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1610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docx

《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docx

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

国际空间站10年变迁历程[20P]

-

 美国太空网近日公布了国际空间站建设过程中部分珍贵的太空照片,照片记录了国际空间站成长过程的一个个重要历史时刻。

  

  

  

  魅力迷人

    在阳光的照射下,国际空间站闪烁着金黄色的光芒,显得魅力迷人。

与此同时,地球为国际空间站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舞台背景。

2010年2月10日午夜时分,执行STS-130任务的“奋进”号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对接前,“奋进”号上的一名宇航员捕捉到绝美的一刻。

  

  

  孤独的守望者

    俄罗斯制造的“曙光”号功能舱发射于1998年,是国际空间站的首个组成部分。

图中,它正孤独地翱翔于太空之中,守望着其余的部分以及人类宇航员的到来。

这一功能舱可以提供电能和燃料存储等功能,可以作为一个集结点,为“联盟”号和“进步”号宇宙飞船提供对接功能。

  

  

  太空探戈

    1998年12月,执行STS-88任务的美国宇航局“奋进”号航天飞机将“团结”号节点舱与“曙光”号功能舱对接。

“团结”号节点舱是国际空间站的第二个组成部分。

  

  

  来自俄罗斯的爱

    2000年7月12日,在哈萨克斯坦拜克努尔发射场,一枚俄罗斯质子火箭将“星辰”号服务舱送入太空。

“星辰”号服务舱为国际空间站提供生活空间,并在某种程度上起到生命支持系统的功能。

  

  

  结构组合

    2000年10月11日,美国宇航局“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执行STS-92任务的宇航员们为国际空间站安装“Z1-Truss”结构。

在“Z1-Truss”结构中,有四个控制力矩陀螺仪,可以为国际空间站提供高度控制功能。

“团结”号节点舱上安装了一个压力适配器。

一个Ku-band天线可以提供电视接收功能。

  

  

  我要飞翔

    2000年11月30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飞往国际空间站。

执行STS-97任务的宇航员将为国际空间站安装P6架构和平台上的翼状太阳能组合板。

  

  

  与我对接

    国际空间站“命运”号实验室代表了美国科学的脊梁。

本图显示的正是以地球为背景的“命运”号实验室。

2001年2月7日,“命运”号实验室搭乘“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执行STS-98任务的宇航员拍摄下这张照片。

  

  

  新手臂

    2001年4月21日,执行STS-100任务的“奋进”号航天飞机上宇航员抵达国际空间站后,为空间站安装了一条新的机械臂、一个UHF天线和“命运”号实验室的科学实验平台。

  

  

  回到我身边

    本图显示,国际空间站正在等待更多的模块舱和支持元素。

本图由“发现”号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于2005年8月6日拍摄。

“发现”号航天飞机于7月26日发射升空,这是美国宇航局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两年多后再一次重回国际空间站。

  

  

  重新开始

    2003年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事件发生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被迫延期。

9月,太空漫步者为国际空间站安装了一对巨大的支架和两个宽阔的太阳能电池板。

12月份的一次任务为国际空间站的电力网络重新布线,安装了一个新的支架部件,并进行人员轮换。

  

  

  再见,哥伦布

    2008年2月18日,以蓝白色地球为背景,国际空间站和“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开始分离。

在图片右上部,从国际空间站伸出来的欧洲“哥伦布”号实验室清晰可见。

  

  

  裂缝

    2007年10月30日,执行STS-120任务的“发现”号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为国际空间站上的一个太阳能电池板进行调换后,太阳能电池板上出现一大一小两条裂缝(左侧为较大裂缝)。

  

  

  意大利“和谐”号节点舱

    2007年11月14日,意大利制造的“和谐”号连接节点舱和PMA-2航天飞机对接端口悬挂于国际空间站机械臂的末端。

  

  

  “希望”号

    2008年3月24日,执行STS-123任务的“奋进”号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分离。

从“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看过去,蓝白色的地球与漆黑的太空为国际空间站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背景。

日本“希望”号存储舱出现于中央舱的顶部。

  

  

  机械臂

    当“奋进”号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之时,“德克斯特”机械手紧紧抓住国际空间站的机械臂。

  

  

  对接入口系统

    2010年1月14日,俄罗斯宇航员奥列格-科托夫(穿红色条纹航天服者)在一次太空行走过程中,对国际空间站新安装的“探索”号实验舱进行操作,以激活它的对接入口系统。

  

  

  “宁静”号节点舱

    2010年2月14日,“奋进”号航天飞机仍在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时,在新安装的“宁静”号节点舱中,执行STS-130任务的航天飞机飞行员特里-维特斯(下)、任务专家史蒂芬-罗宾逊(右上)以及空间站中的日本宇航员野口聪一进行合影。

  

  

  面向世界的窗口

    2010年2月17日,在STS-130任务中,国际空间站开启了“炮塔”观测舱全部7个舷窗。

  

  

  迎接黎明

    2010年5月18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宇航员将俄罗斯新研制的“黎明”号舱安装于国际空间站“曙光”号功能舱面向地球方向的一个端口上。

  

  

  继续成长

    国际空间站还将继续成长。

预计到2011年随着美国宇航局航天飞机全部退役,俄罗斯实验室将有望继续完成空间站的建设和实验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