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6813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docx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短篇小说选读》小说阅读检测

高二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高二语文小说阅读检测题

说明: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些论者认定当下文学想象力贫弱,这一判断切中了文学的时弊。

但有人将非虚构文学(以“事实”“亲历”为写作背景,并秉承“诚实原则”写作)的兴盛作为文学想象力不足的证据,这就否定了纪实作家的想象力和纪实作品的艺术价值,有失公允。

  文学的价值不在于复述现实,而在于有境界地超越现实。

文学家依靠想象将美与价值赋予平凡的生活,或者说依靠想象表达人类有价值的生活,这就是想象在文学活动中的本质功能。

然而,在如何超越现实、叙述有价值的生活这一点上,总有论者理解得不够到位。

他们有意无意中将形象异变幅度的大小视为想象力强弱的标准。

荒诞、变形、魔幻、灵异,以及近年流行的“穿越”等有意违反现实逻辑的神话性叙事,被视为想象力强大;而非虚构叙事,则被断定为想象力低下的表征。

诚然,作家创造的形象异变幅度越大,其笔下的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张力也越大,可是,这种张力并不能证明作品的价值。

几年前的电影《无极》荒诞怪异,却是想象力低下的一部失败的作品。

相反,当年茅盾根据一则“浙东农村蚕茧丰收,蚕农破产”的新闻写出的小说《春蚕》,却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

二者相比,哪个想象力更强大呢?

当代文学早已超越了虚拟神明、塑造英雄的时代,想象力早已发生变化,转向在常态化的现实生活中完成超越,这是文学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走势。

不能忽视想象在非虚构文学中的重要功能,那些认定报告文学以及其他非虚构文学的写作不需要想象或者想象力较弱的观念,其实是一种偏见。

别林斯基早就有过提醒:

“忠实地复制现实,仅靠博识是不行的,还必须有想象。

”虚构固然必须使用想象,但想象并不就是虚构。

虚构文学需要强大的想象力,非虚构文学也同样需要。

事实对象进入非虚构文学之中,即上升为艺术形象,在这个过程中,作家的审美价值观必然会对原型进行适当的改造。

30多年前,报告文学作家徐迟塑造了数学家陈景润的形象,引起了震撼性的效应。

作品中的陈景润与现实中的陈景润,固然有诸多肖似之处,但不能彼此画等号。

作为艺术形象的陈景润,一半来自现实中的原型,一半来自徐迟的价值观和想象力。

不能简单地说这样做就是失实,凡是非虚构叙事中描述的人物,都具有这样的特征:

既是一个直接的存在,也是叙事者的创造物,或者说,是二者的统一。

因此可以说,事件是来自生活的,情节却充满想象,无论虚构文学还是非虚构文学,都是如此。

  如果把非虚构文学的叙事等同于历史叙事或新闻叙事,那么,非虚构文学就会真的欠缺想象力。

可是,真正的“非虚构文学”是文学,而不是历史和新闻,它只是在基本事件上遵循“非虚构”的原则,而在细节上完全不必划牢自囿。

只有这样,“非虚构文学”才能有效表达人类日常俗务中那些“神秘的性质”,“把深度带向极致,通过丰富性来证明人生的深刻的困惑”。

就是说,非虚构文学只有展开想象的翅膀,才有可能超越表面生活,触及世界的深层肌理。

文学的非虚构叙事并不代表想象力的低下。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

当下的文学创作,无论虚构的还是非虚构的,都普遍存在想象力贫弱的问题。

病因不在于非虚构,而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观察力的不足导致理念的僵化,出现判断简单化、角色类型化、是非绝对化的倾向,使作品失去了丰富性;二是精神立足点不高,境界上没有超越性,一些当代作品热衷于写争宠偷情、勾心斗角等,在津津乐道之中表达了价值上的认同,导致叙事的庸俗化;三是细节创造能力不足,叙事的力量是在丰富有力的细部表现出来的,缺少细节的叙事没有灵性。

(选自孙春旻《非虚构叙事与文学的想象力》,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论者非常准确地作出了当下文学想象力贫弱的判断,但有人把非虚构文学的兴盛作为这一判断的论据是不恰当的。

B.想象是文学有境界地超越现实的手段,如果没有想象,文学就是复述现实,实现不了其价值。

C.荒诞、变形、魔幻、灵异以及“穿越”等神话性叙事,都是虚构,它们有意违反现实逻辑,被一些人视为想象力强大。

D.形象异变幅度越大,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张力也越大,就越不能证明作品的价值,电影《无极》就是一个明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想象力过去体现在虚拟神明、塑造英雄方面,而当代它要在常态化的现实生活中完成超越,这反映出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B.虚构和想象并不相同,不管虚构文学还是非虚构文学都需要想象,非虚构文学的写作不需要想象的观念是一种偏见。

C.徐迟的报告文学之所以引起震撼性的效应,是因为塑造的陈景润这一形象既是一个直接的存在,也是叙事者的创造物。

D.非虚构文学的“非虚构”主要指的是基本事件来自生活,这一点和历史、新闻有相似之处,但有无想象是它们的根本区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论证了非虚构文学同样需要想象力、其兴盛并不代表文学想象力低下的观点,并指出了当下文学想象力贫弱的原因。

B.本文引证和例证有力,第三段引用别林斯基的话和运用陈景润的例子,都有力证明了想象在非虚构文学中必不可少。

C.事件是来自生活的,情节却充满想象,这是虚构文学和非虚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可见两者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

D.如果增强观察力使作品具有丰富性,避免叙事的庸俗化,提高细节创造能力,那么当下文学想象力贫弱的状况就会得到改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租个儿子过年

宗利华

看到那则启事,他的眼睛亮了一下。

启事的内容别具一格,“期望一名有爱心有亲情观念的男孩子和我们一道过除夕之夜。

”署名是,一对年迈的老人。

他笑了。

毫无疑问,那个地方太适合他当前的处境了。

于是,他给老人打电话,说明自己的意思。

那端的女人显得异常兴奋!

他听女人说,老头子,终于有人打电话来了!

按照地址,他敲开了那家的门。

是一个在这座边远小城常见的四合小院。

迎接他的两位老人比他想象的还要老,头发都花白了,而且步履蹒跚。

他正不知道称呼什么才好,却见女主人眼圈发红,张着双手,嘴角抽动着说,孩子,你终于回家了!

他觉得什么部位被猛地敲击了一下,眼睛就潮润了。

他不由自主就脱口而出,妈,儿子回来了!

他一下想起自己的母亲了。

于是,一切顺理成章了,他被父母拥着走进屋子。

一进屋,那股家的感觉就扑面而来。

母亲敲打着他身上的尘土,父亲不动声色地递过一杯红糖水。

他开始逐渐进入角色。

母亲领着他说,你的房间早就为你收拾好了,一切都是老样子。

这边是洗手间,这边是厨房。

你先洗一洗。

然后,咱一起包水饺。

他洗了一把脸,一边擦着,一边踱进了他的房间。

突然视线里就出现了一张放大的照片。

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孩。

那是我们的儿子。

他一回头,就发现老头站在身后了。

但老人说过这句,就闭了嘴。

这时,母亲在外面喊起来,洗好了没有,你们爷俩在那里磨蹭什么?

老头马上换了脸色,笑着说,好了,我们就去。

水饺馅是早调好了的。

母亲已在擀皮儿了。

擀面杖在她的手下发出欢快的声音。

他挽挽袖子,坐下来,开始揉面。

以往春节,在家里就是这份情景。

父亲的任务是烧水,这是一项轻快活,倒上水,打开炉子,就没事了。

于是坐在一边,安静地瞧着娘俩快乐地忙活。

母亲开始讲一些琐碎事情了。

那些事情,他并不感兴趣,但他知道母亲喜欢,所以就听着,有时他会插问一句,母亲就把手里的活暂放一下,瞧着他,跟他解释。

水饺出锅以前,是要放鞭炮的。

母亲的情绪在这时达到了顶点。

她站在屋檐下,看着夜空里烟花缤纷,脸上漾着光芒。

指挥着说,咱们也可以点鞭炮了。

于是,他点燃了,母亲竟拍着手到院子里来了,而且,在鞭炮声中,孩子般地跳起来!

然后,一起吃水饺,一起看春节晚会,一起说着笑着。

直到母亲累了。

母亲说,我真高兴啊!

可我是真累了。

父亲走过来,说,你得休息一下了。

他在那天晚上睡得非常踏实。

连日的疲惫一扫而光了。

当新一天的阳光照射进窗口时,他突然醒来,一下子坐起。

半天才清楚了发生的事情。

那对老人看上去神情黯然了。

母亲走过来,给他系系扣子,说,孩子,我知道,无论怎样,我不会取代你母亲在你心中的位置,记着,漂泊在外的时候,常给父母打个电话,抽空儿回家看看他们……他觉得眼眶一热,看到母亲泪水下来了,于是伸手轻轻地替她擦拭,一边点着头,我知道了。

老头送出来,悄悄地掏出一张钱,说,真的非常感谢你,这是你的报酬,我们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了。

他坚决不肯要。

他说,你们已让我明白太多东西了。

老头仍道着谢,是你了了我们一份心愿。

你大妈,她实际上,活不了几天了,她得了癌症!

她最大的心愿就是陪儿子在除夕夜再吃一顿她包的饺子。

可我们的儿子,他,再也吃不到了。

他根本没听清老人后来在说什么,在那一瞬间,他忽然觉得自己变了模样。

辞别了老人,他飞快地奔向电话亭,拨通了自家的电话。

话筒里传来老母亲的声音时,他已是泪流满面了。

母亲一下子叫出了他的名字!

母亲没听到他说话,就知道是自己的儿子了!

半天,他哭着说,妈,我想回家!

电话亭里的小姐莫名其妙地瞧着他。

她当然不可能知道,这个打电话的人是一个在逃犯。

(选自微型小说集《租个儿子过年》2008年4月东方出版社)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间插入“一张放大的照片,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孩”情节,巧妙交代了老人租儿子过年的原因,同时揭示了社会对失独家庭缺少应有的关爱。

B.小说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最终被温暖的家庭、温馨的亲情所感化的在逃犯形象,这说明有温度的亲情比冰冷的法律更有感召作用。

C.看到那则启事,他的眼睛亮了一下。

”小说从侧面描写人物的神态,表明他对逃亡生活已经厌倦,渴望回归家庭的温暖。

D.春节浓浓的氛围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既有失独老人对家庭亲情人的渴望,也突出小说主人公“他”对家庭温馨的向往。

5.小说以“租个儿子过年”为标题,结合小说内容,试简要分析标题的作用?

(5分)

6.小说结尾点出“这个打电话的人是一个在逃犯”,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放棹江湖漂零客

李乃清

富阳城中一隅,有一处白墙黑瓦、上下两层三开间的方正小院。

院内花木扶疏,进门左侧有两棵树,一株枇杷,一株柚子。

年近尾声,枇杷的成熟季早虽已过去,但柚子又青中见黄,沉甸甸地掩于枝叶间。

郁达夫匆匆五十载生命,从来没有成熟季,既没柚子的清香,更没枇杷的甘甜。

1896年12月7日,郁达夫生于富春江畔这户破落的书香门第。

生性敏感的郁达夫,曾以“悲剧”形容自己的出生。

三岁那年,“人言先父丧亡日,小子膏肓疾正深”。

郁达夫的父亲给他取名郁文,依据孔子“郁郁乎文哉”之句。

郁达夫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最终成了一名“文”人,但人生底色却是悲情。

“百年原是客,半世悔为儒”,郁达夫踽踽独行于兵荒马乱的时代,狂狷于文字,零余于当世,大抵和他笔下“沉沦”的主人公一样,“孤冷得可怜”。

1921年10月,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问世,一时洛阳纸贵。

有人甚至从无锡、苏州连夜赶火车专程到上海来买这册薄薄的“畅销书”,还有人跟风定制了书中主人公所穿的香港布洋服。

郁达夫强调作品中都应该有一个“我”。

《中国现代小说史》给予了《沉沦》极高评价:

“惟有他敢用笔把自己的弱点完全暴露出来。

”但也遭到“卫道士”的种种攻击。

其实,“《沉沦》里的三篇小说,完全是游戏笔墨”,“自己毫没有成一个滥作家的野心”,东京念书时,“住在三铺席大的一间客舍楼上,志虽不大,也高足以冲破斗牛;言出无心,每大而至于目空一世”。

留日期间,他时刻关心国内局势,曾给长兄郁曼陀去信:

“欲整理颓政,非改革社会不可。

”后又在日记中立志:

“一身尽瘁,为国而已,倘为国死,予之愿也。

”据当时同在东京的孙百刚回忆,某次中国留日学生千人大会上,尾崎行雄,当时赫赫有名的“宪政之神”,在演讲中流露出讽刺中国的言辞,郁达夫听后突然起立向他质询,态度磊落,措辞得体,加上日语流利,声调激昂,不仅博得全场掌声,更迫使尾崎行雄当场道歉。

早逝的父亲郁士贤教过私塾,行过中医。

郁达夫从小有才名,“九岁题诗四座惊”,家人和他本人都曾将未来寄托于政途,“学而优则仕”,但这颗天生的读书种子,在权力道路上却处处碰壁。

1919年8月,他从横滨坐船回国,参加京城的外交官考试,他自觉作文议论精辟,外语更不在话下,结果榜上无名。

后来一打听,才知许多考生用钱买通了考官。

不久,他又参加了民国政府举行的高等文官选拔考试,还是落第了。

他愤懑不已,在日记中写道:

“庸人之碌碌者,反登台省……”后创作小说《怀乡病者》影射这次考试,仍为落选深感不平,“恨不得马上把手里提着的笔墨丢了,跑上外国去研究制造炸弹去”。

1938年3月底,“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郁达夫应郭沫若之邀往任常务理事等职务,他的抗日活动就此正式开始。

同年年底,武汉陷落,他收到新加坡《星洲日报》招请,“去南洋做海外宣传”。

在孙中山曾八度旅居并组织南洋同盟会的新加坡,郁达夫展开了积极的抗日活动,自1939年元旦发表《估敌》开始,他在报上发表大量檄文,鼓励侨民,坚信抗战必胜。

嗜酒成性的郁达夫,怕贪杯误事,从此时起曾长期戒酒,律己甚严。

后来担任新加坡华侨文艺工作者的领导,成了一名真正的抗日战士。

新加坡沦陷前夕,郁达夫撤退至印尼的苏门答腊。

在一个名叫巴爷公务的小城镇,他蓄须改名赵廉,经营起了酿酒业。

日本宪兵发现他精通日语,强迫他担任宪兵队通译,后来他以生病为由辞职。

1945年8月29日,日本宪兵得知郁达夫真实身份后,将其秘密绑架并杀害。

郁达夫的一生好似一只没有舵楫的孤舟,潦倒漂零,他在生前最后一首诗中写道:

“十年孤屿罗浮梦,每到春来辄忆家。

”令人扼腕的是,罗浮梦里,“忆家”的诗人终未归来……

(选自2016年第38期《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郁达夫在留日期间,关心国内形势,希望通过改革来挽救时局,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具有当时先进青年的责任担当精神。

B.郁达夫曾有志于仕途,而且少有才名,满腹才华,却在归国后的两次考试中名落孙山,在“学而优则仕”之路上四处碰壁。

C.郁达夫应郭沫若之邀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正式开始抗日,而且从国内辗转到南洋,矢志不渝,终生坚持。

D.郁达夫本来“嗜酒成性”,但他自参与抗日活动起就一改这一嗜好,严格要求自己,这是他坚定的爱国心使然。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首段对郁达夫故居的环境进行描写,以此引出对郁达夫生平事迹的述评,奠定全文哀婉凄切的抒情基调。

B.郁达夫本不想以写作为生,但他自言“完全是游戏笔墨”之作的小说集《沉沦》却销量甚大,社会各界读者都评价极高。

C.郁达夫主张文章中要有“我”,他在《沉沦》中“敢用笔把自己的弱点完全暴露出来”,在《怀乡病者》中暗含自己考试失利的愤懑不平之情。

D.1938年底武汉陷落后,郁达夫应允新加坡《星洲日报》“去南洋做海外宣传”的招请,是因为孙中山曾在那里八度旅居并组织南洋同盟会。

E.文章的结尾以“没有舵楫的孤舟”比喻多年漂泊、“忆家”终未归来的郁达夫,引发读者的扼腕痛惜和深沉哀思之情。

6.作者在文中说“郁达夫匆匆五十载生命,从来没有成熟季”,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

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

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

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

以不阿权贵,弃官归。

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

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

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

阙曰:

“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

”沙班曰:

“郎中语固是,如刍饷不足何?

”阙曰:

“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

”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

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

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

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

明年,春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

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

升副元帅。

十五年夏,大雨,江涨,屯田禾半没,城下水涌,有物吼声如雷,阙祠以少牢,水辄缩。

秋稼登,得粮三万斛。

俄升都元帅,守安庆。

十月,贼薄城下。

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西门势尤急,阙身当之,徒步提戈为士卒先。

士卒号哭止之,挥戈愈力,斩首无算,而阙亦被十余创。

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阙知不可为,引刀自刭,堕清水塘中。

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

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

“宁俱死此,誓不从贼。

”焚死者以千计。

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

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

“汝辈亦有命,何蔽我为!

”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卒时年五十六。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B.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C.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D.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

B.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如文中的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十月。

C.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猪)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猪)则为少牢。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来泛指官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余阙与下属同甘苦。

在战场上,余阙不理会士兵们的阻止,身先士卒,杀敌无数;余阙还拒绝士兵们用盾牌为自己遮挡落下的箭矢和垒石。

B.余阙体恤民情。

百姓遭遇饥荒,甚至人吃人的时候,余阙捐出俸禄赈济灾民;洪水淹没了屯田,他祭祀祈求洪水退去,当年秋天取得丰收。

C.余阙正直敢言。

莫徭蛮反叛之时,右丞沙班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愿征讨叛军,官员们都让着他,只有余阙敢站出来,直言右丞应当出征。

D.余阙政令严明。

余阙执政泗州时,即使是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们都很怕他。

余阙治军也很严明,如果有人违背军令,他就会将其斩首示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阙曰:

“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

”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

(5分)

(2)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

“宁俱死此,誓不从贼。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

故乡。

②风尘:

指社会动乱。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离别自堪悲”紧承上句脱口而出,应接自然,看似平淡,却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与上句照应。

“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自然和谐,与上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诗人从“少孤”、“为客早”的角度,感叹友人小时丧父,身世飘零,从侧面表达对友人漂泊颠沛之苦的同情。

D.“风尘何处期”,诗人运用反问的手法,将笔锋转向对未来的预卜,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

含蓄委婉,言有尽而意无穷。

E.诗人在严冬送别友人,诗歌全篇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

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15.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正确的态度是“,。

(2)《旅夜书怀》中诗人用反问和反语表达自己愤懑之情的两句是“,。

(3)在谈话过程中,突然的安静比嘈杂的会场给人的感受更深,现在人们常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来比喻这种场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经过激烈角逐,来自苏丹的选手赵之行脱颖而出,夺得本届“汉语桥”比赛的总冠军,并荣获“汉语之星”的称号。

②口口相传的语言早已在千年的翻云覆雨中变了味道,而汉字却肩负起贯通古今的使命。

可以说,汉字就是我们看历史的眼睛。

③在一些城市,行人和非机动车扎堆闯红灯仍蔚然成风,但由于取证困难,交警部门的管理和处罚往往无从下手。

④高考语文试题的选文标准,从主题立意的角度来看,所选文章应该具有比较丰富的阐释空间,而不能一览无余,过于清晰明确。

⑤分析《战狼2》的成功之处,最吸引观众的当属影片展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其中影片中出现的国酒茅台和北京吉普车桥段,最为观众津津乐道。

⑥官方数据显示,整个2016年,中国海外并购交易增加137%,在全球并购排行榜上独占鳌头,仅次于美国。

A.②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⑤D.①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推行自主招生改革,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便于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育人要求,选拔适合本校培养目标的学生。

B.日前,上海遂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1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高校获赠的最大单笔捐款。

C.雄安新区三县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批违法企业负责人受到査封整顿、行政拘留、刑事拘留等惩罚。

D.扶贫不是简单的给钱给项目,改良贫困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态,不仅有助于打破贫困地区代际固化的僵局,更有助于物质脱贫。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李明将自己的作文交给文学社王老师说:

“奉上大作一篇,我才疏学浅,文中谬误一定不少,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B.我今天作为一个长者跟你们讲,也许有人会说这老家伙是在倚老卖老,但是我见得太多了,我有必要告诉你们一点人生的经验。

C.我令郎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考上了他心仪的大学,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代表全家对您表示衷心地感谢。

D.今天的活动也是两校师生的一个交流平台,我校文学院李教授也来到这里,并就今天的话题发表高见,请大家洗耳恭听。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主要负责传递兴奋的信息。

多巴胺的释放会让我们感到快乐,①。

研究表明,人们在玩网络游戏的时候,大脑会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

②,会使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持续走高。

如果玩网络游戏成瘾,③,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大脑损伤。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修改另外两处问题。

(5分)

当今社会,从学生到家长,几乎都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上最好的学校。

这种名校崇拜情结无可厚非,因为只要进了名校就会有好前途。

在名校,身边的同学大多很优秀,有了好的学习氛围,大家相互激发,成绩无疑会大幅提高。

上名校还可以建立有利的社会关系,日后从事政治或商业活动,丰富的人脉必定助你功成名就。

①因为进了名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