的道理,集体评议。

2、“想想做做”第2、3题。

自己读题,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答案。

比较两题:

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为什么不同?

4、“想想做做”第5题。

读题审题,审查出多

余的条件。

检测反馈:

《补充习题》p5。

 

一、复习旧知

谈话:

在黑板上摆出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

(一对一摆)

提问:

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

谈话:

三角形和正方形一个对一个各摆成一排,三角形摆完了,正方形还有3个,我们就可以说正方形比三角形(多3个),或者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少3个)。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课件

引导看图,并指名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在组内说一说。

选择板书:

(1)小华要摆多少个?

(2)小平摆了多少个?

2、解决第1个问题。

启发:

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组内合作,集体交流。

(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

反馈提问:

你知道小华摆了多少个吗?

你是怎么想的?

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学生列出算式后,问:

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第二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

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华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和,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3、解决第2个问题。

提问:

你能先用圆片摆一摆,再算一算吗?

组内合作,集体交流。

反馈:

你是怎样摆圆片表示小英和小平做花的朵数的?

是怎样列式解答的?

再问:

为什么要用减法算?

提问:

要知道上面的解题过程对不对可以怎样做?

指出:

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平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差,所以要用减法计算。

4、比较:

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为什么不同?

集体交流。

5、小结并揭示课题(略)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读题,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各自在书中画一画,填一填,列式。

指名回答,并说说这样列式的道理,集体评议。

2、“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各自读题,独立列式计算。

指名汇报答案。

提问:

谁来说说解答这道题时的想法?

比较两题:

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为什么不同?

4、“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读题审题,师帮助学生审查出多余条件。

四、全课小结

谁来告诉小朋友们,今天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

教学反思

 

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页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算法,提高合理运算的能力;能表述相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获得成功的乐趣;能积极参与数学练习,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追求正确的意识和习惯。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个性修改

【学习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

2、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3、能积极参与数学练习,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追求正确的意识和习惯。

【活动方案】

活动一:

算一算,填一填

1、计算。

(1)85-27-39

(2)45+29-36

2、看图填空。

☆☆☆☆☆☆

○○○○○○○○○○

(1)○比☆多()个。

(2)□比○少5个,□有多少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说一说,做一做

1.基础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1、2题。

交流要求:

同桌轮流发言,另一个小朋友先认真倾听,然后再补充、纠正。

2.专项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3题

自己读题,说说知道哪些条件,要求哪些问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校对,同桌互相检查。

(2)完成“练习二”第4题

想一想:

谁拍的最多,谁拍的最少?

3.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一”第5两题。

说说知道的条件,并根据条件再提出几个问题?

同桌互相讨论讨论。

检测反馈:

《补充习题》P6

一、揭题认标、举例梳理。

1、计算。

(1)85-27-39

(2)45+29-36

2、看图填空。

☆☆☆☆☆☆

○○○○○○○○○○

(1)○比☆多()个。

(2)□比○少5个,□有多少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1.基础练习:

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