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274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

知识点11生物的变异及育种高考真题分类题库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1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1.(2015·福建高考·T5)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

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

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

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

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

C.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

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

【解题指南】

(1)关键知识:

DNA分子杂交技术的原理、减数分裂的过程、伴性遗传病、染色体数目变异。

(2)图示信息:

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XY、XXX、XXY。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杂交、减数分裂以及伴性遗传、染色体变异知识。

A项中,DNA探针应用于DNA分子杂交技术,采用与待测DNA上一段相同的碱基序列荧光标记而成的原理,故正确。

B项中,据图分析可知,妻子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X,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是伴性遗传病,故错误。

C项中,妻子多出的一条X性染色体只能来自其父亲或母亲,父母双方中只可能有一方患有多一条X性染色体的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故错误。

D项中,该夫妇的子代中可能出现的性染色体组成类型有四种:

XY、XX、XXX(女)、XXY(男),其中后两种为患者,即该夫妇的子代中男女都有可能患病,故错误。

2.(2015·全国卷Ⅱ·T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解题指南】

(1)题目关键信息:

“缺失”“数目增加”“数目成倍增加”“增加某一片段”。

(2)关键知识:

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及“缺失”是染色体结构变异,而染色体“数目增加”或“数目成倍增加”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原因。

猫叫综合征是患者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因婴儿时有猫叫样啼哭而得名,故A正确,B、C、D错误。

3.(2015·江苏高考·T10)甲、乙为两种果蝇(2n),下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都正常

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

C.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

D.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对染色体变异原理的理解及图形识别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的1号染色体正常,乙为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故B项错误;甲和乙的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不同,故C项错误。

甲、乙杂交产生的F1,由于1号染色体的形态不同,不能通过正常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故A项错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D项正确。

4.(2015·广东高考·T5)用秋水仙素处理某二倍体植物的愈伤组织,从获得的再生植株中筛选四倍体植株。

预实验结果如下表,正式实验时秋水仙素浓度设计最合理的是(  )

秋水仙素浓度(g/L)

再生植株(棵)

四倍体植株(棵)

0

48

0

2

44

4

4

37

8

6

28

11

8

18

5

10

9

2

A.0、2、3、4、5、6B.0、4、5、6、7、8

C.0、5、7、8、9、10D.0、3、6、9、12、15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秋水仙素、愈伤组织、预实验。

(2)图表信息:

秋水仙素的浓度为6g/L时,四倍体植株数量最多。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染色体变异以及预实验在实际中的应用。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诱导多倍体的形成,处理二倍体愈伤组织是为了获得四倍体植株。

从表中数据可判断,秋水仙素在浓度为4~8g/L范围内,诱变效率比较高,四倍体植株数量较多,所以进行实验时应在这个范围内设置浓度梯度,还要有空白对照实验,因此B项正确。

5.(2015·江苏高考·T15)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

B.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及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

白花植株的出现是由于X射线照射引起的基因突变,不一定有利于生存,故A项错误;X射线可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故B项正确;通过杂交实验,观察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故C项正确;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白花个体,可确定为可遗传变异,否则为不可遗传变异,故D项正确。

6.(2015·海南高考·T19)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

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基因”“突变”。

(2)关键知识:

基因突变的实质、特点和影响因素。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有关知识。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A项正确;X射线属于物理诱变因素,其照射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B项错误;基因突变的实质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使基因的结构发生变化,C项和D项均正确。

7.(2015·海南高考·T21)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

(2)关键知识: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异同。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有关知识。

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项错误;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个体的表现型,染色体结构变异往往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B项错误;基因突变导致基因内部碱基序列发生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因片段的重复、缺失、易位或倒位,均可使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C项正确;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项错误。

8.(2015·江苏高考·T29)中国水仙(Narcissustazettavar.chinensis)是传统观赏花卉,由于其高度不育,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因而品种稀少。

为了探究中国水仙只开花不结实的原因,有研究者开展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先制作了临时装片进行镜检、拍照,再对照片中的染色体进行计数、归类、排列,主要步骤如下:

剪取新生的根尖

卡诺固定液固定

1mol·L-1HCl解离

清水漂洗

卡宝品红染色

制片压片

镜检拍照

核型分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新生根尖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           。

(2)实验过程中用1mol·L-1HCl解离的目的是             。

(3)该实验采用卡宝品红作为染色剂,与卡宝品红具有相似作用的试剂有

     (填序号)。

①双缩脲试剂  ②醋酸洋红(溶)液  ③龙胆紫溶液  ④秋水仙素溶液

(4)镜检时,应不断移动装片,以寻找处于    期且染色体     的细胞进行拍照。

(5)由上图核型分析结果,得出推论:

中国水仙只开花不结实的原因是      。

(6)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推论,可以优先选用   (填序号)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显微观察。

①花萼  ②花瓣  ③雌蕊  ④花药  ⑤花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仙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实验和染色体变异。

(1)由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利于观察到有丝分裂的过程。

(2)HCl解离的目的是使根尖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以便于观察。

(3)醋酸洋红溶液和龙胆紫溶液都可作为染色体的染色剂。

(4)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所以该实验需寻找中期染色体分散良好的细胞。

(5)由核型图可知,中国水仙是三倍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生殖细胞。

(6)选用花药为实验材料显微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可确定联会是否紊乱。

答案:

(1)新生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

(2)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3)②③

(4)中 分散良好 (5)中国水仙是三倍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生殖细胞 (6)④

9.(2015·浙江高考·T32)某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

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或E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

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

请回答:

(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    合子。

(2)若采用诱变育种,在γ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     和有害性这三个特点。

(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等分离世代中     

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自交等    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

据此推测,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其育种过程所需的    。

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杂交所得的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       。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过程(说明:

选育结果只需写出所选育品种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

【解题指南】

(1)关键信息:

同时含D、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或E表现为中茎,其他为高茎。

(2)隐含信息:

矮茎的基因型为D_E_;中茎的基因型为ddE_、D_ee;高茎的基因型为ddee。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的特征以及育种的方法。

(1)该植物为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一般情况下其植株大多为纯合子。

(2)诱变育种时用γ射线处理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稀有性以及有害性三个特点,故需要处理大量种子,以获得所需品种。

(3)如采用杂交育种的方式,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即rrDDEE×RRddee→F1(RrDdEe),在F1自交所得的F2中选出抗病矮茎个体(R_D_E_),再通过连续自交及逐代淘汰的手段,最终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RRDDEE)。

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需进行多次的自交和筛选操作才能得到所需的纯合品种。

若只考虑茎的高度,F1(DdEe)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即自交后,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9矮茎(9D_E_)∶6中茎(3D_ee、3ddE_)∶1高茎(1ddee)。

(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式获得所需品种,首先需要将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然后使用秋水仙素对其进行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

答案:

(1)纯 

(2)多方向性、稀有性(3)选择 纯合化 年限越长矮茎∶中茎∶高茎=9∶6∶1

(4)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遗传图解如下:

10.(2015·海南高考·T29)回答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1)高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会发生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     ,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

(2)假设某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细胞,甲、乙2个模式图仅表示出了Aa、Bb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那么,图甲表示的是

     (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图乙表示的是     (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

(3)某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为2n,其产生的花粉经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植株。

单倍体是指 。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信息:

“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为2n”“单倍体”。

(2)关键知识:

基因重组的类型、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

(3)图示信息:

甲图含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含两条染色单体,乙图不含染色单体。

【解析】本题考查变异和细胞分裂图像识别的有关知识。

(1)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高等动物配子形成过程中。

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发生自由组合;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交换(交叉互换),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

(2)根据题意,该物种染色体数目为2n,图甲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2n且存在同源染色体,并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故可判断图甲表示初级精母细胞;而图乙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也无染色单体,表示精细胞。

(3)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答案:

(1)自由组合 交换

(2)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3)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5光合作用

1.(2015·福建高考·T3)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

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

【解题指南】

(1)关键知识:

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暗反应进行的场所与条件、酶活性的检测方法。

(2)思维流程:

同位素标记法

14CO2+C5

214C3,检测产物的放射性强度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与光合作用过程中暗反应有关的实验分析。

A项中,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属于光合作用过程的暗反应阶段,反应场所是在叶绿体基质中,故正确。

B项中,上述反应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故错误。

C项中,由题干中的信息“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可知,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故正确。

D项中,由题干中的信息“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可知,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故正确。

2.(2015·山东高考·T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B.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D.将洋葱表皮放入0.3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浸入层析液、时间过短、保持细胞活性、水分交换平衡。

(2)关键知识:

观察质壁分离过程、绿叶中色素的分离方法、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解析】选B。

A项,层析液是有机溶剂,叶绿素易溶于其中,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会导致色素溶解而无法进行分离,得不到色素带,故错误。

B项,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适宜刺激会使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若处理时间过短,染色体加倍的细胞过少,难以观察到,故正确。

C项,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过程包括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过程中细胞被杀死,观察到的是分别处于不同时期的不同细胞,而非一个细胞的连续分裂过程,故错误。

D项,在观察质壁分离实验中,先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再采用引流法使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故错误。

3.(2015·重庆高考·T4)将如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

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2和O2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黑暗条件下,①增大、④减小

B.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①、③增大

C.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②、③保持不变

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②减小、④增大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密闭容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

(2)思维流程:

根据选项所给条件判断细胞生理状态,即细胞呼吸大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小于光合作用→细胞对O2和CO2的利用和产生情况。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O2和CO2的产生和消耗情况。

A项条件下只进行细胞呼吸,B项条件下细胞呼吸大于光合作用,表观只进行细胞呼吸,这两项均消耗O2,产生CO2,则①②增大,③④减小,故A项叙述正确,B项叙述错误。

C项条件下,细胞呼吸等于光合作用,O2和CO2产生、消耗动态平衡,②③保持不变,故该叙述正确。

D项条件下,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表观只进行光合作用,①②减小、③④增大,故该叙述正确。

4.(2015·四川高考·T4)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物种

指标    

马尾松

苦槠

石栎

青冈

光补偿点

(μmol·m-2·s-1)

140

66

37

22

光饱和点

(μmol·m-2·s-1)

1425

1255

976

924

(光补偿点:

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光饱和点:

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

A.光强大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词:

“适宜温度”“大气CO2浓度”“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2)题表信息: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的含义。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A项,光强大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产生的O2部分进入线粒体,其余释放到细胞外,故错误。

B项,题干条件“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

1255μmol·m-2·s-1是苦槠的光饱和点,小于1255μmol·m-2·s-1时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故错误。

C项,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生产者的呼吸消耗,故错误。

D项,相对其他植物,青冈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较低,属阴生植物,所以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更适宜其生存,故正确。

5.(2015·海南高考·T9)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

B.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C.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

D.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信息:

“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

(2)图示信息:

从曲线可看出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先增后减,不同温度下影响不同。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太阳能,A项正确;由曲线可知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高于植物乙,B项正确;植物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即净光合速率,由曲线可知在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小于植物乙,C项正确;由曲线可知,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不为0,故D项错误。

6.(2015·海南高考·T24)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

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

在上述整个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O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

A.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B.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

C.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解题指南】

(1)题干关键信息:

“密闭的玻璃容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玻璃容器内CO2浓度”。

(2)关键知识:

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解析】选B。

本题考查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有关知识。

密闭容器内的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有氧呼吸,植物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只要大于0,则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就大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根据题意,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说明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从光照开始就下降,当净光合速率下降为0时,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停止下降,然后净光合速率为0保持不变,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保持不变,所以B项正确,A、C、D项错误。

7.(2015·安徽高考·T2)如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

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形成C5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解题指南】

(1)关键知识:

光反应过程与暗反应过程及反应条件。

(2)图示信息:

暗反应阶段CO2的固定过程、C3的还原过程。

(3)隐含信息:

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ATP和[H]。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相关物质的变化。

在暗反应过程中,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进来的CO2,不能直接被[H]还原,首先与叶绿体基质中C5结合生成C3,该过程叫CO2的固定,故A、B项错误。

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又形成C5,故C项正确。

D项中,光照强度变弱,光反应速度减慢,[H]和ATP的产生量减少,使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速度减慢,生成C5减少,而CO2的固定短时间内正常进行,消耗C5增多,导致C5含量减少,故D项错误。

8.(2015·江苏高考·T21)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下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B.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