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疾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4140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性疾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传染性疾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传染性疾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传染性疾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传染性疾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传染性疾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性疾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

《传染性疾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性疾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染性疾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

传染性疾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传染性疾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传染性疾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施工现场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是指SARS、疟疾、禽流感、霍乱、登革热、鼠疫等流行性强、致命性强的疾病。

其中以SARS、禽流感为最可能复发的疾病。

1.组织机构及职责1.1应急组织体系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的发生,项目经理部成立了应急组织机构(见图)。

组织机构框图事故现场总指挥:

事故现场副总指挥:

应急办公室主任:

现场临时医疗组组长后勤供给组组长应急物资供应组组长保卫疏导组组长通讯组组长事故调查组组长应急领导小组联系电话:

组长:

(联系电话:

)副组长:

(联系电话:

)应急办公室主任(联系电话:

)1.2指挥机构及其职责1.2.1事故现场总指挥a.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根据相关危险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控制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

b.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行动;

c.最大限度的保证现场人员和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d.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反应组织;

e.应急反应组织的启动;

f.通报外部机构,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g.决定应急撤离,决定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

1.2.2应急办公室a、协助事故现场总指挥工作;

b、负责紧急情况的上传下达。

1.2.3事故现场副总指挥a、所有事故现场操作的指挥和协调;

b、现场事故评估;

c、保证现场人员和公众应急反应行动的执行;

d、控制紧急情况;

e、现场应急反应行动的指挥,与在应急指挥中心的反应操作副总指挥的协调;

f、作好应急救援处理现场指挥权转化后的移交和应急救援处理协助工作;

g、做好医疗、交通管制、抢险救灾等各公共救援部门联系工作。

1.2.4通讯组a、随时掌握现场事态,及时向应急办公室汇报;

b、迅速将办公室的有关指示准确传达到各个有关部门。

1.2.5保卫疏导组a、对场区内外进行有效的隔离工作和维护现场应急救援通道畅通的工作;

c、及时联系120等有关部门。

1.2.6应急物资供应组a、迅速调配抢应急资器材至事故发生点;

b、提供和检查应急人员的装备和安全配备;

c、及时提供后续的抢险物资。

1.2.7后勤供给组a、迅速组织后勤必须供给的物品;

b、及时输送后勤供给物品到应急人员手中。

1.2.8现场临时医疗组a、对患者作简易的抢救工作;

b、及时转移患者到医疗机构就医。

1.2.9事故调查组a、负责事故现场保护;

b、查明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c、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2.传染性疾病事故应急响应2.1事故目击人第一时间报告离事故突发地最近的项目领导,各级项目领导及现场临时医疗组迅速前往出事地点开展救治工作,并电话直接联系项目经理并启动应急机制,同时拨打报警电话,急救中心电话120。

2.2一但应急工作展开,必须保证信息24小时畅通,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

2.3在现场均安装有固定电话,一线工人每人均配备有移动电话,一但发生事故,保证其与外界能够联系、求援。

2.4应急值班电话:

3.传染性疾病事故应急流程及措施3.1传染性疾病事故应急工作流程:

发现第一病人(基本特征:

高烧38.5度以上,腹泻)要第一时间报告工地医疗组,医疗组迅速将病人隔离,并通知其接触的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地,并迅速报告项目经理及书记,同时拨打外部急救电话120,确定疾病性质,启动应急机制,项目应急小组将事件迅速上报市政府、业主和监理。

3.2防非典(SARS)措施3.2.1施工队伍进场时“SARS”防控措施。

a.进驻施工现场的工人必须是经市或区医疗部门检查,能出具身体健康证明的健康工人。

b.工人进驻现场前测量体温,合格后用专车接送,并采取相应的消毒预防措施。

3.2.2必须做好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工作,切断疫情交叉感染和传播途径。

a.在通告期间,不进行工地之间人员的流动调配。

b.在通告期间,外地施工人员不准擅自离开,每日对工地人员进行清点和登记。

发现人员有变化时,及时向市建委报告,并通知建管处。

因特殊原因要求回家的人员,离开工地前,必须经市或区医疗部门检查,出具身体健康证明,方可离开。

c.工地建立独立的隔离房间,减少交叉感染3.2.3对工地实行封闭管理,减少交叉感染a.工地围挡严密牢固,切断工地与外界的直接接触,对出入口配备相应的保安人员。

b.加强施工现场出入人员的管理。

施工现场以外人员确需进入施工工地,必须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指定专人进行接待。

加强工地保卫工作,并对出入工地人员实行严格的登记管理。

3.2.4对施工人员居住条件严格管理a.施工人员宿舍必须通风良好。

b.每间房屋居住人员不超过12人,保持屋内通风良好,同时做好消防、保卫工作预案。

c.定期对职工进行体温测量,防止“SARS”传播,加强对职工卫生常识的教育,培养职工勤洗手、勤洗衣服、定期大扫除等良好卫生习惯,不断提高职工的卫生素质。

3.2.5加强工地防疫措施a.配备专职卫生监督员,负责对工地防疫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b.每天对居住和饮食环境进行两次以上的消毒措施,对餐具进行消毒。

c.完善施工人员的洗浴设施,并配置相应的卫生用品。

饭前便后必须洗手。

d.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对施工现场人员用餐实施统一管理,严禁食用无证、无照商贩的食品。

e.组织好施工人员的文化生活和娱乐生活。

3.2.6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施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a.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施工人员进场时进行防控“SARS”知识教育,普及防控“SARS”知识,确保每个施工人员都了解“SARS”防控措施及救治办法,消除恐慌心理。

发现疫情采取果断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b.如果“疫情”发生,坚持按当地政府、防疫部门的要求做好隔离控制工作。

3.3防禽流感措施3.3.1管理传染源a.对受感染动物应立即销毁,对疫源地进行封锁,彻底消毒;

b.患者隔离治疗,转运时应带口罩;

3.3.2消除传染源a.早发现:

早发现禽流感病禽和病人;

b.早报告:

早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禽流感病禽和病人;

c.早隔离:

病人要至少隔离至退热后两天,病禽要封闭或封锁;

d.早治疗:

要早治病人,早杀灭病禽。

3.3.3切断传播途径a.接触患者或患者分泌物后应洗手;

b.处理患者血液或分泌物时应戴手套;

c.被患者血液或分泌物污染的的医疗器械应消毒;

d.发生疫情时,应尽量减少与禽类接触,接触禽类时应戴上手套和口罩,穿上防护衣;

e.戴口罩:

禽流感病人、接触者必须戴口罩;

f.换气:

办公室加强通风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

g.远离易感染场所:

少去或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时戴口罩;

h.消毒:

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消毒(按消毒规定进行);

消毒方法与消毒剂基本上与“SARS”的消毒相同,禽流感病毒对高温、紫外线和常用的消毒剂都敏感;

i.保持办公室、工人休息室地面、墙面清洁;

确保排水道排水顺畅;

j.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鸡、鸭;

k.勤洗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触自己的眼睛、鼻、口。

4.信息报告程序传染性疾病事故发生以后,施工队必须在10分钟内报告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30分钟内将情况利用电话、传真等一切快速手段,将简要情况报地铁公司和监理项目部。

按有关规定,必须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或其他相关方报告的,为确保报告的全面规范性,报告内容应经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审核后上报。

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由项目经理部向青岛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上报。

按以上报告程序,传染性疾病事故发生后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写出简要书面报告上报,书面报告内容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

重大触电事故的对外报告和公布,由项目经理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管理。

事故分级:

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分为以下等级:

a.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b.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c.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d.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汇报程序:

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由项目经理部按地方政府的事故上报规定和行业事故上报制度,依照程序向青岛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上报。

由青岛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逐级向上汇报。

较大事故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由项目经理部按地方政府的事故上报规定和行业事故上报制度,依照程序向青岛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上报。

由青岛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逐级向上汇报。

一般事故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由项目经理部按地方政府的事故上报规定和行业事故上报制度,依照程序向青岛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上报。

发生传染性疾病事故时,应采用电话向上级领导报告,同时应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证与相关部门24小时联络。

5.应急保障项目部需派专人负责应急救援物资装备保障到位,确保应急物资、装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

装备的配备以简单适用为原则,保证现场急救的基本需要,并可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增减,定期检查补充,确保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

项目部需配备的应急救援装备清单如下:

序号设备名称数量用途1救援车辆2辆急救、指挥车2担架2付急救3其它常用药品及消毒剂若干应急治疗4急救箱1套急救5绷带、无菌敷料若干急救6安全禁示、指令、提示标志牌若干警示7应急灯、手电2个抢修8氧气袋若干急救9口罩若干预防病毒6.经费保障项目部专门划拨了安全生产措施费用,保障了项目部在装备配置,预案培训、演练,实施救援等方面的费用。

7.培训与演习7.1培训由项目部安质部协调组织,聘请卫生防疫部门人员对应急救援组织成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并且具备现场救援救护和对急救器材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的基本技能,从而确保在一旦发生事故时,应急救援体系能够正常运转。

7.2演练项目部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危险源,组织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保证一旦发生事故,指挥机构能正确指挥,救援队伍能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的排除险情,控制并消灭事故,抢救伤员,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每次演练结束后,及时做出总结,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

7.3演练目的7.3.1使应急人员掌握事故发生时“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及相关事故危险和应急责任;

7.3.2测试预案的充分程度,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7.3.3测试预案的有效性和应急人员的熟练性;

7.3.4测试应急的反映装置、设备和其它资源的充分性;

7.3.5通过演练来判别和改进应急预案中的缺陷和不足。

8.奖励与责任本预案的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在实施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行动中反应迅速、表现突出、处置果断、决策正确的工区和个人,依据相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因玩忽职守、耽误时机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项目部《安全质量管理条例》和公司相关规定,追究有关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