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6508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docx

五语下册第五单元

备课日期__14__年_4___月_23日上课时间___14年_5__月__4日

课题

17、爱如茉莉

总第_45__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本课第_1____课时

2、认读生字新词,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

课型:

预习+展示

读懂文中主人公之间如茉莉般的真爱。

重点

读通课文。

教具:

难点

品读文章的细节,感受主人公之间的真爱。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一、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大家一起读读课题。

2.大家翻开书,轻声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随文识字读生字词。

4.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感悟好词,体会茉莉的特点。

1.题目说爱如茉莉,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茉莉,找找看。

2.用文中词语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茉莉,概括茉莉花的特点。

三、潜心读文,感受“如茉莉般的爱”。

1.了解作者对“爱如茉莉”的初步认识和态度。

起初,母亲说,爱如茉莉,作者赞同吗?

2、潜心读书,用心感受“如茉莉般的爱”。

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认同爱如茉莉的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描写的几个场面,用心去感受父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看看你能够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

在让你心动的地方做上记号,写下感受。

 

点拨:

在运用中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处理——用心品读字词,你就会从字里行间发现汉字丰富的表达效果。

副板书:

品味字词

3、朗读感受深的部分。

四、教学生字

1、自学生字字形

2、交流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描红、临写。

5、评讲。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在语文课堂中,各个环境之间的引导与连接相当重要。

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图片、音乐等的渲染快速地把学生带入学习这篇课文的情境中,为后面的说、找、读打下基础。

朗读是学生与课本的情感对话。

有时候有感情的读胜于喋喋不休的讲,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安排了大量的读,并有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努力让孩子们在读中体会感情加深理解。

备课日期14年__4__月_24_日上课时间14_年5_月__5_日

课题

17、爱如茉莉

总第__46____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课第___2___课时

2联系具体的细节描写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读

课型:

预习+展示

懂文中主人公之间如茉莉般的真爱。

重点

品读文章的细节,感受主人公之间的真爱。

教具:

投影仪

难点

品读文章的细节,感受主人公之间的真爱。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一、用心与茉莉对话,领略其特点。

1、板书茉莉

2、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的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下面请你结合上一课的学习内容以及你印象中的茉莉,向我们介绍一下你心中的茉莉。

3、出示图片:

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这小小的茉莉花,这就是茉莉花,这还是茉莉花。

4、出示三句话:

这三句话是作者笔下、文章当中的茉莉花,请同学们轻声地、自由地去读一读这三句话,在作者的笔下,茉莉花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5、我找三位同学读一下,你们思考一下,作者笔下的茉莉花的特点是什么呢?

三句话中那些词语能概括他的特点。

6、三句话中那些词语能概括作者笔下的茉莉花呢?

(三个词语概括出茉莉的特点)

7、文章的开始作者认为茉莉是平淡无奇的,(板书:

平淡无奇)但是文章的结尾却说茉莉是洁白纯洁的,(板书:

洁白纯洁)茉莉是幽香缕缕的。

(板书:

幽香缕缕)但是这篇并不是向我们介绍茉莉的文章,文章介绍的是一对普通人,介绍一对普通人之间普通的爱,他们的爱就像茉莉一样。

巡视、重申要求。

引导学生去读书,明确要求:

文章当中那些语句甚至那些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这对普通人之间的这份普通的爱呢,我们要学会用心去品读文字,我们接着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自由地读一读文章的第6自然段一直到结束,去看一看文章中那一句话让你感受到这份爱,那一个词语让你分享到这份爱,如果是词语就用着重号,句子就用方括号。

8、好,很多同学已经完成了任务,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找出的那些词语。

或者是那些句子?

谁先说。

导语:

当你用心的去读文章的时候,我们发现文章中的句子会传情,当然我们找出句子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能够通过一些细节去读懂这些句子。

(板书细节)细节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段画面,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语。

(1)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妈妈深爱爸爸?

(2)那么爸爸对妈妈的爱呢?

你感受到了吗?

你找到了吗?

我们的读书就要从细节处读出感觉,我们的读书还可以把一个词语读活。

『出示直奔』看到这个词,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教师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种爱,不同的爱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赞美茉莉般的真爱,我们不渴求人世间所有的爱都如茉莉,爱可以如茉莉一样幽香缕缕,爱也可以如玫瑰一样热烈奔放,爱更可能如柠檬一样甜中带点儿酸。

但是只要是真爱,就要付出真心;只要是真爱,就要付诸行动,只要是真爱,就要时时想着对方。

(板书:

真心→真爱)

结语:

希望这茉莉般的真爱能像茉莉的缕缕幽香一样钻进你我的心中,希望我们都做一个该爱就爱,并且懂得感受爱的人。

因为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引导:

曾经,当妈妈告诉我真爱就像茉莉时,我“差点笑出声来”;现在,我认为真爱就如茉莉一样,这又是为什么?

 

评价:

就让我们一起与作者的心共同跳跃,一起去赞美吧: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虽然课文中爸爸妈妈都没有说“我爱你”这类的话,但是我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却时时刻刻地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爱,这爱就像茉莉一样,淡淡的,却有着缕缕清香。

最后,进行拓展练习。

备课日期_14年_4月__25__日上课时间__14_年__5月_6__日

课题

18、月光启蒙

总第47_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本课第__1___课时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型:

预习+展示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

重点

体味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

教具:

多媒体课件

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一、谈话导入:

  出示幻灯(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诵关于月亮或月色的古诗。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月光启蒙》,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词语,读顺课文。

  2、思考:

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

(二)幻灯出示生字词语,朗读词语,出示句子“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

”指名读,出示“莲花落”的意思,指导该词语的正确读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回答问题:

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

你从哪儿能读出来?

  1、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A、轻声读。

  B、指名读。

读了这段话,你有何疑问?

学生质疑。

  2、出示幻灯,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

  A、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谣,是怎样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的?

  B、母亲是怎样用她的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的?

 

知道理解“启蒙”的含义。

 

重点指导“篱笆”“时辰”的轻声。

(二)今天我们就来解决第一个疑问。

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母亲给我们唱的民歌民谣。

    1、五首民歌民谣有何不同?

理解“歌谣”、“童谣”两个词语的区别。

2、大声地读一读这五首民歌民谣,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一听。

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学生自由地谈谈对歌谣的理解和自己读后的想象)

    3、多么美、多么有趣的民谣啊,正是母亲唱的这些优美生动的歌谣为“我”开启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带来浓浓的诗情,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板书)

再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拓展:

(幻灯出示)读一读。

说说你喜欢吗。

 5、布置作业:

收集家乡的民歌民谣,或者自己写童谣。

 

幻灯出示文中的民歌民谣。

通过歌谣的理解来理解最后一小节中“含蓄、明快、风趣、流畅”等词语的意思。

 

拓展:

这么美的歌谣你喜欢吗?

老师也很喜欢,我也找来了两首歌谣,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学生自主阅读,找到需要弄懂的重点——“学习中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我尊重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原则教学,学生学得主动而自在。

《月光启蒙》让我享受了一次流畅的教学过程.孩子们真好,在课堂上我分明能感觉到他们的投入,与他们的眼神的交流,聆听他们精彩的发言,朗读,让我享受着教学的过程,体验着作为语文教师的幸福.。

备课日期__14年__4__月__26_日上课时间_14年5月9日

课题

18、月光启蒙

总第_48课时

教学

目标

1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本课第_2__课时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型: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

重点

体味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

教具:

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课大家和老师一道伴着柔和的月光走进了作者童年时的篱笆小院(出示课文插图),看着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些什么?

或是想说点什么?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含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

   2、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篱笆小院,与这对母子俩,一同分享他们的快乐!

二、品读课文,感悟真情:

   1、师:

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起自己童年的夏夜,总是充满深情地说:

“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  

 2、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笔圈划

     师巡视,相机点拨。

   3、学生分小组交流,倾听他人意见。

4、进行全班交流:

    A: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景色美)

    B:

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上一件白色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

     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投影,指导学生朗读是什么让作者对童年的夏夜总是念念不忘,觉得那样的夜晚永远是“美妙”的呢?

(母亲形象美是朴素的,纯洁,神圣的。

    C: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那芳香的音韵。

     1)读一读从中你知道什么美?

     2)体会到什么美?

(嗓音甜甜,深情的。

     3)轻轻地读出这种感受。

     4)读完后你觉得哪个词显得很特别,特别的亮眼?

(芳香)

     5)为什么呢?

引出并理解“芳香”:

芳香是鼻子闻,而这儿指的是什么?

     6)是阿这是听了歌谣时让作者的内心充满了芳香。

这里“芳香”意思是:

对世界对人生怀有一种美好的情感。

不是吗?

不然哪有这样的诗句: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7)同学们,你们见过芳香的歌谣吗?

那么芳香指的什么/读出来。

     8)读歌谣。

自由读,指名读。

(读出柔和,轻轻的,甜甜的音)

     9)引读:

       “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齐读。

三、总结全文

  默读课文,讨论:

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

6、师简介写作背景,配乐深情朗诵:

    我写这篇文章时,母亲已经老了,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

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

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练习

   师过渡:

作者对他的母亲充满深深的感激之情,一句歌词唱得好:

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她们时时给我们启迪,给我们鼓励……

  

课堂简单不够,问题过多。

整堂课知识点贯穿得过多,不够简单。

所以教学中一方面可能会显得有些零散,而对重难点引导不充分;另一方面,造成了课堂的紧张局面,进而引发引导的不到位。

备课日期_14年4月_27_日上课时间__14_年5月_14日

课题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总第_49_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本课第_1_课时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型:

预习+展示

重点

读通课文

教具:

小黑板

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一)导入新课

(二)先展示、交流学生搜集的有关女作家萧红的资料,再多媒体展示教师搜集的资料如下:

简介作者:

萧红原名张乃莹,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她从小生长在一个比较富有的地主家庭。

她的童年却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在侮辱与损害的恶境中孤零零的挣扎过来。

他的父亲张庭举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奴仆。

他冷酷、贪婪,甚至因为萧红是个女孩而歧视她。

只有在她的祖父那里,可以得到温暖和爱,祖父和他的后园是她童年时代的一束阳光,因而她对于和祖父一起时的那段童年时光有着强烈的眷恋之情。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她笔下的祖父以及充满乐趣的后园。

(三)学习目标:

(多媒体出示)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四)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自己预习时查找的生字、词,然后集体订正如下词语:

谷穗 玩腻了  衣襟  地榇  嘴馋  玫瑰

3、教师范读课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五)整体感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习,锻炼学生整体阅读、归纳、

 

概括能力。

重点解决如下问题:

1、祖父和“我”在后园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并简单复述。

2、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你喜欢文中的祖父么?

为什么?

(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完善,最后多媒体展示讨论结果)

第一问答案:

(1)种小白菜

(2)铲地,重点写“狗尾草”事件

(3)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扬水“下雨”。

(4)我和祖父讨论“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等问题。

(5)插花事件。

第二问:

祖父:

勤劳慈爱、幽默风趣,有一颗童心。

“我”:

天真活泼、顽皮可爱,有一颗自由的心

(六)作业:

在下列词语中任意选出五个,把它们连接成一段话(不少于50字)。

嘴馋玫瑰玩腻了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寂

指导学生在课本上做段落划分记号。

培养不懂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课文的内容很长,如何长文短教,我认为重在体会童趣,感觉小萧红快乐的心灵,感受祖孙两人深厚的、没有隔阂的亲情挚爱。

这部分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可选择自己最觉得有趣的说。

学生的体验和感悟都是个性化的,对于他们来说,体验和感悟的高低、深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能提高思维品质。

如果有共识也有异见,丰富多彩而又各圆其说,那就是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

备课日期2014年4月28日上课时间14年5月11日

课题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总第_50_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本课第_2__课时

2、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型:

新授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具:

图片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想象“我”。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

下雨啰!

  ……

②讨论:

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

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

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

“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

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积累语言,留住记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

 

 

教学反思

通过上查阅资料,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充分激活学生身心,展开讨论,使学生在扩散阅读中拓展心空,并与作者进行时空的心灵对话,从而顺畅的解决以上难点。

祖父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心灵中唯一温暖的家园。

这种学习方式也培养了学生“从文本到作家的生活、性格;从作家的生活、性格到文本。

”这样一种探究的思考习惯和思维习惯,同时也渗透了正确的文学观、价值观。

备课日期_14_年_4___月29日上课时间_14_年_5_月12__日

课题

20谈礼貌

总第_51_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本课第_1_课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型:

预习+展示

3、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重点

通过理解课文,让学生懂得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

教具:

小黑板

难点

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一、揭示课题

   1、板书:

20、谈礼貌

   2、学习“貌”,指名组词

   3、指名说说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提醒学生注意:

“嫌、盾、训、逊”是前鼻音;

    “嗽”是平舌音

    “校”课文中读“jiao”

   2、说说下列词语意思

     古训 矛盾 咳嗽 粗暴 纠纷

     安慰 情操 修养 文雅

   3、指名分段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

   3、齐读课文

 

由礼貌用语入手,引出课题

五、指导写字

   1、指导

   2、学生用钢笔描红生字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通过本课的教学,如何使学生既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呢?

在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感悟作者用词造句准确、传神,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如“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一句。

备课日期14__年___4__月__30_日上课时间11年5_月13_日

课题

20谈礼貌

总第_52_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课第2___课时

2、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课型:

预习+展示

让学生从小养成能礼待人,使用礼貌习惯。

重点

通过理解课文,让学生懂得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

教具:

投影仪

难点

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由读第1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君子不失色不失口

    (3)重点理解: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彬彬有礼,粗暴,出言不逊”

    (4)师小结(板书:

态度、言语、彬彬有礼)

    (5)这一自然段先引用古训,目的是要引出一个什么话题,找找课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

(板书:

使用礼貌语言,优良传统)

    (6)想想这一自然段该用什么语气读?

(庄重的语气)

    (7)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4自然段

 

(1)学生自读,围绕要求同桌讨论。

 

(2)交流

     A、生交流第一个例子:

(牛皋问路岳飞问路)

 

从对古训的解释中可以知道:

要做到待人彬彬有礼,就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言语。

 

师:

同学们,从学习第1自然段中知道礼貌待人包括了态度有礼貌和说话有礼貌两个方面,现在看第2—4自然段写的三个例子中,哪些语句是写人的态度,哪些语句是写人的语言的。

 根据生交流,师板书:

马上施礼“呔,爷问你”

       下马施礼“请问”

     B、师:

作者用哪句话来概括了这两种情况的?

请大声齐读:

出示句子: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板书:

人心暖讨人嫌)

     C、小结并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牛皋表现,用否定语气;岳飞表现,用赞美的语气)

     D、齐读第2自然段

    继续交流(第2个例子)

     A、师根据学生交流,后板书:

连忙抬起脚“对不起”

       微笑着说“没关系”

     B、齐读最后一句板书:

避免纠纷  架起桥梁

     C、指导朗读:

(读出平和、高兴的语气)

     D、齐读第3自然段

交流第3个例子。

     A、学生交流,师板书:

文雅和气宽容 安慰,不能怪你

                沟通心灵反映情操和修养

     B、指导朗读

     C、齐读第4自然段

3、齐读第五自然段

练习(出示填空题)

    可见要写礼貌待人,就要把具体的态度和语言结合起来写,这样才能写得生动感人。

 

理解“恰当地”、“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