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0194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0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

名校解析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

三明一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题

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重组DNA是在体外进行的

B.基因工程又叫做重组DNA技术

C.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必须是大肠杆菌等原核生物

D.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基因工程的操作环境是生物体外,因此重组DNA是在体外进行的,A正确;基因工程又叫做重组DNA技术,B正确;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可以是大肠杆菌等原核生物细胞,也可以是动植物细胞,C错误;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基因工程的内涵、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等相关知识,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

2.在生物工程中需用到多种工具酶,下列关于生物工程中酶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纤维素酶可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B.胰蛋白酶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用于提取目的基因D.DNA连接酶可用于DNA片段的拼接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A正确;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剪碎的动物组织,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B正确;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用于提取目的基因和切割运载体,C错误;DNA连接酶可将双链DNA片段“缝合”起来,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因此可用于DNA片段的拼接,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与DNA连接酶的作用等相关知识,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

3.很多生物工程技术都需要进行筛选,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标记基因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是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B.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后要进行筛选,目的是要对种间杂种细胞进行组织培养

C.动物细胞融合后要进行筛选,因为并非所有细胞都会融合,融合的细胞也不都是杂种细胞

D.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至少要进行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选出针对目标抗原其抗体为阳性的杂交瘤细胞

【答案】D

【解析】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针对目标抗原其抗体为阳性的杂交瘤细胞。

4.利用细菌大量生产人类干扰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适当的酶对运载体与人类干扰素基因进行切割与连接

B.用适当的化学物质处理受体细菌表面,将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菌

C.通常通过检测目的基因产物来检测重组DNA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菌

D.受体细菌内能合成人类干扰素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

【答案】C

【解析】

需要用限制酶对运载体与含有人类胰岛素基因的DNA分子进行切割,并用DNA连接酶将两者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A正确;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菌时,需要感受态细胞,即用CaCl2处理细菌细胞使之处于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B正确;通常通过检测目的基因产物来检验重组DNA是否表达,而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重组DNA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菌,C错误;受体细菌内能合成人类干扰素,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名师点睛】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

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

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5.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主要蛋白。

以下有关该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内含子

B.基因中的启动子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中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

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作为受体细胞

D.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产生黏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NA分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培育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主要蛋白的转基因马铃薯”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用某种生物发育的某个时期的mRNA,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没有内含子,A错误;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因此基因中的启动子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中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B正确;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作为受体细胞,C正确;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通常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使它们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进而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形成重组DNA分子,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D选项的判断,理解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是判断的关键。

6.下图为CYP基因结构示意图,其中K、M区段为内含子,其编码CYP酶。

若该基因经改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CYP酶,则改造后的CYP基因编码区无______片段。

A.E、OB.J、KC.K、MD.L、N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与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与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相比,真核生物基因的编码区是不连续的,由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外显子(图示J、L、N区段)和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内含子(图示K、M区段)间隔而构成,而原核生物的基因编码区是连续的,其中不存在内含子区段。

为了使CYP基因能在大肠杆菌(原核生物)中表达,应当将图示中K、M所示的内含子区段去掉,C正确,A、B、D均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与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的异同,据此分析各选项。

7.下列所示的黏性末端是由几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产生的(  )

A.1种B.2种C.3种D.4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限制酶的作用及其特点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每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只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切割磷酸二酯键,据此分析图示中的4个黏性末端可知:

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依次如下图所示。

这4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各不相同,因此图示中的黏性末端是由4种限制酶作用产生的,A、B、C均错误,D正确。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明辨图中的末端为四种不同的黏性末端,据此围绕“限制酶的作用及特点”分析判断各选项。

8.2018年3月14日物理学家霍金去世,他曾经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渐冻症”。

有研究表明,该病是由于突变的基因使神经元合成了某种毒蛋白,从而阻碍了轴突内营养物质的流动;也有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制作前驱细胞,然后移植给渐冻症实验鼠,能延长其寿命。

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将控制合成破坏运动神经元的毒蛋白基因替换,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B.植入神经干细胞,使受损的运动功能得到恢复,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C.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D.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分化成的多种细胞中的核遗传物质不完全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干细胞的特性及其应用、细胞分化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将控制合成破坏运动神经元的毒蛋白基因替换,导致神经元不能合成破坏神经元的毒蛋白,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A正确;植入的神经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相应的运动神经元,使受损的运动功能得到恢复,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B正确;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分化成多种细胞属于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变,C正确,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细胞分化的机理理解不到位,误认为分化的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事实是:

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类型的细胞中,mRNA和蛋白质的种类大部分相同,只有少部分不同,遗传物质不变。

9.在DNA测序工作中,需要将某些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限制位点在DNA上定位,使其成为DNA分子中的物理参照点。

这项工作叫做“限制酶图谱的构建”。

假设有以下一项实验:

用限制酶HindⅢ、BamHⅠ和二者的混合物分别降解一个4kb(1kb即1千个碱基对)大小的线性DNA分子,降解产物分别进行凝胶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降解产物分开,如下图所示。

据此分析,这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该DNA分子上的限制位点数目是以下哪一组?

A.HindⅢ1个,BamHⅠ2个B.HindⅢ2个,BamHⅠ3个

C.HindⅢ2个,BamHⅠ1个D.HindⅢ2个,BamHⅠ2个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图示信息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限制酶的作用特点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的能力。

【详解】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单独用限制酶HindⅢ降解(左图)一个4kb(1kb即1千个碱基对)大小的线性DNA分子,可得到2.8kb和1.2kb的两段,说明该DNA分子上有1个限制酶HindⅢ的限制位点,而单独用限制酶BamHⅠ降解(右图)该DNA分子,则得到1.8kb、1.3kb和0.9kb的三段,说明该DNA分子上有2个限制酶BamHⅠ的限制位点。

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

【点睛】以题意和图示呈现的用限制酶HindⅢ、BamHⅠ和二者的混合物分别降解“一个4kb大小的线性DNA分子”得到的DNA片段的种类及其大小等信息为切入点,明辨该线性DNA分子上含有的酶HindⅢ和BamHⅠ的限制位点的数目,据此判断各选项。

10.下列与基因工程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B.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不必知道目的基因的全部序列

C.以抗毒素合成基因为目的基因可培育出抗病毒植株

D.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的操作,蛋白质工程不是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及其应用、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A错误;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只要设计出目的基因的引物,接下来即可自动进行,因此不必知道目的基因的全部序列,B正确;抗毒素合成基因属于抗真菌基因,因此以抗毒素合成基因为目的基因可培育出抗真菌植株,但不能培育出抗病毒植株,C错误;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因此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都是分子水平的操作,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对C选项的判断,究其原因是混淆了基因工程中常使用的抗病毒基因与抗真菌基因。

常使用的抗病毒基因有:

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病毒复制酶基因,常使用的抗真菌基因有:

几丁质酶基因、抗毒素合成基因。

11.下图为cDNA形成和PCR扩增过程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②⑤过程的酶都是DNA聚合酶,都能耐高温

B.催化①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

C.④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单链DNA结合

D.如果RNA单链中A与U之和占该链碱基含量的40%,则一个双链DNA中,A与U之和也占该DNA碱基含量的40%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形成cDNA过程和PCR扩增过程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中的“目的基因的获取”的知识,其中①是以RNA为模板形成单链DNA的逆转录过程;②是以单链DNA为模板合成双链DNA的DNA分子复制过程;③④⑤依次是PCR反应过程中的变性、复性、延伸阶段。

【详解】②过程为DNA复制,⑤过程为延伸,催化②⑤过程的酶都是DNA聚合酶,但催化②过程的酶不耐高温,催化⑤过程的酶是热稳定DNA聚合酶,具有耐高温的特点,A错误;①过程为逆转录,催化①过程的酶是逆转录酶,B错误;④过程为复性,温度降到55℃至60℃时,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分别与两条DNA单链结合,C正确;DNA分子中不含碱基U,D错误。

【点睛】以图示中的箭头和文字信息为切入点,围绕“中心法则、PCR的反应过程”的相关知识,明辨图中数字所示的生理过程,进而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12.下列关于PCR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技术应用体内DNA双链复制原理,也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条件

B.PCR技术建立在对扩增的目的基因序列完全已知的基础上

C.该技术需要一对特异性的引物,要求一对引物的序列是互补的

D.该技术需要解旋酶和热稳定的DNA聚合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关于PCR技术的相关知识:

(1)概念:

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

DNA复制;(3)前提条件:

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4)条件:

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5)过程:

①高温变性:

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②低温复性:

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

合成子链。

详解:

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是模板、原料、能量和酶,A正确;PCR技术的前提是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而不是目的基因的序列完全已知,B错误;该过程需要一对特异性的引物,要求一对引物的序列是不互补的,否则会形成引物二聚体,进而影响目的基因的扩增,C错误;PCR技术不需要解旋酶,通过高温使氢键断裂,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PCR技术的相关知识点,明确其原理是DNA双链复制,但是不同的是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一对引物等。

13.关于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分子水平上的操作

B.基因工程就是改造基因的分子结构

C.蛋白质工程就是改造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D.基因工程能产生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基因,蛋白质工程能产生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基因工程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A错误。

蛋白质工程,是指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蛋白质结晶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蛋白质化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通过对基因的人工定向改造等手段,对蛋白质进行修饰,改造和拼接以生产出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新型蛋白质的技术,C错误。

基因工程不能产生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基因,蛋白质工程能产生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蛋白质,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意在考查考生能否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4.从某海洋动物中获得一基因,其表达产物为一种抗菌性和溶血性均较强的多肽P1。

目前在P1的基础上研发抗菌性强但溶血性弱的多肽药物,首先要做的是()

A.合成编码目的肽的DNA片段

B.依据P1氨基酸序列设计多条模拟肽

C.构建含目的肽DNA片段的表达载体

D.筛选出具有优良活性的模拟肽作为目的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该题目属于蛋白质工程,其基本流程是:

从预期蛋白质(多肽药物)的功能(抗菌性强但溶血性弱)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即B项描述)→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即D项描述)→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合成相应的基因(即A项描述)→构建相应的基因表达载体(即C项描述)→导入受体细胞,相应基因的表达与鉴定。

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5.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不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B.在组织培养中,生长素用于诱导细胞的分裂和根的分化

C.对外植体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后再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植株

D.愈伤组织的诱导往往需要暗培养,再分化一定要有光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壁,需要去掉细胞壁后才能经过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故A正确;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故B正确;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需要保持活性,因此不能对外植体进行灭菌处理,故C错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脱分化不需要光照,再分化时需要光照,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下列关于“筛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都要进行筛选

B.在制备单克降抗体和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杂种植株的过程中都要进行筛选

C.在小鼠胚胎细胞培养过程中,通过筛选可以获得具有无限分裂能力的细胞

D.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需要进行筛选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筛选”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生物育种、生产单克隆抗体、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培养、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在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均需要从众多的不同表现型的子代中进行定向的选择,筛选出符合人类所需要的品种,A正确;在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至少需要两次筛选,分别筛选出杂交瘤细胞以及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筛选出融合的杂种细胞,B正确;在小鼠胚胎细胞培养过程中,具有无限分裂能力的细胞在培养液中得以保留,其他细胞衰亡,不需要筛选,C错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需要进行筛选,以便获得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及单倍体育种的过程、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

17.在下列过程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有几种

①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

②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

③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抗病转基因植株

④利用细胞工程培养“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⑤无子西瓜的大量繁殖

A.一种B.二种C.三种D.四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在培育过程中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①错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需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脱分化和再分化,②正确;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抗病转基因植株,需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才能将成功导入抗病基因的植物细胞培养成抗病转基因植株,③正确;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时,需要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株,④正确;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实现无子西瓜的大量繁殖,⑤正确。

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

【点睛】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相关应用,如微型繁殖等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单倍体育种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此外,植物基因工程也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受体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时,也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株。

18.植物组织培养时所用的外植体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接种,这种处理方法是

A.表面消毒B.灭菌C.喷洒生长素D.灼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外植体要经过表面消毒处理后,才能进行接种,A正确;所用的培养基必须彻底灭菌,但不能对外植体进行灭菌处理,B错误;不需要对外植体喷洒生长素,但培养基中需添加适量的生长素,C错误;灼烧会导致外植体细胞死亡,D错误。

【点睛】理清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原理和条件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原理: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条件:

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19.下图为番茄(2N=24)和马铃薯(4N=48)体细胞杂交示意图,①-⑤表示过程,A-F表示结构。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均为原生质层,②过程可采用电激、离心或振动诱导二者融合

B.③为再生细胞壁,C的形成是原生质体诱导融合成功的标志

C.④过程通常需要避光培养,E需培养在密闭无氧的容器中

D.图中杂种植株理论上为可育的六倍体,每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数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通过①过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后得到的A和B均为原生质体,②过程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可采用电激、离心或振动等物理发诱导二者融合,A错误;③为再生细胞壁,D为杂种细胞,D的形成是原生质体诱导融合成功的标志,B错误;④过程为脱分化,通常需要避光培养,E为愈伤组织,需培养在无菌的容器中,而不是无氧的容器中,C错误;番茄(2N=24)为二倍体,每个染色体组含有12条染色体,马铃薯(4N=48)为四倍体,每个染色体组也含有12条染色体,因此图中的“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理论上为可育的六倍体,每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数相同,均为12条,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等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并与染色体组的知识建立联系。

20.对细胞全能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早期胚胎的细胞都能表现全能性

B.动物细胞融合标志着动物细胞全能性的实现

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依据是细胞的全能性

D.花粉可培育成单倍体,是细胞全能性体现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细胞全能性”为主线,考查学生对细胞全能性、早期胚胎的发育、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早期胚胎发育到桑椹胚时期,细胞都能表现全能性,A错误;动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是杂交细胞,并未实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依据是动物细胞融合,而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的增殖,C错误;花粉可培育成单倍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