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8.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207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8.docx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8.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8.docx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8

课时作业(十八) 

基因在染色体上 伴性遗传

1.[2018·河南三门峡一模]一个家庭中,一对夫妇都表现正常,但是生了一个白化病兼红绿色盲的孩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孩子是男孩,其色盲基因可能来自祖母

B.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是白化病的概率是1/8

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色盲女儿的概率是0

D.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4

答案:

C 解析:

设相关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

白化病兼红绿色盲孩子的基因型为aaXbY,其中Xb肯定来自母亲,色盲基因不可能来自祖母,A错误;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他们再生一个男孩是白化病的概率是1/4,B错误;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他们再生一个色盲女儿的概率是0,C正确;父亲的基因型为AaXBY,其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D错误。

2.[2018·山东菏泽月考]菠菜是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已知菠菜的抗霜与不抗霜、抗病与不抗病为两对相对性状。

用抗霜抗病植株作为父本,不抗霜抗病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下列对杂交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不抗霜抗病

不抗霜不抗病

抗霜抗病

抗霜不抗病

雄株

3/4

1/4

0

0

雌株

0

0

3/4

1/4

A.抗霜基因和抗病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B.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都属于显性性状

C.抗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抗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上述杂交结果无法判断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的显隐性

答案:

B 解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子代中抗病和不抗病在雌、雄个体中的比例都为3∶1,无性别差异,可判断出抗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再根据无中生有(亲本都为抗病个体,后代出现不抗病个体),可推出不抗病为隐性性状。

子代中,雄株全表现为不抗霜性状,雌株全表现为抗霜性状,子代性状与性别相关,可判断出抗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父本为子代雌性个体提供抗霜基因,母本为子代雌性个体提供不抗霜基因,而子代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抗霜性状,可推出不抗霜为隐性性状。

3.[2018·湖北调研]某隐性遗传病表现为交叉遗传特点,一对夫妇中女性为该病患者,男性正常。

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父母双方均为该患病女性提供了致病基因

B.这对夫妇的子代中女儿均正常,儿子均患病

C.女儿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中患者均为男性

D.儿子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中不会出现患者

答案:

D 解析:

由“交叉遗传”特点可推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若致病基因用b表示,则女患者基因型为XbXb,女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父母双方,A正确;XbXb和XBY子代中女儿均正常(XBXb),儿子均患病(XbY),B正确;女儿(XBXb)与正常男性婚配(XBY),后代中患者均为男性(XbY),C正确;儿子(XbY)与正常女性婚配,若正常女性为携带者(XBXb),则后代中会出现患者,D错误。

4.[2018·山东青岛检测]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

B.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2/3

D.雌性子代中可能存在致死现象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圆眼长翅果蝇进行杂交的后代出现棒眼残翅,说明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A正确;子代雄果蝇圆眼∶棒眼=1∶1,雌果蝇都是圆眼,雌雄比例不同,说明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由于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表现型均为圆眼长翅,设控制眼形的基因为A、a,控制翅形的基因为B、b,据子代的表现型可判断出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故子代中圆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bbXAXA和1/2bbXAXa,因此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1/2,C错误;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雌性应为6∶2∶0∶0,而实际为5∶2∶0∶0,说明雌性子代中可能存在致死现象,D正确。

5.[2018·江西师大附中检测]如图为一对近亲结婚的青年夫妇的遗传分析图,其中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色盲由基因b控制(图中与本题无关的染色体已省略),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E细胞和F细胞的DNA数目都是23个

B.从理论上分析,图中H为男性的概率是1/2

C.该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患一种病的概率为7/16

D.正常情况下,H个体和G个体的性别相同的概率为0

答案:

D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图中的E细胞和F细胞均为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二者的核DNA数目都是23个,但因细胞质中也有DNA分布,所以细胞中的DNA数目都大于23个,A项错误;据图可知,在这对青年夫妇中,男性的X染色体上不含有色盲基因b,而含有正常的显性基因B,母亲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男性将X染色体及其上的B基因遗传给女儿,女儿不可能患色盲,因此图中H为男性的概率是100%,B项错误;该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所生子女中,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4(白化病aa)×3/4(视觉正常XBXB+XBXb+XBY)+3/4(肤色正常A_)×1/4(色盲患者XbY)=6/16,C项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H是一个患两种病的男性,则形成H个体的精子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Y,所以E细胞中含有X染色体、不含Y染色体,E与F受精形成的受精卵所发育成的个体为女性,D项正确。

6.[2018·山东实验中学检测]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Xb,Y,YB.Xb,aY,Y

C.AXb,aY,YD.AAaXb,Y,Y

答案:

A 解析: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说明含有A和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移向同一极并分配到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所以产生了基因型为AAaaXbXb和YY的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所以基因型为YY的次级精母细胞产生了两个基因型为Y的精子,而基因型为AAaa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AA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并分配到同一个精细胞中,所以形成了基因型为AAaXb和aXb的精子。

本题A正确,B、C、D错误。

7.[2018·江西南昌期中]鸟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ZZ雄性,ZW雌性)。

DMRT1基因只存在于Z染色体上,该基因在鸡胚雌雄性腺中表达量不同,即在雄性性腺中的表达量约是雌性性腺中表达量的2倍。

该基因在雄性体内的高表达量开启性腺的睾丸发育,而在雌性体内的低表达量开启性腺的卵巢发育。

以下分析推测正确的是(  )

A.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可能与特殊条件下DMRT1的低表达量有关

B.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WO个体可能不能正常发育

C.性染色体增加一条的ZZW个体性别为雌性

D.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ZO个体性别为雄性

答案:

B 解析:

DMRT1基因在雄性体内的高表达量开启性腺的睾丸发育,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可能与特殊条件下DMRT1的高表达量有关,A错误;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WO个体没有DMRT1基因,不能正常发育,B正确;ZZW个体的DMRT1基因高表达,为雄性,C错误;ZO个体的DMRT1基因低表达,为雌性,D错误。

8.[2018·黑龙江哈尔滨六中期中]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只有生殖细胞中才有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A.①②③⑤B.②③④

C.③④D.①②⑤

答案:

C 解析:

染色体是真核细胞细胞核中的结构,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①正确;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②正确;人的体细胞中有1对性染色体,成熟生殖细胞中有1条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控制性别,③错误;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④错误;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⑤正确。

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9.[2018·贵州贵阳监测]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经过努力,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示意图(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白眼和红宝石眼是由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B.染色体上有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且呈线性排列

C.根据白眼基因可知该染色体是果蝇的X染色体

D.果蝇细胞内的基因数量远多于果蝇染色体的数目

答案:

A 解析:

白眼和红宝石眼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A错误;染色体上含有控制眼色、翅形等不同性状的基因,并且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果蝇的白眼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判断题图中的染色体为X染色体,C正确;一条染色体上存在多个基因,因此果蝇细胞内基因数量远远大于染色体的数目,D正确。

10.[2018·河北唐山一中月考]某性别决定方式为XY的动物从出生到成年,雌雄个体在外观上几乎完全一样,仅凭肉眼难以区分性别。

在X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BA(灰红色)对B(蓝色)为显性,B对b(巧克力色)为显性。

现有一只灰红色个体和一只蓝色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了一只巧克力色的个体。

则亲代灰红色、蓝色与子代巧克力色的性别可能分别是(  )

A.雄性、雌性、雌性B.雌性、雄性、雌性

C.雄性、雌性、雄性D.雄性、雌性、不能确定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知,灰红色个体的基因型是XBAXBA、XBAXB、XBAXb、XBAY,蓝色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而巧克力色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XbY。

灰红色个体与蓝色个体交配,子代出现巧克力色,说明亲本中含有b基因,若灰红色为雄性(XBAY),蓝色为雌性(XBXb),子代巧克力色的基因型只能是XbY(雄性);若灰红色为雌性(XBAXb),蓝色为雄性(XBY),子代巧克力色的基因型也只能是XbY(雄性),C正确。

11.果蝇的腹部有斑与无斑是一对相对性状(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

现让无斑红眼雌果蝇与某雄性果蝇杂交,产生的众多子代中表现型有4种:

有斑红眼雌性、无斑白眼雄性、无斑红眼雌性、有斑红眼雄性。

则亲本中雄性果蝇的基因型为(  )

项目

AA

Aa

aa

雄性

有斑

有斑

无斑

雌性

有斑

无斑

无斑

A.AaXBYB.AaXbY

C.AAXBYD.aaXbY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子代出现有斑雌雄果蝇,可知亲本雄果蝇为有斑;子代中的雌性果蝇全为红眼,可知亲本雄果蝇为红眼。

则亲本无斑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aXBX-,有斑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_XBY。

子代出现有斑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AAXBX-)和无斑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则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

12.[2018·海南海口一中月考]已知果蝇红眼(A)和白眼(a)由位于X染色体Ⅰ区段(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果蝇刚毛(B)和截毛(b)由X和Y染色体Ⅱ区段(同源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突变型都表现隐性性状,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1中会出现截毛个体

B.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1中会出现白眼个体

C.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1中不会出现截毛个体

D.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1中不会出现白眼个体

答案:

C 解析:

A项中亲本的基因型是XBXB和XbYb,可见后代应全为刚毛个体;B项中亲本的基因型是XAXA和XaY,可见后代应全为红眼个体;C项中亲本的基因型是XBYB和XbXb,可见后代应全为刚毛个体,不会出现截毛个体;D项中亲本的基因型是XAY和XaXa,可见后代雌性全表现为红眼,雄性全表现为白眼。

13.[2018·湖北武汉检测]果蝇的野生型眼色有红色、紫色和白色,其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当个体同时含有显性基因A和B时,表现为紫眼;当个体不含A基因时,表现为白眼;其他类型表现为红眼。

现有两个纯合品系杂交,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果蝇野生型眼色的遗传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位基因A、a位于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

(2)亲本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3)某小组利用上述实验中的果蝇为实验材料,尝试选择不同眼色的果蝇进行杂交,使杂交后代中白眼果蝇只在雄性个体中出现。

你认为该小组能否成功?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遵循 常 

(2)aaXBY 1/2 (3)不能 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__,而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与性别无关

解析:

(1)首先子一代中的性状和性别相关联,所以两对等位基因至少有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如果A和a位于X染色体上,B和b位于常染色体上,那么亲本的基因组成雌果蝇为bbXAXA,雄果蝇为BBXaY或bbXaY,如果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Y,则子一代的雄果蝇一定含有B和XA,应表现为紫色,与题意不符;如果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Y,则子代的雌果蝇不会同时有B和A,也不会表现为紫色,与题意不符;如果B和b位于X染色体上,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组成雌果蝇为AAXbXb,雄果蝇为aaXBY或aaXbY,由于子代中雌果蝇为紫色,所以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符合子一代中的性状表现。

由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通过遗传图解可以推出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其中A基因的频率为1/2。

故F2中A基因的频率也为1/2。

(3)该小组不能成功,因为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__,而且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与性别无关。

14.[2018·河南郑州三模]如图为果蝇的性染色体结构示意图,请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摩尔根根据所做的果蝇杂交实验,确定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是位于图中的________。

某种性状只在雄性果蝇中出现,由此推测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位于________。

(2)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位于图中的Ⅱ同源区。

现有一只刚毛雄果蝇,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它的基因型,最好选择表现型为________的雌果蝇与该雄果蝇交配,然后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

①如果子代雌果蝇均为刚毛,雄果蝇均为截毛,则该雄果蝇基因型为________;

②如果子代雄果蝇均为刚毛,雌果蝇均为截毛,则该雄果蝇基因型为________;

③如果子代________,则该雄果蝇基因型为________。

答案:

(1)Ⅰ非同源区 Ⅲ非同源区 

(2)截毛 ①XBYb ②XbYB ③雌雄果蝇均为刚毛 XBYB

解析:

(1)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即位于图中的Ⅰ非同源区。

某种性状只在雄性果蝇中出现,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即位于图中的Ⅲ非同源区。

(2)依题意可知:

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XBYb或XbYB,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它的基因型,最好选择表现型为截毛的雌果蝇(XbXb)与该雄果蝇交配,然后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

①若该雄果蝇基因型为XBYb,则与截毛雌果蝇(XbXb)交配,子代的基因型为XBXb、XbYb,表现型为雌果蝇均为刚毛,雄果蝇均为截毛;②若该雄果蝇基因型为XbYB,则与截毛雌果蝇(XbXb)交配,子代的基因型为XbXb、XbYB,表现型为雄果蝇均为刚毛,雌果蝇均为截毛;③若该雄果蝇基因型为XBYB,则与截毛雌果蝇(XbXb)交配,子代的基因型为XBXb、XbYB,表现型为雌雄果蝇均为刚毛。

15.[2018·广东惠州模拟]某种雌雄异株(雌雄植株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X、XY)植物有阔叶与窄叶这一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对其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如下(以下研究均不考虑新的突变与交叉互换):

母本性状

父本性状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雌性阔叶

雄性阔叶

雌性阔叶∶雄性阔叶=1∶1

雌性阔叶

雄性阔叶

雌性阔叶∶雄性阔叶∶雄性窄叶=2∶1∶1

(1)阔叶是________(显性/隐性)性状,控制其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进一步调查发现:

在一个足够大的自然群体中雌株全为阔叶无窄叶,雄株有阔叶与窄叶。

某同学认为可能存在一种致死机制,请补充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该同学认为肯定不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雌配子致死,理由是

_____________;

再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答案:

(1)显性 X 

(2)如果含有隐性基因的雌配子致死,自然调查时不可能发现雄性窄叶植株 含隐性基因的雄配子 雌性阔叶∶雄性阔叶∶雄性窄叶=1∶1∶1或雄性阔叶∶雌性阔叶=1∶1

解析:

(1)母本和父本都是阔叶,子代雌性阔叶∶雄性阔叶∶雄性窄叶=2∶1∶1,后代出现了窄叶,说明窄叶是隐性性状,又因为后代表现出雌雄性状的差别,即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后代雄性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母本为杂合子。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雄性中有窄叶植株,说明母本产生的含有隐性基因的雌配子不可能致死。

雌性阔叶与雄性窄叶杂交,后代全部是雄性,且可能存在两种表现型,没有雌性后代,说明雌配子都能成活,而含有隐性基因的雄配子不能成活(致死);若含两个隐性基因的合子不育(致死),则雌性阔叶与雄性窄叶杂交,若雌性阔叶是纯合子,则后代雄性阔叶∶雌性阔叶=1∶1;若雌性阔叶是杂合子,则后代雌性阔叶∶雄性阔叶∶雄性窄叶=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