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2248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docx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docx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

知识通关·知己

知识点►文化常识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四大名著】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六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和乡谢礼、相见礼。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年龄称谓】

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

指2~3岁的儿童。

垂髫:

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

指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

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

指男子二十岁(又叫“弱冠”)。

而立之年:

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

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

指五十岁(又叫“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

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

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

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

一百岁。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三十一年废止)】

1.等级:

院试:

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

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

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

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

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

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

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

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

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

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纪念介子推)。

清明:

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

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

七夕:

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

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

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

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

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

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

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辞旧迎新。

【古代官员任免升降用词】

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在全国实行“三省六部”制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就由吏部掌管。

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关于任职授官的有:

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做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

抉或(用于由低级到高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有:

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有:

移、调、徙、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关于兼职的有:

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署(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等,不一而足。

具体内容如下。

1.授职荐举:

任:

担当,担任。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史记·蒙恬传》)

授:

授官,任命。

“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汉书·翟方进传》)

除:

任命,授职。

“除臣洗马。

”(《陈情表》)

拜:

授给官职。

“取阳晋,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

征:

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古时写作“徵”,现简化成“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史记·吕太后本纪》)

召:

征召。

“累召不应。

”(《张衡传》)

辟:

音bì,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晋书·谢安传》)

荐:

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古时写作“薦”,现简化成“荐”。

“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

”(《后汉书·孟尝传》)

举:

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举孝廉不行。

”(《张衡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起:

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贾鲁传》)

提:

提拔。

“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

”(《北史·魏收传》)

拔:

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

”(《与韩荆州书》)

封:

封赐,封授,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六国之后君,我不能封也。

”“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

”(《史记·李斯列传》)“后以军功封定阳子。

”(《〈北史·王罴列传〉后序》)

补:

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汉书·萧望之传》)

赠:

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赐:

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汉书·苏武传》)

赏:

指皇帝特意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

铨:

铨选,选拔。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衡:

权衡,比较。

铨衡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

亦指主管选拔官吏的部门之长。

“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晋书·良吏传·吴隐之》)

选:

推选。

“选广为少傅。

”(《汉书·疏广传》)

进:

引荐、进荐。

“古之君子进人以礼。

”(《晋书·向雄传》)

2.提升官职:

擢:

在原官上提拔。

“擢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

升:

升官。

“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

拔擢:

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陈情表》)

进:

用于较高职务。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史记·孙膑列传》)

起复:

恢复原职务。

“雨村道:

‘你说的何尝不是。

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回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

’”(《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超迁、超擢:

越级破格提升。

“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谭嗣同》)“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史记·贾谊传》)

3.调动职务:

转、移、调、徙:

一般的转任,改任,调动,调迁。

“再转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传》);“天圣中,河南诸县多盗,转运使奏移渑池尉。

”(《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调为陇西都尉。

”(《汉书·袁盎传》)“徙王信为楚王。

”(《史记·淮阴侯列传》)

迁:

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方进转为博士。

数年,迁朔方刺。

”(《汉书·翟方进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传》)

出:

指出京受任。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张衡传》)

改:

改任。

“后公改两广。

”(《记王忠肃公翱事》)

放:

外放,外调。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

”(《谭嗣同》)

4.兼代官职:

领:

本职之外兼较低他职。

“又领扬州刺史。

”(《晋书·谢安传》)“(范晔)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新蔡太守。

”(《宋书·范晔传》)

摄:

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

“羊舌鲋摄司马。

”(羊舌鲋,人名)(《左传·昭公十三年》)

权:

临时代职。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刘公嘉话》);“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假:

暂时代理。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汉书·苏武传》)

行:

代理官职。

“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

”(《曹彰传》)“太祖行备武将军。

”(《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

也有“代理,暂任”的意思,指代理无本官的职务。

“署南平教谕。

”(《明史·海瑞传》);“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后汉书·范雎传》);“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护:

原官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护”有“统辖,统率”的意思。

“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

”(《史记·陈丞相世家》)

判:

高位兼低职。

“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韩琦传》)

5.降级免职:

罢、免、解、黜、夺:

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屈原既(黜)绌。

”(《屈原列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送李盘谷序》)“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是夕始觉有贬谪意。

”(《琵琶行》)

放:

“委任委派”的意思,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卜居》)

贬、谪:

因过失而降级。

“贬连州刺史。

”(《旧唐书·刘禹锡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革、褫:

皆为“革除”的意思,指撤职查办。

褫,音chì。

“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

”(《上搜才表》)

左迁:

降职、贬官。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

削:

削免。

“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

6.到任:

下车:

官吏初到任。

“衡下车,治威严。

”(《张衡传》)

视事:

官员到职工作。

“视事三年。

”(《张衡传》)

就:

就任。

“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到官:

官员到任。

“尝到官,革易前弊。

”(《孟尝传》)

仕:

做官。

“仕郡为户曹史。

”(《孟尝传》)

宦:

做官。

“世之仕宦于南。

”(《许逖传》)

7.主政:

知:

主持、执掌。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勾践灭吴》)

用事:

执政、主事。

“赵太后新用事。

”(《触龙说赵太后》)

钤辖:

管辖、管束。

“荆南钤辖北路兵马。

”(《许逖传》)

8.离任:

乞骸骨:

年老请求辞职。

“上书乞骸骨。

”(《张衡传》)

致仕:

官员由于年老或健康原因而退休。

“退而致仕。

”(《春秋·公羊传》)

知识点一古代文学体裁

1.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文章辨体序说》:

“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2.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

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文章辨体序说》:

“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

汉定礼议,是有四品:

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3.赠序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如韩愈《送石处士序》:

“于是东都之人士……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其后凡是惜别赠言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4.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

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5.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这类文章大多数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

还有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如《桃花源记》。

6.传

“传”是记叙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

一般多为记叙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力且事迹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

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事迹。

这种文体,惯用于史书。

一般为他人所写,也有写自己的传记,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7.书

即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如《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

知识点二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1.先秦作家作品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

现存《论语》20篇,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

(2)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著有《墨子》一书,现存53篇。

(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

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

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著有《孟子》一书。

(4)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

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5)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等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

著有《韩非子》一书,现存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6)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今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

著有《列子》8篇。

(7)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同“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

《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

农历五月初五他投汨罗江自沉,该日被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2.汉代作家作品

(1)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他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史学家。

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3)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辞。

(4)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蜀汉丞相,诗歌以《梁甫吟》最著名,《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3.魏晋南北朝作家作品

(1)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人,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2)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

(3)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撰成《水经注》40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

4.唐代作家作品

(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另外三位是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一,唐代文学家,有抒情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

著有《王子安集》。

(2)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过故人庄》(五律)描绘了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和“把酒话桑麻”的农家情趣,体现了诗人与村民的真切感情。

《春晓》(五绝)写春晓之景及早春之情,成为流传千古的好诗。

(3)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名篇有《鸟鸣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王维之语。

(4)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官至供奉翰林。

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因此写下了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著名诗歌有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

著有《李太白全集》。

(5)杜甫,字子美,生于巩县(今河南),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其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

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

(6)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嘉州人,官至嘉州刺史。

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有《岑嘉州诗集》。

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古)。

(7)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人,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

(8)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

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深寓哲理,脍炙人口。

(9)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至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下邽(今陕西)人,唐代诗人。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还有《卖炭翁》(七古)、《钱塘湖春行》(七律)。

(10)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论说文《天说》《封建论》,传记文《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捕蛇者说》,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记《永州八记》,著有《柳河东集》。

5.宋代作家作品

(1)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

名词《渔家傲》反映了边塞生活。

贬为邓州知州时写了名文《岳阳楼记》,著有《范文正公集》。

(2)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

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体裁,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3)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月即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

著有《司马文正公文集》。

政治上是保守派,对抗王安石变法。

在学术上有不朽的贡献,花十九年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本书与《史记》一起被誉为“史学双璧”。

(4)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也称王文公。

临川(今江西)人。

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

其散文雄健峭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伤仲永》节选自《王文公文集》。

(5)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

其文明白畅达,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著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6)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女词人。

其词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

《如梦令》选自《漱玉词》,另有《李清照集》。

(7)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诗作现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诗作《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世传诵,《诉衷情》《钗头凤》是很有艺术特色的词,文有《过小孤山大孤山》等。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8)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

与苏轼共为豪放派的代表。

其词主要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9)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江西)人,南宋大臣,爱国政治家、文学家,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正气歌》《指南录》《酹江月》《〈指南录〉后序》皆为后人传诵。

6.元明清作家作品

(1)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所作杂剧15种,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等。

(2)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他的代表作《水浒》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

(3)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曾共同从事创作。

传有17种通俗演义,代表作《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全书120回。

(4)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人,明代小说家。

四十多岁中贡生,官仅至县丞,因耻于折腰而罢归,一生贫寒,对黑暗现实不满。

晚年著成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小说《西游记》,既寄托了他济世匡时的愿望,也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其艺术性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高峰。

(5)归有光,字熙甫,别号震川,昆山(今江苏)人,后徙居嘉定(今上海),明末散文家,60岁中进士。

他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著有《震川先生集》。

(6)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人,清代文学家。

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7)方苞,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官至礼部右侍郎。

为桐城派创始人。

散文多为经说、序跋、书信、应酬之作。

(8)吴敬梓,字敏轩,全椒(今安徽)人,清代小说家。

所作《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9)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祖籍丰润(河北),生于南京,清代小说家。

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又名《金玉缘》)的创作,全书未成,病而卒,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

全书12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10)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

曾任知县,辞官后于江宁(南京)小仓山下修筑随园定居,自号仓山居士。

《祭妹文》选自他的《小仓山房文集》,还著有《随园诗话》。

(11)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戊戌维新的领袖,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