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苏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6443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苏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苏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苏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苏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苏教版.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苏教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苏教版.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苏教版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材分析】

这是第七册的第19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

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人们关系的详细介绍,让我们了解到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1自然段从人们平时谈论的话题切入文章,引出问题“‘网’是怎么回事”。

第2、3自然段解答问题,具体介绍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的密切关系。

第4自然段总结课文,指出互联网对我们的意义和价值。

【学情分析】

进入四年级,,学生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对一些事物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不再一味依从老师,阅读理解与思维表达开始进入个性化阶段。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最大的开放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创造思维的积极性得到鼓励。

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尊重真理、尊重差异。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文分两个课时进行讲授,主要是通过阅读课文来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掌握课文大意,同时扫清生字词障碍;再读课文时,则是精读,具体品味其中的重点词句,学会说明文的一些写作手法。

最后是总结课文。

【教学目标】

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到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3.认识引号在文中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引号在文中的作用。

2.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

学生:

课前预习生字生词,把握文章基本大意;了解说明文常用手法、特征。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准备谜语题。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谜语导题,引出互联网;词语开路,解释词语;言语品析;写作延伸;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回顾所学内容;精讲课文;总结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

一、谜语导题。

1.猜谜引入。

(1)浑身都是眼,尾巴只一根,嘴巴一张开,鱼儿无处逃。

(打一用具)

(2)八脚老公公,渔网撒空中,早晨网水珠,晚上网飞虫。

(打一动物)

(3)国与国之间,互相有关联。

亿万台电脑,无数线相连。

文字和音像,几秒就能传。

现代新科技,生活真方便。

(打一事物)

2.(板书:

国际互联网)什么叫国际?

用谜语中的哪句话可以解释?

(国与国之间)哪互联呢?

(互相有关联)

3.大家平时上过国际互联网吗?

什么感觉,能用上一些词语来说说它吗?

4.看来国际互联网真是奇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1.猜谜语。

2.用谜语中的话解释国际的含义。

3.用上一些词语说说上过国际互联网的感觉。

 

由喜闻乐见的谜语方式导入,渔网和蜘蛛与国际互联网有一定的联系,活跃思维的同时,也为讲解国际互联网的特点做了铺垫。

二、词语开路。

1.国际互联网到底奇妙在哪里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思考:

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里?

2.检查朗读,出示生字新词。

3.根据意思猜猜是哪个词,并简单说说理由。

(1)形容什么都有。

()

(2)形容距离很近。

()

(3)脚不跨出家门,形容不与外界接触。

()

(4)很多的山和水,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

(5)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2.思考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3.小组根据意思猜词语,并说明理由。

解释词语历来是语文训练的重点。

直接解释比较困难,不妨采用迂回的战术,给出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做出选择。

 

三、言语品析。

1.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主要是介绍一种事物的形状、工作原理、作用等方面的特点,这篇课文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哪些方面呢?

请快速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2.我们先来学习形状和工作原理,自读第2自然段,找找哪些语句写出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在下面做记号。

3.交流分析。

(1)奇妙之一:

形状大。

①我们首先从形状来说,你找出了哪些语句?

出示:

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

②你可以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它是“大网”呢?

(巨型、团团包住、无数条、亿万台)

③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它的大?

(打比方)如果这样写可以吗?

出示:

国际互联网是由许多小的网络互联而成的一个网,每个子网中连接着若干台计算机。

比较归纳:

打比方是为了更容易、更明白,因为这篇文章的阅读对象是小学生。

④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这张神奇的网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

指导读出大的感觉。

(2)奇妙之二:

工作快。

①过渡:

国际互联网不仅形状奇妙,工作时就更奇妙了,谁又找到了那些语言?

出示:

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他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②你感觉到互联网奇妙在哪里?

传递信息速度快,从哪些词看出来?

(飞速、几秒、万水千山)

③为了说明快,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

(举例子)。

④了解悉尼,出示地图。

北京到悉尼大概有9000公里,普通的邮递你猜要多少天?

用飞机航空邮递的话要7天。

现在只要几秒钟。

如果换成北京到上海的例子行不行?

(突出这是国际互联网)

⑤这个例子只说明了文字传送得快,那图像和声音是否也这样呢?

出示:

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

⑥能不能改成:

电脑里不仅能显现他的形象,还能传来对方的声音。

“不仅……还……”这个关联词突出了传图像比传声音奇妙得多。

⑦用举例子的方法说一说国际互联网传送声音、图像的奇妙。

出示:

比如说,我们想找一首流行的歌曲听一听,只要。

比如说,我们想找悉尼的城市风光看一看,只要。

比如说,我们想找远在老家的伙伴聊一聊,只要。

1.找出介绍互联网的自然段。

2.在国际互联网的奇妙的语句上面做记号。

3.小组讨论交流。

4.找出国际互联网形状大这一奇妙之处的词语。

5.找出体会到它是“大网”的词语。

6.指名回答作者说明它的大用的方法。

7.学生闭眼想象。

8.找出工作时奇妙的语言。

9.找出互联网的奇妙之处以及能看出互联网的奇妙的词语。

10.指名回答作者用了什么方法。

11.指名学生用举例子的方法说一说国际互联网传送声音、图像的奇妙。

说明文的教学,光知道怎样写还不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才是训练的真正目的。

采用比较的手段,从而知道打比方背后的意图。

扩大词汇量,熟悉各种句式,是训练语言的首要任务。

课文中的新词汇应该让学生吸收、积累;课文中的新句式应该让学生熟悉、内化。

举例子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以“比如说”这个文中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强化举例子的意识,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语言。

四、结语延伸—应用写作的训练。

1.这节课我们从国际互联网的形状大和工作快两方面了解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其实它的奇妙远远不止这些,它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出示练习要求:

写一段话,用上“就像”“比如说”两个词,介绍一种新奇的事物,看谁写得通俗易懂。

写一段话,用上“就像”“比如说”两个词,介绍一种新奇的事物。

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练就真本事。

设计简单的写话练习,再次消化课堂上掌握的说明方法。

写新奇的事物能促使学生运用说明方法,写作动机也由此激发。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的生字。

六、板书设计。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快息息相关

七、教学反思。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一篇说明文。

主要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的密切关系。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要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这篇文章是苏教版一开始就有的文章,过去了十年,现在的学生对于互联网是十分熟悉的。

几乎人人家中都有电脑,都能上网。

所以,对于现在的孩子,国际互联网不是那么奇妙,也不是那么神秘了。

所以沿用以前留下的教案,这样的教学就显得有些落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