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189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docx

中学《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

 

乒乓球校本课程教材

 

 

 

 

第一章:

乒乓球运动概述 3

第二章:

乒乓球部分基本理论 

    第一节:

球拍的种类与性能 4

    第二节:

乒乓球运动常用术语 6

第三章:

乒乓球基本技术 

    第一节:

基本站位与基本姿势 10

    第二节:

握拍法 11

    第三节:

发球与接发球 12

    第四节:

基本步法 15

    第五节:

攻球技术 16

    第六节:

弧圈球技术 22

    第七节:

推挡技术 26

    第八节:

搓球技术 29

    第九节:

削球技术 32

第四章  乒乓球训练方法汇总 34

 

第一章乒乓球运动概述

乒乓球运动员起源于英格兰,1904年前后乒乓球传入中国,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乒乓球王国”被誉为“国球”。

从1959年中国选手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上为中国赢得第一个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到2008年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中国年团赛全部乒乓球项目的金牌,乒乓球在中国再次掀起乒乓球狂热,在中国少年儿童打球的人越来越多,我校有很多学生从事正规的乒乓球训练,为我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乒乓球运动的特点:

 

1、速度快、变化多,素有“聪明人运动”之称。

 

2、在室内外均可行,不受年龄性别、身体条件限制。

 

3、经参加乒乓球运动的人可以全面改善神经运动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通过乒乓球锻炼有助于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

 

4、特别对学生从事乒乓球运动,可提高视力,预防近视,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吃苦耐劳品质。

 

 

第二章乒乓球部分基本理论

第一节:

球拍的种类与性能

球拍:

目前乒乓球规则规定使用的球拍有三种:

胶皮拍,海绵正规贴胶皮拍、海棉反贴胶皮拍。

 

胶皮拍:

胶皮拍分两种,一种是普通胶皮拍,它在球拍底板上贴有一层胶皮,胶皮上有一粒粒的圆柱形软体小胶粒,其高度在1.5mm之内。

这种胶皮的性能如下:

弹性小,出球速度慢,但易控制球。

但其中本身不易制造强烈的旋转,出球时速度不快,力量也不强。

 

另一种胶皮拍是长胶皮拍,这种皮拍上的胶粒高度超过1.6mm以上因此被称作“长胶”。

用长胶打球产生的旋转变化得多。

它的性能如下:

长胶出球的旋转变化是随着对方来球的变化而变化的。

如对方来上旋球,则长胶回球为下旋,对方来球是下旋,则回球变为上旋,对方来球不变转,长胶回球也不转。

长胶出球速度不快,比普通胶皮难于控制 

海绵正贴胶皮拍:

这种球拍是在木板与胶皮之间夹有一层海绵,海绵连同胶皮的总厚度不超过4mm。

它分成三个种类。

 

1、普通海绵正贴胶皮拍,这种球拍反弹力较强,回球速度也较快,能制造一定的旋转。

胶粒上刻有花纹,出球时能“吃住球”。

在发球、搓球和转球时能产生一定的旋转,但其控制球的稳定性不好。

 

2、海绵正贴生胶拍:

这种球拍是将一种生胶皮上正贴在海绵上,其颗粒比一般胶皮上的颗粒要大一些,且胶皮和胶皮较硬,使得球的反弹力增强,回球速度加快。

在攻或者回击弧圈球时,球台后有迅速下沉的现象。

但这种拍子制造旋转的能力较差 

3、海绵正贴长胶拍:

这种球拍是将长胶胶皮贴在海绵上,它与长胶胶皮拍相比,弹性更大,旋转变化更强。

发球时,如果能快速集中力量摩擦球,还可以发出旋转球。

 

海绵反贴胶皮拍:

可以分类。

 

反胶海绵拍:

将胶皮上有胶粒的一面反贴在海绵上,平的一面向外。

这样的球拍表面平整,有较大的粘性,对球的摩擦很大。

如果附在硬型海绵上,能打出强烈的旋转球,但由于胶粒向内,同海绵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因此,反弹力稍差,回球速度稍慢 

防弧圈球海绵拍:

将一种粘性小的胶皮反贴在结构松软,弹性差的海绵上。

这种球拍可以减弱来球的旋转和来球的力量,对付弧圈球非常有效,但这样的球拍回出球的旋转强度和速度也同时遭到了减弱。

 

 

第二节   乒乓球运动常用术语

一、球台术语 

端线:

球台两端与球网平行的白线称端线,宽2厘米。

 

边线:

球台两侧与球网垂直的白线称边线,宽2厘米。

 

边线:

球台两侧与球网垂直的白线称白线,宽2厘米。

 

中线:

球台中央与边线平行的白线称中线,宽3毫米。

 

左半台和右半台(又称二分之一台):

通常是指出球范围。

其左右方向是对出球者本身来说的。

 

三分之二台:

是指出球范围占球台的三分之二。

左侧为左三分之二,右侧为右三分之二台。

 

全台:

出球时不限落点,出球范围占整个球台。

 

二、站位术语:

 

站位:

是指运动员出球时,其身体与球台端线之间的距离。

可将站位划分为近台、中台、远台、中近台和中远台。

 

近台:

指站位在离球台端线50厘米范围以内。

 

中台:

--70厘米范围左右。

 

远台:

--100厘米范围以外。

 

中近台:

近台与中台之间的站位。

 

中远台:

中台与远台之间的站位 

三、出球路线:

右方斜线,右方直线,左方斜线,左方直线,中路直线,中路直线称追身球。

 

四、出球时间术语 

上升期:

来球从台面弹起接近最高点的这段时间。

分上升前期与上升后期。

 

高点期:

来球从台面弹起在最高点附近的这段时间。

 

下降期:

来对从最高点开始下降以后的这段时间。

可细分为下降前期和下降后期。

拉下旋来球,一般下降前期出球,削接弧圈球,一般在下降后期出球 

五、出球部位 

出球时,球拍接触球上的位置叫出球部位。

为了说明的方便,将球用表盘的形式标志12、1、2、3、4、5、6,七个点。

 

接近12点附近叫上部。

 

1、2点附近叫中上部。

 

3点附近叫中部。

 

4、5点附近叫中下部。

 

接近6点附近叫下部。

 

六、拍形 

拍形包括拍面角度和拍面方向两个方面。

 

(一)拍面角度 

出球时,拍面与地面(水平面)形成的角度叫拍面角度。

拍面角度小于90度时,称为“前倾”;拍面角度大于90度时称为“后仰”。

 

(二)拍面方向 

 出球时,出球拍面所朝向的方位叫“拍面方向”。

 

七、触拍部位:

 

触拍部位是指出球瞬间,球体触及在球拍上面的位置,球拍的出球拍面可划分为左、右、上、下、中等部位。

 

八、出球点:

 

所谓出球点,一是出球时球拍与球体相接触那一点的空间位置。

 

九、出球节奏、摆速 

出球节奏:

是指在出球时由于出球时期,发力大小,摩擦球厚薄等因素而形成在机、击球速度上快慢不同的节奏。

 

摆速:

一般是指在击球中左右两面照顾时,持拍手摆动的快慢。

 

十、技术术语:

 

  挤:

一般是指推挤(侧推)。

是用来对付拉过来上旋很强的弧圈球的一项先进的推挡技术。

其特点是回球带侧下旋弧线低、角度大。

 

拱球:

是使用长胶粒和弧圈胶力球拍的运动员,在打搓攻时常用的一种技术。

拱球的动作和一般的推挡很相似,只是球拍触球的部位和推挡不同,它是以拍面触球的中下部将球推出。

用长胶拱球,回球往往会发飘;用防弧胶皮拱球,速度较慢,落台后有些下沉。

在接发球成对搓中突然运用拱球往往能使对手指手不及。

 

快摆:

是对付近网下旋球的一种有效的搓球技术。

摆短球大多是在来球上升期前段去击球,它的动作和手削近网短球很相似,通常是借助来球的反弹力进行回击。

其特点是回球弧线低,落点短,使对方难于抢位抢冲,以压制其攻势。

 

劈:

是一种用类似切削动作,回接台内球的技术。

其特点是:

回球弧线较直,较低,下旋力强,且有一定的速度。

动作的要点是右脚,身体和手臂同时到达球台右前方。

小臂伸进台内,拍头上提,然后依来球高低和旋转调节拍形和用力方向。

如果球较高或没有旋转,拍形应稍竖,手腕结合小臂向前下方用力将球砍过去;若来球低,或下旋强烈,拍形可适当后仰,减少向下用力的动作,以向前发力为主。

 

撇:

是一种用正手回接对方右方近网球的技术。

它的动作要点是:

手腕必须放松,直握拍者应使拍头下垂,对右手持拍者来说拍面方向略偏于对方左侧(横握拍选手应强调手腕向外偏);手腕配合小臂,向左向前用力。

回球略带左侧旋,落点多在对方的左侧大用度。

 

挑:

是一种将台内下旋球为上旋球的过渡性技术,多用于接发球。

其动作要点是,当来球低且下旋力较强时,拍形可稍后仰,多向上用点儿力摩擦球;若来球下旋力或不转时,拍形应与台面垂直或稍前倾,用力方向偏于向前。

 

弹:

即在台内或近台出现了略高于网的无旋转,或旋转较弱的球时,手腕迅速向后做一小动作引指。

然后急速向前爆发用力将球弹出,出球时间为高点期,其突出特点是快,横板反手快拔中,冷不防把手腕一抖,球便向子弹一样弹射出去,动作极小速度极快,常使对手猝不及防。

 

 

第三章乒乓球基本技术

第一节  基本站位与基本姿势

一、基本站位:

 

快攻型:

1、左推右攻打法的基本站位(以右手握拍为例),在近台偏反手位处,也就是球台左三分之一处。

 

2、两面攻打法的基本站位,在近台中间偏反手位处,也就是球台的二分之一处。

 

弧型:

1、单面拉弧圈打法的基本站位在中近台偏反手位处。

 

2、两面拉弧打法的基本站位在中近台中间略偏反手位处。

 

削攻型:

1、攻削结合打法的基本站位在中台中间略偏反手位处。

 

2、削中反攻打法的基本站位在中远台中间略偏反手位处。

 

二、基本姿势:

 

进攻型打法的基本姿势:

(以右手持拍者为例)两脚开立,比肩稍宽,左脚稍前,右脚稍后,前脚掌内侧着地,脚后跟略抬起,两膝自然微屈,肩关节放松,持拍手位于身前偏右处,拍略高于台面。

 

 

第二节  握拍法

一、直握拍法 

1、快攻型握拍法:

在球拍的前面,以食指中节和拇指末节扣住拍肩,两指尖相距1-2厘米,拍柄贴住虎口;在球拍的背面,三指自然弯屈,中指末节顶在球拍三分之一处,其余两指垂叠于中指之上 

2、特点:

这种握拍法,手腕比较灵活。

可以在发球时利用手腕动作,发出动作相似而旋转,落点不同的球;也可变化球的落点。

左右摆速较快。

 

正手拉弧圈球时,拇指中指和无名指协调用力,球拍背面的中指与无名指略微伸展,以便较好地保持拍面前倾。

) 

二、横握拍法 

1、横拍各种类型打法的握拍方法大致相同。

横握拍的一般方法是:

虎口贴住拍肩,拇指伸在球拍正面,食指伸在球拍反面,其余三指握住拍柄。

攻击型选手一般握拍较深;防守型选手握拍稍浅一些。

 

2、特点:

横握球拍照顾范围较大,出球时间便于发力;反手攻击速度快,力量大,落点变化灵活。

缺点是左右结合的灵活性稍差一些,正手中路球比较难打。

 

 

第三节 发球与接发球

一、发球技术 

1、正手发急(奔)球的动作变领:

 

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转,执拍手向右手方引拍。

球拍稍竖,拍面垂直,待球从上向下回落时,上臂带动前臂由右后方向,左前方快速挥摆,在球降落至比网高位置时出球的中上部。

第一落点在本方台区端成附近。

 

2、反手发急(奔)球的动作要领:

 

站位近台,右脚稍前或平站,身体略向左偏斜,左手掌心把球置于前偏左侧。

左手在拍前抛球。

抛球不要太高,同时持拍手向左后方引拍,拍形垂直,在球下落时,用小臂和手腕发力,向前出球中上部。

同时,腰部配合向右转动,动作要放松,加速第一落点在本台端线。

出球后,身体动作顺势前送,迅速转换成准备姿势。

特点:

速度快,弧线低,前进力强,易于发挥速度上的优势,迫使对方回出便于进攻的球。

 

3、正手发转与不转球的动作要领 

站位近台,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转。

发下旋球时,手臂由后上方向前下方姿势。

前臂处旋转动变加快,拍形后仰的角度稍大些。

用球拍远端下部,球拍触球时手腕发力为主;发不转球时,手臂由后上方向前下方挥摆,前臂处旋转动比较慢。

拍形稍后仰,用球拍上部碰球的中下部。

在球离拍面的睡间手腕同样做一个发力的假动作。

发侧上侧下旋球特点:

出手快,旋转力强,用相似的手法可以发出不同旋转和落点的球,用以迷惑对方,使其回接困难,为配合抢攻创造有得条件。

 

4、正手发左侧上、下旋球动作要领 

站位靠近左半台。

左脚稍前,右脚稍后。

当持球手向上轻轻抛起时,持拍手迅速向后上方引拍,身体随着球拍后而向右转动;发左侧上旋球时,手臂自右上方向左下方挥摆,球拍从球的右侧中下部向左前上方摩擦球;发左侧下旋球时,手臂自右后上方向左下方挥摆,球拍从球的右侧中下侧中下部向左侧下部摩擦球。

拍触球的一瞬间,手腕辅助发力,以增大球的旋转。

 

5、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动作变领 

站位靠近左半台,右脚稍前,左脚稍后,略向左转体,收腹。

持球手将球抛起后,持拍手向左上方引拍。

引拍时拍面稍后仰,手腕内屈,拍抦朝下;发右侧上旋球时,持拍手由左上方经身前向右侧一方挥摆拍后仰稍前倾。

 

触球时拍面从球左中下部向右侧前上方摩擦;发右侧下旋球时,持拍手由左后上方向右前下方挥摆,触球时拍面从球的左侧中下部方向右侧下部膜、摩擦。

随着手腕与前臂内旋,向右侧前上方挥拍;如发长球,第一跳要在球台端线附近,如发短球,第一跳在中附近。

发球时,发侧下旋球要继续做发侧上旋球的假动作。

发侧上方旋转的,小臂放松前送,迅速还原。

 

二、接发球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1、站位的选择 

一般情况,如果对方准备用上手在球台的右角发球,按发球的站位在中间偏右;如果对方用反手或侧身在球台的左角发球,则接发球的站位应在中间偏左一些。

 

2、准确判断 

看清楚触球瞬间的触拍部位,出球部位,用力方向,不被对方的假动作所迷惑。

一般情况,球落台后向前走得慢的是下旋;向前走得快是上旋或不转球。

下蹲发的左、右侧旋,从对方的发球动作上很难判清旋转,而用这种看球落台后弹跳情况的方法就比较容易。

 

3、果断还击 

对方的发球一旦出手,必须尽快决定接发球的还击方法。

能攻则攻,能拉则拉;点一板或撇一板都是有效的接发球方法。

遵循低拉高打的原则。

 

4、重视基本技术的练习 

接发球的方法基本上是由拉、点、攻、挡、搓、撇等各种技术综合组成。

 

 

第四节   基本步法

一、单步以一脚为轴,另一脚向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移动,重心也随之跟上。

快攻运动员在回击短期球,削球削追球,常用此步法。

 

二、跨步以一脚向前、后或左右的不同方向跨出大步,身体重心随即移到摆动脚上,而另一只脚也迅速地滑动半步跟过来。

 

进攻型扑打正手球,削球选手左、右移动救球时运用。

 

三、并步一脚先向另一只脚移动半步,另只脚在移动脚落地后即向同方向移动。

进攻型选手正手的走动攻或拉,左右摆速,正反手削球等。

 

四、跳步以来球同方向脚踏地为主。

在移动过程中,两脚有短暂的同时离地时间,在来球较快,角度较大的情况下采用。

 

五、交叉步)来球距离身体较远,采用并步或跳步仍不能取得合适的出球位置时,可运用交叉步。

 

六、步法练习中注意的问题 

(一)反应判断要快。

 

(二)脚步移动要灵活 

(三)出球后身体重心要调整 

(四)运动员在训练中必须集中精力,注意盯球,特别要学生会用眼睛盯住对方球拍触球时的动作。

 

 

第五节  攻球技术

(一)正手快攻 

动作要点:

 

1、站位与准备姿势:

离台均50厘米。

两脚与肩同宽或稍宽,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转,重心在右脚上。

 

2、引拍动作:

击球前,转体摆臂。

小臂横摆至体侧。

拍面与台面垂直或稍前倾,球拍成半横状,使拍面正对来球路线。

身体重心随引拍动作移至右脚。

 

3、击球动作:

在球从台上弹起时,大臂带动小臂,拍形稍前倾,在上升期或高点期向前上方击球中上部,以小臂发力为主,手腕配合小臂内旋。

直握拍者拇指压拍,同时右脚踏地,重心前移腰、躯手配合转动。

 

4、击球后动作:

球出手整个手臂放松。

球拍顺势挥至额前左侧,身体重心随挥击球动作由右脚稳住左脚,同时迅速调整自己的重心和步法,做好回击下板球的准备。

 

易犯错误和改正方法:

 

1、架肘:

引拍时大臂僵直,向后拉肘,肩不到于回击半高球影响发力。

 

改正方法:

站位时,右脚稍后,肩要放松,身体略向右转。

引拍时小臂也要放松。

在台上多练习离身球,击球点稍远些,从而达到改正错误的目的。

 

2、握拍时手腕过分僵硬,吊拍或撇拍,影响击球的命中率。

 

改正方法:

通过讲授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做挥拍练习,然后再上台练习,逐渐体会动作要领。

 

3、拍面后仰,有翻肘动作。

击球时容易吃转,对旋转球易出界或下网。

 

改正方法:

使运动员明白动作概念,掌握正确握拍方法,使拍形稍前倾,多练习攻打上旋球技术。

 

4、击球时动作僵硬,击球没有弧线,拍触球时没有磨擦球动作。

 

改正方法:

使运动员明白击球原理。

多练习打旋转球,注意磨擦球的动作,体会打和摩的技术动作差别。

 

5、击球时,手臂与身体配合不好,动作不协调,影响步法快速移动。

 

改正方法:

使运动员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多做挥拍练习,强调重心交换。

在单线的技术练习中,要求每板球必须有重心交换。

 

(二)正手快拉:

是快攻运动员对付削球运动员的一项重要技术。

也可用来对付力量不太重的攻球和推挡。

 

正手快拉与快攻在击球动作上基本相同。

所不同的是,引拍时身体重心稍下降,球拍略低于球,拍形稍前倾,触球中部。

发力时向上磨擦,力量大于向前打的力量。

以小臂发力为主击球时间在下降期或下降前期。

 

易犯错误和改正方法:

 

1、身体重心高,引拍太向后,球拍位置过高,影响向上发力。

 

改正方法:

多做徒手拉球动作,体会拍触球瞬间的手腕动作感觉。

上台练习时,以练习拉下旋球为主,从中体会快攻与快拉的动作区别。

 

2、拍形过于后仰或前倾。

后仰形成把球,容易出界,前倾时遇强烈下旋球时拉不起来造成下网。

 

可以多安排一些和削球选手的练习。

多体会拉球时的拍形和磨擦球的动作,应根据来球旋转的不同和高低调节拍形。

 

(三)正手快点:

这是一项用以进攻近网短球的重要技术。

 

技术要点:

 

1、上身、右脚和前臂在同一时间内到达球台右前方,上身靠近球台,前臂同时伸进台内举拍稍高。

一般击球的最高点向前上方挥动。

 

2、判断清楚来球的旋转、高低调节好拍形,制造合理弧线。

来球下旋强烈,球拍触球时拍面后仰些,触球中下部,摩擦球时间长一些,手腕配合前臂向前上方挥动;来球略带下旋,拍面基本与台面垂直,触球中部,摩擦时间短一些,手腕在向前发力的同时稍向上摩擦;来球上旋,拍的位置应稍高于来球或与来球在同一水平线上,拍面前倾些,触球中上部,手腕向前发力为主,不必摩擦而直接将球击出。

 

3、在回击近网来球时,角度越大,右脚跨出的步子应该越大。

来球若在中线靠右近网处,左脚应向左前方迈出一步,右脚跟着往左前移半步。

 

易犯错误和改正方法:

 

1、不看来球的旋转性能、落点和高低,用同样的动作和拍形攻球,造成失误。

 改正方法:

善于观察来球的变化,根据来球的性能变化调节拍形。

供不同旋转和高低的来球。

 

2、上身不前移,重心拖后,导致手臂伸得过直,造成控制球能力低,不好发力。

 

改正方法:

先做手练习,强调上身、右脚、前臂三个动作应同时到达球台右前方。

采取多球练习,多供特别短的球。

 

3、手腕紧张,影响发力,影响击球弧线,导致失误。

 

改正方法:

握拍问题,腕关节紧张,手腕过分上翘或下吊,改进引拍动作。

 

(四)攻打弧圈球技术主要包括两种:

一种是借力打弧圈球技术,常被称为快带技术,另一种是主动出击,迎前发力攻打弧圈球。

 

1、快带弧圈球技术:

特点是用来从相持或被动中转变为主动的过渡性技术。

以速度快、弧线低、落点变化多来造成对手的失误,或使对手不能连续拉出强烈的弧圈球为主动进攻创造机会。

 

动作要点:

 

(1)站位近台。

拍面稍前倾或台面垂直,手腕固定,向后引拍幅度较小,球拍位置稍高并靠近身体。

 

(2)击球时,球拍触球的中上部,击球上升期,利用身体重心和手臂向前的力量,动作要小,在借力中发力。

 

(3)快带中,要强调速度和落点变化。

主要根据来球的旋转强弱决定击球的拍形和发力方向。

 

易犯错误及改正方法:

 

(1)引拍动作过大,站位偏后,贻误了接球时间,造成击球失误。

 

改正方法:

观察优秀运动员的快带动作,体会击球节奏。

重点强调站位近台,上升期击球等要点,然后上台练习反复体会。

 

(2)手腕太活,拍面角度不固定,容易吃转。

 

改正方法:

明确动作要点,先做手练习,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再到台上练习。

 

2、正手攻打弧圈球的一种最积极主动的打法,具有速度快、变化多、力量大的特点。

但此项技术难度较大,回击时处理不好,很容易打飞。

 

 动作要点:

(1)引拍位置较高,拍形固定稍前倾,在球的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由上向前,向下方挥拍。

 

(2)击球时,以大臂发力为主。

借助腰、髋的转动协助配合。

触球瞬间前臂有一收缩动作,击球点在身前。

 

易犯错误及改正方法:

 

(1)引拍偏低,击球点靠后,拍形不固定,击球失误较多。

 

改正方法:

明确攻击弧圈球的动作要点,在徒手挥拍练习中建立动力定型。

在实践中多体会。

 

(2)击球时间掌握不好,不是过早就是过晚,影响发力和命中率。

 

改正方法:

从理论上明确攻击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多观察优秀运动员攻打弧圈球的技术动作,在台上反复实践。

 

(五)反手攻球 

1、直拍横打技术 

动作要点:

(1)站位与快拔相同。

手腕立起,身体重心略高,击球时,手腕先向后稍转,然后猛然向前下方用力击球的中上部,击球时间为高点期或上升期,整个动作短促有力。

拇指和中指用力,食指放松。

 

(2)反面弹打技术的拍形几乎与台面平行,击球时手腕立起,拍形固定,击球时间为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

 

2、横板反手攻球 

(1)反手快拔是横拍进攻运动员常用的一项相持性技术,具有站位近,动作小,落点变化多,速度快特点。

 

(2)击球前,右手臂在身前左侧自然前伸,上臂与前臂的角度为90度,前臂与手腕成直线。

 

  来球从台面弹起时,拍形前倾,击球时间为上升期,触球中上部。

手腕固定,前臂为主向前右方发力,拇指控制拍形和击球弧线。

 

(3)反手弹击,一般在反手拉弧圈球或对攻中,偶有一板弹击,固节奏突变,常使对方防不胜防。

 

 

第六节  弧圈球技术

(一)正手加转弧圈球 

   飞行弧线较高,速度较慢,稳健性好。

对来球下旋力较强、较低或位置不合适时,用加转弧圈球可以较容易地将球拉过去。

 

动作要点:

 

1、准备阶段:

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身体略向右扭转,左肩略低于右肩,略收腹。

手臂自然下垂,球拍后引的幅度较小,球拍低于来球。

 

2、击球阶段:

当球在台面弹起时,用前脚掌着地,以转腰带动肩、上臂、前臂和手腕。

由后向前挥动。

击球瞬间,快速收缩前臂,击球中上部,击球点在下降期。

拍面稍前倾或与台面垂直,发力方向是由下向前上方摩擦球。

为提高拉球的旋转和速度,在触球前动作要逐渐加快,到触球时,达到最高速度,手腕在最后瞬间达到最好地擦击力。

 

3、结束动作:

球击出后,球拍顺势挥至头前,身体重心随之移至左脚,此时迅速还原,准备下次击球。

 

易犯错误及改正方法:

 

1、拉球时,击球点找不准,拍形过分前倾,击球时间晚,容易漏球或擦拍边。

 

改正方法:

多做徒手挥拍练习,动作熟练后到台上练习。

在拉球时,每次击球,强调动作的稳定性,找准击球点。

先进行单线练习,同时注意调整拍面角度。

 

2、单纯大臂用力拉球,不会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

虽然力量很大,但拉球旋转不强,难于连续拉。

 

改正方法:

明确拉弧圈球技术,需要身体配合的重要性,每次击球强调发力要集中,手臂与身体的配合。

多球练习效果更好。

 

3、撞击太多,摩擦太少,球不转。

 

改正方法:

触球时,拍面不能“吃”得过厚,这样撞击多,旋转就弱。

但是也不能认为拍面吃得“薄”球就转。

如果过“薄”反而不能产生摩擦力,同样不能产生旋转。

只有又打又摩以摩为主才能增加旋转。

 

(二)正手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