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2173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docx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第四版修改稿

阿坝师范学院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精神。

学校在认真分析“关于汉语语言文学等六个升本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各部、委、专业指导委员会对部分课程设置的要求,按照学校党委、行政对本科教学的指示,总结各系(部)对省内外本科院校的调研,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学校“重内涵、强质量、创特色、铸精品”办学理念和建设“教师教育和应用技术教育相结合的、特色鲜明的普通师范本科学院”的目标定位,在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总体思想指导下,参照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评估标准,准确定位各专业培养目标,整体优化课程体系,重点强化实践实训环节,分类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形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设计思路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课程模块为单元,分类设计,整体合一。

按照师范教育以“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非师范教育以“专业教育基础上的技术教育”的总体设计构想,采用“平台+模块”的设计结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分类探索设计教育平台和课程模块,通过平台的整体化设计和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实现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专项技能、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融通。

三、基本原则

(一)就业导向与学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充分了解和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结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从出口往回找”;要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和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要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要综合考虑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处理好全局要求与局部要求,整体培养与个别培养的关系,要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技能、优品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满足学生当前和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整体优化与分类探索相结合的原则

要做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与分类探索,各专业须遵照“调研、分析、整合、优化”的课程设计思路,根据就业岗位、相关行业的职业标准和实际需求,确定能力标准,再根据能力标准,确定课程模块,选择教学内容,突出应用科学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整体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同时,根据技术技能型培养目标和学制要求,统筹培养过程,分类设计各专业的教学环节,

整体优化与分类探索,要特别注意处理好通识教育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的关系,注意通识教育模块与学科专业课程模块的比例分配。

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改革,确保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为专业教育奠定基础。

要打通相近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按照专业大类构建“校通、系通”的学科专业基础实验平台、基础课程模块;要按照岗位要求、职业资格证书、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灵活设计专业模块和公共选修模块,实现分流培养;要整合课程,精选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综合程度。

要设置辅修专业课程计划,职(执)业资格证书模块计划,鼓励学生跨系、跨专业选修课程;要开设自主学习课程,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课程、图书资料、实验室资源等进行自主学习;要设立技能证书学分、创新学分,实行学分替代。

(三)产学研结合的原则

产学研结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践行校企渗透、教学工厂、工厂学校、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师+技师”、“专业+技师”、“专业+专业”等多证制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从专业设置到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实现人才培养标准、质量和课程设置与岗位的对接。

要实质推进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争取行业和企事业单位支持,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延长实习时间,积极尝试“2+0.5+1+0.5”模式、“3.5+0.5”模式、“3+1”模式等,推广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开发性实习,探索校内实训中心模式、课内实训模式、工作室模式、项目制模式、职业技能证书推动模式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要来源于行业实践、教师科研、工作岗位。

工科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要求来源于企业,原则上要求在企业中完成。

(四)实践教学内容与实施过程相结合的原则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突出实践教育的地位,以“应用为导向”,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践教育,形成技能过硬、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实践教育内容、特点和实施方式应有不同;要整体设计实践教育体系,实践教育内容由“四模块”组成,实践教育实施过程做到“四个结合”(见表);

实践教学内容(板块)

实施过程

实践

教学

体系

公共技能、专业(职业)技能

与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专业考评(鉴定)结合

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技能训练、毕业实习

与企业、行业相结合

毕业论文(设计)

与教师科研、新技术、新观点、新工艺、新方法相结合

特色传承、课外科技文体活动、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

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统筹安排实践教育内容,实践教育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不断线”连续安排;实践教育比例占总学时学分比例一般应达到40-50%。

四、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目标可使用以下表述: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政治觉悟高、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适应能力强,具有吃苦耐劳品质和技术创新精神、扎根民族地区的高素质(基础教育或职业教育)教育师资和(在……行业从事产品开发、设计、生产、装配、维修保养、质量检验与控制、营销、管理……等工作的)、有较强适应性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

2.掌握……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

3.较好掌握……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合理的知识结构;

4.获得……训练,具有……的较好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合作、交往和适应能力;具有现代教育观念,了解教育科学发展与中小学教育改革实践,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教育专业);

5.具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计算机达到规定的要求;

6.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的基础知识,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7.……………………(注意:

不超过10条,避免重复)

各专业应根据上述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办学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定位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提出相应的具体业务培养要求。

五、课程设置

(一)课程结构体系

为适应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分流培养、复合性人才培养和学分制需要,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的结构。

见下图

 

(二)学分分布

学分分布一览表

课程类别

人文社科类(含教师教育)

理工类(含职教师资类)

艺术类专业

学分

比例

学分

比例

学分

比例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

38

38

38

公共选修课程

8

8

8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课程

12

12

12

选修课程

专业技术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

70

75

75

专业选修课程

8

8

8

集中实践教学

(不含课内实践教学)

必修课

24

24

24

合计

160

100%

165

100%

165

100%

(三)各类课程设置与安排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由公共必修课程与公共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

(1)公共必修课程开设如下:

公共必修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考试形式

学时分配

自主学习

开设学期

 

适合对象

讲课

实验

上机

其它实践

形势与政策

2

32

课堂教学与专题辅导相结合,四年均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32

16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

32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48

48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

96

64

32

4

大学英语A1*

2

32

32

1

人文社科类(含教师教育)艺术

大学英语A2*

2

32

32

2

人文社科类(含教师教育)艺术

大学英语A3*

4

64

64

3

人文社科类(含教师教育)艺术

大学英语A4*

2

32

32

4

人文社科类(含教师教育)艺术

大学英语B1*

2

32

32

1

理工类(含职教师资类)

大学英语B2*

2

32

32

2

理工类(含职教师资类)

大学英语B3*

4

64

64

3

理工类(含职教师资类)

大学英语B4*

2

32

32

4

理工类(含职教师资类)

大学体育1

1

32

4

12

16

1

大学体育2

1

32

4

12

16

2

大学体育3

1

32

4

12

16

3

大学体育4

1

32

4

12

16

4

大学计算机基础*

1/2

16/32

16/32

理1

文2

根据等级考试内容来调整课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

2

32

32

理1

文2

根据等级考试内容来调整课程

VB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

2

32

32

理2

文3

根据等级考试内容来调整课程

VB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

2

32

32

理2

文3

根据等级考试内容来调整课程

大学语文A/大学语文B

2

32

32

文1

理2

小计

注:

加*为学位课程(学位英语、学位计算机,学科基础必修、部分专业必修约70-80学分)

几点说明:

1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试行课堂教学和专题辅导相结合。

2大学外语(英语)。

大学外语(英语)采用分类教学,理工类选择大学外语(英语)B。

大学外语(英语)包括公共外语(英语)和专业外语(英语)两个部分。

要求学生前两年学完公共外语(英语);后两年各专业可安排1门专业外语课和1门双语课程(专业课),学校开设全校性的高级外语、考研外语选修课,可供学生自主选择。

③计算机。

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专业除外)、VB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安排每周1节的自主练习时间。

④大学语文(含应用写作)。

文科类(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专业除外)各本科专业开设大学语文A;理科类各本科专业开设大学语文B。

(2)公共选修课程

学校将分类建设公共课程选修库,每门课1-2学分,按学期发布,供学生选择,要求每个学生至少选修8学分。

部分课程和课程类别如下表: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考试形式

学时分配

自主学习

开设学期

 

适合对象

讲课

实验

上机

其它实践

数学文化

2

32

30

2

艺、文、教育、职教师资类

应用文写作基础

2

32

30

2

艺、文、教育、职教师资类

经典影视欣赏

2

32

30

2

艺、文、教育、职教师资类

唐诗宋词鉴赏

2

32

30

2

艺、文、教育、职教师资类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

2

32

30

2

文、教育、职教师资类

艺术与生活系列

艺、文、教育、职教师资类

科技与生活系列

艺术类、文学类

历史与传统文化系列

艺、文、教育、职教师资类

注:

分为人文与社会科学、艺术与体育、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三个系列,原则上各系每期或每学年应开设不低于2门公共选修课程课程面向全校学生任选。

具体课程每学期开课前公布。

学分1-2学分,课时16-32课时。

学时分配根据课程性质由开课系部自主设定。

2.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相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学时学分相同;学校统一规定的学科基础课程见下表,供系(部)选择。

其它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和学科专业基础选修课程,由各专业自行确定。

要整合专业基础课程,适度减少课程门数,增加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的主干专业技术课程的学时学分。

《高等数学》课程实行分类教学,学校统一规定其学时学分。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设置(部分)一览表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考试形式

学时分配

自主学习

开设学期

适合对象

 

讲课

实验

上机

其它实践

高等数学A1*

4

64

64

1

理工类(含职教师资类)

高等数学A2*

4

64

64

2

高等数学B1*

4

64

64

1

人文社科类

高等数学B2*

2

32

32

2

高等数学C*

4

64

64

1

艺术类

线性代数

2

32

32

2

理工类(含职教师资类)

概率与数理统计

3

48

48

3

大学物理A1*

4

64

64

2

大学物理A2*

2

32

32

3

大学物理A1实验*

2

32

0

32

2

大学物理A2实验*

1

16

0

16

3

大学物理B*

3

48

48

3

大学物理B实验*

2

32

0

32

3

注:

加*为学位课程

3.专业技术课程

专业技术课程由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

要加强专业技术课程,强化技能训练、职业能力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

必修课与选修课学分不得超过75-90学分。

(文科及师范类专业75学分,理工及艺术类专业90学分,必修课与选修课间学分可自行调整。

专业必修课程应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各专业根据本专业学生就业岗位、技术证书、执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能力单元将必修课程归类设置为多个模块课程组,一般一个专业设置2-3个模块,每个模块12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也可采用模块化设计,也可根据专业需求和学生需求,设置专业限选课程和专业选修两类,设置方式各系(部)自行确定。

师范类专业学生修读教育类课程不得少于19学分;学校为非教师教育类专业开设教师教育专业选修模块(12学分,此12学分为师范专业必修课程)。

具体安排见下表:

 

教育类课程一览表

课程

类型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考试形式

学时分配

自主学习

开设学期

备注

讲课

实验

上机

其它实践

必修

课程

心理学*

3

48

45

3

3

教育学*

3

48

48

4

**教学论(含微格教学训练)*

4

64

48

16

5

或**专业教学法(职教师资类)

**教学研究

2

32

16

16

8

有实验的专业可以增加中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

限选

课程

普通话

2

32

20

12

30

2

限选3学分

书写基础

1

15

8

7

30

3

现代教育

技术

2

32

16

16

16

2

课件制作软件介绍

1

15

8

7

30

3

公共选

修课程

教师口语

2

32

20

12

30

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选修4学分

书法

2

32

20

12

30

心理健康

教育

2

32

32

0

……

小计

19

注:

必修课程栏为教师教育选修模块课程,*为学位课程

4.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各类实验、实训、上机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集中性实践环节。

(2)16课时及其以上的实验课程须独立设置,实验课学时学分、开出的实验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数要达到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规范要求。

(3)入学教育1周,军事理论与训练2周(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集中安排)计2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

毕业实习1学期,计9学分;毕业论文(设计)8周,计8学分。

实践教学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考试形式

学时分配

自主学习

开设学期

 

适合对象

讲课

实验

上机

其它实践

军事理论与训练

2

48

32

16

1

特色活动(文化传承)

1

24

24

1,2

社会实践(假期)

1

24

24

6

毕业实习

9

384

384

7

毕业论文(设计)

8

192

192

8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1

16

8

8

1-7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1

16

8

8

2-7

公益劳动

1

16

16

4

合计

24

5、专业拓展模块

为满足学生学习和就业需求,拓展学生专业空间和就业空间,学校开设辅修专业课程和职(执)业资格证书模块课程,供全校学生选择,实行主辅修制和多证制。

(1)辅修专业模块

各系(部)设计1-2个辅修专业模块,供全校学生选修。

原则上一个辅修专业45-55学分,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核心必修课程组成,辅修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应与学生所学专业接近,属相近学科或相关学科。

学生修读完全部课程,考核合格后,由学校发放校内辅修专业结业证书。

(2)职(执)业资格证书模块课程

各系(部)设置1-2个职(执)业资格证书模块课程,每个模块课程12学分,供全校学生选修。

以上

(1)或

(2)合格后,可替代公共选修课程4学分

(四)总学时数要求

1.总学时数要求

各本科专业的总学时数(不包括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理工类(职教师资类)、艺术类专业应严格控制在师范类2300学时以内(含军事理论),人文社科类(含教师教育)非师范类控制在2100学时以内。

2.具体时间安排

(1)周学时安排一般控制在24学时之内,最多不超过28学时。

(2)凡2个及其以下学分的课程可以在学期的某一时段(前8周或后8周)安排教学。

(3)学期分配

每个学期教学工作安排19周。

第1学期安排课堂教学15周,入学教育1周,军事理论与训练2周,期末考试1周;第2-6学期安排课堂教学16周,期末考试及补课2周;第8学期安排毕业论文(设计)8周,课堂教学8周,补课及期末考试2周,毕业工作1周。

学期分配表

项目

周数

上课

复习

考试

入学教育军训

机动

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

毕业工作

合计

1

15

1

3

1

19

2

16

2

1

19

3

16

2

1

19

4

16

2

1

19

5

16

2

1

19

6

16

2

1

19

7

0

0

18

18

8

8

2

8

1

19

合计

103

13

3

1

18

8

1

157

(五)学分的计算

每门课程学分以学期为单位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课堂讲授:

每周1学时/每学期,计1分;集中安排课堂讲授的课程按16学时计1分;课内学时安排的体育课,每周2学时/每学期,计1分。

每门课程的学分数为0.5的整倍数,总学分控制在160学分~165学分。

2.集中实践环节每周计1学分。

3.替代学分

(1)只能替代选修学分。

替代学分最多为8个学分。

(2)修读主修专业之外的其它专业的专业课程学分,或参加辅修专业学习,或非教师教育专业(方向)学生选修教育类课程,其已修读的学分可替代部分公共选修和专业选修课程学分。

(3)参加学校教务处认可的本科专业网络课程学习获得的学分,可替代相应课程学分;

(4)系(部)依据专业培养要求,确定14学分专业实训课程为创新创业学分,并纳入学生创新创业考核和学校创新创业考核;

(5)获得创新平台教育中所规定的内容(暂时参照《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创新成果认定办法》)可替代部分选修课程学分。

创新成果学分主要包括参加市级以上各种竞赛并获等级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作品,进行科技推广并产生经济效益,取得创造发明专利等其它科研成果所获得的学分。

六、补充要求

(一)每学期集中考试课程2-4门。

(二)公共选修课程,应分散安排到第二、三、四、五学期,每学期选修2学分。

(三)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