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6252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

注:

没答案的是没讲的不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A.)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3、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

4、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D)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5、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6、.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D)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C.)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A.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D.既前进又倒退

10、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

1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C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

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C  )

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1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A.  )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D.循环论的历史观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8、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

这说明( A.)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19、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C. )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

2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C.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2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  )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22、爱因斯坦说: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 D )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23、“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 B.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24、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A  )

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D.  )

A.对立统一规律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2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作否定回答的是( A  )

A.不可知论者B.所有唯心主义者

C.唯物主义者D.可知论者

27、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A. )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28、中国古代庄子说: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一种( A.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

29.、“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D  )

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

30、“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是一种( D. )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31、“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D.  )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32、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C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33、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C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34、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35、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

躬行。

这是强调( D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C  )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

37、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C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3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  )

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

39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C)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40、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 B.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    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41、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成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D)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42发展的实质是(D)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3、“拔苗助长”的事例是(C)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4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D.)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45、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C.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46、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A.真理变成现实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47、上层建筑的核心是(C.)

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D.政体

4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49、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C.)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50.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C.)

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

C.劳动者D.生产资料

51、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B)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5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B.)

A.永恒性B.客观性

C.不变性D.终极性

53、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B.)。

A、购买、生产和销售

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C、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

D、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5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B)。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C、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

D、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

55、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C)。

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56、马克思说: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

”这就是说(D)。

A、只有出现了货币,商品价值才得到了外在表现

B、价值的内在尺度是劳动时间,外在尺度必然是货币

C、货币可以将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准确表现出来

D、价值的内在尺度只有通过外在尺度才能表现

57、马克思说: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句话表明(B)。

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

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5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59、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C)。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6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B)。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61、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C)。

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62、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D)。

A、降低劳动力价值

B、追逐绝对剩余价值

C、追逐相对剩余价值

D、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63、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C)。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64、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A、)。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65、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A)。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66、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B)的总和。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67、资本的周转速度(A)。

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D、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68、资本主义机器制造厂生产出来的机器是该厂的(A)。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碎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69、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C)。

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物质存在形态不同

C、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70、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C)。

A、预付可变资本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D、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

7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D)。

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7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A)。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

73、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A、)。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

D、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74、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C)。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资本家“监督劳动”的产物

75、反映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概念是(D)。

A、劳动生产率

B、剩余价值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利润率

76、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D)。

A、商品的社会价值

B、商品的市场价格

C、超额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率

77、部门之间竞争的手段是(A)。

A、改进技术

B、价格竞争

C、资本转移

D、降低成本

78、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为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B)。

A、价值波动

B、生产价格波动

C、生产成本波动

D、垄断价格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表习

79、资本主义银行利润应(C)平均利润。

A、高于

B、低于

C、相当于

D、无关于平均利润。

80、(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A、18世纪中叶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81、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为了(D)。

A、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B、避免两败俱伤

C、相互之间竞争

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82、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B)。

A、金融资本

B、银行资本

C、工业资本

D、商业资本

8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C)。

A、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家

C、金融寡头

D、商业资本家

8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A)的实现。

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85、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A)的实现。

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86、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B)。

A、规定垄断价格

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掌握国家政权

D、避免两败俱伤

87、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C)。

A、内容

B、作用

C、作用形式

D、作用力度

8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表明(D)。

A、私有制已经被公有制所代替

B、社会主义制度很快就要建立

C、资本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最完备的物质准备

89、资本主义国家向私人企业加工订货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属于(C)。

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B、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C、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D、国民经济计划化的一种方式

90、()是商品市场上最主要的指标。

A、物价水平

B、利息率

C、失业率

D、汇率

91、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大量的财政支出是用于()。

A、维持政府运转的需要

B、干预社会经济活动,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C、资本输出

D、扩充军备

92、发达市场国家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再贴现率来调控()。

A、收入量

B、利息率

C、货币供应量

D、就业量

9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节代表着(C)的利益。

A、大垄断资本家

B、中小资本家

C、垄断资产阶级整体

D、全体劳动人民

9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A、可以完全克服

B、不可能克服

C、有可能克服

D、可以克服大部分

95、资产阶级国家参与社会再生产的目的是(D)。

A、实现供求总量平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B、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社会生产力

C、实现充分就业

D、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96、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B)。

A、资本输出

B、商品输出

C、对外经济援助

D、技术输出

97、资本输出的实质是(D)。

A、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

B、发达国家带动其商品输出的手段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一种互助互利关系

D、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

9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手段是(B)。

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占领殖民地

D、建立国际垄断同盟

99、1993年初,()取代欧共体正式成立。

A、世界贸易组织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00、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共同体等都属于()的形式。

A、国际经济组织

B、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C、地区经济集团化

D、部门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非洲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

1.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A.BC D   )

A.阶级斗争B.人民群众C.社会革命和改革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A.BC D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3.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 A.BC D  )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4.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A.C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5.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C D   )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6..意识是(BD   )

A.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C.神的启示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7.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A  D.  )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

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

8.“白马非马"的命题( B D  )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9.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A.B )

A.唯心主义认识论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D.唯理论

10.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AB C.D )

A.必须通过实践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11.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AB D. )

A.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B.研究部分不能忘记同整体的关系

C.不承认各部分有分明的界限D.局部服从整体

12.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AC )

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

13.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A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