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361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docx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docx

北京市海淀区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北京市海淀区2007-2008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2007.11

学校班级姓名

一、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伶俜(pìn)夙兴夜寐(sù)羽扇纶巾(ɡuān)引咎辞职(jiù)

B.违拗(wéi)望风披靡(mǐ)向隅而泣(yú)一触即发(jì)

C.装束(shù)载歌载舞(zài)臧否人物(pǐ)白头偕老(xié)

D.短暂(zàn)戛然而止(ɡá)余音袅袅(niǎo)接踵而至(zhǒ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滥觞     信誓旦旦      嘻戏     目不暇接

B.磐石     先声夺人      虔诚   怨天犹人

C.踟蹰     义气风发      俚曲     眼花缭乱

D.曙光     伉俪情深      佞臣     脍炙人口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和“楚辞”是我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文学史上“风”“骚”并举。

《孔雀东南飞》就继承了“风骚”的优良传统。

B.《古诗十九首》大都是南朝梁代萧统的诗作,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C.格律诗成熟于唐代,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李商隐的《锦瑟》为律诗,刘禹锡的《石头城》为绝句。

D.宋代有众多优秀的散文大家,如《六国论》《游褒禅山记》《伶官传序》《石钟山记》的作者,他们均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公司的灯光设计师,在室内灯光设计大赛中拿过一等奖,他的设计一定会让您的新居蓬筚生辉。

B.从教三十年的王老师常说:

“要有下辈子,还要当孩子王!

”王老师这种

好为人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乡亲们。

C.在苦难的年代,西南联大的师生高擎民族复兴的旗帜,穷且弥坚,发扬光大了“刚毅坚卓”的精神。

D.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青年学者黄丹皓首穷经,编著了《设施园艺学》等专著,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我们能否落实科学发展观,对进一步构建和谐

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B.北京公交集团双层客运分公司的一线管理人员来到管庄站,就发车间隔时间、停车规范等问题听取乘客意见。

C.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依靠再就业的优惠政策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把将

近一半以上的国家贴息贷款作为创业启动资金。

D.据了解,我市移动电话部门针对国庆期间手机短信密集发送,对今年发送量进行了预测,并事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6.默写。

(10分)

(1)《短歌行》中“           ,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用《诗经》中的典故表达了曹操求贤如渴的迫切心情。

(2)陶潜的《归园田居》里描绘了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

“      ,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3)《蜀相》中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     ”,表达了诗人杜甫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悲叹之情。

陆游则在《书愤》中赞美诸葛亮“出师一表真名世,            ”。

(4)李贺素有“诗鬼”之称,他的《李凭箜篌引》语出惊人,一句“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惊天技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则描绘了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5)姜夔的《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6)《石钟山记》描写月夜绝壁的景象摹其形绘其声:

“大石侧立千尺,   ,    ;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作者在探明石钟山得名缘由后悟出了“”的道理。

(7)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提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具备“志”“力”“物”三方面的条件,即“有志与力,         ,

             ,亦不能至也。

7.品读宋代志南和尚的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诗句所表现的景象。

(4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柳永的《八声甘州》,完成8—9题。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释]①关河:

山关江河,即山河。

②颙(yónɡ)望:

指抬头凝望。

8.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用拟人手法,明写江水无语,暗写词人面对江天苍茫的景象内心被触发的思归之情。

B.上片写词人登楼所见江天寥廓之秋景,形象鲜明,读之如亲临其境,展示出高远雄浑的境界。

C.“想佳人”以下句转换角度,由己之思人转写人之思己,化实为虚,与韦庄的“想君思我锦衾寒”有异曲同工之妙。

D.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情,点明了词人羁旅行役之苦,在上片写景的基础上畅快淋漓地直抒寂寞难耐的思乡怀人之情。

9.宋代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苏轼语:

“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

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苏轼所赞赏的柳永诗句其高妙之处何在?

请作简要分析。

(3分)

答:

                                                  

                                        

                                     

10.《诗经》多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

下面所选章节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请任选一处具体分析比、兴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分)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答:

                                                

                                                                                                            

                                              

                                              

四、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①。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②。

呜呼!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③。

悲夫!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④!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

亲附,结交

B.洎牧以谗诛洎:

等到

C.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殆:

危险

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

天数,命运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B.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而陋者乃以荆斧斤考击而求之

C.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13.对文中几个划线句子的意义或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与全文开头的“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相呼应。

B.②句论述如果不赂秦,六国就不会破灭,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C.③句形象地说明六国如果“封谋臣”“礼奇才”将会产生的结果。

D.④句并无为六国当权者惋惜之意,只是告诫后人要吸取历史教训。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16题。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

“童子何用知之?

”轼曰:

“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

“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

“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

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序。

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

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注释]本文是苏轼为范文正公(仲淹)的遗稿所作的序。

14.对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文字补充有误的一项是

A.轼从旁窃观(之)。

B.(德孺同僚)皆一见如旧。

C.又十三年,(轼)乃克为之。

D.以(之)为平生之恨。

1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答:

(2)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答:

16.结合全文内容,点明苏轼“敬爱”范仲淹的根本原因。

答: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17-20题。

诗到宋代,开辟出了另一重天地。

唐诗的总体成就大于宋诗,但宋诗绕开烂熟的唐诗套路另辟蹊径,独开天地,二者不说旗鼓相当,至少是各有招数。

对比而言,唐诗主情,开朗俊健,以境胜;宋诗主理,深幽曲折,以意胜。

唐诗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美在气骨,故瘦劲。

读唐诗如食荔枝,一时酣畅,口角生香;读宋诗如食橄榄,仔细品味,韵致无穷;唐诗如二八少女,情窦初开,人见人爱;宋诗如中年嫠妇,饱经沧桑,要欣赏除非知音。

因此,有识者多主张唐宋互补,清人提出“宋骨唐面”的境界,是颇有见地的。

北宋初始的诗坛,着意仿效唐诗的“白居易体”和“晚唐体”。

到“梅苏”(梅尧臣和苏舜钦),开始了宋诗的健康走向。

梅诗风格闲淡、用思深远,苏诗笔力豪俊、超迈横绝。

到欧阳修,开始矫正“西昆体”只讲声律辞藻,缺少社会内容的流弊,宋诗的基调已见端倪。

欧阳修作诗注重气骨,长于思理,诗歌题材广泛,这对于拓宽宋诗的内容影响深远。

此后宋诗进入成就丰硕的繁荣期。

对北宋诗坛影响最大的是“苏黄”(苏轼和黄庭坚)。

苏诗形式多样,众体兼长,感情真切动人,写来挥洒自如,特别富于个性,其早期诗的特征以超迈豪横、清雄旷放为主,后期诗则追求淡雅高远、冲淡平和之境。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身后被推崇为“诗仙”与“坡仙”。

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十项全能”式巨人,他受到士林和民间永久崇敬的原因,应归结到他既现实又超拔的文化人格定位,并以毕生之力完善自己“审美人生”的理想追求。

黄庭坚倡言“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处”,极为注重诗歌语言的借鉴和创造。

他作诗宗尚杜甫,瘦硬生新,标新立异,出奇制胜,成为“江西诗派的宗主”。

王安石诗颇具思想色彩,他以诗笔批判社会现实,抒写人生志趣,反映出士人希望改革的政治要求,他的古体诗痛快淋漓,直抒胸臆;晚年所作抒情小诗,构思新颖、妖娆多姿、千锤百炼、炉火纯青。

北宋重要诗人中,还有属于“江西诗派”的陈师道与陈与义。

南宋诗人的杰出代表是陆游、杨万里和范成大,他们都吸收了“江西诗派”的营养,而终能自成一家。

陆游多方面继承前人的艺术经验,作诗热情似火、气势如虹,唱出了民族灾难深重时代爱国主义的最强音。

他是高产诗人,存诗近万首,除沉郁悲壮的爱国诗外,还有意趣横生的多种佳作,诗歌语言简洁平易、圆转流畅,命意清新刻露、托兴深微,其整体诗风,才气豪健、议论风发,既华藻、又雅洁,既奔放、又严谨,成为一代宗匠。

南宋后期,诗坛上有“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诗格比较浮弱。

至宋末随着抗元的战鼓,诗歌创作犹自振奋,文天祥、汪元量等长歌当哭,浩气长存,为宋代诗坛添了最后一抹光彩。

(有删改)

17.清人提出的所谓“‘宋骨唐面’的境界”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请根据第一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4分)

答:

                               

                                   

18.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北宋诗歌经历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4分)

答:

                               

                                   

                                

                                   

19.宋诗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分条加以概括。

(4分)

答:

                                  

                                 

 20.有人说“唐诗是‘嚷出来’的”,表明了唐诗

的特点;“宋诗是‘想出来’的”,体现了宋诗的特点。

(2分)

六、作文,40分。

21.苏洵、欧阳修观史有所察,苏东坡访石钟山有所悟,王安石游褒禅山有所得……他们的收获得益于对历史、人生、自然、社会“求思之深”,请结合学习或生活的实际,以“求思须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800

1000字

2007-2008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2007.11

学校班级姓名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2345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14分)

6.默写。

(10分)

(1)           ,         

(2)          ,         

(3)               

(4)               

(5)           ,         

(6)           ,         

(7)           ,         

7.(4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8.答:

(3分)

9.(3分)

答:

                                                  

                                        

                                     

10.(4分)

答:

                                        

四、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1121314

15.(2分)

(1)

(2)

16.(2分)

答: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17.(4分)

答:

                               

                                   

18.(4分)

答:

                               

                                   

                                

                                   

19.(4分)

答:

                                  

                                 

                                                            

 20.(2分)

唐诗的特点

宋诗的特点

六、作文(40分)

2007-2008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07.11

一、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C。

A伶俜(pīng);B一触即发(jí);D戛然而止(jiá)。

2.D。

A嘻戏—嬉戏;B怨天犹人—怨天尤人;C义气风发—意气风发。

3.B。

《古诗十九首》大都是东汉末年文人的诗作。

4.C“穷且弥坚”意思是“人处境越穷困,意志越坚定”。

A“蓬筚生辉”

本是用以称谢他人到自家造访的客套话,这里误用于他人。

B“好为人师”意思是“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表示贬义的成语误用作褒义。

D“皓首穷经”意思是“年老还在钻研经籍”。

属望文生义。

5.B。

A“能否”与后边表达的意思不照应。

C“以上”与“将近”前后矛盾。

D缺少宾语部分的中心语,应在“手机短信密集发送”后加上“的情况”。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6.(10分)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1分)

(2)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1分)  

(3)长使英雄泪满襟(1分)千载谁堪伯仲间(1分)

(4)石破天惊逗秋雨(1分)别有幽愁暗恨生(1分)

(5)废池乔木,犹厌言兵(1分)

(6)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2分)

(7)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分)

以上每个句子出现1个错别字便不得分。

7.(4分)评分要点:

想象合理;表现景物特征;描写生动、形象;适当的使用修辞手法。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8.(3分)D。

下片抒情婉转含蓄,并非畅快淋漓。

9.(3分)要点:

概括出诗句某一方面的特点(1分);结合诗句内容(1分);对诗句的特点作具体分析(1分)。

意思对即可。

选取一个角度分析即可。

10.(4分)得分要点:

指出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本体特点;喻体特点;表现的思想内容或感情。

每个要点1分。

意思对即可。

示例1:

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②以桑叶之润泽有光,③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④诗歌以桑树起兴,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暗示了女子从年轻貌美到体衰色减,同时反映了男子对女子从喜爱到厌弃的经过,也表现出女子婚姻生活及情感经历的变化。

示例2:

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②以桑葚甘甜,鸠多食则易致醉③来比喻爱情美好,人若迷恋则易上当受骗。

④表达了女子“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的痛苦感受。

四、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1.C(殆,在这里是“几乎”“差不多”的意思)

12.B(两个“以”字都是介词,意思是“用”。

A项两个“而”字都是连词,前者表示转折关系,意思是“却”;后者表示并列关系,可以不译。

C项两个“或”字,前者的意思是“或者”,后者的意思是“有人”;D项两个“于”字都是介词,前者的意思是“比”,后者的意思是“从”)

13.D(本句意在讽谏北宋的当权者不要重蹈六国的覆辙,也有为六国当权者惋惜之意)

14.B(文中指苏轼与欧阳修、韩锜、富弼及范仲淹的二儿子、三儿子范彝叟、小儿子范德孺一见如故)

15.

(1)遗憾的是你没见过范仲淹先生。

(2)范先生的功劳品德不是凭借文章才显扬,他的文章也不是依靠别人为他作序才流传的。

16.范仲淹功德盖世。

(2分,照抄原文得1分。

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17.(4分)求宋诗深幽曲折的意理(2分),取唐诗丰腴华美的情辞(2分)。

意思对即可。

照抄原文得2分。

18.(4分)①北宋初始的诗坛,模仿唐诗进行创作;②“梅苏”(梅尧臣和苏舜钦)时期,宋诗已独具风格,开始了宋诗的健康走向;(说出一个即可)③欧阳修奠定了宋诗重视社会内容(注重气骨,长于思理,题材广泛)的基调;④“苏黄”为代表的江西派使宋诗进入成就丰硕的繁荣期。

(意思对即可。

每点1分。

时间、阶段、特点交待不清酌情扣分)

19.(4分)①名人辈出②流派众多③风格多样④形式灵活⑤题材广泛⑥佳作(作品)繁多。

1个角度1分,答出其中的任意4点得满分。

20.(2分)直抒胸臆、未加雕饰或主情;偏重知性或理性或主理。

六、(40分)

21.评分标准:

参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八岁,开始上学,有一位从京城来的读书人,拿山东石守道所作的《庆历圣德诗》给我的老师看。

我在旁边偷看,就能背诵那些词句了,问老师,诗中所歌颂的十一个人,都是什么人呢?

老师说:

“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

”我就说:

“这些如果是神仙,我就不敢知道了;如果也是人的话,为什么不能知道呢?

”先生认为我的话很奇特,就把(这些人的情况)全都告诉给我,并说:

“韩(锜)、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

”当时虽然不是了解得很清楚,但已经暗自记住了。

嘉祐二年,我才去考进士,到京城时,范先生已经去世了,埋葬之后,墓碑都立起来了。

读到碑文,我流着眼泪说:

“我知道他的为人,大概有十五年了,却不能见他一面,这难道不是命吗?

”这一年我考中了进士,才被欧阳先生知道,又通过他认识了韩先生、富先生,这些人都把我当成国士,说:

“遗憾的是你没见过范仲淹先生。

”在这以后三年,我经过许都,才认识范仲淹先生的二儿子,当今丞相范尧夫,又过了六年,才在京城见到他的三儿子范彝叟。

又过了十一年,又和他的小儿子范德孺在徐州成了同僚,全都是一见如故,并且把先生的遗稿托付给我作序。

又过了十三年,我才能写下这篇序。

唉!

范先生的功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