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370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

6、成语故事三则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

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

     ⑴轻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

     ⑵拼读生字,记住字音,字形。

     ⑶朗读课文,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⑷画出不理解的词。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字词(幻灯片)。

     ⑵分析哪些字音易错。

     ⑶文中哪些词不理解。

     ⑷指名读课文。

  三、指名书写。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2、填词。

     自相(矛)盾画龙点(睛)(滥)(竽)充数张口(结)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

“夸口”的意思。

文中是谁在说大话?

他说的是什么大话?

“张口结舌”的意思。

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3、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查字典:

滥、竽、充、数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理解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呢?

   4、朗读课文。

  四、精读《画龙点睛》。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⑴张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⑵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了?

    ⑶“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造句:

不要……而要……。

推敲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5、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推敲”的含义。

复述故事。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出示:

鸟宿池边树,僧(seng)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名,注意读准“僧”

    

(2)说说诗句的意思。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吗?

    

(1)出示:

唐(tang)朝贾(jia)岛

    

(2)指名认读。

   3、简介贾岛。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早在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

他作诗的态度非常认真,字字斟酌,被称为“苦吟诗人”。

   

(1)认读词语:

和尚(shang)(“尚”翘舌音,读轻声)斟(zhen)酌(zhuo)理解“斟酌”。

      斟酌: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适当。

   

(2)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敲”字,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哩!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

11推敲)

  二、听读课文

  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轻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默读,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里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幽居皎洁吟哦妥帖冲撞

  宽恕莽撞仪仗队犹豫不决簇拥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检查字音,了解词义。

  

(1)认读生字词。

  皎洁骑着妥帖避让韩愈

  簇拥宽恕门闩莽撞

  

(2)指导理解词语。

  皎洁:

形容月光明亮而洁白。

  妥帖:

恰当,十分合适。

  簇拥:

(许多人)紧紧围着。

  宽恕:

宽恕饶恕。

  莽撞:

鲁莽冒失。

  幽居:

隐蔽的或僻静的住处。

  吟哦:

有节奏地朗读诗文。

  仪仗队:

在古代,指帝王、官员等外出时的护卫队。

  犹豫不决:

拿不定主意。

  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的散文家、诗人。

  2、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议。

  指导分段

  五、指导写字

  1、让学生根据字音、字形、字的书写注意点来进行同桌之间的讨论并上台来进行自主教学。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2、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3、能根据课文表演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演演这个故事。

  3、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

(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细读第2自然段。

  

(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

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酝酿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

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

(用“~~~”画出来)

  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指导朗读这句话。

  (3)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从“拜访、找了好久、才、把一这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

  (4)练读这一自然段。

  (5)小结:

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这是故事的发生。

  2、细读第3自然段。

  

(1)出示图画。

  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

(贾岛骑着毛驴,一副思考的样子,只见他右手拉着缰绳,左手正正做着“推“的动作,看上去很可笑)

  ⑵指名动作表演

  

(2)指名读课文,思考:

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读后讨论。

  (3)出示句子。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①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好,好在哪里。

(第2句比第1句多了“一边......一边......、不知不觉“,就把贾岛斟酌字句时的那种认真专注的样子形象地写出来了)

  ②指导朗读第2句。

(要把贾岛此时那样如痴如醉的样子读出来)

  (4)自由练读这一自然段,加上动作。

  (5)小结:

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

这是故事的发展。

  3、细读第4-6自然段。

  

(1)分组学习,提出要求。

  ①自由读,边读边想:

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行人怎么样,贾岛又是怎么样?

他为什么要这样?

  ②读后讨论、练习表演。

  

(2)全班交流。

  韩愈“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觉闯进了仪仗队。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韩愈的话用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用诚恳的、请求原谅的语气读。

  自由练读,分角色朗读。

表演

  4.细读第7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韩愈对贾岛冲撞仪仗队的态度。

  

(2)仔细读一读韩愈的话,理解其意。

  韩愈为什么说用“敲”字更好些?

(“敲”是有礼貌的行为,读起来声音响亮,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

  (3)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

(连连点头)

  (4)练习朗读、表演。

  (5)小结:

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

这是故事的结局。

  过渡:

同学们,读完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

什么叫“推敲”呢?

  三、齐读第8自然段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造句。

    即使……也…….

  3、分组排演课本剧

嫦娥奔月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AABB和ABAB的叠词的特点,积累这两类词语。

   3、学会5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掌握多音字“济”,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嫦娥的品质。

  情感目标:

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

 课文录音、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教时

  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词语。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能力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任务:

    

(1)读要过关(正确地读,流利地读)

    

(2)自学好生字新词(会读、会写、理解),常规:

比较组词、课后描红。

   2、自学情况交流。

    

(1)认读生字词。

       远古昆仑山后羿逢蒙嫦娥

       敬重奸诈贪婪接济宝剑时值中秋迫不及待

       威逼翻箱倒柜洒满银辉焦急树影婆娑企盼

    

(2)指名开火车朗读课文,不足处及时指导练习。

    (3)讨论课文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归为一段。

       讨论交流后总结。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

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

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再让学生试着用简练的语言给三段分别列一个小标题,交流后板书: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

    (4)看词语串讲课文。

  三、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听;

   2、采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

   3、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教时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情感目标:

   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从图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读美丽的民间故事——(读题)《嫦娥奔月》。

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

什么样的画?

   2、(课件出示)看,引说:

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

感觉怎样?

(美)

   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

   4、读一读。

读文字有什么感觉?

(同样“美”,板书)(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

   5、老师也想读:

(老师读,不同,我们来对照读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别。

     飘飘悠悠——飘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

     碧蓝碧蓝——碧蓝(喜爱的情感在里面)

  二、揣摩人心

   1、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

   2、学生轻声读课文。

   3、人更美:

心地的善良。

能具体说说吗?

先默读,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用线画下来。

  三、升华情感

   1、嫦娥深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呢?

你从课文里哪些细节得知的?

读7小节,我不想听你说,我想听你读。

(放音乐)

   2、、后羿对嫦娥的情感,也是天地可鉴。

“嫦娥!

嫦娥!

”这是课文中后羿唯一对嫦娥说的话,其实,后羿的心中有多少话要对嫦娥说啊。

但万语千言,一切均浓缩在这连声的呼唤声中,全体男生读。

   3、同学们,嫦娥奔月就意味她与丈夫……意味她美满的家庭将……意味乡亲们再不能……现在再读这段话(第六小节),你的心情怎样?

(交流后)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带着美好事物破裂带给我们的无奈、伤痛再来读这段话吧。

   4、因为这样的美好情感,也就产生一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读最后一小节。

 

读书莫放“拦路虎”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3.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

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难点:

朗读,理解重点词句,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方法:

自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谈话:

    在学习中,如果你遇到了拦路虎,那该怎么办呢?

    出示课题:

读书莫放“拦路虎”。

指名读,齐读。

    师: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什么是“拦路虎”?

在学习中,如果你遇到了“拦路虎”,该怎么办呢?

   2.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指导我们读书的新课文。

   3.复习指导几种查字典的方法。

   

(1)指名说

   

(2)教师总结。

     a音序查字法

      如果只知道某个字的读音,还想知道这个字的写法和字义时就用音序查字法。

     b部首查字法

      知道某一个字的字形,还想知道这个字的读音和字义时就用部首查字法。

     c笔画查字法

      不知道某个字的读音,也不知道字形时就用笔画查字法。

这个较少用,不要求学生记。

   4.导入:

今天我们学学习一篇新课文,出示课题:

读书莫放“拦路虎”,指名读,齐读

  二、点拨自学课文

   1.师提出阅读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并借助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点句理解课文,然后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拦路虎”?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2.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

   3.学生分组学习。

四人一组,其中一人做组长,把大家讨论的结果在课本中做上标记,并做代表发言。

   4.讨论、交流,读课文。

  三、汇报自学情况,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1.指名读课文,并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汇报自学情况

    

(1)什么叫“拦路虎”?

(结合教学第一自然段)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一、二自然段)

    (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第三、四自然段)

    (4)如何查字典?

(第三、四自然段)

      a要有耐心。

      b要有恒心。

       学生分别回答四个思考题,回答不全的可以互相补充。

对于第三个小问题,可以提升一下,如追问学生:

你平时还有什么的方法消灭“拦路虎”吗?

   3.小结:

学习本篇课文,我们知道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饶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

  四、熟读积累

   1.采用打擂台、师生比试、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练读全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反复朗读。

   3.交流读你喜爱的段落;

   4.齐读全文。

   5.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受。

  作业布置:

    写一段话,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伊索寓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

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

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

(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

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

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

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

思考:

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

(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

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

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

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自读第二段。

思考: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

是什么滋味?

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

    狸、葡、萄、馋、酸

                     第二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

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2、体会:

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

    慌、贯、谎、粪、戒

                   

阅读〈伊索寓言集〉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读引路,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介绍《伊索寓言集》和伊索其人。

   2、请一两个同学讲伊索寓言故事。

  二、明确读书要求,制订读书计划。

   1、伊索寓言版本较多,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制订读书计划,鼓励学生做到每天必看,根据自己的情况大体的、规定一个时间表,一般可在一个月左右完成。

  三、后继活动,深化阅读效果。

    在全班同学都读完《伊索寓言集》后,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联系具体故事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有哪些心得,获得怎样的思想启迪,对“我读书我快乐”有哪些体会。

习作3

教学目标:

   1、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通过野外采风活动培养收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

   2、学习状物的写法,写出秋天树叶形状、色彩的变化,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采集秋叶,制作标本、贴画、串链等秋叶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二、交流指导

  三、练写片段

    为了让我们的思路更清晰,语句更生动,我们要练写一个重点片段,写什么?

(我最喜欢的一片秋叶,我的秋叶作品)

    给你一段时间,看谁写得精彩?

    指名朗读几个不同内容的片段,进行指导和评析。

  四、顺序点拨

    给我们这篇作文起个什么题目?

    写的时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练习3

教学目标: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重点:

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教学难点:

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而现代京剧在对传统京剧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更讲究唱词的优美和内涵。

    

(2)(教师放录音)教师要求学生对照题中唱词来听。

    (3)教师简介《红灯记》的剧情。

(可以出示一些剧照)重点把这段唱词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4)学生再认真看唱词,了解大意。

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5)学生联系剧情来想一想这段话的弦外之音。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说)

    (6)学生在了解弦外之音的基础上,再细读这段话。

   2.教学第二部分。

    

(1)教师再次放录音,学生对照这段话听。

(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来学唱。

   3.教学第三部分。

    

(1)指名读谚语,学生交流,理解这些谚语的意思。

    

(2)教师根据谚语适当拓展。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3)学生抄写这些谚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3)教师重点指导“郊野、碧蓝、嫦娥”等词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

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