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2263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docx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同步练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练习题

绪 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9、“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0、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以实践为基础的性和革命性统一B、和时俱进C、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

11、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2、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和时俱进

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和时俱进

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

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单项选择题答案:

1-5C A A A  C 6-10BC ABA 11-15C A D A C

多项选择题答案:

1、BCD  2、ABC 3、CD4、ABCD 5、AB 6、BCD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和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和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

“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科学发展观中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论的哲学理论依据主要是( )

A联系的层次性原理B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观点

C世界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的观点D物无孤立之理

14、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A、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

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这里讲的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

A社会基本矛盾B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C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D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矛盾 

1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大胆地吸取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对其腐朽的东西给予坚决的批判。

这种做法的哲学理论依据主要是(   )

A内外因辩证关系B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C辩证的否定观D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画饼不能充饥

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4、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5、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6、恩格斯说: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7、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8、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9、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

 A、“抓典型”   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C、“一切经过实验”   D、“欲擒故纵”

10、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1、辩证的否定是(   )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12、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   )

A、激变论  B、直线论  c、庸俗进化论 D、循环论

13.关于事物的发展及其实质,下述正确的观点有(   )

A.事物的发展是永恒和普遍的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发展是前进性的运动或变化D.事物的质变和否定就是发展

14.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

A.人脑的机能;B.人脑的生理活动;

C.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D.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C 3、A 4、C 5、D 6、B 7、B 8、C 9、A 10、D

 11、D 12、D 13.B14、A 15.C 16.C17.C

[多项选择题答案]

1、BC 2、AB 3、BC 4、CD 5、ABC 6、ABCD 7、BCD    

8、ABD 9、ABC  10、AD  11、ABCD 12、BD  13.ABC14.AC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

A、主体和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6、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7、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8、“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9、“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10、“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11、列宁提出的: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1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具体性   B、客观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

13、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14、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15、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   )

 A、经验主义  B、先验论 C、绝对主义  D、教条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和操作系统

2、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能动的反映论和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6、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7、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

A、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C、理论可以指导实践D、理论在实践的发展中得到发展

8、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

   A、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B、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C、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D、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   )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B、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C、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10、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

   A、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B、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

   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D、认识是一个过程

11、价值的特性是(   )

   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多维性

1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

   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单项选择题答案]

 1、A 2、D 3、C 4、C 5、C 6、C 7、C 8、A

 9、A  10、B 11、A  12、B 13、A 14、C 15、D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 2、ABC 3、BD 4、ABCD 5、CD 6、ABC

7、ACD 8、CD 9、ABCD  10、ABCD11、ABCD   12、BCD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5、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和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6、上层建筑是指(   )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7、社会形态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8、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9、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10、社会革命根源于(   )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1、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12、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3、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14、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1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6、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A、经济条件B、法律制度C、传统观念D、文化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包括(   )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