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02643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1 大小:2.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1页
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1页
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1页
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1页
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1页
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1页
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1页
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1页
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1页
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1页
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1页
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1页
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1页
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1页
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1页
亲,该文档总共1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输煤专业检修规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1检查轴承润滑情况。

1.1.2检查轴承与轴颈或轴承座的配合情况。

1.1.3检查轴承内外座圈和滚动体的表面质量状况。

1.1.4检查轴承的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

(表1、表1)

1.1.5检查轴承的保持架的结构完整和变形情况。

1.1.6检查密封是否老化、损坏、如失效时应及时更新。

1.2当发现轴承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予更换:

1.2.1座圈或滚动体上发现疲劳剥落或裂纹。

1.2.2座圈或滚动体表面呈兰紫色。

1.2.3座圈滚道上发现明显的珠痕或振痕。

1.2.4保持架严重变形或破裂。

1.2.5轴承的径向间隙超过允许值。

1.3轴承拆装注意事项:

1.3.1轴承应尽量地减少拆卸次数,只有当轴承损坏报废或检修其它零部件必须拆卸轴承时,方可拆卸。

1.3.2从轴上卸下轴承时,应用专用工具拆卸。

拆卸过盈较大的轴承时,应采用加热法。

轴承加热宜采用油浸加热或浇热油方法,温度控制在

90~110℃。

1.4滚动轴承的检修质量标准:

1.4.1滚动轴承上标有轴承型号的端面应装在可见的部位。

1.4.2轴承装在轴上和轴承座孔中,没有歪斜和卡住现象。

1.4.3同轴的两个轴承中,应有一个轴承的外套可在热胀时产生轴向移动。

表1向心轴承径向间隙 单位:

mm

轴承直径

径 向 间 隙

新滚珠轴承

新滚柱轴承

最大磨损量

>

20—30

0.01—0.02

0.03—0.05

0.

30—50

0.012—0.029

0.015—0.055

50—80

0.02—0.03

0.025—0.07

0.2

80—120

0.02—0.046

0.035—0.09

120--150

0.03—0.053

0.10—0.12

150--180

0.04—0.065

0.12—0.14

1.4.4轴承内部应清洁。

1.4.5轴承外套与轴承座的配合见参考表3。

内套与轴的配合见表4和表5。

1.4.6装配后,轴承运转应灵活,无噪音,轴承工作温度不超过80℃。

1.4.7轴承各部间隙应符合要求。

表2可调整游隙轴承的轴向间隙值单位:

轴承内径

轴 向 间 隙

向心推力球轴承

圆锥滚子轴承

≤3

0.04—

30—

0.04—0.07

0.05—

50—

0.05—0.10

0.08—

80—

0.06—0.15

0.12—

120—

0.10—0.20

0.20—

180—

0.15—0.25

0.25—

表3轴承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 单位:

公称直

壳体孔径极限

≤30—

+0.018至-

+0.020至-

+0.023至-

+0.027至-

+0.030至-

260—

+0.035至-

+0.040至-

360—

表4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类别 单位:

向心轴承

短圆柱滚子轴承

双列球面滚子轴

配合等级

轴承内径

新标准

旧标

≤18—120

<4

m6

gd

120-200

40-140

40-100

k6

140-200

100-200

s6

表5内圈与轴的配合 单位:

μm

公称直径

(mm)

轴的极限

M6(gb

k6(gc

js6(g

≤18—30

+2

+8

+1

+7

-7

+9

+3

-8

-

120—180

+4

1.5滑动轴承检修

1.5.1检查项目

1.5.1.1检查油道是否畅通、润滑是否良好。

1.5.1.2检查滑动轴承磨损情况,磨损超过标准必须予以更换。

1.5.2质量标准

1.5.2.1轴、轴瓦表面不得有毛刺或损伤,轴瓦外径与轴承座孔贴合面均匀。

1.5.2.2轴、轴瓦尺寸符合图纸要求。

1.5.2.3轴承上的油孔应与机体上的油孔对准。

1.5.2.4轴瓦与轴套表面的油槽应开在非承受载荷表面上,不得开在衬套两边。

第二节圆柱齿轮减速器的检修

1.1检修项目:

1.1.1清理检查箱体及箱盖。

1.1.2检查测量齿轮磨损及啮合情况,进行修理或调整。

1.1.3检查轴承磨损情况;

内外套与相应零件的配合是否符合要求;

测量轴承间隙,调整轴承的轴向游隙。

47

1.1.4各接合面的检查和修复。

1.1.5检查修理油面指示器。

1.1.6鉴定润滑油质,消除设备漏油(若有漏油)。

1.2检修工艺

1.2.1拆卸减速机上盖

1.2.1.1用柴油或煤油清洗后检查外壳有无裂纹和异常现象。

1.2.1.2打好装配印记,拆卸轴承端盖。

1.2.1.3拆除上盖螺栓和联轴器螺栓,检查螺栓有无残缺和裂纹,将螺母旋到螺栓上妥善保存。

1.2.1.4将上盖用顶丝顶起,先检查有无被漏拆的螺丝或其它异常情况,确认无误后,放于准备好的垫板上。

1.2.1.5用塞尺或压铅丝法测量各轴承间隙,每套轴承应多测几点,以最小的数值为该轴承的间隙值并做好记录。

1.2.1.6将减速器内的润滑油放净存入专用油桶。

1.2.2齿轮的检修

1.2.2.1检查润滑油有无变质和杂质,需更换润滑油时,应将润滑油放尽,盛于废油桶内,以便回收。

1.2.2.2将齿轮清洗干净,检查齿轮啮合情况和齿轮的磨损情况,有无裂纹、剥皮、麻坑或塑性变形现象,轻者可修理,重者需更换。

1.2.2.3使用千分表和专用支架,测量齿轮的轴向和径向晃度,如不符合质量要求,应对齿轮和轴进行修理。

1.2.2.4用塞尺或压铅丝法测量齿顶、齿侧的间隙,并作记录。

1.2.2.5检查齿轮的齿形及啮合面积,啮合面积小于表7要求时应进行修磨。

1.2.2.6检查平衡重块有无脱落。

1.2.2.7当齿轮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予更换:

a)齿面的点蚀面积沿齿宽、齿高超过60%。

b)轮齿部分或整齿折断的。

c)轮齿出现严重胶合划痕或塑性变形的。

d)疲劳剥落的面积超过轮齿工作面的30%或深度超过齿厚的10%。

e)齿轮的磨损程度超过了允许的范围。

见表6

表6齿轮允许磨损的范围

齿轮传动的

齿轮允许磨损范围

开式传动

小于原齿厚的30%

线速度在5m/s以下的闭式传动齿轮

小于原齿厚的20%

线速度在5m/s以上的闭式传动齿轮

小于原齿厚的15%

表7圆柱齿轮的啮合面积

齿轮精度

6

8

按齿高不小

%

50

45

40

按齿长不小

70

60

1.2.2.8齿轮需从轴上卸下时,可用压力机或齿轮局部加热法卸下。

1.2.3吊出齿轮部件

1.2.3.1在齿轮啮合处打好印记。

1.2.3.2拆下轴承端盖,吊出齿轮组件。

1.2.3.3吊出齿轮后,放在干燥的木板上,排放整齐、稳妥,防止碰伤。

1.2.4轴的磨损及缺陷检查

1.2.4.1检查轴的各处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有无变形和裂纹,螺纹、螺纹孔、键槽、油孔有无缺陷。

1.2.4.2测量轴的直线度。

1.2.4.3对于磨损的轴,可采用刷镀或金属喷涂的方法修复,然后按图纸要求进行加工,对于磨损严重而强度又允许时可采用镶套的方法。

1.2.4.4发现轴上有裂纹时,应及时更换。

受力不大的轴可以进行修补,焊补后要进行热处理。

1.2.4.5发现键槽有缺陷时,应及时处理。

1.2.5检查轴承盖和油封

1.2.5.1清理检查轴承盖和油封,对已经硬化、变形、磨损严重的油封应更换,新更换的毛毡材料油封应用机油浸透,安装时应切为斜口。

1.2.5.2对磨损严重、有裂纹的轴承盖要进行更换。

1.2.6清理检查箱体

1.2.6.1清理检查箱体的上、下机壳,先内后外全部清洗,清理检查油面指示器,使其标位正确明亮。

1.2.6.2使用酒精、棉布和细砂布清理上、下结合面的漆块,并检查结合面的平面度。

1.2.6.3清理机壳内壁时,若发现油漆剥落,应及时补刷。

1.2.7组装和加油

1.2.7.1组装

a)组装前应将各部件清洗干净。

b)吊起齿轮,装好轴承外套和轴承端盖,平稳就位,不得碰伤齿轮和轴

承。

c)按印记装好轴承端盖,并按要求调整轴承位置。

d)检查齿轮的装配质量,用压铅丝法或用塞尺测量齿轮啮合间隙,使径向跳动和中心距在规

定范围内。

e)在箱体结合面和轴承外圈上,用压铅丝法测量轴承紧力。

1.2.7.1加油

a)对没有润滑槽的齿轮箱,其轴承在装配时,要加润滑脂,从一侧挤入,另一侧挤出。

b)确认减速箱内无异物时,在结合面上呈线状涂上密封胶,然后立即将清理干净的箱盖盖好,

装上定位装置,再对称地、力量均衡地将全部螺栓紧固。

c)加入质量合格、符合要求的润滑油。

1.3检修质量标准

1.3.1齿面光滑,无裂纹、剥皮和毛刺现象,各部几何尺寸符合图纸要求。

1.3.2齿顶间隙符合表8。

表8齿轮的齿顶间隙 单位:

标准齿廓

短齿廓

0.25m

0.30m

0.20

m为齿轮模数

1.3.3齿轮啮合最小侧隙极限(传动齿与非工作面间的间隙)符合设备要求。

1.3.4齿轮啮合面积沿齿长和齿高均不应小于表9的数值,接触斑点的分布位置趋近齿面中部。

齿顶和两端部棱处不应接触。

表9圆柱齿轮啮合面积

接触斑点

单位

齿轮精度等级

5

9

10

按齿高不小于

55

30

25

按齿长不小于

80

1.3.5齿轮轮齿的磨损量可按机器设备的性质而定,一般磨损超过原齿厚的25%时,应更换新齿轮。

1.3.6当齿轮加有平衡重块时,平衡重块不得有脱落和松动现象。

1.3.7齿轮端面跳动公差:

6、7、8级精度,齿宽为50mm--450mm

的端面跳动公差为

0.026mm--0.03mm。

齿顶圆的径向跳动公差:

6、7、8级精度。

齿轮直径800mm以下的径向跳动公差为0.025mm~0.14mm;

齿轮直径800mm--

2500mm的径向跳动公差为0.05mm~0.19mm。

1.3.8齿轮与轴的配合特性,应符合设计要求或国家标准。

采用键联接

时,键与键槽的配合符合国家标准,键的顶部间隙过大时键底不应加垫。

1.3.9轴应光滑完好,无裂纹及损伤现象,其椭圆度、圆锥度公差应视精度等级和轴颈大小确定,轴颈的同轴度,径向跳动公差可参考表

10。

表10减速器轴颈同轴度、径向跳动公差 单位:

应用范围

主要参数L

>50

>120

>250

>500

>800

6、7级齿

轮轴的

0.010

~0.015

0.012

~0.020

0.015

~0.025

0.020

~0.030

0.03

8、9级齿

0.025

~0.040

0.030

~0.050

0.040

~0.060

0.050

~0.080

0.08

1.3.10轴与轴透盖孔的间隙在0.07mm--0.1mm,且四周均匀一致,密封填料填压紧密与轴吻合,转动时不漏油。

1.3.11滚动轴承不应有制造不良或保管不当所存在的缺陷,其工作表面不应有暗斑、凹痕、擦伤、剥落或脱皮现象。

内套与轴、外套与箱体的配合符合设计要求或国家标准。

1.3.12齿轮箱完整,不应有较大变形及裂纹,油面指示器或油尺指示清楚,刻度准确,通气孔、回油槽畅通。

结合面平滑,其水平度、直线度不得超出表11的数值。

结合面紧固后用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定位孔与定位销接触面积在80%以上。

表11减速器结合面直线度、平面度公差

主参数

≤40

>40

~100

>100

~250

>400

~1000

>1000

~2500

>2500

~4000

>4000

~10000

公差

(μm

≤10

~15

>15

~25

>25

>30

~50

>80

~120

~150

>150

1.3.13减速器箱体结合面处不准加垫,密封涂料均匀,轴承盖安装正确,回油孔畅通,螺栓紧力一致。

1.3.14减速器组装后,用手盘动应灵活、轻快;

啮合平稳、无冲动和断

续卡阻现象。

1.3.15电机与减速机的联轴器应无裂纹毛刺和变形,各部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第三节蜗轮蜗杆减速器的检修

1.1检修内容

1.1.1检查蜗轮、蜗杆,对磨损严重或因损坏而无法修复的进行更换。

1.1.2检查轴承的磨损情况。

1.1.3消除机壳和轴承盖处的漏油。

1.1.4检查油位指示器油位指示是否正确清楚。

1.1.5检查机壳是否完好,有无裂纹等异常现象。

1.1.6检查油面计是否完好。

1.1.7检查各轴承孔是否有磨损。

1.1.8检查油槽是否畅通完好。

1.1.9检查箱体不应有变形、有裂纹,各结合面平滑。

1.1.10有以下情况时应更换新件。

a)蜗轮、蜗杆的轮齿磨损达原齿厚的25%时。

b)齿面磨蚀剥落的面积达接触面的1/3时。

c)齿面的点蚀和剥落深度达1mm以上时。

1.2检修步骤及工艺

1.2.1拆卸及测量

1.2.1.1切断电动机电源,拆下联轴器防护罩及销子(或螺栓),将电机移位。

1.2.1.2做好打印记号,拆下轴承端盖。

1.2.1.3拆下减速机轴承上盖螺栓,吊下上盖放在准备好的垫板上,注意不要损伤结合面及螺杆。

1.2.1.4测量轴承间隙、齿顶和齿测间隙并做好记录。

1.2.1.5吊出蜗轮、蜗杆,放在准备好的垫板上,并做好装配标记。

1.2.2检查和检修

1.2.2.1清理检查减速机外壳有无裂纹及其它缺陷,必要时进行修理。

1.2.2.2将蜗轮、蜗杆清洗干净,检查其外观有无裂纹和毛刺,可用细锉刀将毛刺除掉,有裂纹及大缺陷时需更换。

1.2.2.3用铜棒敲击检查蜗轮、蜗杆及其轴的配合情况,应无松动、滑动痕迹。

1.2.2.4拆卸蜗轮、蜗杆时要用专用工具。

锤击时,轴头部位应垫有铜板等软质垫板。

1.2.2.5在拆卸时,当蜗轮、蜗杆与轴的配合紧力过大时,可使用螺旋压力机、液压千斤顶和拉马等工具进行拆卸,并用装有120℃左右机油浇泼在蜗轮、蜗杆上。

1.2.2.6新更换的蜗轮、蜗杆应进行全面的检查。

a)检查蜗轮的齿数或蜗杆的头数。

b)用游标卡尺或千分尺测量蜗轮或蜗杆的顶圆直径。

c)用深度游标卡尺测出蜗杆的齿高。

d)用钢板尺或游标卡尺测量蜗杆轴向齿距。

e)用量角器测量其压力角。

1.2.2.7在回装蜗轮、蜗杆时,首先清理或打磨干净与轴的配合面,并测量其配合公差是否符合标准。

装配方法以采用温差法为宜。

安装位置准确,不应有松动和涨裂现象。

1.2.2.8由内向外清理减速机箱体,检查油位计、润滑油槽和气孔是否完好畅通。

1.2.2.9检查箱体不应有较大的变形,应无裂纹,各结合面应平滑。

1.2.3组装

1.2.3.1清理干净各零部件,更换轴承端盖密封填料。

1.2.3.2吊起蜗轮部件,将轴承端盖套好并将轴承外套摆正进行就位。

1.2.3.3调整轴承间隙,并按装配标记装好端盖。

1.2.3.4装上蜗杆部件,调整好齿顶或齿测间隙后紧固,并用压铅丝法测出实际的齿顶和齿测间隙,做好记录。

1.2.3.5在蜗轮蜗杆上涂一层红丹粉,然后盘动蜗轮,观察蜗轮蜗杆相互啮合时在齿面上出现的接触斑点是否符合标准。

1.3蜗轮减速机检修质量标准

1.3.1轮心无裂纹等损坏现象。

当青铜轮缘与铸铁轮心配合,一般采用

H7/S6,当轮缘与铁轮心为精制螺栓联接时,螺栓孔应绞制,与螺栓配合推荐采用H7/m6。

1.3.2蜗轮齿的磨损量一般不宜超过原齿厚的25%。

1.3.3蜗轮与轴的配合:

一般为H7/n6,键槽为H7/h6。

1.3.4蜗轮径向跳动公差见表12。

表12蜗轮径向跳动公差 单位:

蜗轮分度圆直

≤50

~12

120

~200

200

~320

320

~500

500

~800

1250

~2000

32

58

95

115

140

65

110

150

190

220

105

180

240

300

360

1.3.5蜗杆齿形的磨损,一般不应超过原螺牙厚度的25%。

1.3.6蜗杆螺牙纹的径向跳动公差见表13。

表13蜗杆螺纹径向跳动公差 单位:

精度等级

蜗杆分度圆直径(mm)

>12~25

25~50

50~100

100~200

200~400

16

18

20

26

36

28

42

90

1.3.7蜗杆轴向齿距偏差应在表14的数值内。

表14蜗杆轴向齿距偏差 单位:

轴向模数

>1~2.5

>2.5~6

>6~10

>10~16

>16~30

13

17

22

34

75

21

1.3.8装配好的蜗杆传动在轻微制动下,运转后蜗轮齿面上分布的接触斑点应位于齿的中间。

符合表15的数值。

表15蜗轮减速机安装啮合接触斑点

接 触 斑 点(%)

35

1.3.9装配齿顶间隙应符合0.2m~0.3m(m为蜗轮端面模数)的计算数值)

1.3.10新更换的蜗轮或蜗杆,应测量啮合侧隙。

最小侧隙见表16。

表16蜗轮蜗杆的啮合侧隙 单位:

中心距

>40~80

~160

>160

>320

~630

>630

~1250

侧隙

19

38

53

1.3.11装配后蜗轮和蜗杆轴线实际距离与公称距离偏差见表17。

表17蜗轮减速机中心距离偏差 单位:

蜗轮减速机中

>40~80

>80~16

160~320

320~630

630~125

±

4

48

130

210

280

轴 向 模 数

1.3.12配后,蜗杆和蜗轮的轴线相交角度的偏差应在表18的范围内。

表18蜗轮与蜗杆轴线不垂直度公差单位:

1.3.13滚动轴承应清洁无麻坑和锈蚀斑点,转动应灵活,不得有卡阻现象。

其径向或轴向游隙符合设计要求或国家标准。

1.3.14轴应光滑,无裂纹,最大挠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圆锥度、椭圆度公差小于0.03mm。

1.3.15端盖与轴的间隙0.07mm—0.15mm,四周均匀,填料与轴吻合,运行时不漏油。

1.3.16减速器上、下箱体结合严密,每100mm长度内应有10点以上的印痕,紧固螺栓前用0.1mm。

的塞尺不应塞进,结合面处不应加垫,螺栓紧固后结合面间隙不大于

0.03mm。

1.3.17安全防护罩与转动部件无摩擦碰撞现象,四周空隙均匀一致。

第四节联轴器的检修

1.1检查内容

1.1.1检查两联轴器半体有无裂纹;

柱销孔是否规则,齿轮联轴器轮齿是否磨损。

1.1.2检查柱销是否损坏。

1.1.3检查联轴器与轴及键的配合。

1.1.4检查联轴器挡圈是否完整,固定螺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