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概念高考一轮苏教版21课后限时自测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2404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新概念高考一轮苏教版21课后限时自测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课堂新概念高考一轮苏教版21课后限时自测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课堂新概念高考一轮苏教版21课后限时自测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课堂新概念高考一轮苏教版21课后限时自测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课堂新概念高考一轮苏教版21课后限时自测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课堂新概念高考一轮苏教版21课后限时自测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课堂新概念高考一轮苏教版21课后限时自测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课堂新概念高考一轮苏教版21课后限时自测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课堂新概念高考一轮苏教版21课后限时自测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课堂新概念高考一轮苏教版21课后限时自测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课堂新概念高考一轮苏教版21课后限时自测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课堂新概念高考一轮苏教版21课后限时自测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课堂新概念高考一轮苏教版21课后限时自测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新概念高考一轮苏教版21课后限时自测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

《课堂新概念高考一轮苏教版21课后限时自测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新概念高考一轮苏教版21课后限时自测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堂新概念高考一轮苏教版21课后限时自测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

课堂新概念高考一轮苏教版21课后限时自测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课后限时自测(二十一)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14·安徽淮南市二模)在雾霾天气的大气中能检测到多种有毒含氮化合物,如过氧乙酰基硝酸酯(PAN)。

大气中的烃类和NO2经过一系列光解反应生成过氧乙酰基,再与NO2化合形成PAN。

该反应过程如下:

 

过氧乙酰基     过氧乙酰基硝酸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气温高,PAN含量高

B.气压低,化学平衡常数增大,PAN含量高

C.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D.大气中灰尘可起催化作用,能提高过氧乙酰基的转化率

【解析】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项错误;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气压低时(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不变,PAN含量降低,B项错误;氮的氧化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减少排放有助于空气质量改善,C项正确;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状态,因此可以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是不能提高转化率和产率,D项错误。

【答案】 C

2.对可逆反应2A(s)+3B(g)

C(g)+2D(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

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

④增大B的浓度,v(正)>v(逆)

⑤加入催化剂,B的转化率提高

A.①②      B.④

C.③D.④⑤

【解析】 A为固体,增加A的量,平衡不移动,①错;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②错;压强增大,v正、v逆均增大,③错;加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限度,转化率不变,⑤错。

【答案】 B

3.(2014·专家原创)科学家研制高效催化剂能促使汽车尾气中的废气转化为无毒气体,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

2NO(g)+2CO(g)

N2(g)+2CO2(g) ΔH<0。

若该反应在恒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能提高反应速率,使平衡常数增大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C.在恒温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NO的浓度,反应物的转化率都增大

【解析】 A项,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常数,因为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错误;B项,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程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程度,平衡向左移动,错误;C项,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由题给反应知,反应物和产物都是气体,且气体分子总数不相等,开始反应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发生变化,当不变时,其密度也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正确;D项,增大NO的浓度,CO的转化率增大,而NO的转化率降低,错误。

【答案】 C

4.(2014·湖北四校联考)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H4(g)+H2O(g)

CO(g)+3H2(g) ΔH>0,测得c(CH4)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10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减小压强

B.0~5min内,v(H2)=0.1mol·(L·min)-1

C.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后c(H2)减小

D.12min时,反应达平衡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解析】 如果减小压强,甲烷的浓度瞬间减小,A错误;v(H2)=3v(CH4)=0.3mol·(L·min)-1,B错误;只要加压,不论平衡向何方向移动,体系中的气体浓度均增大,C错误。

【答案】 D

5.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以铜铬的氧化物作催化剂,用一定量的HCl和O2制取Cl2的反应原理为4HCl(g)+O2(g)

2Cl2(g)+2H2O(g) ΔH>0,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逐渐变小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H2O(g),逆反应速率减小

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HCl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解析】 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减小,故平衡前容器内压强逐渐变小,A项正确;生成物浓度减小,逆反应速率减小,B项正确;升温,平衡右移,平衡常数增大,C项错误;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平衡不移动,HCl的平衡转化率不变,D项正确。

【答案】 C

6.将NO2装入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2(g)

N2O4(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一个条件,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B.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C.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

D.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解析】 颜色加深,平衡向左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首先假设平衡不移动,加压颜色加深,但平衡向右移动,使混合气体颜色在加深后的基础上变浅,但一定比原平衡的颜色深,B错误;同理C选项,首先假设平衡不移动,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为原来的两倍,但平衡向右移动,使压强在原平衡2倍的基础上减小,正确;D选项体积不变,反应物及生成物浓度不变,所以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平衡不移动,颜色无变化,错误。

【答案】 C

7.(2014·皖南八校高三联考)一定条件下,无色的N2O5可以发生反应:

2N2O5(g)

4NO2(g)+O2(g) Δ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恒温恒容,充入N2O5气体,其转化率增大

B.加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C.若平衡常数增大,则一定是升高了温度

D.当v正(N2O5)=2v逆(NO2)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解析】 充入N2O5等效于直接加压,平衡逆向移动,其转化率减小,A项错误;加压,NO2浓度变大,颜色加深,B项错误;当v正(N2O5)=

v逆(NO2)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项错误。

【答案】 C

8.(2014·安徽合肥市第二次质检)某温度时,在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浓度的变化如图Ⅰ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当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图Ⅰ          图Ⅱ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X(g)+3Y(g)

2Z(g) ΔH>0

B.若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X的转化率减小

C.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 根据图Ⅰ中X、Y、Z三种气体浓度的变化确定化学反应方程式为X(g)+3Y(g)2Z(g),由图Ⅱ拐点先后可以确定T1>T2,由T1时,Y的体积分数较大,说明升温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ΔH<0,A项错误,B项正确;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容器体积即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项错误;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通入稀有气体,总压增大,分压不变,平衡不移动,D项错误。

【答案】 B

9.(2014·北京西城测试)将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某容积恒定的真空容器中,发生反应:

H2NCOONH4(s)

2NH3(g)+CO2(g),在不同温度下,该反应平衡状态时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平衡浓度/(mol·L-1)

c(NH3)

c(CO2)

T1

0.1

T2

0.1

A.若T2>T1,则该反应的ΔH<0

B.向容器中充入N2,H2NCOONH4质量增加

C.NH3体积分数不变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D.T1、T2时,H2NCOONH4转化的Δn(T2)=2Δn(T1)

【解析】 观察表中数据可知,T1时CO2的平衡浓度是0.05mol·L-1,T2时CO2的平衡浓度是0.1mol·L-1。

A项,若T2>T1,则升高温度,CO2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ΔH>0;B项,向容积恒定的容器中充入N2,平衡不移动,H2NCOONH4质量不变;C项,反应中NH3的体积分数是恒定不变的,故NH3体积分数不变时,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项,由CO2的平衡浓度可知,T1、T2时,H2NCOONH4转化的Δn(T2)=2Δn(T1),正确。

【答案】 D

10.利用下列反应可以将粗镍转化为纯度达99.9%的高纯镍。

反应一:

Ni(粗,s)+4CO(g)

Ni(CO)4(g)

ΔH<0

反应二:

Ni(CO)4(g)

Ni(纯,s)+4CO(g)

ΔH>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于反应一,适当增大压强,有利于Ni(CO)4的生成

B.提纯过程中,CO气体可循环使用

C.升高温度,反应一的反应速率减小,反应二的反应速率增大

D.对于反应二,在180~200℃,温度越高,Ni(CO)4(g)的转化率越高

【解析】 反应一的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右移,有利于Ni(CO)4的生成,A正确;反应一以CO为原料,反应二产生CO,故其可以循环使用,B正确;升高温度,反应一和反应二的反应速率都增大,C不正确;反应二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在180~200℃,温度越高,反应进行程度越大,Ni(CO)4(g)的转化率越高,D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12分)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防止和治理其对环境的污染是环保工作的研究内容之一。

(1)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向2L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g)、1molO2(g)和0.2molSO3(g),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SO2的物质的量为1mol,若往容器中再加入2molSO2(g),则重新达到平衡时SO2的总转化率________50%(填“>”、“<”或“=”)。

(2)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

2NO(g)+O2(g)

ΔH>0。

反应过程中N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请回答:

①依曲线A,反应在前3min内氧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②若曲线A、B分别表示的是该反应在某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情况,则此条件可能是________(填“浓度”、“压强”、“温度”或“催化剂”)。

(3)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N2O5可发生下列反应:

①2N2O5(g)

4NO2(g)+O2(g)

②2NO2(g)

2NO(g)+O2(g)

若达平衡时,c(NO2)=0.4mol/L,c(O2)=1.3mol/L,则反应②中N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N2O5(g)的起始浓度应不低于________mol/L。

【解析】 

(1)增大二氧化硫的浓度,导致自身转化率减小。

(2)①根据图像分析可知:

前3min内氧气浓度增大了0.035mol/L,所以平均反应速率为0.0117mol/(L·min);②从图像变化趋势来看,B相对于A来说,反应速率增大,NO2浓度减小,所以改变的条件只可能是温度。

(3)利用反应①和②可以求出当c(NO2)=0.4mol/L,c(O2)=1.3mol/L时,

①2N2O5(g)

4NO2(g)+O2(g)

      4x    x

②2NO2(g)

2NO(g)+O2(g)

2y     2y   y

x+y=1.3mol/L,4x-2y=0.4mol/L,

解得:

x=0.5mol/L,y=0.8mol/L。

所以反应②中NO2的转化率为80%。

由反应①生成的O2的浓度为0.5mol/L知,N2O5(g)的起始浓度应大于1mol/L。

【答案】 

(1)< 

(2)①0.0117mol/(L·min)

②温度 (3)80% 1

12.(12分)

(1)一定条件下铁可以和CO2发生反应:

Fe(s)+CO2(g)

FeO(s)+CO(g) ΔH>0。

①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时c(CO)/c(CO2)增大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升高温度B.增大压强

C.充入一定量氮气D.再加入一些铁粉

②反应达到平衡后,若保持容器体积不变时,再通入一定量的CO2,使CO2的浓度成为原来的2倍,则CO2的转化率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

C(s)+H2O(g)

CO(g)+H2(g),若该化学平衡状态从正反应开始建立,达到平衡后,给平衡体系加压(缩小容积,其他条件不变),则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________(填“不变”、“变小”或“变大”)。

【解析】 

(1)①使平衡时c(CO)/c(CO2)增大,则需要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2的浓度减小,CO的浓度增大,比值增大。

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A对;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B错;充入N2对平衡没有影响,C错;铁粉的量的多少对平衡没有影响,D错。

②增大CO2的浓度,反应物中只有CO2为气体,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相当于增大压强,CO2的转化率不变。

(2)原平衡状态中CO、H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

+2×

=15。

加压时平衡逆向移动,H2O(g)(相对分子质量为18)的含量增大,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

【答案】 

(1)①A ②不变 

(2)变大

13.(12分)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体系内温度800℃不变,将一定量的NO和O2混合发生反应:

2NO+O2

2NO2,其中NO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30s时反应达到平衡,用O2表示达到平衡过程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图像中曲线________(填“Ⅰ”或“Ⅱ”)表示NO2的变化。

由图像中曲线和数据变化,能否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________(填“能”或“不能”)。

(2)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使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此时体系中n(NO)=n(NO2),则该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填“吸”或“放”)。

(3)在800℃时,若缩小容器的体积,达新平衡时n(NO)________(填“>”、“=”或“<”)0.07mol,NO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上述800℃时的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放出热量akJ。

试写出在此条件下NO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达到平衡过程中v(NO)=(0.20mol-0.07mol)÷(2L×30s)≈0.0022mol·L-1·s-1,所以v(O2)=0.0011mol·L-1·s-1。

曲线Ⅰ是NO2的变化曲线,曲线Ⅱ是NO的变化曲线,因为缺少平衡时氧气的浓度,所以不能计算平衡常数。

(2)根据氮元素守恒,当n(NO)=n(NO2)时,n(NO)=n(NO2)=0.1mol,NO的量增加了,相当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ΔH为负值。

(3)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转化率增大。

(4)尽管加入的NO的物质的量为0.20mol,但参加反应的只有0.13mol,故1molNO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为7.7akJ,故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O2(g)2NO2(g) ΔH=-15.4akJ·mol-1。

【答案】 

(1)0.0011mol·L-1·s-1 Ⅰ 不能

(2)放 (3)< 增大

(4)2NO(g)+O2(g)

2NO2(g) ΔH=-15.4akJ·mol-1

14.(14分)(2014·辽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氨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之一,主要用于制造氮肥。

(1)根据如图所示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2)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

②该反应400℃时的平衡常数________500℃时的平衡常数(填“>”、“<”或“=”)。

③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的是______。

A.3v正(H2)=2v逆(NH3)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④根据上图计算从反应开始到达第一个平衡时,平均反应速率v(NH3)=________。

⑤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填“向正反应方向”或“向逆反应方向”),采取的措施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图知ΔH=-92kJ·mol-1。

(2)②由第

(1)小题可知,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时平衡逆向移动,K减小。

③A项,2v正(H2)=3v逆(NH3)时反应达到平衡;C项,整个反应过程中,密度始终是一个定值,不能用于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④v(NH3)=

=0.025mol·L-1·min-1。

⑤在第5min时,氨气的浓度瞬间变为第4min时的2倍,并且之后不断增大,说明反应正向移动,原因可能是将容器体积缩小成原来的1/2,或加压或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变,向容器内充入0.2molNH3,同时按适当比例增加N2、H2的物质的量。

【答案】 

(1)N2(g)+3H2(g)===2NH3(g)

ΔH=-92kJ·mol-1

(2)①

 ②> ③BD

④0.025mol·L-1·min-1

⑤向正反应方向 将容器体积缩小成原来的1/2;或加压或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变,向容器内充入0.2molNH3,同时按适当比例增加N2、H2的物质的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