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7962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0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docx

道路2施工组织设计

老武黄公路(苏家墩~左岭)上街段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二)工程设计

(三)主工工程量

(四)现场勘察

(五)工程特点

(六)采用的规范规程

二、施工方案

(一)施工部署

(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三、施工工期、进度控制措施

(一)总工期

(二)施工计划安排

(三)保障措施

四、工程质量、安全、文明生产措施

(一)质量保证措施

(二)安全保证措施

(三)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五、季节性施工措施

(一)雨季施工措施

(二)夏季施工措施

(三)冬季施工措施

六、施工平面布置

七、环境保护措施

八、工程降低造价措施

九、拟分包情况表

十、附图表

(一)主要施工机具使用计划表

(二)劳动力需用计划表

(三)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述

老武黄公路是武汉市东南部一条出口道路,联系省内周边县市。

此次施工段为苏家墩~左岭上街段,全长约0.67km。

该路规划路幅一般路段红线宽度为16.0m,为公路断面形式,其路幅组成为:

16.0m(车行道)+2*2m(硬质路肩)+2*1m(土路肩)。

本项目工程起点桩号K3+890,终点桩号为K4+560,全长为670m。

老武黄公路(苏家墩~左岭)上街段道路工程由武汉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该路设计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大大的改善了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行车舒适度,更有加利于城市对外交能的发展。

(二)工程设计

老武黄公路(苏家墩~左岭)上街段道路按城市支路Ⅰ级,设计车速为40KM/h,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路槽底面上基设计回弹模量不小于20Mpa,路面排水设计重现期为1年。

路面抗滑标准:

(1)竣工验收时的摆式仪测定值F0≧45,路面设计年限这内的摆式仪测定值F≧35,构造深度TD=0.2~0.4mm,石料磨光值PSV≧35。

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其结构为:

表面层为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Ⅰ],中面层为5CM厚中粒式混凝土[AC-20Ⅰ],下面层为6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Ⅰ]。

上基层按照路面开式确定:

a:

新建路面结构为45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基层分三层摊铺碾压;b:

拓宽路面结构为20cm新建30#水泥砼路面加20cm厚新建水泥稳定碎石基础;c:

加铺段直接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上铺设沥青混凝土。

站石及缘石均采用混凝土材质,植草砖采用预制混凝土,块石护坡为预制混凝土。

路面排水采用浆砌块石盖板沟,过街边沟采用集水井连接,连接管道为D500的FRPP圆管。

(三)主要工程量

(四)现场勘察

经现场勘察,本工程施工场地地势有一定的起伏,现状道路为水泥路面,局部路段破损严重,道路宽为9-12m,除左岭镇段两侧有3-5m人行道外,其余路段均为公路段面形式,两侧有1-2m土路肩。

路面下无市政管线,

两侧有架空线和稀疏的8-12cm口径行道树,部分低矮房屋占用道路红线。

(五)工程特点

1、地质条件:

老武黄公路(苏家墩-左岭)上街段道路工程场地地势有一定的起伏,标高介于20.00m-39.42m之间,地貌单元属长江Ⅲ级阶地垅岗地带。

根据野外钻探情况结合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综合分析,对拟建工程场地地基土的工程特性评价如下:

①杂填土,场内均有分布;②素填土,场区均有分布;③粉质粘土,只分布于局部场区;④粘土,场区均有分布。

2、水文条件:

本场区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赋存于上部填土层中,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排水入渗补给,勘察期间,测得的地下稳定不

位为0.5-0.8米。

场区附近无污染源,根据场区水质分析资料,该地下水

道路工程主要工程量

序号

项目名称

计量

单位

工程数量

1

平整场地

M2

15000

2

外购土

M3

12378

3

填土碾压

M3

12378

4

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M2

6100

5

4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M2

4320

6

4cm沥青混凝土(细沥式)

M2

12000

7

5cm沥青混凝土(中沥式)

M2

12000

8

6cm沥青混凝土(粗沥式)

M2

12000

9

侧石安砌

M

1300

10

站石安砌

M

116

11

路缘石安砌

M

6845.44

12

护坡

M3

350

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3、交叉作业施工少:

本施工段无市政地下管线,基本不存在交叉作业现象,较有利于施工。

4、交通组织:

本工程为修建路段,且是武汉市东南部的一条出口道路是联系鄂州、黄石等省内周边城市的重要通道,故在施工期间不能中段交通,只能半封闭施工。

5、工期紧,总工期为120天,施工中受高温、雨季、低温、拆迁等因素影响,同时受交通流量的影响,出现中期交叉工作复杂,后期任务大等不利情况,必须科学安排,合理调整工序,确保工程如质如期完成。

(七)采用的规范规程

1、CJJ37—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2、JTJ014—9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3、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4、CJJ44—91《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JTJ032—9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6、JTJ036—98《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7、JGJ0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8、GBJ14—8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9、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10、GB5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11、GB5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2、GB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13、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4、GB50332—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15、GB50268—9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6、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二、施工方案

(一)施工部署

1、管理目标:

质量目标:

满足设计与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确保市政合格工程。

安全目标:

严格按建设部颁发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BJ59-99)进行管理,组织施工,杜绝一切大小安全事故。

工期目标:

采用分区平行流水交叉作业,网络优化组合,确保在要求工期内完工。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目标:

按省建委颁发的《施工现场综合考评试行办法》管理,争创文明优良施工现场。

2、施工总体思路及工作面安排:

①因工程工期较紧,将工程进行分两个独立工作面,再在每工作面内进行平行流水施工,K3+890—K4+220段划为第一工作面,4+220—4+560段划为第二个工作面,每工作面遵循“先下后上,先主车道后附属工程”的施工原则。

②整体施工安排:

施工顺序安排:

路床检整→水泥稳定碎石铺筑→水泥混凝土铺筑→沥青混凝土铺筑→排水边沟→清场

3、工程由公司总承包,项目部具体实施,其组织机构见下表:

4、施工准备

(1)施工现场准备

①组织先遣人员进行项目部及工程处的驻地建设。

②布置好临时工棚作为设备、材料堆放场地。

③对照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水系调查,或发现设计遗漏或不合理的排水或灌溉用水处理方案,立即以文字报告形式向业主、监理和设计院汇报,并提出适当的处理办法或变更设计。

④搭设外电及布置供电线路。

⑤接入水源,布置供水线路。

⑥对现场的地质、地形进行调整核实。

⑦修通运输便道。

⑧混凝土搅拌站、料场的场地处理及设备安装。

⑨配备好计算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

(2)施工技术准备

①校核测量仪器,对全线进行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核并根据需要进行加

密、放线

②复核纵、横面,计算土方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土方调配。

③绘制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施工图,编制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④对技术人员及操作工人进行岗前培训及技术交底。

⑤对借土区按规范要求进行取土样试验,测定其最大干容量,最佳含水量等。

⑥对所使用的砂、石进行试验。

⑦对水泥、钢材等原材料进行试验。

⑧对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进行试配。

(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1、施工测量

(1)技术标准

 

测量技术标准严格按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确保路面坡度。

(2)技术措施

①根据指挥部提供的导线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在施工范围内建立一套导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并得到监理和指挥部复核认可,作为施工时依据。

②对经过复核认可的导线和高程控制点采用永久性保护措施,如用砼加固等,以保证其使用中的准确性。

对导线点将桩寄出路幅,在施工中,导线点毁坏后便于及时予以恢复。

③对使用的导线点和高程控制点每个月检核一次,防止由于其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施工误差。

④施工前,对所使用的经纬线仪、水准仪、测距仪等进行检校,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⑤测量建立复核制度,避免错误。

⑥进场后在监理的陪同下对路基断面进行复测,并将测量详细资料及结果报业主及监理。

⑦进场后迅速砍伐各种树木并清走,为测量放线创造通视条件。

2、清表及清淤

⑴施工前,场内表层耕植土及苗木需首先清除,采用推土机、挖机辅以人工配合,清理掘除施工范围内的表土、草皮、树木、树根、建筑垃圾等不适材料,且不能作为路基回填土。

⑵对低洼、长期积水路段重新进行软基调查,了解软基的深度、范围、土质及周围的地质情况,同时进行地下水位的调查,了解水源。

在软基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设计要求、现场调查、试验等,拟定软基处理施工方案与措施。

根据处理方案,确定软基处理的施工机械设备以及材料等。

严格按监理及业主指令深度进行,清淤干净彻底后,用压路机进行基底碾压,使其压实度大于93%,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再报监理进行断面测量,确定清淤工程量。

若出现软基,按设计或监理要求进行处理,如开挖换填、抛石等。

清淤验收后迅速进行回填施工,回填用土采用渗水性较好的填料,同时路基两侧做好地下水渗透排水沟,防止地下水反渗入路基而造成碾压时的翻浆现象产生。

软基地段填筑时,分层及接茬宜做成错台形状,台宽不宜小于2m。

压实完成后即进行压实质量的检验,测定压实,达到规范要求时,再进行下一层填料的回填施工。

若不合格,则重新翻松再充分压实,在施工过程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及地下水准的变化。

3、道路路基工程

⑴路基填筑:

路基是道路的主体和路面的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填土前,必须将原地面上的杂草、树根、农作物残根、腐植土、垃圾杂物全部清除,并将路基填筑范围内清理留下的坑、洞填平,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分层压实。

选用稳定性较好并具有一定强度的土做填料,所用填土每5000m3作一次击实试验,以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路基填筑之前对取土场的土质进行含水量测试,以保证施工时对压实度的控制。

填筑时对已填路基进行碾压,雨后将路基上的浮土清除干净并压实后再进行施工。

为保证有效路基内压实效果,按技术规范要求路基两侧填筑高度在30cm以上,并做到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松铺厚度小于30cm,尽量做到全幅全宽填筑。

填土过程中,应由路中向路边进行,可分段分层填筑,先填低洼地段,再填一般地段,严禁边坡填筑不到位,进行补宽贴坡。

填方区厚度在0-80cm范围内要求大于95%,80cm以下均应达到93%,挖方区及零填方区0-30cm范围内达95%。

当地面横坡不陡于1:

10时,可直接填筑路堤;在稳定的斜坡上,横坡在1:

10-1:

5时,将原地表土翻松,进行填筑;当地面横坡陡于1:

5时,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m的台阶,台阶顶面作成2%至4%的内倾斜坡,再进行路堤填筑。

道路外边坡度按现有地形,填方边坡1:

1.5,路基在4m以下采用1:

1.75,切方边坡1:

1。

切方高度大于8M时,在8M处设1M的碎落台,再按1:

1放坡。

填方区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超出每层路堤的设计宽度,以保证完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为保证路基面不积水,施工时路基横坡大于4%和适当的纵坡,两标段之间的路基填筑施工尽量做到同步施工,施工保证每层交替搭接10cm以上,若不能同时施工,超出交界线20m以上,采取分层搭接或阶梯接法,并保证填筑质量。

⑵压实:

路基压实是保证路基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填料的密实度、减少空隙率、增强填料颗粒之间的接触面、增大凝聚力、提高内磨擦阻力、减少形变的重要保证。

路基压实时除对填料选用、含水量进行控制外,压实机具的选用及施工工艺是其最关键的环节。

项目部将配合2-3台60T的振动压路机,压实时采用路基两侧向中央进行,压轮重叠0.4-0.5m,并全宽碾压,防止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而造成路基纵向裂缝。

每压实一层报项目部和监理进行压实度检测,被认为合格后方可下一层填筑,否则查明原因进行补压或相应处理,如土质含水量过高,可采用翻晒后平整压实。

压实度检测频率为每2000m2检测8点,不足2000m2时必须检测2点以上,必要时根据需要增加检测点,或进行触探试验、弯沉值试验。

⑶路基开挖:

在路基开挖前做好场地清理及排水工作,并做好测量放样工作,在开挖坡顶处有明显标志。

取土沿其工作面有计划地均匀进行,不得局部地度取土而造成坑洼积水,同一个工作面宜采用多机联合作业方法。

开挖时不论工程量及开挖深度大小,均自上而下进行,避免超挖或乱挖,开挖段根据排水需要挖好截水沟,根据土质情况做好防渗处理。

高切方段要及时做好边坡修整工作,并防止边坡塌方现象发生。

对房屋拆迁渣土尽可能利用,比较好的砖渣,砼渣可用于铺筑施工临时便道,处理淤泥软土地段。

地上、地下附属物如石头、杂物等能利用的就近堆放,不能利用的运至弃土场。

⑷路基整修和边坡整形:

路基表面的整修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切土或补土,并配合压实机压实,避免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

整修边坡时路堑土质边坡按设计要求坡度,自上而下进行边坡修整,不得在边坡上贴补。

边坡需要加固地段,预留加固位置和厚度,使其完工后的坡面与设计边坡一致。

当路堑边坡受雨水冲刷形成小沟时,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仔细夯实。

⑸试验路段:

路基填筑大面积施工前,取长度为100m的地段作试验路段,试验路段施工时,严格按施工技术规范施工,通过试验路段施工提出标准的施工方法和优化施工工艺来指导大面积的路基填筑施工,并掌握路基施工时的各技术指针和保证路基质量的控制手续和有效方法。

4、水泥稳定砂砾(碎石)施工

⑴、质量标准

密实度:

≥98%(重型压实)

平整度:

8mm

厚度:

厚度-8mm,极值-15mm

中线高程:

+5mm,-10mm

横坡:

±0.3%

⑵、对水泥稳定砂砾(碎石)的材料要求

①、砂砾(碎石):

集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0mm,集料的压碎值不应大于20%,硅酸盐含量不宜超过0.25%。

②、水泥: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标号为425#。

⑶、配合比设计

①、一般规定

a、水泥稳定砂砾(碎石)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包括:

根据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标准,确定必须的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在需要改善土的颗粒组成时,还包括掺加料的比例。

b、水泥稳定砂砾(碎石)的各项试验,应按JTJ057-94的有关规定进行。

②原材料试验

A在水泥稳定砂砾(碎石)施工前,进行下列试验:

a.颗粒分析

b.液限和塑性指数

c.相对密度

d.重型击实试验

e.砂砾(碎石)的压碎值试验

f.有机质含量(必要时做)

g.硫酸盐含量(必要时做)

B检测水泥的标号及初凝、终凝时间。

⑷、工艺流程

施工放样→准备下承层→拌和→运输→摊铺→初压→标高复测→补整→终压→养生

①、测量放样:

按20m一个断面恢复道路中心桩、边桩,并在桩上标出基层的松铺高程和设计高程。

②、准备下承层:

下基层施工前,对路基进行清扫,然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三至四遍,如发现土过干、表面松散,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采取开窗换填砂砾的办法处理。

上基层施工前,对下基层进行清扫,并洒水湿润。

③、拌和:

稳定料的拌和场设在砂石场,拌和设备采用6台500L的单轴式强制搅拌机和一台基层料集中厂拌机。

料场内的砂、石分区堆放,并设有电子自动计量设备和地磅,在每天开始拌和前,按配合比要求对水泥、集料的用量准确调试,告别特别是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测定集料的自然含水量,以调整拌和用水量。

拌和时确保足够的拌和时间,使稳定料拌和均匀。

④、运输:

施工时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并保持道路畅通,使稳定料尽快运至摊铺现场。

炎热天气运输时加彩条布遮盖,防止水份过度蒸发。

⑤、摊铺:

机动车道基层采用摊铺机施工,非机动车道基层采用人工摊铺。

摊铺时严格控制好松铺系数,人工实时对缺料区域进行补整和修边。

⑥、压实:

摊铺一小段后(时间不超过3小时),用40T的振动压路机静压两遍、振压一遍后暂时停止碾压,测量人员立即进行高程测量复核,将标高比设计高超过1cm,或低0.5cm的部位立即进行找补,完毕后用压路机进行振动碾压。

碾压时由边至中,由低至高,由弱至强、重叠1/3轮宽的原则碾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超过四小时)碾压到设计压实度,并无明显轮迹时为止。

碾压时,严禁压路机在基层上调头或起步时速度过大,碾压时轮胎朝正在摊铺的方向。

⑦、养生:

稳定料碾压后四小时内,用经水浸泡透的麻袋严密覆盖进行养护,八小时后再用自来水浇灌养护七天以上,并始终保持麻袋湿润。

稳定料终凝之前,严禁用水直接冲刷基层表面,避免表面浮砂损坏。

⑧、试验:

混合料送至现场半小时内,在监理的监督下,抽取一部分送到业主指定或认可的试验室,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水泥剂量试验。

压实度试验一般采用灌砂法,在碾压后12小时内进行,避免时间过长基层终凝后增大劳动强度,试验后的洞眼用C10砼进行补平。

弯沉试验在施工七天后进行。

⑨、伸缩缝:

为防止基层因伸缩开裂而影响路面结构,施工时按每15m设一条横向伸缩缝,做法是:

按位置通长断面埋设高为7cm,厚0.5cm的九夹板。

路面施工前沿伸缩缝涂一层沥青,再在上铺上无纺土工布,宽度为1m。

伸缩缝设置时,必须保证全断面贯通,严禁车道之间错位。

⑩、施工缝:

在每段基层施工结束处,安放一条横贯全宽与压实后厚度等高的木方,木方一侧稳定料充满至松铺高度,另一侧用素土回填稳定至木方高度,然后碾压成型,待下段施工段施工前,再移走木方及素土,并按伸缩缝的办法处理。

⑩、纵缝:

机动车道中心线处的纵缝,在每段施工段施工完毕后12小时内,人工将该侧的基层边坡凿成垂直形状,另幅施工时,接触面上湿润后刷水泥浆。

(5)、水泥稳定砂砾及碎石的具体实施计划

①先修筑试验路段:

在进行大面积施工之前,修筑长度为100m(桩号k1+800-k1+900)的试验路段,通过修筑试验路段,进行施工优化组合,把主要问题找出来,并加以解决,由此提出标准施工方法用以指导大面积施工,从而使整个工程施工质量高、进度快,经济效益显著。

修筑试验路段的任务是:

检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生及计划投入使用设备的可靠性;检验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及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提出用于大面积施工的材料配合比及松铺系数;确定每一作业段合适长度和一次铺筑的合理厚度;提出标准施工方法。

标准施工方法主要内容包括:

集料与结合料数量的控制;摊铺方法;合适的拌和方法、拌和速度、拌和遍数;混合料最佳含水量控制方法;整平和整型的合适机具与方法;压实机械的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②待试验路段成功后再转入大面积实施.(详见如下框图)

5、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

⑴主要施工方法

沥青路面采用沥青砼自动拌和站拌和,摊铺机摊铺的方法施工,摊铺机动车道时两台摊铺机联合作业,全幅路面一次摊铺成型。

①粘层施工

在基层完工并经验收合格后,可以进行粘层施工。

a.在洒布乳化沥青前,必须把表面的松散物质、脏物或尘土清扫干净,对粘在表面的土块,应用水清洗干净,此项工作必须达到监理工程师满意为止。

b.按设计规定喷洒乳化沥青透层后,宜立即喷洒均匀集料。

②透层施工工艺

a.乳化沥青的施工,尽量在基层施工后两三天、基层保持干净的情况下浇洒较为适宜,可减少清扫、养生的工作量,缩短工期,但要避免因7天强度不够而造成不必要的返工。

b.在清扫后的基层上根据干燥程度适当洒水,使基层保持湿润,以便乳液能渗入、吸附在基层上,并严禁车辆通行。

c.有雾或下雨时不得施工,且洒布时的气温不得低于10℃。

d.沥青加热设备应有足够的容量,用一个加热的盘管系循环,应在油罐上安装测温范围为0-200℃的温度计,以便能随时测定沥青材料的温度。

e.在沥青洒布工作前,要检查洒布车的油泵系统、输油管道、油量表、车辆速度控制系统。

喷洒前和喷洒后,应对洒布机械的输油管道及喷油嘴进行疏通、清洗,保持喷油嘴干净,管道畅通。

f乳化沥青在常温下洒布,一次洒布均匀,洒布后不流淌,漏洒部位应用手提式喷洒器进行人工喷洒或补洒。

局部多余部分应根据监理工程师的批准

进行清理。

洒布时不得污染结构物、护栏、路缘石和其它附属建筑物的表面,如有溅污,必须清除和整修,必须在乳液破乳之前(洒布后2小时内)完成,撒料后应及时扫匀,达到全面覆盖一层,厚度一致,集料不重叠,也不漏出乳化沥青。

局部有缺料时,要人工适当找补,局部集料过多时,及时将多余的集料清扫掉。

g碾压时间应在乳化沥青突破,充分渗透,水份蒸发后碾压。

施工完毕,禁止车辆通行。

⑵、沥青混凝土路面

在验收合格已喷洒乳化沥青的基层上,可以进行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

A施工前准备工作

a.沥青拌和站的建设:

沥青拌和站采用进口设备,最大产量应不小于200th,且应自动计量,称量准确(骨料±3kg,沥青±0.1kg),温度控制好(±1

℃),除尘效果好。

b.材料料场的确定。

根据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及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对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选择料场的材料进行试验,确定符合标准要求并令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满意的材料料场。

c.材料的备料。

根据初步确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各种规格的材料用量,及各结构层的施工进度计划安排,组织备料。

d.进场材料的堆放。

料场的底部采用20cm的C15砼铺筑,砌24红砖墙分隔不同规格的集料,以保证集料的质量:

玄武岩采用水洗的方法提高沥青的握裹力;为了减少集料的含水量,应在料场设置2%的坡度,并在坡度较低的一侧设置足够的排水沟,以保证雨水或地表水排出料场外。

e.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

根据优化设计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类型级配曲线,选择已进场或具有施工代表性符合质量要求的各种矿料,根据矿料颗粒组成,用图表法或试算法确定符合级配曲线要求的各种矿料的配合比例,用马歇尔试验等方法确定出最佳(改性)沥青用量。

并在试验段开工前28天报监理工程师。

B试验段的施工

根据技术规范,沥青砼路面施工前,提出具体实施方案、施工程序和工艺操作详细说明文件,并提交试验路段开工申请,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点铺筑试验路段,以检验施工工艺和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及匹配,获得改(性沥)青砼生产施工的技术指针。

C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a.拌和应将集料包括矿粉充分烘干,每种规格的集料、矿粉和沥青都必须分别按要求的配合比进行配料。

b.石料的加热温度、混合料的出厂温度,运到施工现场的温度均高于JTJ032-94的要求。

6、水泥混凝土面层

6.1施工准备:

1、洪山区丽水西路(青菱路-武金堤路)道路排水工程道路面层为24厘米厚30#水泥混凝土面层,在进行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前对砼路面所用原材料取样送有关部门检验,经验符合要求的材料做设计配合比试验;检查基层标高和压实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将路面混凝土设计配合比及基层检验数据一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放样定出路面中心线及边线,并检查基层标高和路拱横坡,当标高和横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