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17295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docx

《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docx

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

构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

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

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开发区、工业园区是城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作为开发区、工业园区的重要基础设施,开发区的电网建设对开发区、工业园的运营、企业的生产经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提高工业开发区供电电网的超前性、科学性,掌握开发区、工业园用电需求和发展方向,是保证开发区、工业园区用户得到及时可靠的电力优质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全过程管理的背景。

1、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概况。

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面积33平方公里,干道支路59公里。

自成立开发区以来,路网框架统一规划,形成“七纵九横”道路环网骨架,可利用的建设用地全部实现“七通一平”。

同时,开发区托管马鞍山市雨山区银塘镇“四村一政区”,拥有国家级马鞍山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和11.2万平方米的高性能、智能化、网络化综合创业孵化基地。

开发区通过提供良好的环境和高效的服务,吸引了一大批中外知名企业如日本大同、蒙牛乳业、江苏雨润、福建达利、广东科达、中钢天源等企业来此投资兴业并获得长足发展。

2、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电网现状。

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电网主要由马鞍山供电公司电网供电。

截止2012底,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为22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金山变及宋山变2座。

目前35千伏用户4个,其他区域均依靠110千伏变电站的10kV出线供电。

3、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荷特点。

以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10kV电力用户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开发区10kV电力用户中,工业类用户负荷比重最大,用户数也最大;居民、非居民类用户负荷比例次之;随着开发区土地开发和征迁地推进,农业用户正在逐步萎缩,负荷比例最小。

开发区的用户比例和负荷性质决定了全力保障工业企业的用电需求和服务工作是开发区、工业园区客户服务的主要任务。

作为该区域的电力服务企业,供电公司应该及时解决的所受理的用电申请需求。

4、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原有供电方案制定方式及问题。

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10kV电力用户用电申报方式多采用每户分散方式申请。

供电公司根据用户需求,均要一一进行供电方案制定,分别提供满足相应用户需求的外部电力设施规划和内部供电方案。

比如开发区一个临近区域,先后引进两家企业后,因为投产时间不同,用户用电申请时间不同,供电公司无法进行有效的统一规划。

这样一来,随着用电需求的陆续产生,前期建设投运的供电线路及路廊资源也变得很难适应新的用电格局需求,新线路规划建设也不能及时跟上。

同时,工业类用户一般电力设备容量较大,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业扩供电方案编制导则》关于确定供电电压等级的相关规定,一条10kV线路可供容量为8000-10000KVA,当用户设备容量超过3000kVA时,用户电源宜采用10kV专用线供电。

在对各类用户的供电服务过程中常出现,并非所有专线用户受电设备容量均能接近8000kVA,有的即便达到8000kVA容量的规划负荷的用户,受电设备设施也往往分期实施。

例如,2012年2月开发区投运的一家工业企业,申请容量9000kVA,其中一期1260kVA,其他二期实施。

供电公司根据用户终期需求从金山变新出一条专线供给该用户。

但使用近一年来,专用线所带负荷仅1260kVA,远远低于经济运行的8000kVA容量要求。

从实际工作中的总结中发现,若每个用户均采用专用线供电,将会造成变电所间隔可供负荷却无法达到充分利用。

从电网资源使用现状看,接至2012年8月,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两座110千伏变电站,宋山变24个10kV出线间隔已经用完,金山变可用24个10kV出线间隔只剩余一条尚未规划。

而随着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推进,仍有大批工业企业即将入驻,供电公司可以向新增的用户提供的10kV专用线已用完,无资源可分配。

但“OPEN-3000调度自动化信息集成系统”对变电站负荷的实时运行情况看,现有110kV变电站负荷率不高,特别是开发区2座110kV变电站的10kV出线中,80%的专线严重轻载,运行负荷达不到可供容量的10%,整个变电所也出现持续轻载运行状况。

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原有供电方案制定方式和供电服务遇到了瓶颈。

二、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的内涵和特征。

(一)、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的内涵

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的内涵,就是贯彻国家电网服务电力客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理念,围绕供电服务的中心工作,在前期电源规划和供电方案制定环节,优化电网、线路路廊等资源配置,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深化优质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创立适应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的供电服务方式,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加。

(二)、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的特征

特征一:

发挥主动性,建立供电服务对接渠道。

马鞍山供电公司作为开发区、工业园供电服务的主体,应主动联系开发区管理单位,建立沟通平台,从电网规划、业扩报装、配电建设与设施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建立一套满足开发区、工业园区供电用户用电需求的供电超前服务流程和供电方案制定导则。

特征二:

注重统筹性,加强供电方案的科学性。

将供电服务的客户按照地理位置、用电负荷类别、负荷增长情况等因素进行分类,并将地理位置临近用户用电规划进行统筹管理,按照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外部电源和内部供电方案,统一规划外部电源,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提高配电设施利用率和资源的有效使用率。

特征三:

强调连续性,加强过程化服务。

针对开发区、工业园区用户进驻时间存在先后顺序,企业设备和负荷增长存在周期性和一定的过程等特点,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还应包括:

对已经投运的用户和即将投运的用户进行全过程的服务,实时了解进驻企业到位情况,用户分期实施情况,进而全面了解供电方案中,负荷增长情况,校正前期供电线路规划,提供科学的负荷调整依据。

三、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的内容和做法

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自2012年底实施以来,马鞍山供电公司秉承优质服务理念,积极贯彻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精神,制定了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全面了解开发区、工业园区地区招商引资单位规划、用电区块内用户分期用电需求,在供电方案制定环节中充分考虑用户需求,从供电方式、电源信息、运行方式等多方面科学制定满足用户的优化方案,有效解决了开发区地区招商引资单位供电电源紧张状况。

1、变被动为主动,建立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供电服务“热线”,为开发区、工业园区企业提供全面实时的供电服务。

供电公司在受理开发区、工业园区内用户用电申请后,即同步与招商引资单位即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进行沟通对接,采取电话沟通、上门服务、后期用电信息反馈等多种渠道,主动了解和解决开发区供用电问题。

将为企业的服务进行前期延伸,提前了解、收集、掌握开发区对规划区域的招商引资计划、招商单位的性质等相关用电需求和发展方向,对即将进驻的企业进行负荷预测,超前制定一个片区科学的供电方案规划,以便在该区块内,招商引资单位进驻该区域后,一经申请即可及时得到相应供电方案。

其次,实行重点工程客户经理制,负责承办用户业务咨询、用电报装和技术指导等工作,确保开发区内每一项用户用电由一组大客户经理全过程负责受理、协调、督促。

客户经理与开发区用户“一对一”绑定,将供电公司负责方案制定的客户经理与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负责人之间进行直接对接,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负责人可以随时联系负责客户经理,客户经理一方面向用户随时答复业务疑问,另一方面及时将用户需求反馈至供电公司相应部门。

客户经理不仅仅制定面向单个用户的供电方案,结合利用对接机制获得的信息与公司该片区周边用电规划,制定面向供电公司内部的电力规划方案,为后续待入住企业初步拟定方案。

同时将面向用户的电力规划方案信息反馈至公司配电规划、运维部门,将用户电网规划纳入主网规划中,使得开发区、工业园区电网的延伸更加贴近用户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通过一个工作、一个项目的服务追踪,实时了解用户及政府需求,确保为开发区用户工程提供快捷的供电服务。

2、优化电网机构,统筹分配电网资源。

针对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增用户,改变以往一对一、点对点的服务方式,采用一对多服务理念,在方案制定过程中做到不仅单独满足一户的供电需求,也同步了解临近区域用户用电需求,把与开发区管理委员前期对接过程中获得的信息科学反映在供电方案的制定中,优化资源配置。

具体措施表现为:

(1)增加变电站10kV间隔资源开发力度。

在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过程中,发现开发区内大工业类用户、居民小区用户的负荷具有分期实施特点。

即总规划负荷一般较大7000-8000kVA左右,宜配置10kV专用线。

但大工业用户多根据自身生产水平发展需求分期实施,前期容量需求低于8000kVA,分期实施时间可能多间隔几年;而居民小区虽然总规划容量较大,但前期入住率过低,线路、设备容量也没有充分利用。

按照以前的供电方式,无论用户是否分期实施,方案制定均按照总期负荷配置专线,造成每户均分配一个变电站10kV主线间隔,而投运后出线前期线路负载率过低,造成间隔资源无法充分发挥。

针对这类问题,在供电规划过程中,采用变电所外增设出线间隔拓展环网柜的方式,变电站10kV间隔先接入站外环网柜,而通过增设环网柜出线间隔的方式,多个出线间隔可以接入多个用户,实现变电站一个10kV间隔达到多个间隔的使用效果。

如,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两个10kV高压用户:

马鞍山马钢晋西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用电类别为大工业用户,用户终期容量需求为7500kVA,一期2125kVA,二期5375kVA,二期计划三年后实施;马鞍山中冶经济技术开发区置业有限公司在邻近位置开发安置房居民小区,配电房设备容量需求为3830kVA,计划一年内实施。

在方案制定过程中,电源方式采用在变电所外增设壹台两进两出环网柜方式,两户共用一个金山变站内的6323间隔,但分别从环网柜出线。

这样,在两户前期负荷未达到满负荷前,合用间隔,不仅同时满足了该两户的电源需求,提高同一个间隔的负载率,也分别降低了两户的前期投资成本。

(2)充实线路供电容量配置度。

工业园区规划地块多为原农村地区拆迁区域或者未开发地块,因原农村地区用电负荷小,拆迁前电力设施薄弱,多数为城市主干架空线的分支线路,甚至没有电力实施延伸至规划地块。

为了避免同一地块电网的重复建设,通过与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对待开发区块进行整体的电网规划。

在获悉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工业园内沿红旗南路两侧小企业的供电需求后,马鞍山供电公司认真分析了该地块的需求特征:

该地块原为农村地区拆迁区域,地区无临近10kV公用主干线,而规划引入约8家企业,合计容量8600kVA,但每家用电负荷均未达到3000kVA,即单个用户达不到专线配置要求,总容量达到专线配置要求。

结合这个用电区块特征,采取金山变单独供出一条公用专线作为8家企业的电源。

沿红旗南路沿线设置1个环网柜、4个分支箱,分支箱位置根据待用电企业位置,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选择布局位置,使各家接入电源路径最优。

该条线路已经于2013年9月25日顺利送电,先期入住的企业也得到可靠的外部电源。

(3)、提高调度超前性。

通过并用出线间隔、合用专线,虽然有效地解决了专用线资源的供需矛盾,满足了用户的前期用电需求,提高了电力线路的负载率。

但是用户实际负荷增长情况也应持续关注,以全面保证用电的可靠性。

通过对接,一方面走访了解近期负荷的使用情况,另一方面也调研用户的后期用电规划,提前做好配网线路负荷转移预案。

通过超前规划,保证各类用户在负荷高峰期、负荷增长后电力的持续、安全、可靠供电。

四、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取得的效果。

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以来,截至2013年9月份,已经答复开发区用户供电方案70户,其中通过对接机制,实现资源整合的50户,其中并用出线间隔用户15户,合用专线用户35户。

有效解决了开发区新增用户的用户需求,缩短了供电方案答复时间,电网及路廊资源得到有效综合利用,节省了用户外线电源设计时间,推动了优质服务的工作水平。

具体表现为:

(一)、电网规划建设快速推进。

通过与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供电公司第一时间获取开发区的地域规划,提前对待开发的用电地块进行统一的外部10kV电源规划,电网规划对接工作有序进行,提高了线路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促进了开发区及入住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增长。

在答复的供电方案中,已经顺利实施25户,并用出线间隔用户8户,合用专线用户17户,有效增加了开发区用户数量,拓展了电力市场。

通过整合,特别是在已运行的4条专线中,负载率也由10%提高到40%-50%,节省了电力设施投资,电网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同时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经济性。

(三)、社会效益明显,服务形象得到提升。

通过对接机制,供电服务工作得到前移,供电公司将电力设施规划、建设至开发区用户的“家门口”,将供电与用电的进行了高效的对接。

从高压用户业扩报装环节看,在用户申报用电申请后,便可顺畅的获得供电电源,缩短了供电答复时间,方案答复时间比机制实施平均节省7天的时间。

同时,10kV外线的统一设计后,避免了用户重复设计,节省了工程实施时间。

做到了不仅满足了用户需求,也节省了用户电力设施建设成本。

电网10kV出线使用和建设的得到了整合,不仅节省了用户投资,对、道路电力管位、架空路廊资源也得到了经济化使用,节省社会成本。

建立和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用电需求前期对接机制的实施以来,为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所招商单位提供了有效并且高效的电力服务,不仅获得了开发区的工作认可,也赢得了用户的良好口碑,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力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