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1651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docx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

大家如果还有关于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复习资料、院校选择、学习方法、大纲解析、考研真题等问题,可以加我QQ:

1255359636,我是勤思教育学贺老师,我在不忙的时候可以帮大家解答疑问。

 

教育研究方法树图

一教育研究概述

教育研究的界说

教育研究的含义

教育研究是以发现货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的过程。

教育研究的意义

1,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2,教育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理论的基础。

3,教育研究能够增强研究者的能力,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主要途径。

教育研究的类型

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对教育对象)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研究目的)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研究范式)

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直觉观察期(古希腊-16C)朴素唯物论,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

朴素性和自发性。

1,考察教育问题的立足点,即研究的起点,是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则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2,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3,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4,各种学派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形成不同的思想观点。

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C-20C初)经验论的代表培根,唯理论的代表笛卡尔,康德对两者的结合,夸美纽斯。

具体表现1,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2,教育研究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认识论糅合在一起的,形成了以分析为主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并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即归纳法和演绎法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使教育研究方法论在科学化进程上前进了一步4,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

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C初-20C50s)代表人物杜威、梅伊曼和拉伊。

1,从其他学科移植了多样的研究方法,如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等,自然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实验法、比较法、统计法以及心理学所使用的一些如心理测量方法等。

还没有形成独特的教育学方法论体系2.出现了方法论的分野:

进步派和传统派、实用的和理论的、实证的和思辨的3,使用注意倾向明显:

经验-理论-检验-扩充材料-新理论(轻理性)4,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的发展,如比较教育学

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时期(50s后)受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影响,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

1,科学研究渗透到自然和社会的广泛领域2,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产生了系统理论等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新学科,科学研究及思维方式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增强3,当代科学走着既分化又综合的发展道路,产生了协调科学研究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方法论,教育研究也不例外

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

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2.现状:

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3.存在问题:

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教育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1,自然化、生态化2,综合化3,多文化趋势4,现代化

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

要从客观的教育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教育问题

创新性原则

体现在选题、研究方法和角度,研究结论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实际情况出发,体现在注意选题的生活基础及研究对象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上

伦理原则

教育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必须符合当前的道德伦理,不能够违反法律法规,损坏他人身心健康等,这是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因为教育对象是人1,评估研究的伦理可接受性2,充分认识并尊重研究对象的权利3,研究者应承担对研究者应负的责任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选题阶段问题的提出与背景,研究假设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设计阶段研究内容和对象的缺点,抽样,方法的选择,指标选择,时间和经费安排

搜集资料阶段

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总结与评价阶段结论与优缺点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

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及特点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

它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特点:

1,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2,研究的周期较长

3,针对性、实践性强

4,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教育研究方法的功能

1,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学科实现突破性进展的必要条件

2,教育研究方法能够提高研究人员的素养与研究能力

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研究、内容分析法—定量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选题的主要来源

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选题的基本要求

问题有研究价值

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实际问题)

课题研究的设计

教育研究假设

假设的含义与作用

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信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

假设是理论的先导,起着核心作用:

1,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目的,限定研究数据的收集范围

2,根据假设的内容,设计具体的方案手机数据,进一步验证假设

3,有利于研究者对变量进行有效控制,避免研究的盲目性,保证研究结果的质量

假设的主要类型

依据假设的形成分归纳假设、演绎假设和研究假设

依据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分描述假设、解释假设和预测假设

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

自变量:

实验变量,是由实验者设计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有计划地变化的实验情境或条件因素。

因变量:

反应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是实验者需观察、测量、计算的变化因素

无关变量:

干扰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因素

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

假设表述应简单明了具体明确;另外研究假设中的变量应是可以操纵和测量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应是有意义的、可检测的。

教育研究方案的制定

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1,界定总体。

总体,即特定研究对象的总和。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样组,它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成为样本容量。

抽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2,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对于描述研究和调查研究,大小为总体的10%,除少数情况外不少于100;相关研究和比较研究,满意样本每组不少于30;实验研究,条件控制严格的为每组15人,条件不严格的为一个自然教学班)

3选择抽样方法并抽取样本。

取样基本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抽签、随机数目表),适用条件是样本总体个数有限且数量不大,优点是方便易行,缺点是不适合大样本;系统随机抽样(等距取样),适用条件是大样本,但不适用于样本分布有周期性的特点情况;分层随机,适用条件是总体成分复杂且各成分之间差异较大的情况,优点是可有效地减少误差,缺点是必须对总体中的各层有一定的了解;整群随机取样,适用条件是总体大、数量多且各层之间同质性较高的情况,有点是抽样方法简单,缺点是误差较大

确定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的、被试特点、研究的主客观条件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等选择方法,主义各种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联系

制定研究计划——1,研究题目2,对研究课题目的及意义的简要说明3,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4,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制定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5,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

包括参加人员水平、研究工作的资料准备情况和研究手段6,研究成果的预计取向及使用范围7,经费概算以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

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选题价值论证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对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状况把握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内容框架的科学性)

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合理性)

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

教育文献概述

教育文献的含义

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1,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确定研究课题的研究方向

2,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

教育文献的等级

1,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时间为依据而创造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

2,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的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目、书目、索引、提要和文献。

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陈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

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电子信息检索系统

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及主要方法

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

分析和准备阶段

搜索阶段

加工阶段(剔除假资料,评价资料的适用性)

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顺查法—按时间范围,时间发生、发展时序

逆查法—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

引文查找法(跟踪法)

综合查找法(综合采用上述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文献检索中的应用

1,脱机检索

2,联机检索,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由中心计算机、数据库、检索终端和卫星通信系统组成,其中美国的DIALOGUE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

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

确认文献的真实性(内审法旨在辨别资料的真伪或完整性、外审法旨在确定资料本身的意义)

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1,基本内容,包括已有研究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和综述者的评价、建议和预测2,格式和内容安排,包括绪论、历史发展状况与评价、当前研究状况和评价、趋势展望、研究改进建议和参考文献

四教育观察研究

教育观察研究

概述

教育观察的含义

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特点:

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观察范围、形式和方法);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有翔实的观察记录

优缺点:

1,不能判断“为什么”这一类因果关系的问题,只能说明“有什么”或“是什么”

2,受观察时间和情景的限制,在研究对象多且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应用较困难3,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观察项目归类推论性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4,观察研究取样小,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性程度不高。

结论只具有个案意义,不具有普遍意义,要小心推广5,受控于研究者的个人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情感色彩,以及研究立场的影响,因而不能使研究保持中立,观察结果的客观性收到影响

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按照观察的情景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按照观察的方式

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活动的关系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按照观察实施的方法

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

教育观察的

实施程序

①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

②编制观察提纲(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进入研究情境

③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

④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

描述记录(日记描述法—裴斯泰洛齐、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

取样记录(时间取样、事件取样)

行为检核表(列出表格,核对重要行为出现与否)

五教育调查研究

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及特点

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教育调查研究的

类型

按照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按照调查研究的目的——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预测调查

按照调查手段——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表法

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①确定调查课题

②选择调查对象

③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

④制定调查计划

⑤实施调查

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问卷

调查

问卷调查的特点及优缺点

优点:

问卷调查的范围广;问卷可以选取大样本量,效率较高;问卷法的结果较少受主、被试交互作用的影响;问卷法的结果较易量化

缺点:

灵活性问题;主试无法直接观察每个被调查者,无法记录被试回答问题时的反应;问卷的效度问题也需关注

问卷的构成

标题与指导语;问题;结束语

问题的设计

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关于问题的内容与表述;关于题目的数量;关于题目的排列

问题的形式

开放式、封闭式和综合式

问题答案的格式

是否式、多项选择式、排序式、等级式、定距式

访谈

调查

访谈调查特点及优缺点

优点:

灵活性强;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访谈提纲;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容易进行深入调查

缺点:

样本量有限,且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无法控制被试受主试的种种影响;干扰因素、不可控因素较多;访谈结果不易量化处理

访谈调查的类型

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

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

访谈调查的过程

选择访谈对象

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

正式访谈(包括初步接触、进行提问、注意记录和结束访谈四个步骤)

测量

调查

测量调查的含义

是用一组测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特点是根据一定法则,以测验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并进行数量化分析

测量调查的类型

定名测量,数字仅代表事物,无绝对零点,无相等单位,不能进行量化和四则运算,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次数和百分数

定序测量,数字仅代表等级或顺序位置,无绝对零点,无相等单位不能进行四则运算,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数等

定距测量,无绝对零点,但有相对单位,能进行加减运算,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标准差等

比率测量,最高级别的量表,有绝对零点和相对单位,可进行任何形式的运算

学业成就测量,也称教育测量,最后以学习成绩来表现

智力测量,也称一般能力测量;常用的有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量表、瑞文推理测验等

能力倾向测量,测被试潜在的某种能力,以了解其发展的可能性,预测个人能力发展倾向

人格测量,也称个性测量,较为著名的有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测验等

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

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的度量,它是评价测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测量效度就是指测量的结果是否能真正反映测量的目标和意图

信度—测量可靠性的度量,它是鉴定测量的结果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注意低信度的测试效度一定低,但低效度的测试信度不一定低

难度—即受测团体中被试者在答案范围内回答题目的程度

区分度—即题目对受测者作答反应的鉴别程度

六教育实验研究

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教育实验研究的含义

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认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基本要素:

自变量和因变量(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察因变量);实验组和控制组;前测和后测

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

教育实验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科学实验活动的基本特点,包括因果关系的探讨、自变量的操作(进行实验处理)、合理控制无关变量;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体现在实验研究对象、实验物质手段、研究方法和教育实验结果上

教育实验研究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

借鉴、模仿自然科学实验

物理学→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实验心理学→实验教育学

从教育活动分化发展而形成

关注价值、情感和个性,强调对象的整体性和定性研究,强调综合的方法

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功能

检验、修改和完善教育理论;促进教育实践的改革与发展;为新的科学理论假说应用于教育实践寻求操作程序

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①教育实验研究的准备阶段(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选定实验研究课题,形成假说;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框架;界定自变量,确定实验处理;因变量的测定;无关变量的控制;进行实验设计

②教育实验研究的实施阶段——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实验处理),观测由此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

③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要对实验中取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确定误差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科学结论,最后进行重复实验或扩大实验

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根据实验的场所和情境来划分

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和功能划分

单因素实验与多因素实验——根据施加实验饮食上的多寡

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根据实验的控制程度和内、外效度的高低来划分

前实验是指不能随机分派被试,可以进行观测和比较,但对无关干扰和混淆因素缺乏控制,误差程度较高。

准实验是指不能随机分派被试,只能按现存班级或群组进行,也不能完全控制无关因素,只能尽量减少误差

真实验是指能随机抽取和分派被试,保证各组被试等质,系统操纵自变量,完全控制无关变量的一种实验。

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教育实验研究效度的含义

就是指实验设计能够回答所要解决问题的程度。

实验的内在效度越高,其结果越能确认是由实验处理所导致;而实验的外在效度越高,其结果的推理范围就越大。

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必要条件,但内在效度的研究结果不一定具有很高的外在效度,而且内、外在效度有时会互相影响。

一般来说,基础研究比较重视内在效度,而应用研究则比较重视外在效度

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

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

影响因素:

历史、成熟、测验、工具、统计回归、被试选择、被试的缺失、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

教育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

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性、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

影响因素:

测验与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霍桑效应);多重实验处理的干扰

教育实验的变量控制

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含义:

一是对外部因素和实验情境的控制能力,包括对各种无关因素的控制;二是研究中对于实验所操纵的自变量的控制程度;三是研究实验设计过程中的控制成分,即研究如何通过实验设计控制无关变量

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消除法、平衡法、抵消法、恒定法、随机法(是教育实验中唯一有可能控制所有无关变量的方法,也是难以完全实现的)

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

单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所罗门四组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教育行动研究概述

教育行动研究概述

教育行动研究的产生与发展——最初始自美国的柯利尔;勒温把行动研究描述成一个螺旋状逐步行进的过程(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将它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是奠基人;考瑞在1953年出版的《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第一个将行动研究引入教育领域;斯坦豪斯首次提出“教师即研究者”;舍恩提出“教师作为反思的实践者”

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是教育实践工作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共同合作,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特点:

为教育行动而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由教育行动者研究

优点:

克服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弊端;有利于突破科学实验的种种限制,比较简便易行,容易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有利于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学校与社会的沟通

缺点:

更实用与小规模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利于宏观的、理论问题的探讨和解决;不能对研究的外部效度做过高要求;需要教师对教育科学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需要教师对工作保持高度的敏感,具有积极主动性和负责任的态度,否则教育行动研究便会流于形式

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①计划

是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定总体规划和每一步具体行动方案。

它是行动研究的首要环节,旨在从基线调研入手,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研究计划。

计划是暂时的、开放的、允许修正的。

②行动

是指计划的实施,它是行动者有目的、按计划的行动过程,通常遵循“计划-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过程。

行动中要注意根据评价和反馈对行动适时调整,同时要适时地将出现的正反馈信息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③观察

是指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行动的背景、影响因素以及行动者特点进行全面考察。

观察是反思、修订计划和进行下一步研究的前提条件

④反思

是一个阶段总结的过程,要注意对自己的实践和行动作批判性思考,即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解释,以提高思考的质量。

反思之后,还要对所研究资料作必要的整理,以为研究的下一个循环或下一个研究作积累。

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资料整理的意义

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对收集和调查研究所得的原始资料或次级资料进行科学的审核、分类、汇总和再加工的过程。

资料整理有利于保证资料的可靠性,使研究资料和数据系统化、条理化,便于保存

资料整理的步骤

①审核—对研究资料进行审查与核实,目的在于保证资料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②分类—是对资料进行分组、归类,是资料整理的核心工作,也是汇总资料的前提

③汇总—在资料分组、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分组、分类的标志和数目,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编和编辑,将其分别归入各组各类中,从而集中、简明地反映文字资料的概况

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的概念

主要是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主要是数理统计分析),对获得的资料和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以揭示所研究事物和现象的数量关系,掌握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进而确定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定量分析的方法

数据描述—主要用于特征分析,是通过一些概括性量数来反映数据的全貌和特征。

包括:

集中量数,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