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灼伤及应急处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17232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灼伤及应急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化学灼伤及应急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化学灼伤及应急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化学灼伤及应急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化学灼伤及应急处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化学灼伤及应急处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化学灼伤及应急处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化学灼伤及应急处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化学灼伤及应急处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化学灼伤及应急处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灼伤及应急处理.docx

《化学灼伤及应急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灼伤及应急处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灼伤及应急处理.docx

化学灼伤及应急处理

一、化学灼伤和化学中毒事故的预防

化学中毒主要是由下列原因引起的:

①由呼吸道吸入有毒物质的蒸气。

②有毒药品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③吃进被有毒物质污染的食物或饮料,品尝或误食有毒药品。

化学灼伤则是因为皮肤直接接触强腐蚀性物质、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如浓酸、浓碱、氢氟酸、钠、溴等引起的局部外伤。

预防措施如下:

①最重要的是保护好眼睛!

在化学实验室里应该一直配戴护目镜(平光玻璃或有机玻璃眼镜),防止眼睛受刺激性气体薰染,防止任何化学药品特别是强酸、强碱、玻璃屑等异物进入眼内。

②禁止用手直接取用任何化学药品,使用毒品时除用药匙、量器外必须配戴橡皮手套,实验后马上清洗仪器用具,立即用肥皂洗手。

③尽量避免吸入任何药品和溶剂蒸气。

处理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时,如H2S、NO2、Cl2、Br2、CO、SO2、SO3、HCl、HF、浓硝酸、发烟硫酸、浓盐酸,乙酰氯等,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通风橱开启后,不要把头伸入橱内,并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

④严禁在酸性介质中使用氰化物。

⑤禁止口吸吸管移取浓酸、浓碱,有毒液体,应该用洗耳球吸取。

禁止冒险品尝药品试剂,不得用鼻子直接嗅气体,而是用手向鼻孔扇入少量气体。

⑥不要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擦洗溅在皮肤上的药品,这种做法反而增加皮肤对药品的吸收速度。

⑦实验室里禁止吸烟进食,禁止赤膊穿拖鞋。

二、化学性眼灼伤

  概述

  化学性烧伤是严重的眼科急诊,通常由酸或碱造成。

其他形式的烧伤如催泪瓦斯(teargas)烧伤,也应按化学性烧伤处理,但一般不会造成眼部的永久性损伤。

  病因病理病机

  1碱性烧伤碱要比酸对眼部破坏力大得多。

因为碱与细胞膜的脂类结合后能迅速穿透角膜和前房。

碱的致伤作用主要是pH的改变而不是碱的金属离子。

是否发生永久性的损伤除了取决于碱的浓度和性质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受伤到眼部冲洗时间间隔的长短。

2酸性烧伤酸的致伤作用仅限于酸与眼部组织接触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由于酸沉淀了组织中的蛋白质,迅速形成了“屏障”而使酸不易穿入眼内组织。

但是氢氟酸(HF)和含重金属离子的酸有穿透角膜与前房的能力,要特别引起重视。

  临床表现

  化学性烧伤的分级与预后

  这种分级与预后主要适用于碱性烧伤。

但对其他穿透力较强的酸和其他化学物质所致的损伤也适用。

  1轻度角膜上皮侵蚀,角膜轻度混浊,角膜缘结膜与巩膜无缺血与坏死。

轻度碱烧伤抑制上皮的再生,影响角膜透明程度,视力可能会轻度降低。

  2中度角膜全层受累,虹膜细节不能窥清,角膜缘组织缺血与坏死区小于或等于1/2圆周。

由于角膜瘢痕与新生血管形成,可造成永久性视力损害。

  3重度角膜全层严重受累,瞳孔不能窥见,角膜缘组织缺血与坏互区超过2/3圆周。

由于角膜混浊,上皮再生不良,反覆发生溃疡及角膜缘结膜和巩膜坏死,视力严重丧失。

  治疗

1眼睛灼伤或掉进异物一旦眼内溅入任何化学药品,争分夺秒利用一切能得到的水源进行结膜囊冲洗。

化学物质的直接接触区要持续冲洗数分钟。

如有化学性固体异物要及时去除。

实验室内应备有专用洗眼水龙头。

洗眼时要保持眼皮张开,可由他人帮助翻开眼睑,持续冲洗15分钟。

忌用稀酸中和溅入眼内的碱性物质,反之亦然。

对因溅入碱金属、溴、磷、浓酸、浓碱或其它刺激性物质的眼睛灼伤者,急救后必须迅速送往医院检查治疗。

玻璃屑进入眼睛内是比较危险的。

这时要尽量保持平静,绝不可用手揉擦,也不要试图让别人取出碎屑,尽量不要转动眼球,可任其流泪,有时碎屑会随泪水流出。

用纱布,轻轻包住眼睛后,将伤者急送医院处理。

若系木屑、尘粒等异物,可由他人翻开眼睑,用消毒棉签轻轻取出异物,或任其流泪,待异物排出后,再滴入几滴鱼肝油。

  2充分冲洗在初步冲洗后病人应立即送往医院,在表面麻醉下如%地卡因,用生理盐水(至少1000ml)继续冲洗结膜囊,并用棉拭子除去可能残存的异物。

冲洗完毕后要用pH试纸检测,使结膜pH值在~之间,5min后再复查一次pH值,以保证冲洗已充分。

  3药物治疗①散瞳,可以减轻眼部疼痛和防止瞳孔后粘连;②局部施用抗生素液和膏剂以防止感染;③如果眼压升高,可以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如Diamox等;④为减轻伤口疼痛可以口服镇静药或止痛药;⑤有人主张在伤后3h内可用抗坏血酸50~100mg作结膜下注射;⑥国外目前主张在伤后立即开始局部应用皮质激素,如%~%强的松龙,每日4次,最好在伤后的7~10天逐步停药。

如果此时虹膜睫状体炎仍明显,可以把局部应用改为全身用药;⑦国外报告局部应用1%乙酰胆碱,可以促进细胞有丝分裂,有利于角膜上皮修复;⑧胶原酶抑制剂的应用,至今未得到普遍接受;⑨化学性眼烧伤可以伴有急性呼吸道或其他部位的损伤,必要时应请其他科医生会诊。

4手术治疗①在伤后3h内进行前房穿刺其效果显着,超过24h者此项措施意义不大;②有人主张作结膜切开与结膜下冲洗,但没有被广泛接受;③晚期眼睑结膜由于瘢痕造成的畸形可以通过整形手术矫正。

三、化学性皮肤灼伤

一般处理方法

1迅速脱离污染物,并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20~30分钟以上。

有时应先拭去创面上的化学物质(如干石灰粉)再用水冲洗,以避免与水产生大量热,造成创面进一步损害。

冲洗完后可再用中和剂,中和时间不易过久,片刻之后再用流动水冲洗。

2及时确认是否伴有化学物质中毒,并按其救治原则及时治疗.如一时无法获得解毒剂或肯定致毒物质时,可先用大量高渗葡萄糖和维生素C静点,给氧,输新鲜血液等,如无禁忌应及早使用利尿剂,然后据情况选用解毒剂。

3烧伤病毒按烧伤的治疗方法进行休克复苏及创面处理,早期切除Ⅲ茺焦痂,消除深Ⅱ度创面坏死组织,以切断毒物来源。

4及时处理合并症及并发症,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协助诊治。

发病机理

化学烧伤的致伤机理:

化学物接触人体后可产生局部损害及全身损害,其损害程度与化学物的性质、剂量、浓度、接触时间及面积、处理是否及时及有效等因素有关。

1局部损害

化学物对局部组织的损害有氧化作用、还原作用、腐蚀作用、原生质毒、脱水作用及起疱作用等。

这是由化学物的性质所决定的,一种化学物质可同时存在以上几种。

有的因本身燃烧而致烧伤,如磷烧伤。

有的本身对健康皮肤并无损害,一旦着炎燃烧,造成皮肤烧伤,药物即可通过创面吸收入体内,引起中毒反应。

一般酸烧伤,由于组织蛋白凝固,形成一层痂壳,可预防进一步损害。

碱烧伤后形成脂肪皂化,并可产生可溶性碱性蛋白,故对局部创面有继续损害的过程。

磷烧伤后形成磷酸,可继续使组织损害。

2全身损害

化学药物可从正常皮肤、创面、呼吸道、消化道等吸收,引起中毒及内脏器官的破坏。

化学烧伤的死亡率明显高于一般烧伤病人,就是由于化学毒物引起的中毒及其并发症所致。

由于多数化学物质是由肝、肾排泄,故肝、肾损害较多见。

常见的有中毒性肝炎、急性肝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肾小管肾炎等。

某些化学蒸气直接刺激呼吸道而致损伤,不少挥发生物质由呼吸道排出,亦刺激肺泡及呼吸道,可引起肺水肿及吸入损伤。

有些化学物质可抑制物质由呼吸道排出,亦刺激肺泡及呼吸道,可引起肺水肿及吸入性损伤。

有些化学物质可抑制骨髓,破坏红细胞,引起贫血或溶血。

有的还可引起中毒性脑病、脑水肿、神经损害、消化道溃疡及出血等。

临床表现及处理

1酸烧伤

常见的为硫酸、盐酸、硝酸烧伤,此外尚有氢氟酸、石炭酸、草酸等。

它们的特点是使组织脱水,蛋白沉淀,凝固,故烧伤后创面迅速成痂,界限清楚,因此限制了继续向深部侵蚀。

①硫酸、盐酸、硝酸烧伤:

硫酸、盐酸、硝酸烧伤发生率较高,占酸烧伤的%。

硫酸烧伤创面呈黑色或棕黑色,盐酸者为黄色,硝酸者为黄棕色,此外,颜色改变与创面深浅也有关系,潮红色最浅,灰色、棕黄色或黑色较深。

酸烧伤后由于痂皮掩盖,早期对深度的判断较一般烧伤困难,不能因无水泡即判为浓度烧伤。

硫酸、盐酸、硝酸在液态时可引起皮肤烧伤,气态时吸入可致吸入性损伤,三种酸比较,在同样浓度下,液态时硫酸作用最强,气态时硝酸作用最强,气态硝酸吸入后,数小时即可出现肺水肿。

它们口服后均可造成上消化道烧伤,喉水肿及呼吸困难,甚至溃疡穿孔。

其处理同化学烧伤的急救处理原则:

硫酸烧伤后应立即用纸或布轻沾去残留酸,切忌擦破皮肤,然后用大量水冲洗,盐酸硝酸可立即用水冲洗,冲洗后,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或氧化镁、肥皂水等中和留在皮肤上的氢离子,中和后,仍继续冲洗。

创面采用暴露疗法,如确定为Ⅲ度,迟早切痂植皮。

吸入性损伤按其常规处理.吞食强酸后,可口服牛奶、蛋清、氢氧化铝凝胶、豆浆、镁乳等,禁忌洗胃或用催吐剂,切忌使用耐火酸氢钠,以免产所,造成胃肠穿孔。

可口服强的松,以减少纤性药物。

②氢氟酸烧伤:

氢氟酸是氟化氢的水溶液,无色透明,具有强烈腐蚀性,并具有溶解脂肪和脱钙的作用。

氢氟酸烧伤后,创面起初可能只有红斑或皮革样焦痂,随后即发生坏死,向四周及深部组织侵蚀,可伤及骨骼使之坏死,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伤员疼痛较重.10%氢氟酸有较大的致伤作用,而40%则对皮肤浸润较慢。

氢氟酸烧伤处理:

氢氟酸烧伤后,关键在于早期处理,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水冲洗,至少半小时,也有主张冲洗1~3小时,冲洗后创面可涂氧化镁甘油(1:

2)软膏,或用饱和氯化钙或25%硫酸镁溶液浸泡,使表面残余的氢氟酸沉淀为氟化钙或氟化镁,忌用氨水,以免形成有腐蚀性的二氟化铵(氟化氢铵)。

如疼痛较剧,可用5%~10%葡萄糖酸钙cm2)加入1%普鲁卡因内行皮下及创周浸润,以减轻进行性损害,北京积水潭医院配制了一种霜剂,外涂创面,每2~4小时换药一次,必要时可包扎,至疼痛消失为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Hayashi报告皮质激素对氢氟酸也有一定效果。

若创面有水泡,应予除去烧伤波及甲下时,应拔除指(趾)甲。

Ⅲ度创面应早期切痂植皮。

③石炭酸烧伤及处理:

石炭酸吸收后主要对肾脏产生损害,其腐蚀,穿透性均较强,对组织有进行性浸润损害,故急救时首先用大量流动冷水冲洗,然后再用70%酒精冲洗或包扎。

深度创面应早期切痂或削痂。

④草酸烧伤及处理:

皮肤、粘膜接触草酸后易形成粉白色顽固性溃烂,且草酸与钙结合使血钙降低,故处理时在用大量冷水冲洗的同时,局部及全身应及时应用钙剂。

⑤铬酸烧伤及处理:

水冲洗后用5%硫代硫酸钠溶液或1%硫酸钠溶液洗涤,再用净水冲洗,或涂上2%二硫基丙醇膏,亦可用5%硫代硫酸钠软膏或10%依地酸钙软膏。

⑥溴烧伤及处理:

这是很危险的。

被溴灼伤后的伤口一般不易愈合,必须严加防范。

凡用溴时都必须预先配制好适量的20%Na2S2O3溶液备用。

一旦有溴沾到皮肤上,立即用Na2S2O3溶液冲洗,再用大量水冲洗干净,包上消毒纱布后就医。

也可立即用酒精洗涤,涂上甘油,用力按摩,将伤处包好。

如眼睛受到溴蒸气刺激,暂时不能睁开时,可对着盛有氯仿或酒精的瓶内注视片刻。

2碱烧伤

临床上常见的碱烧伤有苛性碱、石灰及氨水等,其发生率较酸烧伤为高。

碱烧伤的特点是与组织蛋白结合,形成碱性蛋白化合物,易于溶解,进一步使创面加深,皂化脂肪组织,;使细胞脱水而致死,并产热加理损伤。

因此它造成损伤比酸烧伤严重。

①苛性碱烧伤:

苛性碱是指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刺激性。

其烧伤后创面呈粘骨或皂状焦痂,色潮红,一般均较深,通常在深Ⅱ度以上,疼痛剧烈,,创面组织脱落后,创面凹陷,边缘潜行,往往经久不愈。

苛性碱烧伤其处理关键在于早期及时流动冷水冲洗,冲洗时间要长,有人主张冲洗24小时,不主张用中和剂。

深度创面亦应早期切痂,误服苛性碱后禁忌洗胃、催吐,以防胃与食道穿孔,可用小剂量橄榄油,5%醋酸或食用醋,柠檬汁口服,对坏组织自然脱落形成肉芽创面者,在肉芽创面上以1%枸橼酸溶液湿敷24小时可降低pH,提高植皮成活率。

②石灰烧伤:

生石灰(氧化钙)与水生成氢氧化钙(熟石灰),并放出大量的热,石灰烧伤时创面较干燥呈褐色,较深。

注意用水冲洗前应将石灰粉末擦拭干净,以免产热加重创面。

③氨水烧伤:

氨水极易挥发释放氨,具有刺激性,吸入后可发生喉痉挛,喉头水肿,肺水肿等吸入性损伤,氨水接触之创面浅度者有水泡,深度者干燥呈黑色皮革样焦痂。

其创面处理同一般碱烧伤,对伴有吸入性损伤者,应按吸入性损伤原则处理。

3磷烧伤合并中毒

磷烧伤在化学烧伤中居第三位,仅次于酸、碱烧伤,除磷遇空气燃烧可致伤外,还由于磷氧化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其对细胞有脱水和夺氧作用,五氧化二磷遇水后生成磷酸并在反应过程中产热使创面继续加深,磷蒸气吸入可引起吸入性损伤,磷及磷化物经创面和粘膜吸入可引起磷中毒。

磷系原生质毒,能抑制细胞的氧化过程。

磷吸收后在肝、肾组织中含量较多,易引起肝、肾等脏器的广泛损害。

磷烧伤后病人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恶心,重者可出现肝、肾功能不全,肝肿大,肝区痛,黄疸,少尿或无尿,尿中有蛋白和管型。

由于吸入性损伤及磷中毒可引起呼吸急促,刺激性咳嗽,肺部闻及干湿罗音,重者可出现肺功能不全及ARDS,胸片提示间质性肺水肿,支气管肺炎。

部分病人可有低钙,高磷血症,心律紊乱,精神症状及脑水肿等。

磷烧伤创面多较深,可伤及骨骼,创面呈棕褐色,Ⅲ度创面暴露时可呈青铜色或黑色。

磷烧伤处理:

磷烧伤后,应立即扑灭火焰,脱去污染的衣服,创面用大量清水冲洗或浸泡于水中,仔细清除创面上的磷颗粒,避免与空气接触。

若一时无大量清水,,可用湿布覆盖创面,为避免吸入性损伤,病人及救护者应用湿的手帕或口罩掩护口鼻。

病人入院后,用1%硫酸铜清洗形成黑色磷化铜,便于清除,然后再用清水冲洗或浸泡于水中。

注意硫酸铜的用量以及创面不发生白烟为度。

残余创面的磷化鲷应用镊子仔细清除,再用清水冲洗后,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湿敷,中和磷酸,4~6小时后改用包扎,严禁用油质敷料。

深度创面应迟早切痂植皮,磷烧伤后均应注意保护内脏功能,给予高糖,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早期输液量应偏多,早给碱性药,早给利尿药,给予能量保剂应用等。

早期应用钙剂可避免发生磷中毒,已发生磷中毒者应用钙剂后,可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磷的排泄,并促进受伤脏器的恢复。

4,氰化物及烧伤中毒

氰化物按化学结构可分为无机氰化物和有机氰化物,后者变称腈类化合物,氰化物进入体内后,氰离子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阻碍其细胞色素还原为带二价铁的还的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使细胞不能得到足够的氧,造成"细胞内窒息"。

急性中毒者动静脉血氧差可自正常的4%~5%降至1%~%,故易致呼吸中枢麻痹,并造成死亡。

氰化物烧伤处理:

氰化钠、钾及氢氰酸等,先用大量水冲洗,冲洗后用3%硼酸水湿敷,或1:

4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

氰化物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胸痛、胸闷、头晕、耳鸣、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瞳孔缩小或扩大、陈发性或强直性抽搐、昏迷,最后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其中毒处理为迟早给予亚硝酸异戊酯和亚硝酸钠。

现场或运送途中,可给患者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每隔15~30秒至数分钟一次,不要超过5~6支,吸入至静注亚硝酸钠为止。

30%亚硝酸钠10~20ml(6~12mg/kg),以2~3ml/分的速度静脉注射,然后在同一针头下给予25%硫代硫酸钠50ml,必要时1小时重复注射一次。

注射时速度勿快,以免引起低血压。

局部创面应先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然后用%的高锰酸钾冲洗,再用5%硫代硫酸钠冲洗,应该注意的是亚硝酸钠及硫代硫酸钠对有机氰中毒无解毒作用,且亚硝酸钠本身对机体有损害作用。

5氯化锌及硝酸银:

水冲洗后,用小苏打洗涤。

6三氯化砷:

先用水冲洗,再用25%氯化铵溶液湿敷,最后用2%二巯基丙醇软膏涂。

7农药(有机磷、有机氯):

立即用小苏打或肥皂水洗涤,再用清水冲洗。

但敌百虫禁用上述碱性液处理,因敌百虫遇碱后毒性反应大。

在受上述灼伤后,若创面起水泡,均不宜把水泡挑破。

四、化学中毒急救

实验中若感觉咽喉灼痛、嘴唇脱色或发绀,胃部痉挛或恶心呕吐、心悸头虽等症状时,则可能系中毒所致。

视中毒原因施,以下述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治疗,不得延误。

1固体或液体毒物中毒有毒物质尚在嘴里的立即吐掉,用大量水漱口。

误食碱者,先用2%的硼酸溶液反复漱口,再用洁净水多次漱洗,最后饮大量水后喝些牛奶或。

误食酸者,先用3%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复漱口,再用洁净水多次漱洗,最后喝水,再服Mg(OH)2乳剂,最后饮些牛奶。

不要用催吐药,也不要服用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重金属盐中毒者,喝一杯含有几克MgSO4的水溶液,立即就医。

不要服催吐药,以免引起危险或使病情复杂化。

砷和汞化物中毒者,必须紧急就医。

在“TheMerckIndex,9thEdition”p.MISG21-28中载有各种解毒方法,必要时应查阅提供给医生,以便及时对症下药。

2吸入气体或蒸气中毒者立即转移至室外,解开衣领和钮扣,呼吸新鲜空气。

对休克者应施以人工呼吸,但不要用口对口法。

立即送医院急救。

五、烫伤、割伤等外伤应急处理

烫伤、割伤等外伤,在烧熔和加工玻璃物品时最容易被烫伤,在切割玻管或向木塞、橡皮塞中插入温度计、玻管等物品肘最容易发生割伤。

玻璃质脆易碎,对任何玻璃制品都不得用力挤压或造成张力。

在将玻管、温度计插入塞中时,塞上的孔径与玻管的粗细要吻合。

玻管的锋利切口必须在火中烧圆,管壁上用几滴水或甘油润湿后,用布包住用力部位轻轻旋入,切不可用猛力强行连接。

外伤急救方法如下:

1割伤先取出伤口处的玻璃碎屑等异物,用水洗净伤口,挤出一点血,涂上红汞水后用消毒纱布包扎。

也可在洗净的伤口上贴上“创口贴”,可立即止血,且易愈合。

若严重割伤大量出血时,应先止血,让伤者平卧,抬高出血部位,压住附近动脉,或用绷带盖住伤口直接施压,若绷带被血浸透,不要换掉,再盖上一块施压,即送医院治疗。

2烫伤一旦被火焰、蒸气、红热的玻璃、铁器等烫伤时,立即将伤处用大量水冲淋或浸泡,以迅速降温避免深度烧伤。

若起水泡不宜挑破,用纱布包扎后送医院治疗。

对轻微烫伤,可在伤处涂些鱼肝油或烫伤油膏或万花油后包扎。

实验室医药箱

医药箱内一般有下列急救药品和器具。

①医用酒精、碘酒、红药水、紫药水、止血粉,创口贴、烫伤油膏(或万花油)、鱼肝油,1%硼酸溶液或2%醋酸溶液,1%碳酸氢钠溶液、20%硫代硫酸钠溶液等。

②医用镊子、剪刀,纱布,药棉、棉签,绷带等。

医药箱专供急救用,不允许随便挪动,平时不得动用其中器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