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227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练习

1.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

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

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诚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

截至目前为止,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见字如面》受众调查

年龄段

18—23岁

24—29岁

30岁以上

观众的人数比

33%

42%

25%

(1)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2)有媒体评价:

“《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

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

【答案】

(1)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或:

24—29岁占多数,30岁以上占少数。

(2)真正的阅读,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不受环境的制约,它完全凭借心灵的需求来加以把持。

阅读会让你的人生活在丰富里,终身受益不尽,让你获得一种持久的力量。

“阅读的力量”是具体而深刻的。

它让我们拥有丰富的知识,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拓展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给我们成长的力量。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表述的内容,可知最后一句要介绍的是《见字如面》收看观众的情况,“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说明观看者众多,那么“而”要表现的则是出人意料的结果,根据材料二表格数据可见,收看者大多为年轻人,将这一主要信息用简洁、准确的语句表述出来即可。

(2)根据材料中介绍的内容,围绕着“阅读”这一中心,表述出阅读给人的不同作用即可。

如:

阅读能净化人的心灵,让人具有抗争恶俗的力量等。

故答案为:

⑴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或:

24—29岁占多数,30岁以上占少数。

);

⑵真正的阅读,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不受环境的制约,它完全凭借心灵的需求来加以把持。

阅读会让你的人生活在丰富里,终身受益不尽,让你获得一种持久的力量。

“阅读的力量”是具体而深刻的。

它让我们拥有丰富的知识,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拓展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给我们成长的力量。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表述。

这是一道开放题,根据材料中介绍的内容,围绕着“阅读的力量”这一中心,表述出阅读给人的不同作用即可。

2.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

请解释漫画中“亲情价”的意思,并探究“亲情价”背后的原因。

【答案】“亲情价”是向父母报告物品的价格时,不管有多贵,都以大低于真实价格的报价。

这样报价格是考虑到父母亲比较节俭,怕他们听了真实的价格心疼。

报低价格可以让父母开心,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是亲情和孝心的体现。

(怕他们责怪自己乱花钱)。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画作,把画面上的内容理解好,综合画面内容,把画作寄寓的感情或深刻含义表达出来。

要注意漫画中的文字内容,如“亲情价”这些文字内容往往揭示漫画的主题。

如漫画中的“亲情价”,就是指一种东西不管多贵,在告诉父母的时候,一律低价。

目的是让父母开心,“亲情价”体现出的是亲情和孝心。

故答案为:

“亲情价”是向父母报告物品的价格时,不管有多贵,都以大低于真实价格的报价。

这样报价格是考虑到父母亲比较节俭,怕他们听了真实的价格心疼。

报低价格可以让父母开心,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是亲情和孝心的体现。

(怕他们责怪自己乱花钱)。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要求考生读懂图画,理解画面内容,注意画作的寓意,结合画作的文字进行表达。

注意语言的简洁、连贯。

3.阅读下面某同学在电话中对小明说的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明,①你马上立即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吧!

同时,还要请你在班上发动同学积极投稿。

来稿文体不限,提倡创新,②以不少于600字左右为宜。

③文章写好后务必交到校刊编辑部,也可直接交给我。

(1)①句中有一处用词重复,应删去的词语是________。

(2)②句自相矛盾,应改为________。

(3)③句中用语不得体的一个词语是,应改为________。

(4)假如你是小明,你会如何回答呢?

【答案】

(1)“马上”或“立即”

(2)“以不少于600字为宜”或“以600字左右为宜”

(3)务必“可以”或“请”

(4)请放心,我会及时完成的,同时也会叫班上同学积极投稿。

【解析】【分析】

(1)①句“你马上立即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吧”中“马上”或“立即”用词重复。

改为“你马上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吧”或“你立即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吧”。

(2)②句“以不少于600字左右为宜”语意矛盾。

去掉“不少于”或“左右”即可。

(3)③句“文章写好后务必交到校刊编辑部”中的“务必”语言生硬,有命令语气。

用在向别人约稿的情境,显然不得体,改为“文章写好后请交到校刊编辑部”即可。

(4)补写,要针对小明约稿并很急切的情况来考虑回答的内容,要表现自己积极写稿不负重托和不耽误使用的意思。

并告知不用担心,自己还会动员其他同学写稿。

语言要文明得体。

故答案为:

⑴“马上”或“立即”

⑵“以不少于600字为宜”或“以600字左右为宜”

⑶务必“可以”或“请”

⑷请放心,我会及时完成的,同时也会叫班上同学积极投稿。

【点评】⑴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注意用词重复的毛病。

⑵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注意用自相矛盾的毛病。

⑶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注意用语不得体的毛病。

⑷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注意语言要委婉、得体。

4.读下面一段话,完成题目

生活中感动总是不期而至。

我们感动于白求恩同志对技术要求精益求精,始终保持着极端的热忱;感动于植树的牧羊人靠自己强大的yì_______________力把荒漠变成了绿洲;感动于莫顿·亨特在那个zhuó____________热的七月天,于畏惧中获得的成就感;感动于诸葛亮对儿子关于修身养德的zhūnzhūn____________教诲。

收藏这些感动,让我们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1)加下划线字忱的正确读音是(  )

A:

chén     B:

zhěn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字词

①yì________     ②zhuó________     ③zhūn________

【答案】

(1)A

(2)毅;灼;谆

【解析】【分析】

(1)中“忱”的正确读音是“chén”;

(2)中“谆”不要写成“淳”。

故答案为:

⑴A;⑵毅;灼;谆。

【点评】⑴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5.古人的名字里隐藏着很多玄妙的秘密。

(1)孔子,字仲尼。

根据孔子的字,你可以推测出孔子在兄弟中排行第________

(2)名字的梗也能与《论语》撞上,你说是不是很有缘?

请从下面三位名人中选取一位,说说他的名字出自《论语》中的哪句话?

A.陈省身   B.任贤齐   C.苏有朋

【答案】

(1)二

(2)A;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B;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析】【分析】

(1)古代兄弟之间依照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次序。

“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2)从“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以明确问题的答案,作答时要完整、准确。

故答案为:

⑴二 

⑵A;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B;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⑵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6.阅读下面图片,完成小题。

(1)阅读图片内容,说说该图片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下列对图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般来说,灭火器比较轻便,皆可单手操作。

B.使用灭火器和消火栓都需要按照一定操作步骤。

C.消火栓水压较高,可以用来洗地、洗车等。

D.校园消火栓箱的玻璃箱门易碎,应当在其前放张隔离桌。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你对图片的理解,对材料中两位同学的做法加以评析。

2017年11月9日“消防日”,某校展开消防灭火演练,七年级甲同学拿起灭火器面对风向,距火源5米开外,对准火焰顶部喷射,未能灭火;乙同学迅速打开消火栓灭火成功,快速收起消防水带恢复原状态。

在最后演练点评中,这两位同学都受到批评。

(4)该图片设计者是如何让人们能够更容易看懂图片所表达的意思?

【答案】

(1)教会人们(如何)操作灭火器材。

(2)B

(3)甲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站在下风向,应当站在上风向距火源3米左右,对准火焰根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乙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灭火后没有将消防水带晾干就恢复原始状态。

(4)①图文结合;②分步骤介绍;③分类型介绍(灭火器、消火栓)。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概括图表的主要内容。

要尽可能地准确把握把画面的信息全部介绍出来,组织答题时要做到抓住内容要点。

两幅示意图分别是“灭火器使用图解”,4个步骤;“消火栓使用图解”,6个步骤和3个注意事项。

据此归纳为:

教会人们(如何)操作灭火器材。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A、使用灭火器时,一手握住压把,一手握住喷管,不能单手操作,此项错误;B、说法正确;C、消火栓在非火灾时不能使用,更不能洗地、洗车等,C项错误;D、消火栓前面两米不许堆放任何物品,“放张隔离桌”的说法错误。

故选B。

(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和评价做法。

仔细读图,明白图表显示的各个信息,理解准确把握灭火器、消火栓正确使用方法,然后评价做法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甲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站在下风向,应当站在上风向距火源3米左右,对准火焰根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乙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灭火后没有将消防水带晾干就恢复原始状态。

(4)本题考查分析示意图的设计思路。

设计者运用图片,宣传消防器材使用和保存方法,目的是是让人们能够更容易看懂图片,明白操作规范正确使用。

为了达到这个设计目的,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分步骤介绍,详细列举,通俗明白;分类型介绍(灭火器、消火栓),有使用步骤的图解,也有保存的注意事项。

故答案为:

(1)教会人们(如何)操作灭火器材。

(2)B

(3)甲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站在下风向,应当站在上风向距火源3米左右,对准火焰根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乙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灭火后没有将消防水带晾干就恢复原始状态。

(4)①图文结合;②分步骤介绍;③分类型介绍(灭火器、消火栓)。

【点评】

(1)本题考查概括图表的主要内容。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考生答题时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把握图画的本质一要扣题旨,二要找规律,三要简洁表达。

要点:

教会人们(如何)操作灭火器材。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理解把握各个选项内容,把各个选项和相关常识进行比照对比,字斟句酌辨析正误。

B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消防器材使用和保存的安全要求。

(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和评价做法。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灭火器使用图解”第4个步骤的规范要求,指出甲同学操作的错误。

根据“消火栓注意事项”第3条,指出乙同学的错误。

(4)本题考查分析示意图的设计思路。

答题时应注意,从图文结合;分步骤介绍;分类型介绍(灭火器、消火栓)几个方面分析。

7.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A)有这点精神,(B)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__的人,一个__________的人。

(节选自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1)这段话中,“这种精神”指的是________ 。

(2)根据原文填入A、B处的一组关联词语为:

________……________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道德  b.有益于人民 c.纯粹 d.脱离了低级趣味  e.高尚

A.e a c d  b

B.c e a d b

C.e c a d  b

D.c e b a d

【答案】

(1)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只要;就

(3)C

【解析】【分析】

(1)这段话中,“这种精神”指的是前面提到的“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语句“但(A)有这点精神,(B)是一个____的人”是条件关系,所以用“只要……就……”。

(3)此题选文出自课文,只要能背诵此段,正确填写即可。

根据课文“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故C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

(1)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只要;就

(3)C

【点评】

(1)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注意阅读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代内容。

(2) 本题考查考生对关联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平时掌握常用的关联词语,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要结合语句,理解语句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作答。

(3)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

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8.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①在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之后,坚强的海伦被我深深地感动了。

②我看不到海伦丝毫的恐惧、凄凉和悲哀,看到的是她那光明的内心世界、坚强的意志和她那对生活的爱。

③我不禁感慨:

只要你的心是坚强的,那么哪怕你永远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你也能感受到满世界灿烂的阳光?

(1)第③句有标点符号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2)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

【答案】

(1)?

改为!

(2)在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之后,我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

【解析】【分析】

(1)“只要你的心是坚强的,那么哪怕你永远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你也能感受到满世界灿烂的阳光”不属于问句,这是在抒发感叹,应用叹号。

(2)主客颠倒,这一句的主语是“我”,应改为“我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

故答案为:

⑴?

改为!

⑵在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之后,我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

【点评】⑴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作文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⑵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9.感受文化之美。

班级开展“‘和’文化”专题学习,请你参与。

(1)下图是“和”字的甲骨文,据此推测“和”字的最初意思。

(2)下列句子中与“我和老师打球”中的“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二加二的和是四

B.和衣而卧

C.猫和老鼠

D.我和他说清楚

(3)今天,是爷爷八十大寿,有很多亲戚朋友到我家贺寿。

下列四句对话中,最能体现中华民族“谦和有礼”的一项是(   )

A.有亲戚一进门就向爷爷拱手道:

“祝老爷子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B.爷爷连忙还礼说:

“感谢贤侄大驾光临!

C.邻居曾爷爷也来道贺:

“祝您老当益壮!

花甲重生!

福寿满堂!

D.爷爷开怀大笑说:

谢谢贤弟垂爱。

【答案】

(1)古代乐器发出的和谐之音。

(2)C

(3)A

【解析】【分析】

(1)“和”的甲骨文是“龢”。

左边是形旁“龠”,其字形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乐器,“乐之竹管”指吹奏乐器。

“以发‘和’声”指这些乐器一齐吹奏,声音悦耳动听,显得很调和、和谐,所以“和”字的本义是指古代乐器发出的和谐之音。

(2)“我和老师打球”中的“和”意思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A.数学名词。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所得的总数;B.动词,和:

连着、连带;C.连词,表示并列关系;D.介词,表示相关的人和事;故选C。

(3)A.“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祝颂用语,比喻人福气像东海一样浩大,寿命如终南山一般长久。

使用正确;B.“大驾”,形容尊贵的客人到家或单位做客。

不可以用于晚辈;C.“花甲”,指六十岁,与“爷爷八十大寿”不符;D.“垂爱”,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适用对象错误;故选A。

故答案为:

⑴古代乐器发出的和谐之音;

⑵ C;

⑶A。

【点评】⑴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石刻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⑶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符合特定的场合,再就是要有分寸感,会用谦敬词。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资料一)某媒体报道:

一家人聚餐,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聊天,在面前的孩子们每个人抱着手机玩。

受到冷落的老人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了席。

对此有网友调侃说: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资料二)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主任游志鹏说,孩子们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眼睛得不到休息,睫状体长期处于痉挛状态,对眼球发育会产生影响,容易造成近视;经常盯着电子屏幕,长时间不眨眼,孩子容易患上干眼症;电子产品产生的辐射对孩子身体也很不利。

——摘自2013年6月5日(《中国青年报》)

   (资料三)大部分中学生把手机当成能收发信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曲、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由此带来一些弊端是:

很多同学都对短信息上瘾,把各式各样的短信发来发去,甚至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消息来作弊。

部分控制力不强的中小学生沉迷于手机黄色信息。

——摘自海口市琼山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手机对青少年的危害》)

   (资料四)据英国媒体报道,澳大利亚癌症兼神经外科专家库拉纳通过研究得出惊人结论:

使用手机比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性更大,人们使用手机超过10年,患脑癌的危险将增加1倍。

这是迄今为止关于手机危害健康的最新、最严重的警告。

库拉纳相信这个结论将在未来10年内得到证实。

目前,香烟每年夺走500万人的生命,而全世界有30亿手机用户,是吸烟者人数的3倍,库拉纳据此认为,手机的危害将比香烟更严重。

(1)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过多使用手机,减少了人们相互交流的机会,甚至会疏远亲情。

B.长时间使用手机是造成眼睛近视和患干眼症的原因之一。

C.不正确使用手机会对人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D.手机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危害。

事实证明,手机的危害比香烟更大。

(2)下列关于减少手机危害的建议较为片面的一项是(   )

A.睡觉时关机或将手机远离床铺,尽量不在充电时接听电话。

B.尽量使用耳机接听电话,不要将手机作为配件挂在胸前。

C.青少年要一律远离手机,不准使用手机。

D.尽量减少手机上网、阅读的时间,不在光线不足的地方玩手机。

【答案】

(1)D

(2)C

【解析】【分析】

(1)D项的表述不正确,从“使用手机比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性更大,人们使用手机超过10年,患脑癌的危险将增加1倍”“库拉纳相信这个结论将在未来10年内得到证实”“库拉纳据此认为,手机的危害将比香烟更严重”可知,“手机的危害比香烟更大”只是库拉纳的预测,目前还没有成为事实。

(2)C项中“一律远离手机,不准使用手机”的表述错误,青少年不要长时间使用手机。

故答案为:

⑴D;⑵C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和辨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材料,了材料的内容,结合选项,对选项的面容在材料中进行具体的落实,由此而判断。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读懂材料,理解材料的内容,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结合材料进行判断。

11.适逢祖国70周年华诞,我校举行了隆重而庄严的升旗仪式向祖国致敬。

以下是小文同学的活动记录单,请你帮助他一起完成任务。

主持稿(节选)

   同学们,此时此刻,huātuánjǐncù①                  的绿茵场上,全体师生精神抖擞,向着国旗唱出我们的赞歌。

当宛若雷霆的70响礼炮划破静谧②                的长空时,高亢liáoliàng ③                 的《义勇军进行曲》骤然打开了时间的闸门。

70年强国征程波澜壮阔,70年沧桑巨变举世瞩目。

一个崭新的时代,从我们手中诞生,民族复兴的梦想正由我们去努力实现。

 

诗文朗诵(节选)

A:

爱国,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

古往今来,文人们常以诗词文的形式歌咏祖国,抒发慨叹,渴望和平……

B:

《观沧海》中,曹操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①                     ”赞美祖国壮美河山,抒发远大抱负;《江南逢李龟年》中,杜甫借“②                     ,落花时节又逢君”慨叹国家时局动荡,繁华落幕;《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岑参借“③                     ,  ④                  ”同情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渴望和平;《论语》中,孔子借“⑤                   ,⑥                  ”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坚定志向,矢志不渝。

C:

爱国,还可广交贤士,沟通世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⑦         ,⑧        。

结束语(节选)

盛世年华,繁荣昌盛。

回首七十年,伟大的祖国翻天覆地地发生了变化。

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我们会矢志不渝,爱你如一。

人生道路上做个努力奔跑,坚定前行的追梦人。

(1)   任务一:

【补全主持稿】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