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现代世界经济测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690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现代世界经济测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现代世界经济测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现代世界经济测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现代世界经济测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现代世界经济测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现代世界经济测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现代世界经济测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现代世界经济测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现代世界经济测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现代世界经济测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现代世界经济测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现代世界经济测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现代世界经济测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现代世界经济测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现代世界经济测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现代世界经济测解析版.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现代世界经济测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现代世界经济测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现代世界经济测解析版.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5现代世界经济测解析版

2015年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之测案【新课标版历史】

专题15现代世界经济

班级_______学号_______得分_______

总分:

100分,时间:

60分钟

选择题(15*4=60分)

1.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口口口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材料中口口口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A.公私合营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D.斯大林模式

2.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毛泽东思想、新政等。

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20年代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提出是在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好转而提出的;“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

3.“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

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

”苏联“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

4.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

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

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

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

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1953年到1964年间”为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农业情况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A;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为重点,排除B;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排除C;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故选D。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

5.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6.英国某史学家说20世纪的某一时期: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作者的言论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B.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

C.20世纪70年代滞涨现象困扰欧美各国

D.20世纪80年代福利国家制度弊端丛生

7.北师大黄安年教授认为:

“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罗斯福和邓小平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消除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C.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保障了原有的社会制度

8.吉福德·平肖第三次在《创新者与企业革命》中指出:

“先进国家生产的产品价值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从蓝领工人的劳动及从资本物中得来,而主要是从设想和创新中得到。

”能典型地体现这一观念的是()

A.斯大林经济模式B.苏联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模式D.美国的“新经济”

9.“关贸总协定前七轮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締约方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全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这表明()

A.关贸总协定未能推动贸易自由化进展

B.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

C.关贸总协定纵容了贸易保护主义

D.世界各国普遍阻挠贸易自由化进程

10.世界银行的有关协定规定:

“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

根据材料判断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应是

A.维持汇率稳定B.消除贸易壁垒

C.提供发展援助D.促进自由贸易

11.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

这种感觉的出现缘于()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欧洲联盟的诞生

C.欧元的问世和流通D.经济全球化加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口袋里当然是指“钱”,所以,欧元的问世和流通才能使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元的问世和流通

12.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

“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

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

”下列对该国际组织的评价正确的是

A.它当时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它不和美苏大国结盟,只和发展中国家结盟

B.它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有力的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C.20世纪70年代它已和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D.中国已经成为其重要成员

13.下图反映了1978-2008年间我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及位次变化情况。

其中2000-2004年间的快速提升主要得益于

A.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中国启动经济体制改革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4.随着世界金融领域的逐渐开放,各国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巨大交易网络……1992年,国际金融大鳄乔治。

索罗斯对英镑发起攻击,结果,英国损失惨重,而他本人却收获了10亿多美元。

1997年,他又冲击东南亚金融市场,使东南亚经济一夜之间回到起飞前。

材料主要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B.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C.经济全球化由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

D.经济全球化威胁到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

15.1997年,美国正式发表了第一份关于环境问题的年度报告《环境外交—环境与美国对外政策》,表明环境问题成为克林顿政府外交政策的主流。

推动美国实施“环境外交”的因素有

①新经济的出现;②国际生态环境的恶化;③国际局势的变化;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符合题意,新经济下更加关注环保问题;②是全球化深入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需要各国团结合作解决;③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全球环境问题开始凸显。

④说法错误,1997年时多极化趋势不是出现而是加强了。

本题最佳解题方法是排除法。

讲④排除掉,所以本题答案选A。

B、C、D有排除项,故不选。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环境外交。

二、非选择题(3题=4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共12分)

材料一阅读下列表格:

表11851年至1913年德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份

1851年

1855年

1913年

在校大学生

12400人

16760人

77484人,每万人中有大学生学历的为11.3人

 

表21801年至1900年英国、法国、德国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重要科技成果(个)

198

219

356

 

——据潘迦华《论19世纪德国的教育改革》编制

材料二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直到1870年至1900年,德国的工业发展才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把这种发展速度的加快叫做“革命”是适当的。

德国正是在这期间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一些作为“未来”工业时代标志的新兴工业,像电气工业、化学工业、光学工业等,得到最早的开发和扶持。

……德国的综合国力很快赶上和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化工业强国。

——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德国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国度,拥有人类文明史上众多灿若星辰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马克思、恩格斯、爱因斯坦、普朗克、歌德、贝多芬等无一不是响彻云霄的伟人。

——网络资料改编

材料四联邦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先后于1959年和1960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年平均增长率为2.5%。

在20世纪中第三次跃居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只是到1968年被日本赶上。

联邦德国外贸总额在1953年超过法国,1954年超过加拿大,1962年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贸易大国。

黄金储备在1948年仅有3亿美元,到1970年增加到124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5.2%,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徐聪《德国经济持续增长是实力和政策的双重效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的德国科技教育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70年后德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经济原因。

(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写出除马克思、恩格斯之外的另两位具有突出成就的德国思想家,并评价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4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飞速发展、迅速赶超所有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原因。

(3分)

17.(本题11分)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

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

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2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5分)

(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4分)

【答案】

(1)亚洲;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

(2)欧洲上升;中国下降。

原因:

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

18.(17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把从事工商业的人看成妨碍农战国策的形成的对象,认为他们应该受到打击。

农业有一个特点,用力最苦,而盈利少。

老百姓看做买卖可以富家,做工匠可以糊口,出力少,获利多,所以他肯定选择逃避农业。

而商人的流动性太大,导致人们不看重故土家园了,又怎能为国君守卫疆土呢?

并且,更加重要的现实原因是,因为战乱时,商贾重利盘剥、操纵物价的本性,对社会矛盾的加剧起了兴风作浪的作用。

------周巩固《比较视野下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由来及影响》

材料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三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①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产规模比较

——人民版必修二

(1)概括材料中商鞅打击工商业者的理由。

从商鞅变法开始,中国古代历朝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你如何认识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7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

(2分)从国际背景分析此设想的原因。

(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化建设的成就与存在问题(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