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二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396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二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二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二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二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二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二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二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二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二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二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二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二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二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二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二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二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二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二doc.docx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二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二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二doc.docx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二doc

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二)

亲爱的同学,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一片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那奔驰的骏马。

请自信地举起你的笔,尽情施展你的才华,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骏马跑得更快。

说明:

全卷满分为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百花园(25分)

1.将下面这首古诗抄写在答题卷相应的格子里。

要求:

正确、端正、整洁。

(3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请根据语境及拼音和加点的字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字和音。

(4分)

烦恼yōu(   )愁时,不妨读读唐诗宋词。

这样,春风秋雨会渐渐冷却你急zào(  )的情绪;“小桥流水”能慢慢松弛()你紧张的神经。

那“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那见人羞涩的村姑,无不使你怡(  )然自得,超然物外。

3.古诗文默写。

(6分)

⑴塞下秋来风景异,    。

(《渔家傲》)

⑵落红不是无情物,    。

(《已亥杂诗》)

⑶诗言志,诗人们总能通过他们的诗句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

失意时的李白用“,”道出了自己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归隐后的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来表达的他追求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生活志向;年迈的陆游用“,”来表现一个老诗人报效祖国忠心不衰之情。

4.根据提示,修改下面一段文字。

(3分)

①苏州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是一种“退隐文化”的体现。

②园林的主人们之所以要造园林,那是厌倦政治、官场失意,或是躲避战乱,或是受魏晋之风的影响,想做隐士。

③隐于市却又要无车马之宣嚣,而有山川棒木之野趣。

④怎么办?

⑤造园林!

⑥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优美闲适而与世相隔的境地。

(1)第②句中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

(2)第③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分)

改为

5.阅读下列新闻,提取下列新闻的主要信息。

(2分)

新华社北京2006年11月2日电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中国已经开始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

这位负责人介绍,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000年以来,中国已成功发射了3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

这个系统具备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范围内的定位、授时、报文和GPS广域差分功能,并已在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渔业、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正在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

中国计划2007年初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2008年左右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并进行系统组网和试验,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6.根据下表内容,完成后面两小题。

(4分)

某旅游景点统计一览表

年份门票价格(元)游客量(万人次)旅游收入(亿元)

200225471.1

200330701.8

2004351002.5

2005401253.5

200670(第一季度)30(第一季度)1.9

(1)用一句话概述旅游景点前四年的发展情况:

(2)如果乐观预测,该旅游景点2006年的情况可能是:

7.我国每个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请从下面几个节日中任选两个,各用一句话表现它们的特点。

(3分)

(例如)重阳节:

拄杖登山,老夫聊发少年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二、综合阅读芳草地(65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20分)

隆中对

陈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直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含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

“善!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

“孤之有孔明,犹鱼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3分)

①每自此于管仲、乐毅。

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④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⑤谓为信然。

⑥此人可就见。

2.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2分)

A.自董卓已来。

B.欲信大义于天下。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西和诸戎,南抚吴越。

3.分析下列句子中“为”字的用法。

(2分)

①好为《梁父吟》。

 ②贤能为之用。

③谓为信然。

④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4分)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3)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4)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5.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

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是什么?

(5分)

7.在诸葛亮的对策中,他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诸葛亮在内政和外交方面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

(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15分)

睡莲花开的声音

李云峰

⑴杰夫瑞医生是位非常著名的耳科专家,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让失聪者恢复听觉的耳蜗移植研究。

杰夫瑞医生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将耳蜗移植恢复的成功率从50%提高到了接近70%。

在他的帮助下,许多生活在沉寂里的失聪者重新获得了聆听世界的机会,其中有些失聪者的听力甚至从零恢复到了大抵正常的程度。

⑵于是,失聪病人们视杰夫瑞医生为救星,媒体称赞他是创奇者,一些机构授予他奖章;杰夫瑞自己也感到很骄傲。

⑶有一年,6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从西班牙山区来到位于慕尼黑的杰夫瑞医生的诊所,他们是得到慈善机构的捐助前来接受耳蜗移植治疗的失聪孤儿。

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领队是个叫露茜的年轻修女,她生得瘦小单薄,但性情温和开朗。

杰夫瑞医生分别为6个孩子进行了耳蜗移植,其中的3个听力恢复迅速,另外两个经过配合治疗,也逐渐有了进步。

只剩下一个叫丹的男孩,杰夫瑞医生先后做了三次耳蜗移植,但始终不见任何起色。

⑷很快,那个叫丹的男孩也似乎意识到了自己不妙的境况。

他开始郁郁寡欢,时常把自己关在病房里,并且有意回避另外5个已经“不一样”的同伴。

⑸宣布治疗结果前夕,善良的露茜跟杰夫瑞医生商量:

“是不是可以换一个方式告诉他呢?

也许在适当的场合说出真相,孩子会容易接受一些。

”是呀,成年人都会无法承受这个现实,何况他还是个孩子。

杰夫瑞医生点点头,说道:

“什么场合告诉他比较好一点呢?

”露茜略微想了想,说出一个地方—“茵梦湖”。

⑹茵梦湖是慕尼黑的一个地处阿尔卑斯山中的美丽湖泊,每到夏天,湖中会开放一片一片美丽的睡莲。

⑺在一个晴朗的清晨,杰夫瑞医生和露茜带着6个孩子前往茵梦湖。

⑻在路上,杰夫瑞医生看见露茜用手语告诉孩子们:

“我们今天要去听一听睡莲花开的声音。

”她用的是个很明确的“听”,而不是“看”——真是奇怪,难道她不明白可怜的丹什么都听不到吗?

⑼夏天的清晨,站在湖边,能看到微红的晨曦从天边一点一点泛起来。

湛蓝色的湖水里渐渐呈现出岸边树林的倒影,偶尔有几只早起的鸟儿掠过湖面,啾啾的叫声在空明的水天之间格外清脆。

⑽露茜选了一片临岸的睡莲,那些圆圆的绿叶贴着湖水,上面还带着零星剔透的露珠。

而一朵朵白色的花蕾俏皮地点缀其间。

6个孩子依次排开蹲下,露茜让每个孩子将手轻轻抚在花蕾上,她自己也挑了个能抚摸花蕾的位置,然后向孩子们做了几个手势,——指指心,指指耳朵,闭上眼睛。

于是,6个孩子顺从地照露茜的吩咐,安静地合上眼睛抚着睡莲花蕾。

⑾不一会儿,太阳升起来了。

一旁的杰夫瑞医生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些睡莲花竟是在阳光照耀的瞬间绽开的。

在静谧的安宁里,他甚至能听见花瓣爆开时的“叭”、“叭”声,那是一种很轻微的震动的声音。

如果不用心去“听”,即使正常的人也可能忽略掉。

⑿孩子们抚摸着的花蕾一朵一朵地在阳光里绽开来,虽然他们闭着眼睛,但杰夫瑞医生肯定他们都能清晰地感觉到花开的瞬间。

果然,那些孩子们惊喜极了,他们先是睁开眼睛仔细端详那些盛开的花朵,然后抑制不住地争相打着手语欢快地交流,连丹也不例外。

⒀这时,露茜站起来,微笑着向孩子们打着手势,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

“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消沉的心,就一定可以听见。

”比画完,她特别用眼睛盯着丹。

⒁丹回应了露茜一个热烈的手势,激动地扑过去和她拥抱。

接着另外5个孩子也围拢,交叠着抱成一团儿。

⒂是的,丹或许因为无法恢复听力有一点点难受,可痛苦很快就会过去,更重要的是他真的“听”懂了睡莲花开的声音。

⒃目睹一切的杰夫瑞医生静静地站在一边,许久没有动。

作为医生,他已经看惯了太多的伤心、无助乃至绝望,但现在,他却感慨地泪流满面。

人们习惯于把他看作创造奇迹的人,而实际上,这位平凡的露茜修女才是创造奇迹的人,她创造了医学无法达到的奇迹。

⒄从那天以后,杰夫瑞医生在自己的诊疗院里特意开辟出一个种着睡莲的池塘。

每年夏天,他都会让一些内心失落茫然的病人去亲身听一听睡莲花开的声音;而对于每个新来的医生或护士,他会给他们讲关于露西修女和6个失聪孩子的故事。

⒅医学治疗即使在100年以后也依然会有无法突破的极限,但现在,睡莲花开的声音却能创造某些医学上无法创造的奇迹——让那些不幸的失聪者学会用心去聆听世界,让他们在无声的岁月里保持对生活永不消退的信心。

(选自《日常的佛心》李云峰著,朝华出版社出版2006年5月。

略有改动)

1.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叙述的故事。

(2分)

2.请你将文章(5)—(16)段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其主要内容。

(3分)

3.文章第(9)段中有描写了茵梦湖清晨的美景语句,请你用单横线将其划出来。

(2分)

4.“失聪的孩子”是听不见声音的。

露茜却让这些失聪的孩子们去“听”“睡莲花开的声音”,你认为露茜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2分)

5.文章第(16段)写道:

“目睹一切的杰夫瑞医生静静地站在一边,许久没有动。

作为医生,他已经看惯了太多的伤心、无助乃至绝望,但现在,他却感慨地泪流满面。

”请你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他“感慨地泪流满面”的原因。

(2分)

6.“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消沉的心,就一定可以听见。

”露茜的这句话本来是对失聪的孩子们说的,但读了这句话,你一定会有许多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

(2分)

7.阅读全文,你认为露茜修女是一个具有什么特点的人?

(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16分)

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刘贤冰

①很久没有回家乡了。

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

想必是,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呆得再久,那份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

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病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

②这种想念,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

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所谓睹物思人,至少给思念留个出口;而且,还有现代通讯工具帮忙。

可是,在喧嚣的城市里想念村庄,就如笼中之鸟想念山林一般,找不到一草一木一石的依据,所有的想像,都会被金属丝无情地阻隔,只剩下烦躁的心绪。

我可以给家乡的亲人通电话,可是,村庄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一部完整的童年历史。

我的思念,又怎能通过一根电话线真正抵达村庄的内心呢?

③坐在公共汽车上,各种建筑物扑面而来,马路两旁的景物快速移开。

我知道,它们是不会彻底地给我的目光让路的;我不会天真地以为,那些物体移开之后,我会看到我所熟悉的田野和牛羊,还有从屋瓦缝隙里钻出的炊烟。

④我了解,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

它永无休止地制造着陌生的事物,不断地变幻着色彩。

让各种车辆像池塘里的鱼一样游动……这样看起来它是多么鲜活,多么富于动感。

它所有的企图,就是让我忘掉村庄。

可是,城市的表演,并不符合我的性情,它不断离间着我和村庄的关系,这只能增加我对村庄更加深切的思念。

⑤每天,我在城市里坐车,在城市里漫步,看城市上空偶尔飞过的小鸟,打量城市马路旁的树木花草,试图寻找关于村庄的蛛丝马迹。

因为我始终不肯相信,城市会将村庄彻底地掩埋。

将村庄彻底地阻断……

⑥忽然有一天,当我的目光无意中停在一块站牌上时,一下子惊呆了。

我坚信,我找到了村庄!

确切地说,我发现了村庄的名字。

那块很不起眼的公共汽车站牌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村庄的名字:

上钱村,下钱村,吴家湾,马家庄……虽然不是我的家乡,但它们作为村庄,也意味着一群乡人的远徙……我突然感到,那块站牌,不就是消逝了的村庄的纪念碑吗?

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

⑦又岂止是那块小小的站牌上写着村庄的名字,每一块站牌,每一条马路,甚至每一个街巷,到处都是村庄的名字,人们每天都在念叨着村庄的名字……村庄消失了,村庄的名字顽强地生存下来了。

或者说,当村庄消失的时候,它把名字传给了城市。

如此说来,城市不过是一个谎言。

它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但它却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

⑧当我回到家,急切地打开城市地图时,惊讶地发现,我们整座城市,我们引以为豪的繁华都市,它实际是由一个个小村庄连接而成的。

地图上,那些村庄的名字,星罗棋布,赫然在目;那些名字,灵动鲜活,栩栩如生,既使历经千年,也不可能被钢筋混凝土彻底掩埋。

⑨而我们所谓的城市,看起来则更像一座硕大无比的纪念碑,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无时无刻不在祭奠着被它掩埋在地下的村庄。

(选自《市场报》2005年6月21日)

1.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文章开头“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这句话的意思。

(2分)

2.说说文章写作者对村庄的思念而在文章第②段写“想念一个人”的理由。

(2分)

3.文章第④段中说“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其表现在哪里?

作者认为城市讨好“我”的目的是什么?

(2分)

4.文章第④段写道“这样看起来它是多么鲜活,多么富于动感。

”作者为什么要写城市的鲜活和富于动感?

(2分)

5.作者在第⑦段中说城市“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

联系全文看,为什么说城市背叛了乡村,制造着谎言?

(2分)

6.文章结尾说:

“而我们所谓的城市,看起来则更像一个硕大无朋的纪念碑。

”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回答作者说“我们的城市更像一个纪念碑”的理由。

(3分)

7.这篇散文感情浓郁、脉络分明。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简要梳理一下这篇散文的感情脉络。

(3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14分)

生态眼睛看中国

逸名

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地占2/3,大致可分为三级台阶。

第一级台阶是世界第一大高原——青藏高原。

第二级台阶从黑龙江最北端开始,一直到云贵高原南部,平均海拔近2000米,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秦岭、大巴山和云贵高原。

自第二级台阶以东至东南沿海为华东平原,即第三级台阶。

上一级台阶都是下一级台阶的支撑或庇护伞。

青藏高原是我国整个生态的屏障,它把寒冷空气挡在这座高墙之外,使它的东面和南部即第二级台阶形成了优良的生态条件。

温暖湿润,物种丰富。

而第三级台阶属平原生态系统,现代城市生活基本上都集中在这里,第二级台阶丰富的物种资源为第三级台阶的平原生态系统提供了生存的物资。

三级台阶中最关键的是青藏高原,它也是亚洲生态系统的支柱。

高原上的山脉就像一条条大水坝,坝顶部几乎都是冰川,既围出了大面积的湿地、河流与湖泊,又有冰雪融水源源不断地补给湿地,形成一个涵养水源的生态系统。

水是生命之源,正是这个“大水塔”维持了整个中国乃至东南亚的整个生态世界的新陈代谢。

但由于全球性气候变暖,连年干旱,青藏高原上的许多湖泊湿地渐渐干涸。

青海湖是中国第一大咸水湖,现在每年退水13厘米,干涸的过程中,矿物质析出,若干年之后,过高的矿化度会杀死湖内所有生物。

这些年来过度放牧也导致了草场退化,进一步破坏了涵养水源的生态条件。

一旦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草甸消失殆尽,整个高寒草甸将会被荒漠和沙漠所取代。

由于全球变暖,雪线退缩,使许多5000多米的雪山岩石裸露。

冰融水量减少,许多湿地与河流干涸,缺水的居民只能搬家。

云南省号称“植物王国”,但看到的绿色与之并不相符。

云南省只有西南部的森林长势良好,而中东部大部分植被很稀疏,干热河谷和干荒地区生态更加脆弱,水土流失相当严重。

在喀斯特地形区的土层很薄,很容易被侵蚀。

著名的云南石林,看上去虽然壮观,但从生态的角度去看,不过是一片石漠,在云贵许多地点,正在形成大量的新石漠区。

红色土壤流失后。

裸露出灰色的石灰岩,就像动物被剔去了皮肉,剩下骨架一样,比沙漠更难治理。

在云南的德宏地区的热带雨林,人们砍掉它改种农作物。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重要且无法替代的生态系统,农作物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与之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样做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里的湿地、湖泊也正在退缩或消失,以前碧波荡漾的纳帕海现在已消失不见。

经询问才知道.是无序开发把地下水系破坏了,就像在我们的盆底钻一个孔,高原湖盆的水全部漏掉了。

1.简要回答本文说明的中心。

(2分)

2.文章以简洁的语言扫描了中国生态的三个台阶及其关系。

请指出中国生态系统的三级台阶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分)

“第一台阶”是

“第二台阶”是

“第三台阶”是

三个台阶之间的关系是

3.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号称“植物王国”云南省的生态状况的?

(3分)

4.为什么说“三级台阶中最关键的是青藏高原,它也是亚洲生态系统的支柱”?

(2分)

5.请分析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2分)

由于全球变暖,雪线退缩,使许多5000多米的雪山岩石裸露。

冰融水量减少,许多湿地与河流干涸,缺水的居民只能搬家。

6.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的生态状况令人堪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做些什么来保护生态环境呢?

请写出你的建议。

(3分)

三、写作才华展示台(60分)

从下面两道题目中任意选择一道作文。

1.话题作文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有人骑一匹国马(指平时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征用的马),另一人骑一匹骏马,两人一路同行。

骏马咬伤了国马的脖颈,国马血流如注,但若无其事,行走自如。

后来骏马回到家中,草不吃,水不饮,浑身颤抖。

国马主人说:

“它大概是为咬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

”国马奔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材料二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台词: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

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

对于“宽容”,你有怎样的体验与认识呢?

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2.半命题作文

题目:

需要我

要求:

(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例如“亲人、朋友、老师、同学,以及社会”之类词语),使题目完整。

(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百花园(25分)

1.略。

2.忧躁chíyí

3.⑴衡阳雁去无留意 ⑵化作春泥更护花 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4.

(1)“园林的主人们之所以要造园林,那是因为厌倦政治、官场失意,或是躲避战乱,或是受魏晋之风的影响,想做隐士。

”或“园林的主人们之所以要造园林,那是厌倦政治、官场失意,或是躲避战乱,或是受魏晋之风的影响,想做隐士的结果。

(2)“宣嚣”改为“喧嚣”。

5.中国已经开始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或中国将发射35颗北斗定位卫星。

6.

(1)虽然门票逐年上涨,游客量却不断增加,旅游收入不断提高。

(2)游客量可能因门票上涨幅度大而减少,但旅游收入却大幅上升。

7.示例:

清明节:

雨也纷纷泪也涟涟,思也悠悠意也绵绵。

纷纷清明时节雨,点点滴滴落心头。

端午节:

龙舟竞发千帆舞,汩罗江畔吊屈原。

吃粽子赛龙舟,一缕英魂万古传。

中秋节:

两岸共赏月,一心盼团圆。

月到中秋圆,亲人心相连。

二、综合阅读芳草地

(一)

1.①常常;②器重、重视;③大概;④亲自,亲身;⑤确实这样;⑥接近、趋向。

2.D

3.①唱②被③是④作为 

4.

(1)这个人只能去见他,不能让他屈尊前来。

将军(指刘备)应该委屈点亲自前去拜访。

(2)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兵力,挟持了周天子来命令诸侯各国,(我们)的确不能与之争强夺势。

(3)我没有正确估价自己的德行和能力,想要为天下伸张正义,但是我的智谋有限,所以一再失败,直至现在。

(4)现在曹操已拥有上百万军队,挟持天子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胜。

5.“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

在徐庶看来,“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为“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

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原因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欲信大义于天下”但“智术浅短,遂用猖獗”,希望能得到好的计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7.最终目标:

成霸业,兴汉室。

战略方针: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二)

1.露茜修女带6个失聪的孩子到茵梦湖“听”睡莲花开的声音。

(意思对即可)

2.第一层(5-6):

写丹无法恢复听力,杰夫瑞和露茜商量如何将真相告诉他。

第二层(7-15):

写杰夫瑞和露茜带孩子们去茵梦湖听睡莲花开的声音,让丹感受生活的美好。

第三层(16):

写杰夫瑞的感受,称赞露茜是奇迹的创造者。

3.(划线略)(微红的晨曦………格外清脆)

4.让这些失聪的孩子学会用心去聆听世界,使他们明白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感受世界,从而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意思对即可)

5.为失聪的孩子们找到了聆听世界的这种独特方式而欣慰,为露茜修女创造的奇迹而激动。

(意思对即可)

6.略。

这道题目是开放性试题,只要围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