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4565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9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docx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

锡林郭勒盟总体概况

锡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全盟现辖9旗2市1县和1个管理区,34镇、21苏木、3乡、10办事处、555嘎查、275村民委员会、155社区居民委员会。

其中:

2市(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9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太仆寺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1县(多伦县)、1开发区(乌拉盖开发区),面积:

20.3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103.6万,其中蒙古族人口占30%。

主要特点有:

一是地域辽阔。

锡盟土地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江苏和浙江两省面积之和,人口密度不足每平方公里5人。

可利用草场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到内蒙古自治区的1/4以上。

北与蒙古国边境线长1098公里,有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常年开放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

二是资源富集。

锡盟年出栏牲畜800万头只左右,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基地。

已发现矿种80余种,探明储量30余种。

煤炭资源尤为丰富,探明储量1448亿吨,探明加预测储量2600亿吨。

石油探明储量3.2亿吨。

锗探明储量占国内可开采总量的70%、占世界总储量的35%。

铁、铅、锌、铜等矿产储量也相当可观。

全盟可开发利用风能超过5000万千瓦,太阳能资源也非常丰富。

三是文化特色鲜明。

锡盟蒙古族文化传承较为完整,民族风情浓郁,素有“搏克之乡”、“长调之乡”的美誉。

境内元上都遗址被确定为我国2012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唯一推荐项目。

2010年中国马业协会将“中国马都”称号授予了锡盟。

四是享受多重优惠政策。

锡盟同时享受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等多重优惠政策。

国家已将锡盟规划为东北地区重要的资源接续地和能源后备区,列入全国规划的六大煤电基地和七大现代煤化工产业区蒙东基地,列入《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建设的大型煤电基地。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锡盟又被列为全国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

一、全盟公路交通概况

(一)国省干线公路基本情况

锡林郭勒盟现有国道3条,即国道207线、国道208线、国道303线;省道9条,即省道27线、省道101线、省道105线、省道204线、省道208线、省道303线、省道307线、省道308线、省道309线;县道29条(含13条边防公路);乡道105条。

1、国道

(1)国道207线

锡盟境内路段全长307公里。

境内走向:

起点为锡林浩特市,经阿巴嘎旗灰腾梁牧场,正蓝旗乌日图塔拉苏木、桑根达来镇、哈毕日嘎镇、卓伦高勒苏木,太仆寺旗头支箭乡、宝昌镇、贡宝拉格苏木,止于锡盟太仆寺旗与河北省沽源县交界处三号地,目前因修建高速公路改造为二级公路。

(2)国道208线

锡盟境内路段全长227公里。

境内走向:

起点为二连浩特市,经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朱日和镇、新民乡,止于锡盟苏尼特右旗与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交界处。

该线二连浩特至赛汉塔拉段121公里为一级公路;赛汉塔拉至白音查干段106公里由二级公路升级改造为高速公路。

(3)国道303线

锡盟境内路段全长79公里。

境内走向:

起点为锡盟锡林浩特市与赤峰市克旗交界处阿其乌拉,经白音锡勒镇,止于锡林浩特市。

全线为二级公路。

2、省道

(1)省道27线

锡盟境内全长为297公里。

境内走向:

起点为锡林浩特市,经阿巴嘎旗灰腾梁牧场,正蓝旗乌日图塔拉苏木、桑根达来镇、哈毕日嘎镇、卓伦高勒苏木,太仆寺旗头支箭乡、宝昌镇、贡宝拉格苏木,止于锡盟太仆寺旗与河北省沽源县交界处三号地。

其中:

宝昌至三号地段49公里已建成高速公路;锡林浩特至桑根达来段、桑根达来至宝昌段为在建高速公路,预计分别于2013年、2012年完工。

(2)省道101线

锡盟境内路段全长877公里。

境内走向:

起点为锡盟苏尼特右旗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交界处登吉梁,经赛汉塔拉镇、满都拉图镇、巴彦查干镇、锡林浩特市、阿尔善油田、乌里雅斯太镇、巴音胡硕镇,止于锡盟乌拉盖管理区与通辽市霍林河交界处。

其中:

登吉梁至锡林浩特段403公里、阿尔善至哈拉盖图段374公里为二级公路;锡林浩特至阿尔善段100公里为三级公路。

(3)省道105线

锡盟境内路段全长179公里。

境内走向:

起点为锡盟正镶白旗与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交界处安业,经星耀乡、查干淖尔镇、桑根达来镇,止于锡盟正蓝旗与赤峰市克旗交界处公主埂。

全线为一级公路。

(4)省道204线

锡盟境内路段全长249公里。

境内走向:

起点为东乌珠穆沁旗的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经乌里雅斯太镇、白音胡硕苏木、巴彦乌拉镇、巴拉嘎尔苏木、浩勒图高勒苏木,止于锡盟西乌旗与赤峰市林西县交界处。

该线珠恩嘎达布其至乌里雅斯太段68公里为二级公路;乌里雅斯太巴拉嘎尔高勒镇120公里为三级公路,巴拉嘎尔高勒镇至大水波罗61公里为二级公路。

(5)省道208线

锡盟境内路段全长109公里。

境内走向:

起点为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经布图木吉苏木、都仁乌力吉苏木、新宝拉格镇,止于锡盟镶黄旗与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交界处远大。

全线为二级公路。

(6)省道303线

锡盟境内路段全长281公里。

境内走向:

起点为东乌旗宝力格苏木,经萨麦苏木、额仁高毕苏木、满都宝力格苏木,止于锡盟东乌旗与兴安盟交界处宝格达山林场。

全线为四级公路。

(7)省道307线

锡盟境内路段全长281公里。

境内走向:

起点为锡盟西乌旗与赤峰市巴林左旗交界处浑德仑,经罕乌拉苏木、白音华煤矿、巴拉嘎尔高勒镇、吉仁郭勒苏木、杰仁苏木,止于锡林浩特市。

该线锡林浩特至白音华段路线长232.7公里,为一级公路。

(8)省道308线

该线位于锡林郭勒盟境内,全长171公里,起点为锡盟多伦县与河北省围场县交界处小河西,经多伦淖尔镇、上都镇、哈毕日嘎镇,止于正镶白旗明安图镇。

其中:

小河西至哈毕日嘎段114公里为二级公路,哈毕日嘎至明安图段67公里为三级公路。

(9)省道309线

该线位于锡林郭勒盟境内,全长141公里,起点为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经赛汉高毕苏木,止于二连浩特市。

全线为二级公路。

(二)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

锡林郭勒盟现行的干线公路网规划为“八横七纵六出口一环线”规划。

1、八条横线

(1)江岸河(锡盟乌兰察布市界)—额仁淖尔—二连浩特—查干敖包—洪格尔—巴彦温都尔—恩格尔苏吉—扎兰乌拉—阿拉坦合力—珠恩嘎达布其—萨麦—塔日根敖包—朝布楞—额本庭—宝格达山(锡盟兴安盟界)。

(2)二连浩特—赛罕高毕—达日罕乌拉—那仁宝力格—青格勒宝拉格—巴彦图嘎—吉尔嘎郎图—额和宝拉格—乌里雅斯太—宝拉格—道特淖尔—乌拉盖—巴彦胡舒—哈拉盖图—霍林河(锡盟通辽市界)。

(3)二连浩特—满都拉图—别力古台—锡林浩特—杰仁—吉仁高勒—巴拉嘎尔高勒—白音华—宝日格斯台—亚图特(锡盟通辽市界)。

(4)赛汉塔拉—桑宝拉格—德力格尔罕—白日乌拉—查干淖尔—德力格尔—平顶山—巴彦锡勒—巴彦查干(锡盟赤峰市界)。

(5)朱日和—都仁乌力吉—新宝拉格—巴彦塔拉—明安图—哈毕日嘎—上都—多伦淖尔—大河口—小河西(蒙冀界)。

(6)洪格尔林场—宝格达音高勒—新宝拉格—翁贡乌拉—乌兰查布—善达—洪格尔高勒—灰腾河—达里诺尔(锡盟赤峰市界)。

(7)安业(锡盟乌兰察布市界)—桑根达来—公主埂(锡盟赤峰市界)。

(8)康保(蒙冀界)—五面井—宝昌—中河—骆驼山—宝日浩特—大北沟—西干沟—黑山嘴—多伦淖尔—蔡木山—乌兰布统(锡盟赤峰界)。

2、七条纵线

(1)二连浩特—格日勒图敖都—赛汉塔拉—朱日和—新民—全胜(锡盟乌兰察布市界)

(2)恩格尔苏吉—达来—巴彦乌拉—满都拉图—白日乌拉—巴彦淖尔—乌兰察布—布日都—明安图—学堂地—头支箭—宝昌—高山堡(蒙冀界)

(3)扎兰乌拉—那仁宝拉格—宝格达乌拉—赛罕图门—查干淖尔—巴彦德力格尔—扎格斯台—伊和海尔罕—桑根达来—大北沟—十五号(蒙冀界)

(4)珠恩嘎达布其—乌里雅斯太—巴彦胡舒—巴拉嘎尔高勒—浩勒图高勒—白音哈日(锡盟赤峰市界)

(5)珠恩嘎达布其—乌里雅斯太—高日罕—白音华—汗乌拉—浑德仑(锡盟赤峰市界)

(6)朝布楞—满都胡宝拉格—巴彦胡舒—呼热图淖尔—白音华—哈力黑坝(锡盟赤峰市界)

(7)宝格达山(锡盟兴安盟界)—额本庭—满都胡宝拉格—额仁高毕—巴彦霍布—乌里雅斯太—哈日阿图—锡林浩特—灰腾河—乌日图塔拉—桑根达来—哈毕日嘎—卓伦高勒—头支箭—宝昌—贡宝拉格—三号地(蒙冀界)

3、六条出口路

(1)哈拉盖图—军马场(锡盟兴安盟界)

(2)白音华—天河梁(锡盟赤峰市界)

(3)锡林浩特—阿其乌拉(锡盟赤峰市界)

(4)满都拉图—赛汉塔拉—登吉梁(锡盟乌兰察布市界)

(5)新宝拉格—本宏高勒(锡盟乌兰察布市界)

(6)上都—宝日浩特(蒙冀界)

4、一条环线:

(1)锡林浩特市环线

锡林郭勒盟位于中国的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驻地锡林浩特市。

这里既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又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是距京、津、唐、最近的草原牧区。

地处东经115°13'—ll7°06',北纬43°02'—44°52'。

属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098公里。

南邻河北省张家口、承德地区,西连乌兰察布盟,东接赤峰市、兴安盟和通辽市,是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地带,具有对外贯通欧亚、区内连接东西、北开南联的重要作用。

距首都北京640公里,距呼和浩特市620公里,其主要气候特点是风大、干旱、寒冷。

年平均气温0—3℃,结冰期长达5个月,寒冷期长达7个月,1月气温最低,平均-20℃,为华北最冷的地区之一。

7月气温最高,平均21℃。

年较差为35—42℃,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42.4℃,日较差平均为12—16℃。

平均降雨量295mn,,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最大降水量628毫米(太仆寺旗1959年),最小降水量83毫米(二连市1966年),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内。

每年11—3月平均降雪总量8—15毫米,1977年10月26日一29日降雪总量达36—48毫米,降雪中心达58毫米。

年平均相对湿度在60%以下,蒸发量在1500—2700毫米之间,由东向西递增。

二连市最大蒸发量达到3150毫米(1963年)。

蒸发量最大值出现在5—6月份。

年日照时数为2800—3200小时,日照率64—73%,无霜期110一130天。

总人口近百万,现有蒙、回、藏、朝鲜、达斡尔等23个少数民族,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蒙古族占全盟总人口的29.6%。

地域辽阔,人口稀少,资源富集,景色秀美,人情淳朴,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

 锡林郭勒盟是一个以高平原为主体,兼有多种地貌的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部多低山丘陵,盆地错落其间,为大兴安岭向西和阴山山脉向东延伸的余脉。

西、北部地形平坦,零星分布一些低山丘陵和熔岩台地,为高原草场。

海拔在800—1800米之间。

最高山峰为古如格苏乌拉山峰,海拔1957米。

浑善达克沙地又称小腾格里沙地,由西北向东南横贯中部,东西长约280公里,南北宽约40—100公里。

属半固定沙地。

 大兴安岭西麓低山丘陵区,亘于东乌珠穆沁旗东部和西乌珠穆沁旗东部和南部,成为锡盟与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的分界线。

乌拉盖盆地又称索林淖尔盆地,位于东乌珠穆沁旗中南部和西乌珠穆沁旗中北部。

乌珠穆沁波状高平原主要分布于东乌旗与西乌旗北部、锡林浩特市中北部和阿巴嘎旗东部。

 阿巴嘎旗火山熔岩台地,南抵浑善达克沙地北缘,东以锡林河为界,西至阿巴嘎旗查干淖尔,北至巴龙马格隆丘陵地。

苏尼特层状高平原,在地貌上隶属于乌兰察布高原。

包括苏尼特左旗大部和苏尼特右旗朱日河以北的大部地区。

 察哈尔低山丘陵地区,包括太仆寺旗全部、多伦县大部、正镶白旗、苏尼特右旗、镶黄旗、正蓝旗南部地区。

人口概况

一、 全盟常住人口

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全盟常住人口为102802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934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4622人,增长3.49%。

年平均增长率为0.34%。

二、 家庭户人口

全盟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53774户,家庭户人口为96054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1人减少0.49人。

三、 性别构成

全盟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36361人,占52.17%;女性人口为491661人,占47.83%。

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78上升为109.09。

四、 年龄构成

全盟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41788人,占13.79%;15-64岁人口为817616人,占79.53%;65岁及以上人口为68618人,占6.6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1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8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21个百分点。

五、 民族构成

全盟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81876人,占66.33%;蒙古族人口为309764人,占30.13%;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36382人,占3.54%。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7976人,增长2.71%;蒙古族人口增加22364人,增长7.78%;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减少5718人,下降13.58%。

六、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盟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0841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6911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37435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7579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3154人上升为10546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4270人上升为1645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3942人上升为3641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2409人下降为26828人。

全盟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4283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41868人,文盲由8.53%下降为4.17%,下降4.36个百分点。

七、 人口地区分布

全盟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

      

锡林郭勒盟                  1028022  

二连浩特市                  74197   

锡林浩特市                  245886

阿巴嘎旗                    43574

苏尼特左旗                  33652   

苏尼特右旗                  71063   

东乌珠穆沁旗                  69893    

西乌珠穆沁旗                87614     

太仆寺旗                    112339   

镶黄旗                     28450   

正镶白旗                    54443  

正蓝旗                     81967   

多伦县                    100893   

乌拉盖开发区                 24069  

历史沿革

锡林郭勒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各族人民劳动、生活、繁衍的地方。

苏尼特右旗、镶黄旗和东乌珠穆沁旗境内都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人类生存的遗址;在苏尼特左旗、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境内都发现了原始文化遗迹。

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就出现了游猎和养畜的氏族部落。

春秋战国时期,系澹褴和东胡所居。

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居内蒙古高原。

秦时期,南部属上谷郡北境,西南部为渔阳郡北境。

西汉时期,匈奴单于庭直辖,东部为乌桓部辖地,南部属于幽洲。

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为鲜卑部辖区。

三国时期,隶属于北朝(魏)拓跋鲜卑部辖区;南部、西部由鲜卑、柔然二部所居;东部由乌洛候、契丹二部所居。

晋朝时期,先后由代国、魏国和晋朝燕州所辖。

隋朝时期,北部、东部由东突厥占居,西部、南部属隋朝奚部安乐郡、涿郡北境。

唐朝时期,南部为河北道北境,北部为关内道北境,北部为关内道突厥单于都护府辖地。

五代十国时期,为契丹上京临潢府辖区。

1115年女真部建立大金国,东部属临潢府路庆州所辖,设置大盐烁(额吉淖尔盐池)群牧司,北部由广吉剌部所居,南部属宣德州辖地,中部正蓝旗一带由西北路招讨司所辖,设置桓州(正蓝旗侍郎城遗址),西部为汪古部所辖。

元朝初,为扎剌儿部兀鲁郡王营幕地。

十三世纪中叶,在锡林郭勒草原正蓝旗境内建起元代第一都城——元上都,为元朝的夏季陪都,是元朝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南部地区分别由中书行省兴和路宝昌州、上都路桓州和应昌府所辖。

北部分别为上都省院官署、岭北行省和宁路及济南王部的封地。

明朝永乐年间,将上都改称开平前屯卫,应昌、桓州变成驿站,南部为京师顺天府北境,设置开平卫。

北部被瓦剌、鞑靼部占居。

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立国,占领察哈尔部地区。

清朝康熙14年把察哈尔部原辖区划分为蓝、白、黄、红各分正镶二旗,称蒙古八旗。

其中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均在本盟南部地区。

并在宝昌一带增设了太仆寺左右翼牧群、明安牧群、以及商都牧群,隶属清朝直隶口北三厅。

1761年,始设察哈尔都统,管辖察哈尔八旗、四牧群和锡林郭勒五部十旗诸王。

清祟德、顺治、康熙年间,对锡林郭勒河一带的苏尼特、阿巴嘎、阿巴哈纳尔、浩济特、乌珠穆沁等五部先后分别设置左、右翼两个旗,共10旗,均设扎萨克,会盟于锡林河北岸的“楚古拉干敖包”山上,命名为锡林郭勒盟。

锡林郭勒,蒙语,意为丘陵地带河。

清嘉庆年间迁盟址于贝子庙。

民国时期,1912年将厅改设为县,1914年设置察哈尔特别行政区域,1928年将锡盟南部划归察哈尔省,1934年设察哈尔盟。

1936年德穆楚克栋鲁普成立“蒙古军政府”,辖察哈尔盟和锡林郭勒盟。

1937年改为蒙古联盟自治政府。

1939年成立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1945年成立内蒙古自治联合会,解散伪“蒙疆政府”。

1946年废除了封建王公制度,成立察哈尔盟人民政府和锡林郭勒盟人民政府。

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察盟辖5旗。

1950年将多伦、宝昌、化德3县划归察盟。

1956年撤销明太联合旗合并于正蓝旗,将正镶白联合旗更名为正镶白旗,合并宝昌县和太仆寺左旗,更名为太仆寺旗,商都镶黄联合旗更名为商都镶黄旗,后划归化德县,又划出定名为镶黄旗。

1949年将锡盟原来的10旗编为5旗,即东部联合旗、中部联合旗、西部联合旗、苏尼特左旗和苏尼特右旗。

1952年撤销中部联合旗,1956年改编为5旗。

1958年,锡察盟合并,撤消察哈尔盟,改称锡林郭勒盟,辖9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商都镶黄旗、太仆寺旗),两县(多伦县、化德县)。

1963年设立阿巴哈纳尔旗,1966年设立二连浩特市。

1969年将锡盟所辖的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化德县划归乌兰察布盟。

1980年将苏尼特右旗和二连浩特市划归锡盟。

1983年撤销阿巴哈纳尔旗改设锡林浩特市。

自然地理

锡林郭勒盟位于中国的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驻地锡林浩特市。

这里既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又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是距京、津、唐、最近的草原牧区。

地处东经115°13'—ll7°06',北纬43°02'—44°52'。

属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098公里。

南邻河北省张家口、承德地区,西连乌兰察布盟,东接赤峰市、兴安盟和通辽市,是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地带,具有对外贯通欧亚、区内连接东西、北开南联的重要作用。

距首都北京640公里,距呼和浩特市620公里,其主要气候特点是风大、干旱、寒冷。

年平均气温0—3℃,结冰期长达5个月,寒冷期长达7个月,1月气温最低,平均-20℃,为华北最冷的地区之一。

7月气温最高,平均21℃。

年较差为35—42℃,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42.4℃,日较差平均为12—16℃。

平均降雨量295mn,,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最大降水量628毫米(太仆寺旗1959年),最小降水量83毫米(二连市1966年),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内。

每年11—3月平均降雪总量8—15毫米,1977年10月26日一29日降雪总量达36—48毫米,降雪中心达58毫米。

年平均相对湿度在60%以下,蒸发量在1500—2700毫米之间,由东向西递增。

二连市最大蒸发量达到3150毫米(1963年)。

蒸发量最大值出现在5—6月份。

年日照时数为2800—3200小时,日照率64—73%,无霜期110一130天。

总人口近百万,现有蒙、回、藏、朝鲜、达斡尔等23个少数民族,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蒙古族占全盟总人口的29.6%。

地域辽阔,人口稀少,资源富集,景色秀美,人情淳朴,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

 锡林郭勒盟是一个以高平原为主体,兼有多种地貌的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部多低山丘陵,盆地错落其间,为大兴安岭向西和阴山山脉向东延伸的余脉。

西、北部地形平坦,零星分布一些低山丘陵和熔岩台地,为高原草场。

海拔在800—1800米之间。

最高山峰为古如格苏乌拉山峰,海拔1957米。

浑善达克沙地又称小腾格里沙地,由西北向东南横贯中部,东西长约280公里,南北宽约40—100公里。

属半固定沙地。

 大兴安岭西麓低山丘陵区,亘于东乌珠穆沁旗东部和西乌珠穆沁旗东部和南部,成为锡盟与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的分界线。

乌拉盖盆地又称索林淖尔盆地,位于东乌珠穆沁旗中南部和西乌珠穆沁旗中北部。

乌珠穆沁波状高平原主要分布于东乌旗与西乌旗北部、锡林浩特市中北部和阿巴嘎旗东部。

 阿巴嘎旗火山熔岩台地,南抵浑善达克沙地北缘,东以锡林河为界,西至阿巴嘎旗查干淖尔,北至巴龙马格隆丘陵地。

苏尼特层状高平原,在地貌上隶属于乌兰察布高原。

包括苏尼特左旗大部和苏尼特右旗朱日河以北的大部地区。

 察哈尔低山丘陵地区,包括太仆寺旗全部、多伦县大部、正镶白旗、苏尼特右旗、镶黄旗、正蓝旗南部地区。

自然资源

锡林郭勒草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其草场类型齐全、动植物种类繁多等特征而成为世界驰名的四大草原之一,属欧亚大陆草原区,境内有全国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生物圈监测体系的锡林郭勒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既是华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又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区。

这里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可利用优质天然草场面积达18万多平方公里,占全自治区的五分之一。

牛、马、羊、驼等草食家畜拥有量位居全国地区级首位,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

在家畜资源中,尤以内蒙古细毛羊、苏尼特羊、锡林郭勒马、乌珠穆沁羊、乌珠穆沁白绒山羊、乌珠穆沁牛、草原红牛和苏尼特驼最为知名。

其中,苏尼特羊和乌珠穆沁羊以其肉质鲜嫩响誉京城和中东国家,年出口数十万只,素有畜牧业王国之称。

年肉类总产量20.8万吨,皮张产量791.4万张,绒毛产量1.65万吨,奶类产量14.3万吨,广袤的草地资源和丰富的畜产品为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一、农作物资源

锡盟的农作物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太仆寺旗、多伦县、正蓝旗、正镶白旗、苏尼特右旗及国营农牧场,耕地面积300万亩,土壤比较肥沃,多为暗栗钙土和栗钙土,以旱作农业为主,主要种植:

小麦、莜麦、马铃薯、胡麻等农作物。

 小麦是锡盟的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25万亩,占全盟粮食作物总面积的41.7%,当前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有克旱8号、9号,永登小麦等。

 莜麦是锡盟农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喜凉爽、抗寒旱,耐贫脊,适宜在锡盟土壤、气候中生长,当前栽培的半产品种有多伦大莜麦红10号,华北2号等10多个品种。

莜麦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有抗饥、降血脂等作用,成为当地人紧喜欢的食物。

莜麦也是家畜的上等精饲料,秸杆是优质饲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