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浚县古庙会为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568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浚县古庙会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浚县古庙会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浚县古庙会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浚县古庙会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浚县古庙会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浚县古庙会为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浚县古庙会为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浚县古庙会为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浚县古庙会为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浚县古庙会为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浚县古庙会为例.docx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浚县古庙会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浚县古庙会为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浚县古庙会为例.docx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浚县古庙会为例

XXXX大学实习生科研训练中期检查表

学院填表时间:

学生姓名

专业

学号

参加时间

科研项目名称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浚县古庙会为例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科研训练开展情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和方法、完成的程度、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目标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待客礼仪、节庆游乐、民族工艺、建筑形式等等,都各有特色,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景观。

这些民俗文化现象,以其丰富的内容、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特点,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构成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丰厚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浚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豫北小镇,地方不大,但名气不小。

《诗经•卫风》中吟唱的“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顿丘”就在这里。

近年来蜚声中外的华北四大庙会,浚县正月古庙会居其首,而浚县庙会又以社火著称。

浚县正月古庙会,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十六国后赵皇帝石勒开凿伾山大佛时期。

明嘉靖年间,是庙会的高峰期。

至明末,浚县浮丘山庙会、山东泰山庙会、北京妙峰山庙会、山西白云山庙会被并称为华北地区四大庙会。

历经岁月洗礼浚县正月古庙会延续至今,于2004年4月被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之一。

2007年浚县正月古庙会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浚县正月古庙会入围“河南民俗经典”,并以其会期长、规模大而被世人誉为“华北第一古庙会”。

所以说浚县的古庙会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研究内容

河南省浚县地处古黄河之滨,自西汉初年置黎阳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境内现有名胜古迹300多处,其中,国保文物单位4处16项,省保文物单位4处7项,县保文物单位94处,优秀历史建筑单位及院落44项,重要城市历史环境要素及遗迹遗址13项。

1994年1月4日,浚县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河南省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佛今犹在浮丘胜迹有伟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浚县大!

山正是如此。

大!

山上寺庙宫观星罗棋布,北魏天宁寺、宋代天齐庙、元代观音岩等古建筑无不彰显着大!

山的厚重历史,苍松翠柏处摩崖石刻遍布其间,唐代的《洪经纶题记》、明代王守仁的《登大!

山诗》等摩崖石刻诉说着大!

山丰富的人文情怀。

其中,最具有历史价值的就是开凿于大!

山东麓的浚县大佛。

浚县大佛开凿于东晋十六国后赵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比四川乐山大佛早450多年,佛高22.29米,比洛阳卢舍那大佛高5.15米,所以,被专家称为“全国最早,北方最大”。

浚县大佛作为佛教在中原地区传播发展的实物见证,在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大!

山遥相呼应的浮丘山,山上有唐代开凿的千佛洞,内有浮雕造像1027尊,为石雕艺术珍品。

碧霞宫位于浮丘山南端峰巅,坐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占地11160平方米,殿宇楼阁87间。

碧霞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历时21年落成,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30多年的发展,2003年,大!

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4年4月,大!

山景区被省文明委、省建设厅、省旅游局联合命名为首批“河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

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浚县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面积2.5平方公里,古城内街区结构布局保存完好,以文治阁为中心,有东西南北4条主街,8条小街,36条小巷,至今已有640多年的历史,老“四关四街”格局保留了明清古城的原汁原味;沿卫河古城墙现存780米,姑山古城墙遗址现存200米。

最能体现浚县古城特色的,莫过于县的正月古庙会了:

热火朝天的社火表演、异彩纷呈的民间绝活、久违的传统小吃让人回味无穷。

正月古庙会起源于后赵皇帝石勒开凿大!

山浚县大佛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庙会期间,来自晋、冀、鲁、豫、皖等省市地区的观光游人络绎不绝,高峰期日客流量近30万人,被称为“华北第一古庙会”。

2004年4月,浚县古庙会被财政部、文化部公布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之一。

2006年10月被公布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10月被评为“河南民俗经典”。

截至目前,鹤壁市委、市政府已依托浚县正月古庙会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鹤壁)民俗化节,浚县也借助这个平台积极开展了丰富的民俗旅游活动,民间社火集中展示、大!

山特色新黎阳仓是隋唐时期大运河沿岸重要的国家官署粮仓,其遗址长期以来备受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关注。

2011年11月,浚县文物旅游局聘请文物钻探队,对文献记载的黎阳仓所在的大!

山北麓近10万平方米区域进行钻探调查。

经过三次考古勘探,发现了黎阳仓有关的主要遗迹有仓城的城墙、护城河、仓窖、夯土台基、大型建筑基址、路、墓葬、灰坑等。

以目前勘探已确定的84个仓窖平均容积计算,黎阳仓总储量约3360万斤,可供8万人吃1年。

考古专家表示,限于实际条件和民房所压,还有未勘探区域,实际仓窖数量可能会超过这个数量。

经考古专家半年多的考古发掘,2012年7月,浚县黎阳仓其中两个仓窖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中国大运河浚县段申遗工作,经过浚县文物旅游、城建、乡镇办事处等多个部门的扎实工作、强力推进,于2013年9月18日,顺利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现场考察评估。

为了做好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浚县对城区护城河段实施了清淤,维修了古桥码头和护坡,铺设了运河遗产小道,对遗产区部分住户实施了搬迁,整治了大运河浚县段的环境,运河环境风貌发生巨大变化。

大!

山、浮丘山、古运河、古城墙犹如一幅幅历史长卷,赋予了浚县永久的文化魅力。

浚县借势中国大运河申遗、河南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正在实施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等重大工程,创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基地,努力将浚县这座蕴含千年厚重历史文化的历史名城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三)研究过程和方法

本项目主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网上索引、案例分析借鉴、理论分析、实地考察、发放调查问卷、走访相关人员等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并会整理材料,撰写有关报告。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将会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发挥自身潜力,将调查研究做得更好。

理论分析法:

运用管理学、旅游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等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所要研究的地区的现状,包括旅游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情况、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居民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等。

田野调查法:

调查分析该地区所存在的一些现象以及在以后的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人们对单元楼生活的渴望度、民俗旅游资源的可开发利用程度以及潜力等。

经验借鉴法:

通过分析研究关于这一方面的成功案例来进一步确定该地旅游资源的优势所在,可开发利用程度及民俗旅游建设的方案,最终确定具体的详细可行的研究与实施方案。

(四)完成程度

通过在资料查找、实地考察、分析总结、成果推广这四个阶段的调查分析和总结,目前已完成前三阶段的任务,第四阶段正在进行。

(五)存在问题

在实地考察阶段,虽然已经深入群众展开调查,有针对性的开展考察,并获得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在实践中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但由于受访范围有限,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与信息准确率难以完全保证,所以缺乏一定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在分析总结阶段,虽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但不免会有分析总结得不到位之处,总结的全面性有待考究。

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具体材料和论文)

浚县古庙会存在的问题及开发策略

【摘要】河南作为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孕育了一批又一批能够代表中原乃至中华民族的传统非物质文化资源。

浚县的古庙会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也是我们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政治资源、道德资源和文化产业资源。

合理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既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又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古庙会的问题;保护;可持续

(一)浚县古庙会旅游开发的背景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浚县大力保护、挖掘庙会文化内涵,积极发展民俗旅游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004年,浚县正月古庙会被国家财政部、文化部公布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之一。

2007年,浚县正月古庙会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浚县正月古庙会被正式命名为河南民俗经典。

以浚县正月古庙会为重要依托的浚县泥咕咕和浚县民间社火更是分别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拓展项目名录。

浚县正月古庙会以其具有的丰富文化底蕴、浓郁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备受省内外游客的青睐。

2008年浚县正月古庙会期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实现综合经济收入1.5亿元。

[4]2009年正月古庙庙会期间共接待游客410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近两亿元。

可见,浚县正月古庙会的举办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浚县正月古庙会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庙会宣传不到位

一是宣传没有突出浚县正月古庙会的独特性,无法让潜在的和现实的游客对这一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产生旅游信息的共鸣。

正月古庙会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能够一直传承至今,自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在不同经济形态下的适应能力。

二是媒体和网站宣传不够。

尤其是缺乏专门的网络宣传。

网络上许多网民表现出了对浚县庙会的兴趣,却找不到对浚县庙会进行专门宣传的网站,没有很好地发挥现代媒介的文化传播作用和推介作用。

2.庙会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

旅游活动行为层次分为基本层次、提升层次和专门层次三个层次。

基本层次是指最基本的旅游动机,即游览观光。

提升层次是指娱乐和购物需求。

专门层次包括各种各样的特殊旅游。

后两者可以提高旅游活动层次。

目前,解决来大伾山旅游却不进浚县城旅游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充分利用正月古庙会民俗旅游资源,完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开辟专项旅游线路,为旅游者提供高层次的旅游享受,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

目前庙会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开发层次较低。

游览观光仍是庙会旅游的主要方式。

购物和娱乐旅游产品在不断增加,但是比例较小。

专题层次的旅游产品更是少之又少。

这已经与旅游者行为层次的不断提高和旅游者文化需求的扩大不相适应了。

3.庙会旅游产业体系不完善

浚县庙会文化作为浚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部分,它的体系尚不完善。

表现之一是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不完整。

庙会上虽然有小吃、购物、旅游纪念品等,但是没有发展壮大到旅游产业体系中去,没有自成一体的产业生产、加工和销售。

一批宝贵的民俗文化产品后继乏人,经营惨淡。

旅游商品市场存在着守着青山没柴烧、黄金卖成砖头价的不良境况。

表现之二是庙会文化旅游产品在文化深度、展示种类等方面还不够丰富,活动项目的服务功能还不太完善。

庙会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失,而是被赋予了时代的内容重视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建设和谐社会。

我们应该完善庙会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三)、浚县正月古庙会持续旅游开发保护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塑造浚县正月古庙会旅游品牌

加大庙会宣传力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充分利用旅游协会的力量,举行推介会,吸引入境旅游市场。

二是开发观赏与参与性强的旅游文娱表演项目,并积极向社会各界进行推介。

三是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载体对浚县庙会进行宣传。

浚县庙会文化旅游产品要走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品牌的发展道路,借用中国鹤壁民间文化节、浚县社火比赛等旅游节事活动带动浚县正月古庙会的宣传和市场的定位。

浚县庙会在规模、声势、宣传上与北京地坛、白云观庙会等春节旅游品牌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应该正视差距,挖掘特色,塑造品牌。

2.实施有效组织和管理工作

当地政府应该发挥有效的组织功能,确保庙会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

庙会组委会应做好会场功能分布图,对香客活动区、文艺表演游艺区、展览休闲区、文化艺术品展销区、儿童娱乐活动区、民俗小吃区、停车场、厕所、志愿者服务站等各个功能场所做好规划,保证庙会期间旅游信息的畅通,并建立顺畅的疏导群众系统和交通指示系统。

这样可以使庙会文化活动有序、安全地开展。

根据不同庙宇的实际文化定位和地理位置,组织各种不同风格的民俗民间艺术及戏曲、曲艺、杂技的演出,或组织一定的宗教仪式,形成群众性的串庙活动。

目前景区虽然实施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

但是整个庙会仍然给人乱的感觉。

当地政府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统一协调文化、工商、公安、税务等部门,协调宗教信仰、商贸交流与艺术文化等旅游活动的开展。

同时,要有专门人员研究浚县庙会文化如何可持续开发,在提高其旅游产业价值上搞好研究,深入调查、搜集、整理、研究庙会文化,包括组织相关部门编印庙会情况介绍性资料,在公众场合、媒体上推介,向游客散发,介绍庙会历史、历史文物、艺术精品、庙会节庆等,设立配套的治安、交通、纪念品等服务设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游览观赏。

3.整合更新浚县庙会文化资源与产品

浚县的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

正月古庙会文化资源内涵也非常丰富。

浚县应该学习借鉴国内同类庙会的保护经验,深入挖掘当地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更新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和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浚县庙会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开发。

整合浚县庙会信仰文化习俗与宗教信仰民俗资源。

浚县正月古庙会集宗教信仰、文化娱乐、商业贸易、旅游现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浚县庙会文化的原始核心是宗庙及其祭祀活动,传承数千年至今,庙会的民间信仰文化仍然影响着当地居民的信仰观念、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等。

在满足旅游者基本动机、稳步开发观光游览旅游产品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购物和娱乐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实现提高层次庙会旅游。

开发庙会专题专项旅游产品,如寻根祭祖游、香客市场游、表演艺术游等。

形成合理的旅游产品结构,有利于庙会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可持续效益的统一。

更新浚县庙会购物和娱乐旅游产品,一方面要突出特有的娱乐旅游资源。

如适当延伸浚县社火的表演时间。

浚县社火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浚县庙会一样已经延续了上千年,是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

每年的正月初九和元宵节为传统出会日。

特别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浮丘山社火大赛,观者如云,热闹非凡。

近几年庙会组织机构在原来正月十六举行社火大赛的基础上增设了正月十九社火决赛的做法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¹二是突出特有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

浚县特色旅游商品品种众多,既有传统的石雕、柳编、面塑和闻名遐迩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咕咕,又有当代河南省文联画家王群历时十二年的倾心力作大型工笔国画长卷5正月6,该画高0.83米,全长25.4米,分集市贸易、游山、社

火、进香四部分,集人物、山水、翎毛、走兽于一体,生动地描绘了热闹非凡的庙会景观。

该画曾先后在北京、法国等地展出,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定为河南涉外专用礼品。

这些浚县庙会购物旅游产品的更新,能够增加游客在浚县的消费支出。

更新庙会娱乐旅游产品,要注意再现历史浚县庙会的热闹场景,让旅游者乐在其中、参与其中,延长游客的旅游时间和增加游客的旅游消费。

开发庙会专题专项旅游产品,以文化为切入点,以旅游项目为支撑,吸引项目投资,宜传文化内涵。

浚县庙会文化涵盖的民间信仰,是浚县庙会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应该深层次地开发利用。

4.完善庙会旅游产业体系

(1)产业化运作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庙会民俗旅游需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方法和手段,寻找自我发展的机会和方式,完成产业化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扶持。

对浚县庙会文化旅游实行产业化运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市场化经

营是指旅行社、旅游酒店、宾馆、旅游交通、娱乐、购物等旅游市场主体要素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旅游市场的有序经营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浚县大伾山风景区要积极引进庙会旅游客源,避免空洞宣传,通过扩大浚县庙会的特色和价值的宣传来吸引旅游者。

要加强与各旅行社的对接业务,进一步壮大本地旅行社,扩大客源。

此外,鼓励有实力的旅行社兴办庙会旅游特色项目。

º

(2)加强景区景点建设,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发展旅游酒店。

旅游酒店业的基础设施服务要能够满足外地游客和当地游客的住宿和餐饮需求。

同时,旅游酒店业也要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为国内外游客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提供良好条件。

进一步发展壮大旅游汽车公司等旅游交通企业,满足外地游客来浚县旅游和近距离游客来浚县旅游的交通服务。

同时,要满足省内外客源市场的旅游交通需求,为他们实现旅游动机、完成旅游行为,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加大庙会购物旅游的比重。

庙会文化旅游开要积极开发庙会旅游商品和纪念品。

如宗教旅游商品的开发,可以围绕当地宗教建筑物及其周围风光、宗教人物、故事、传说来选题。

建立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旅游商品企业。

用浚县庙会文化来包装各类旅游纪念品以及系列文化产品。

庙会商品开发依据浓厚的地方特色来进行。

目前,大多民俗商品以展示出售为主,游客参与互动性不强。

可以邀请民间艺人现场向游客演示如何制作手工艺品,如浚县当地最著名的泥咕咕工艺品,使切身感受到民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当地的风土人情。

开发美食旅游购物产品,如浚县传统美食小吃浚县豆腐皮、饸饹、仔馍等。

加大庙会娱乐旅游项目的比重,注重游客的参与性,让旅游者产生强烈的重游心理。

庙会近些年来引入了一些表演团体,如空中飞车、歌舞表演等,以后还应该更加丰富,而且还应该注意坚持健康导向。

简言之,要完善庙会旅游文化产业体系,把浚县作为整体的旅游目的地开发,而不是单纯地到庙会走马观花式的游览。

5.健全安全保障机制

浚县历届庙会的开展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如摊位占道、道路拥堵、停车难、卫生差以及治安、消防隐患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建立长久有效的保障系统,就要建立相应的安全机制。

当地公安机关应该进一步完善庙会安全保卫方案,保障浚县庙会期间的旅游安全。

同时,应该建立安全应急预案,预防庙会人多导致踩踏事件的发生。

此外,在庙会现场设立安全警示牌,设立专门的旅游安全管理机构,由专人负责,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贯彻实施,有效控制安全问题,保证庙会文化活动的开展拥有良好的可进入性。

一旦事故发生,应该及时合理处理,明确责任主体。

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保障机制,既能保障庙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庙会习俗的原风貌传承,又要保障参加庙会的群众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华南.浚县古城研究及其保护与发展构想.(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郑州,450002

[2]杨宁.对河南民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7月,第31卷第4期

[3]徐春燕.浚县社火:

民众的“狂欢节”.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4月/25日/第B03版

[4]刘宗奎.关于浚县丈化产业的社会调查.硕士论文.2014年5月

[5]王家宁.浚县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硕士论文.2013年5月

[6]杨金光.浚县正月古庙会.河南省地矿局地勘四院

[7]王皎.浚县泥咕咕的蜕变:

从靠庙会到靠品牌——探析民间艺术中的“作坊智慧”.论坛

[8]黎阳.文化旅游东风劲魅力古城谱新篇.中国报道2014年1月总第119

[9]张帆.河南浚县正月古庙会文化保护性研究.硕士论文.2010年5月

[10]安荣.浚县古庙会-万众娱乐的盛宴.农村.农业.农民.2011年12月10日

[11]谢静怡.民俗文化的盛典.鹤壁日报.2011年2月15日

指导教师意见(学生态度、出勤、科研训练工作量完成情况)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河南师范大学实习生科研训练中期检查表

浚县古庙会为例——民俗旅游资源开发

 

院系:

旅游学院

专业:

旅游管理

姓名:

刘青

学号:

11113240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