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2346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师大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华东师大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华东师大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华东师大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华东师大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华东师大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华东师大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华东师大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华东师大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华东师大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华东师大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华东师大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华东师大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华东师大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华东师大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华东师大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华东师大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东师大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docx

《华东师大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师大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东师大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docx

华东师大版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

华东师大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即大气温度,气温测量需要在百叶箱中进行

B.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14时左右

C.气温在25℃以上时,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

D.百叶箱中的最低气温计是倾斜放置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自身重力的影响

2.在一些大城市,由于城市人口、工业密集,气温明显较周边的郊区要高,称其为热岛效应,因此郊区近地面就会有风吹向城市,你认为形成这种风的直接原因是

A.城市的近地面气压较高

B.郊区的近地面气温较低

C.郊区的近地面气压较高

D.郊区的近地面气温较高

3.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第4分钟时,水开始沸腾

B.在第6分钟后继续加热,水温仍是100℃

C.在第4~6分钟的过程中,水不吸热

D.在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

4.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为了探究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两同学分别取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100g,甲同学向其中加入氧化铜8g,反应结束后观察到固体全部消失;乙同学向其中加入氧化铜16g,反应结束后观察到固体有剩余。

下列有关实验的推断正确的是()

A.反应后乙同学所得溶液中可能含盐酸

B.反应后向甲同学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一定会有蓝色沉淀生成

C.反应后甲、乙两同学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原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小于14.6%

6.目前,一种人称“摇摇冰”的即冷即用饮料开始上市.所谓“摇摇冰”是指吸食前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制冷物质和水混合摇动,能使罐中的饮料冷却.若该制冷物质可以在下列物质中选择,它应该是()

A.食盐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酒精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管中水产生的压强一定小于粗管中水产生的压强

B.深度相同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必定相等

C.液体压强的大小可以用公式p=ρgh计算,也可以用p=

计算

D.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

8.下列叙述中,属于气候的是()

A.绍兴今天最高气温23℃

B.近期浙江地区局部受台风影响会出现较大降雨量

C.傍晚有阵雨或雷雨

D.夏季温暖潮湿多雨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压强的大小跟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跟容器的形状和底面积的大小也有关

B.液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则液体的压强也一定越大

C.同种液体由于重力而产生的压强只跟深度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在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

要达到提取抗菌素的目的,应采用的方法是()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B.用小火加热

C.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D.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0℃时A的溶解度为30

B.C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

C.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A溶液中混有的少量B

D.60℃ 时,等质量的A、C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是A

1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杂质时,可以用将混合物在较高温度配制饱和溶液,冷却后析出甲晶体的办法得到纯甲晶体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不相等

13.2014年是浙江省重点进行“五水共治”的一年。

“五水共治”就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饮水、抓节水这五项。

下列抓节水的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

B.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而少用河流水

D.洗菜、淘米、洗衣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14.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不正确的是()

A.食盐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食盐水过滤后,若滤液浑浊,再过滤一次

C.蒸发时,滤液应放在蒸发皿中

D.蒸发滤液时,直接蒸发至没有水分时为止

15.小明用冷水配制了大半杯饱和的硝酸钾水溶液,溶液的温度是20℃,一个密度均匀的实心小球恰能悬浮在溶液中。

把它用酒精灯加热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小球将()

A.上浮                     B.下沉                      C.悬浮                      D.无法确定

16.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17.如图,一木块静止在盛满水的容器中。

现将木块缓慢下压至浸没,水对容器底部的()

A.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B.压力变大,压强变大

C.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D.压力变大,压强不变

18.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9.一定温度下,向图中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

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20.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氯化钠溶液

B.碘酒溶液

C.蔗糖溶液

D.高锰酸钾溶液

二、填空题

21.贵阳至广州高铁2014年5月开通,从贵阳乘坐车道广州只需4个多小时,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方便.

(1)告诉行驶的动车进站前关闭电源,为什么动车仍以较大的速度前进?

_______

(2)动车组采用了“再生制动”技术,在车速从200km/h减到90km/h的过程中电动机转变为发电,此过程中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_______

(3)动车进站时为了候车乘客安全,规定乘客一定要站在安全线以外,请用物理知识说明理由_______

(4)动车的车窗旁配备“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砸破玻璃逃生,为了更容易砸破玻璃,应选择图中的哪一个“逃生锤”_______

22.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需要精制。

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A、B、C三个步骤。

(1)B步骤中的玻璃棒作用:

____。

(2)C步骤中,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____(填字母)。

A.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                 

B.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C.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

(3)经过上述操作得到的精盐属于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实验结束后,有4个小组分别展示了计算的精盐产率:

组别

1

2

3

4

精盐产率

91%

69%

73%

75%

老师对各组的评价是:

第1组结果偏高,其他组结果都偏低。

于是各组分别讨论本组的误差,所找原因合理的是第____组

第①组:

过滤时不小心捅破了滤纸        

第②组:

过滤时或蒸发时有滤液溅出

第③组:

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第④组:

烧杯里的食盐未溶解完全就开始过滤

23.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多,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约占全球总水量的0.3%;由图可知,江、河、湖、海、植物、土壤中的水通过蒸发变成了水蒸气,升入高空。

在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中,水存在的状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不同状态变化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24.如图反映近地面气压高低状况的“等压线图”,它经常出现在电视气象节目的“天气图”上。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正受        气压控制,天气以        为主;

(2)代表风向的A、B、C、D四个箭头中,正确的是        。

25.溶液是一类混合物,它具有______、稳定、透明等特点。

氯化钠溶液在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浓度______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填“>、=、<”)。

26.今年大热的电影《中国机长》上映了,影片讲述的是四川航班飞行在西藏上方9800米高空时,挡风玻璃意外破裂的故事。

请问:

(1)根据题目信息,故障发生时,飞机应该飞行在大气层的____层

(2)挡风玻璃破裂时,机舱中的驾驶员会处于____环境中(写出两点)

(3)下列关于对流层描述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对流层内随高度的升高温度上升             

B.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剧烈的水平运动

C.不同地表的对流层高度是一样的             

D.对流层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气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E.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7.一杯浓橘汁加了冰块后,刚好不会溢出,如果冰块完全融化,则    。

A.将会溢出

B.液面会下降

C.仍然刚好不会溢出

请做出判断,并用相关知识证明你推断的结论。

三、探究题

28.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金属块、木块、细线、细铁丝、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

第一小组:

探究金属块的下沉条件。

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物体受到的浮力:

方法1:

称重法。

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1所示,则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N。

方法2:

阿基米德原理法。

测量过程与示数如图2所示,则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mL,根据F浮=G排=ρ水gV排可计算出浮力。

通过比较可知,金属块在水中下沉的原因是:

物体完全浸没时,_____________。

第二小组:

探究木块上浮的条件。

要测量木块浸没时的浮力,你准备选用上述的方法__________(选填“1”或“2”),并简要说明操作中还应采取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

在生活中,我们不需要测量,也能直接判断出木块、塑料泡沫等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

我们运用是通过比较木块和水的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浮沉的。

29.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

小丽在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将这些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它的压强会不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呢?

针对这一问题,她经过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1)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大。

(2)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小。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小丽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在烧瓶中封入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烧瓶的一端连接在压强计上。

将烧瓶放入水中,利用温度计可以测得水的温度,也就是瓶中气体的温度(如图)。

给水槽中的水加热,通过不断调整压强计以保持瓶中气体的体积不变,并利用温度计和压强计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瓶中气体的温度值及相应的压强值。

经过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气体的温度/℃

20

30

40

50

……

气体的压强/帕

1.01×105

1.03×105

1.07×105

1.1×105

 

小丽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看出了在这种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某种关系。

小丽经过进一步思考,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并验证了自己哪种猜想是正确的。

根据你刚才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________________保持不变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夏天,小宝将自行车车胎中的气打得足足的,准备出去游玩。

路上遇到同学小周,于是他就将自行车停放在烈日下,与小周聊天。

正聊在兴头上,猛听见“砰”的一声巨响,车胎爆裂!

这是怎么回事?

请你用刚才探究出的结论解释一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童童和同学们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操作如下:

(1)如图甲所示童童把一个饮料罐慢慢按入水中,感觉用力越来越大,由此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于是他设计如图乙所示实验步骤,根据     两图可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2)童童通过观察b,e两图,得出了“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是否合理?

请你说出理由

(3)实验结束后童童联想到压强知识,提出了下面的问题,请你帮助解答(选填“>”、“<”或“=”);b,c两图中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1和P2,则P1      P2。

31.小敏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实验(所用弹簧秤的单位是牛),先后用弹簧秤测物块在空气中和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的重。

(1)物体的重力是________牛

(2)物块受到水的浮力是________牛。

(3)如果测力计不拉着物块,物块在水中会________(选填“下沉”、“上浮”或“悬浮”)。

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某学习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粗测大气压值。

(1)图甲是按1∶1的比例拍摄的注射器上的全部刻度线,注射器的最大可读容积为20毫升,用刻度尺测量注射器全部刻度的总长为5厘米,可算得活塞的横截面积为_________厘米2。

(2)按图乙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到F=36.0牛时,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则测得大气压值P=________帕。

四、简答题

33.某校科学活动课前往某酒厂考察,同学们了解到:

酿制白酒是把发酵后的粮食里的酒精从酒糟中蒸煮汽化出来,其装置如图所示,因为汽化要吸收热量,所以需要在加热灶上加热。

蒸锅实际是一个汽化池,将其封闭后仅与输气管相通,然后将“气酒”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

罐里的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直接饮用,需要与适量水勾兑(即混合)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

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

物质

密度(kg/m3)

比热容[J/(kg·℃)]

沸点(℃,标准大气压)

1.0×103

4.2×103

100

酒精

0.8×103

2.4×103

78.5

(1)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汽化池加热应保持多高温度才能使罐里的白酒度数更高?

输气管为什么要弯弯曲曲地经过冷凝池?

(2)该厂生产的每瓶装“500mL、45度”的白酒,质量是多少?

是否恰好“一斤酒”(1斤=0.5kg)?

这种酒的密度是多少?

(不考虑勾兑时体积的变化)

34.下表为硫酸的密度与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对照表(20°C);

密度(g/ml)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

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现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500cm3,密度为1.30g⁄cm3。

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5千克,将物体A放入该溶液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体A有2/15的体积露出液面。

(1)求物体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2)求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至少需要往容器中加入水多少千克?

(容器足够大,加水后溶液不溢出,g取10N/kg)

35.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

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20

4

24

20

6

26

20

8

27.2

20

10

m

(1)表中m=________;

(2)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

(3)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三、探究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