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简答题60题整理打印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3610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简答题60题整理打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简答题60题整理打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简答题60题整理打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简答题60题整理打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简答题60题整理打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简答题60题整理打印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简答题60题整理打印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简答题60题整理打印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简答题60题整理打印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简答题60题整理打印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简答题60题整理打印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简答题60题整理打印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简答题60题整理打印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简答题60题整理打印版.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简答题60题整理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简答题60题整理打印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简答题60题整理打印版.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简答题60题整理打印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简答题60题(整理打印版)

1、赏析句子: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腊八粥食材丰富。

2、《北京的春节》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哪几天写的详细,哪几天写的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和“元宵”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

作者这样写使得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更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老舍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称为“零七八碎儿”;称风筝、空竹、口琴为“玩意儿”;“闲在”指的是闲暇的时间,通俗幽默、明白如话,充满北京的地域特色,读起来犹如一位长者话家常、讲故事一般亲切有味。

4、《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描写“等粥”这部分详写,“喝粥”这部分略写。

对“八儿等妈妈煮腊八粥”这一过程的描写,不仅写出了八儿嘴馋与天真可爱的特点,还写出了妈妈对八儿的疼爱,准确地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塑造了令读者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而喝粥部分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一家人吃粥时的其乐融融。

这样写详略得当,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5、《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翻译?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6、《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的中心?

《寒食》诗的前两句写寒食节长安城的白天之景,后两句写入夜时分宫廷寒食节的景象,讽刺了封建统治者滥用特权现象。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描述了牛郎与织女被银河隔断而不能相见的民间故事诗中充满了浓厚的浪漫气息,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抒发了人间别离之苦。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前两句写了中秋月色的美景,后两句写望月怀人的心情,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表达了诗人中秋望月而思念亲人的情感。

7、《迢迢牵牛星》中“迢迢”“姣姣”等叠字的妙处?

不但使诗歌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感,而且对写景写人起到了“景情并茂”的作用,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显得韵味十足,哀婉动人。

8、“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字的妙处?

一个“落”字,使作者思乡之情有了动态之美,更生动地增加了画面感,仿佛那秋思随着月光一起洒向人间。

9、《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

和同学交流。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等都是思亲的诗句,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10、“藏戏”的特点?

戴着面具、没有舞台、不受时间限制

11、《鲁滨逊漂流记》梗概的五个小标题?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12、鲁滨逊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又是如何克服的?

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鲁滨逊没有住的地方,就搭建帐篷,由于缺乏纸笔,就用刀子刻斫痕记录时间;缺乏食物,就自己畜养种植;面对危险,在住的地方插上树枝防御

鲁滨逊刚开始的孤独、绝望到后来知足安命,一心一意安排自己今后的生活,勇敢地生活。

13、鲁滨逊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鲁滨逊具有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品

质。

10、《鲁滨逊漂流记》小说用第一人称书写,有什么妙处?

使用第一人称,将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并含有大量的逼着的心理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11、鲁滨逊为什么要把“好处”和“坏处”列出来?

是为了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处境,使自己能够安身立命,在困境中找到安慰和满足,由此可以看出鲁滨逊知足安命乐观向上的性格特点。

12、通过鲁滨逊所列出来的“好处”和“坏处”,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鲁滨逊所列出的“好处”比“坏处”多,说明鲁滨逊已经克服了心理障碍,并且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当前的处境。

13、“受尽折磨的处境”指?

“宽慰的东西”指?

受尽折磨的处境指鲁滨逊孤身一人,流落荒岛,困难重重;宽慰的东西指比起葬身大海的伙伴,鲁滨逊要幸运,并且有活下去返回英国的希望。

14、如何理解“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这句话?

把好处和坏处对照,使自己能够理智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和满足,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15、你从《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

面对挫折和挑战,不要轻言放弃,摔倒了,爬起来,只有扬起自信的风帆,心态乐观,勇于拼搏,坚持下去,才能成功。

16、尼尔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刚开始调皮,贪玩,喜欢捉弄小动物,后来蜕变成一个懂事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17、汤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极富冒险精神和好奇心,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对伙伴不离不弃,绝境中坚持不放弃。

18、阅读中,如何分析作品中的主人公?

对书中的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里神态外貌的句子;评价角度不能太单一,要多面地立体地评价。

19、句子中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突出事物的某些特点,强调某种感情。

20、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和时间一去不复返作对比,写出时间匆匆流逝的无奈茫然。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21、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2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2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

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24、“我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一遭啊?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4分)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自己却没有来得及有所作为而感到焦急的情感,同时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不甘虚度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

25、作者是怎么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

(1)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表现出了日子来去的匆匆。

(2)仿写:

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随着笑声漂流;跑步的时候,日子也在脚步声中逝去;写作的时候,日子从笔尖划去……。

26、文章结尾的妙处?

首尾呼应,吐出了作者对于时光匆匆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

27、《那个星期天》“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变化?

作者在一天里的心情经历了刚开始时充满兴奋与期待;后来母亲只顾着干活,“我”感到疑惑不解,并逐渐变得焦急、不安;当最终意识到不可能出去时,“我”则变得绝望、委屈。

28、如何理解《那个星期天》中的母亲?

为生活而操劳,为了生计不停忙碌的母亲,最后还为自己疏忽了“我”的正当要求而内心惶恐自责。

29、《马诗》、《石灰吟》、《竹石》三首诗的翻译?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竹子把根深深地扎进青山里,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你是吹来酷暑的东南风,还是吹来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同以前一样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30、《马诗》、《石灰吟》、《竹石》三首诗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马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石灰吟》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情操。

《竹石》借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31、《十六年前回忆》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

本文按时间顺序,先写了父亲被捕前烧掉文件和书籍,以及工友阎振三被抓;然后写了父亲被捕时的情景,主要表现了敌人的残暴,父亲的处变不惊;接着写了法庭上父亲与敌人斗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镇定沉着;最后写了父亲遇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

虽然遭受了严刑拷打,但是他毫不动摇,依旧坚定;面对家人的时候,他用“安定”“沉着”感染着亲人,使亲人化悲痛为力量。

32、父亲平时对我的问题耐心回答,可是当我问到烧掉文件的问题时,父亲却含糊回答,表现了父亲什么?

从这句话看出父亲平常非常慈祥,有耐心;而这一次却是不耐烦地,含糊地回答我,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这件事并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对待亲人慈爱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

33、“没戴眼镜,乱蓬蓬头发”说明父亲?

“平静”表现父亲?

“慈祥”表现父亲?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34、如何理解“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充满信心,所以在极端困难、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不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屈服,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伤为力量。

35、“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父亲为什么又望了望我们?

第一、要我们明白他的意思;第二,对我们充满无限的依恋和不舍,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处境很危险,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36、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而且反复强调了父亲遇害的日子,这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照应关系。

这样写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37、如何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

固,本来。

或,有的。

于,表示比较。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人总是要死的,但每个人死的意义是不同的。

国难当头,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人,他们的死意义比鸿毛还轻,那些为了人民挺身而出的英雄,他们的死的意义是重大的,甚至远重于泰山,他们的牺牲会沉淀在历史长河中,镌刻进民族魂,被后代永远铭记。

38、《为人民服务》一文围绕“为人民服务”写了哪几个方面?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提高勇气、克服困难、互相爱护、搞好团结,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9、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上面这段话共有四句话。

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第四句是讲我们对人民有好处的办法,我们都照办。

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

40“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如何理解?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千斤重的原因是:

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东西给我们吃,自己却吃草根和鱼骨充饥,对此,我的内心极为沉重。

41、“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是指让小梁不要感情用事,要服从命令,顾全大局,“意思只有我知道”,是指要我安定两个小战士的情绪,把鱼汤喝下去,保存体力,走出草地。

42、鱼钩为什么会闪烁着金色?

这个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是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芒,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43、我为什么要把鱼钩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我把鱼钩抱起来,放在衣兜里,是想以此表达我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想要把老班长的舍己为人、忠于党和革命的崇高品质传承下去。

44、人物描写句子如何赏析?

1、判断出什么描写方法

2、分析句子内容

3、作用(表现出什么?

45、对照注释,说说故事《学弈》《两小儿辩日》的内容。

学弈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让他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

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

直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俩在一块

儿学习,但是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

人吗?

回答说:

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子争辩不休,便问他们争辩的原

因。

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正午的时

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一些,而正午时近些。

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就热

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

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46、《学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习要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47、《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诚实谦虚。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

48、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他们是怎样

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的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

49、从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50、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1、你觉得“两小儿笑曰”,“笑”有什么含义?

1、嘲讽的笑,大圣人也有不知道的。

2、骄傲的笑,我们难倒了最有学问的人。

3、痛苦的笑,孔子都不知道,那谁还能知道答案呢?

52、孔子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可取吗?

他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3、“孔子不能决也”,你能想到什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海无涯,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54、默读课文,想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

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

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是说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5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

(5分)

第一个事例是波义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溅上盐酸的花瓣变红,并制成石蕊试纸。

第二个事例是魏格纳发现南美洲东海岸凸出部分和非洲西海岸凹陷部分相吻合,进而提出“大陆漂移学说”这个论断。

第三个事例是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证实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56、最后把“?

”拉直变成了“!

”,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

”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

”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7、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58、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

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这段话是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

“吓了一跳”是因为表里的生物在“我”的想象中不会是蝎子,“感到愉快”是因为弄清缘由之后,证实了“我”关于“表里有一个活的生物”的猜测,于是感到愉快和满足。

59、父亲为什么说表里摆动的是小蝎子的尾巴?

一是为了阻止我随便动手表,二是觉得对我这样的小孩子无法讲清楚这种精密的东西的构造原理。

60、这样的话为什么我后来不再说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意识到自己的幼稚,明白父亲的表里没有蝎子,也明白了为什么表里会发出声音,所以就不再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