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产计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25280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生产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三章 生产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三章 生产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三章 生产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三章 生产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三章 生产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三章 生产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三章 生产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三章 生产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三章 生产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第三章 生产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第三章 生产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第三章 生产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第三章 生产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 生产计划.docx

《第三章 生产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生产计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章 生产计划.docx

第三章生产计划

第三章生产计划

第一节生产综合计划

一、生产计划的概念和主要指标

1、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依据,它对企业的生产任务作统筹安排,规定着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产品品种、质量、数量和期限等指标。

企业生产计划是根据企业的产品销售计划制订的,它是企业经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编制企业其它计划的主要依据。

生产计划是由一系列指标构成,这些指标各含有不同的经济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计划期内企业生产活动的要求。

主要有:

品种指标、质量指标、产量指标、产值指标和出产期等。

(1)品种指标。

品种指标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产品品名、型号、规格和种类数,它涉及“生产什么”的决策。

(2)质量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各种产品应该达到的质量水平。

它反映着产品的内在质量(如机械性能、工作精度、使用寿命,使用经济性等)及外观质量(如产品的外形、颜色、装演等)。

产品品级一般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不合格品(又分次品和废品两种)三种。

(3)产量指标。

产量指标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它涉及“生产多少”的决策,关系到企业能获得多少利润。

产量指标通常采用实物单位或假定实物单位来计量。

例如,机床用“台”表示,钢铁用“吨”表示,电动机用“台/千瓦”表示。

(4)产值指标。

为了比较不同企业、企业不同时期、不同品种的产品总量,需要运用价值指标,即产值指标。

产值指标是用货币表示的产量指标,但又不同于产量指标,因为它还受质量因素影响,它是企业生产成果的综合反映。

根据具体内容与作用不同,企业产值指标分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与工业销售产值三种形式。

1)工业总产值,用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可分别用不变价格和现行价格计算。

2)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工业增加值指标全面反映了工业生产发展的规模、速度、效益和结构。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3—1)

目前我国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中,工业总产出是直接用现价工业总产值来代替计算的。

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3—2)

而其中:

工业中间投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

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利息支出(3—3)

本期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3—4)

按分配法计算增加,是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的方法。

按分配法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5)

3)工业销售产值,它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的工业产品总量,包括已销售的成品、半成品价值,对外提供的劳务价值,对本单位基本建设部门、生产福利部门等提供的产品和劳务费及自制设备的价值。

其中已销售的成品、半成品是指所有权发生转移,对方已支付货款或已取得向对方索取货款权利的产品。

(5)出产期。

出产期是为了保证按期交货确定的产品出产期限。

二、生产计划的编制步骤

编制生产计划的主要步骤,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编制生产计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

编制生产计划所需的信息包括:

1)反映社会需求方面的信息:

计划期产品销售量、上期合同执行情况及成品库存量;上期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国家有关建议和指示;2)本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方针:

企业长远规划,经济协议;计划期应实现的利润指标;3)有关的法律条款;4)反映社会可能提供的生产资源方面的信息;5)产品开发进度和生产技术准备能力状况;6)反映企业实际生产水平的有关信息。

2.统筹安排,初步提出生产计划指标

包括:

产量指标的选优和确定;产品出产进度的合理安排;各个产品品种的合理搭配生产;将企业的生产指标分解为各个分厂、车间的生产指标等工作。

这些工作,相互联系,实际上是同时进行的。

3.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

综合平衡的内容主要包括:

1)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之间的平衡,测算企业设备、生产面积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2)生产任务与劳动力之间的平衡,测算劳动力的工种、数量,以检查劳动生产率水平与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3)生产任务与劳动力之间的平衡;4)测算劳动力的工种、数量以检查劳动生产率水平与生产任务是合适应;5)生产任务与物资供应之间的平衡,验算主要原材料、动力、工具、外协件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及生产任务同材料消耗水平的适应程度;6)生产任务与生产技术准备的平衡,测算产品试制、工艺准备、设备维修、技术措施等与生产任务的适应和衔接程度;7)生产任务与资金占用的平衡,测算流动资金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和合理性等等。

4、最后确定生产指标

企业的生产计划,经过反复核算和平衡,最后编制出工业产品产量计划和工业产值计划表。

在企业中,编制和检查生产计划的主管单位,一般为企业的计划部门或生产管理部门。

在编制生产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其他各个职能部门的协助和配合。

三、滚动式计划的编制方法

1、滚动式计划是一种编制计划的新方法,既可以用来编制长期计划,也可用以编制年度、季度、月度以至更短时期的计划。

2、特点:

将整个计划期分为几个时间段,其中第一个阶段的计划为执行计划,后几个阶段的计划为预定计划。

执行计划中的任务规定得比较具体,要求按计划实施。

预定计划中的任务规定得比较粗略,每经过一个时间阶段,根据计划的完成情况,以及企业内部、外部条件的变化和经营方针的调整,对原来的预定计划作出调整和修改,并将计划向前推进一个时间阶段,原预计计划中的第一个时间段的计划变成了执行计划。

这样,计划便具有更强的连续性,更能符合客观实际和实现的可能性。

四、品种与产量的确定

(-)品种的确定

对于大量大批生产类型的企业,其产品品种很少,而且既然是大量大批生产,所生产的品种一般是市场需求量很大的产品,因此,没有品种选择问题。

对于多品种批量生产,则有品种选择问题。

确定生产什么品种是十分重要的决策。

确定品种可以采取收入利润顺序法。

收入利润顺序法是将生产的多种产品按销售收入和利润顺序,并将其绘在收入利润图上,表3一1所示的8种产品的收入和利润顺序.可绘在图3—2上。

表3一1销售收入和利润次序表

产品代号

A

B

C

D

E

F

G

H

销售收入

1

2

3

4

5

6

7

8

利润

2

3

1

6

5

8

7

4

由图3-2可以看出,一部分产品在对角钱上方,还有一部分产品在对角线下方。

销售收入高,利润也大的产品,即处于图3-2左下角的产品,应该生产。

相反,对于销售收入低,利润也小的产品(甚至是亏损产品),即处于图3-2右上角的产品,需要作进一步分析。

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产品生命周期。

如果是新产品,处于导入期,因顾客不了解,销售额低;同时,由于设计和工艺未定型,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利润少,甚至亏损,就应该继续生产,并作广告宣传,改进设计和工艺,努力降低成本。

如果是老产品,处于衰退期,就不应继续生产。

在分析时除了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因素以外,还须考虑其它因素,如质量不好,则需提高产品质量。

一般来说,销售收入高的产品,利润也高,即产品应在对角钱上。

对于处于对角钱上方的产品,如D和F,说明其利润比正常的少,是销价低了,还是成本高了,需要考虑。

反之,处于对角线下方的产品,如C和H,利润比正常的高,可能由于成本低所致,可以考虑增加销售量,以增加销售收人。

(二)产量优选方法

企业生产计划指标的确定,是一个统筹安排、综合平衡的过程。

既要服从市场需要,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和生产能力以及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

为此,必须确定一个优化的产量指标。

1.用盈亏平衡分析法优化总产量计划

企业要达到一定的利润目标,其产量指标可运用盈亏平衡点法来衡量。

计算公式如下:

临界产量=

(3—6)

例如,某企业预定在计划年度生产某产品,销售单价预定为500元,单位产品变动费用预计为300元、计划年度的固定费用总额为800万元,则:

临界产量=

(件)

这就是说,计划产量应当超过40000件,企业才能获得利润。

2.用线性规划法优化分品种产量计划

企业生产的品种往往不是单一的,当分品种产量受到工(台)时、材料、动力、资金等因素的制约时,为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可以运用线性规划来选择最优的分品种产量方案。

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目标函数maxZ=C1X1+C2X2++CnXn

约束条件A11X1+A12X2++A1nXn≦B1

A21X1+A22X2++A2nXn≦B2

      Am1X1+Am2X2++AmnXn≦Bn

式中,Cj,Aij和Bi为已知的常数。

[例]某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件甲产品能获利2元,每件乙产品能获利4元;每件甲产品需要在机组A上加工4h,要在机组B上加工2h;每件己产品要在机组A上加工6h,在机组B上加工6h,还要在机组C上加工lh;机组A每天可能提供的生产能力为120h,机组B能提供72h,机组C能提供10h如果该厂希望获得最大利润,问每天应该生产甲、乙产品各多少?

解列出数学模型。

设H为甲产品每天的产量,K为乙产品每天的产量。

目标函数maxZ=2H+4K(利润)

约束条件4H+6K≦120(机组A)

2H+6K≦72(机组B)

1K≦10(机组C)

H,K≧0(产量非负)

由运筹学图解法,如图3-3所示。

每天乙产品数

10

20

30

20

10

4H+6K=120

K=10

2H+6K=72

每天甲产品数

图3-3线性规划的图解

由图可知其最优解为:

H=24;K=4

最优值:

maxZ=2H﹢4K

=2×24+4×4

=48+16

=64

第二节工业企业生产能力

一、企业生产能力的概念及种类

1.生产能力的概念

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企业的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的产品的最大数量。

它是反映企业生产可能性的一种指标,通过以下四点说明其含义:

(l)企业生产能力用一年内可生产的最大产品数量来表示,而在某些轻工业和选矿企业里,以一年内可加工处理的原材料数量来表示;

(2)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应是企业各生产环节的各种生产性固定资产,在满足生产要求的一定比例关系条件下所具备的综合生产能力,这里,生产性固定资产,是参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或直接服务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种厂房、建筑物、机器设备等;

(3)生产能力是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出产产品的能力,不同的条件,有不同的生产能力水平。

技术组织条件是指产品的品种、结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机器、工具、生产面积、制造工艺、原材料,职工业务水平、熟练程度,所采用的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等;

(4)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通常用实物单位来计量,对于多品种生产企业可以选择一种代表产品来计量。

代表产品可以按照下列原则来选择:

1)企业专业方向中的主要专业产品;2)国家和市场迫切需要的重点产品和短线产品;3)产量较大,结构和工艺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2.生产能力的种类

企业生产能力的客观性表明,它是一个随时间推移而发展的概念。

按核定生产能力依据的条件不同,将企业的生产能力划分为三种:

(1)设计能力。

(2)查定能力。

(3)现有能力。

二、企业生产能力的核定

(一)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1)固定资产的数量,指全部能够用于工业生产的机器设备、厂房及其它生产性建筑物面积。

(2)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指机器设备的全部有效工作时间和生产面积的全部利用时间。

(3)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包括机器设备生产效率(即设备能力)和生产面积的生产效率。

(二)核定生产能力的作用与意义

生产能力是确定企业长远规划,安排改建、扩建、技术改造规划的重要依据。

通过核定,可以使管理者在计划、组织方面作到心中有数,掌握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富裕环节,挖掘生产潜力。

(三)生产能力核定的程序

这项工作应该从基层做起。

通常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核定班组、工段、车间各环节的生产能力;第二,在对各生产环节的能力进行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

1.各车间内部生产能力核算

(1)单一品种生产条件下,设备组的生产能力一般按下列公式计算:

设备生产能力=设备数量×单位设备有效工时×单位时间产量定额(3—7)

设备生产能力=设备数量×单位设备有效工时÷单位产品台时定额(3—8)

在生产能力主要决定于生产面积的条件下,生产能力计算公式为:

(3—9)

流水线生产能力按下式计算:

流水线生产能力=流水线有效工作时间÷节拍(3—10)

(2)多品种生产条件下,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

当生产多种产品时,按各种产品分别计算生产能力是困难的。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标准产品法、代表产品法或假定产品法来核算生产能力。

1)标准产品法。

2)代表产品法。

就是以代表产品为计算单位确定设备组生产能力。

其计算步骤是:

首先,确定代表产品。

代表产品是反映企业专业方向、产量较大、占用劳动量最多、在结构或工艺上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其次,计算出以代表产品为计算单位表示的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再次,将其他产品的计划产量用换算系数分别折合成代表产品的产量。

换算时,一般用台时定额或产量定额作为换算标准。

换算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最后,计算出设备组各种计划产品的生产能力。

3)假定产品法。

假定产品是计算生产能力时假定的产品折合量单位。

假定产品法就是以假定产品为单位计算设备组生产能力。

在企业产品品种比较复杂,结构、工艺和劳动量差别较大,不易确定代表产品时,可采用假定产品法。

其步骤为:

首先,计算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

其次,计算设备组生产假定产品的生产能力。

最后,根据设备组假定产品生产能力,计算出设备组各种计划产品的生产能力。

2.企业生产能力的确定

综合平衡有二方面的工作,其一,基本生产车间之间的能力平衡;其二,辅助生产车间生产能力与基本生产车间的生产能力的平衡。

(1)当各基本生产环节的能力不一致时,应按主导环节来确定企业的生产能力。

主导环节是指产品制造的主要工艺加工环节。

(2)当基本生产单位的生产能力与辅助生产单位的生产能力不一致时,企业的生产能力要按基本生产单位的生产能力来确定。

第三节生产计划的安排

一、产品出产进度安排

1、概念:

编制生产计划,不仅要确定全年总的产量任务,而且要进一步将全年生产任务具体安排到各个季度和各个月份,这就是产品的出产进度。

2、产品出产进度的安排方法,因企业的不同特点而有所不同。

1.产品各季、各月的市场需求量比较稳定或者生产任务饱满的企业

所谓生产进度的均衡安排,并不等于各季、各月的平均日产量绝对相等,而是可以有以下多种分配形式:

(1)平均分配。

即全年生产任务等量分配,各季各月的平均日产量相等。

(2)分期递增。

即产量分期分阶段增长,每隔一段时间平均日产水平有所增长,而在该段时期内平均日产水平大致相同。

(3)小幅度连续增长。

随着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与工人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季、各月的产量逐渐地、小幅度地不断上升。

(4)抛物线形递增。

主要指新产品,开始是小批生产,然后逐渐扩大批量以至大量生产,由于工人技术熟练程度提高,开始日产量提高较快,以后逐渐趋于稳定。

2.产品的需求具有季节性的企业

例如某些农业机械和农药等。

这时全年任务的进度安排就有多种方式:

(1)均衡安排方式。

各月产量相等或基本相等。

(2)变动安排的方式。

各月生产量的安排,随着市场销售量的变动而变动。

采用哪一种方式,应当进行经济上的比较。

主要是比较生产调整费用和库存保管费用的大小。

(3)折衷方式。

这是上述两种安排方式的结合。

二、品种搭配

1、概念:

就是在同一时期内,将哪些品种搭配在一起进行生产。

2、搞好品种搭配,一般应该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要首先安排经常生产的和产量较大的产品。

(2)对于企业生产的其他品种,实行“集中轮番”的安排方式,加大产品的生产批量,在较短的时间完成全年任务,然后轮换别的品种。

对于同类型(同系列)的产品,宜采用这种方式,它能够在不减少全年产品品种的前提下,减少各季、各月同期生产的品种数,从而简化生产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

(3)新老产品交替要有一定的交叉时间。

(4)尖端产品与一般产品、复杂产品与简单产品、大型产品与小型产品等,均应合理搭配,使各个工种、设备及生产面积得到均衡负荷。

(5)各个品种轮番时,谁先谁后,应当考虑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完成期限、关键材料和外协件的供应期限等因素。

三、安排车间任务

1、安排车间任务的作用在于:

更具体地进行平衡工作,使企业的生产任务得到落实和保证;使各车间明确计划期内产品生产方面的经济责任,更好地调动车间的积极性,并提前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2、安排车间生产任务,应该实现下列要求:

(1)必须保证整个企业的生产计划得到实现,为此,规定给各个车间的生产任务,应当在品种、数量和进度上相互衔接,以保证企业计划的按期完成;

(2)要缩短生产周期和减少流动资金占用量,以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

(3)要充分利用车间的生产能力,规定给各个车间的任务应当适合这个车间的机器性能和设备条件,并能充分利用这些机器设备,不要有的车间过忙,有的过闲。

3、安排车间任务的方法,一般是首先安排基本车间的生产任务,然后安排辅助车间的生产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