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斑秃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5519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斑秃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儿童斑秃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儿童斑秃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儿童斑秃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儿童斑秃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儿童斑秃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儿童斑秃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儿童斑秃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儿童斑秃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儿童斑秃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儿童斑秃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儿童斑秃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儿童斑秃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儿童斑秃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斑秃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

《儿童斑秃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斑秃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童斑秃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Word文件下载.docx

Cu

Mg

斑秃组

85

0.71±

0.07

108.19±

11.37

1.06±

0.31

1.12±

0.22

21.21±

0.88

对照组

70

0.73±

109.06±

12.40

1.10±

0.27

0.25

21.52±

0.79

t

 

2.03

0.46

0.85

1.59

2.28

P

<

0.05

>

有学者认为斑秃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也可能是病因之一,约有10%~20%的斑秃患者有家族史,精神因素常是诱发及促使病情加重的原因[1]。

除免疫功能紊乱、精神因素、遗传因素外,性激素及其受体改变、微量元素及微循环等改变可能亦与斑秃有一定关系。

而儿童微量元素的缺乏及营养不均衡(不在本文探讨之列)与斑秃的关系日渐引起注意。

锌是人体最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广泛调节着机体代谢,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锌是构成人体多种酶、辅酶的必需元素,并参与这些酶的激活,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组织修复以及在维持人体免疫功能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能保护皮肤和毛发,促进骨骼和牙齿的发育。

镁是细胞内除钾以外的第二大阳离子,有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在防止脂质过氧化、促进蛋白合成、参与信号传导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缺镁可导致脂质过氧化物的增加,从而增加细胞毒性,并影响蛋白合成。

本实验通过对85例斑秃患儿血清锌、钙、铁、铜、镁5种微量元素的测定,并与同期正常体检儿童70例进行对照,发现斑秃患儿血清锌、镁水平显著降低(P<

0.05),钙、铁、铜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推测儿童斑秃的发病可能与血锌、镁低有关。

但本文样本数尚小,有待于扩大样本数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

[作者单位]1西安市儿童医院皮肤科,陕西西安710003;

2西安市莲湖区中医医院,陕西西安710082

[作者简介]刘晓红(1961-),女,河北省石家庄市人,主治医师,大专,主要从事儿童皮肤病的临床工作

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障碍病人的血清微量元素测定

[作者:

孙剑余海鹰等 

来源:

未知 

【字体:

小大】 

点击数:

 

繁体版]

现已发现,许多微量元素在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与精神病理学有关联。

作者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化学教研室协作,对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及健康成人的血清微量元素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一)实验对象:

均为1994年10月~1995年7月住我院精神科的病人。

  1.入组条件:

①入组病人的诊断必需符合CCMD-Ⅱ-R标准,②病人均系居住于常(州)武(进)地区的居民,③实验前2周内无服抗精神病药物史,无服铁剂、钙剂、激素等对体内微量元素代谢有影响的药物史。

④病人经血尿粪常规、肝功能、空腹血糖、肾功能等化验及x线胸透、心电图、脑电图检查均正常。

⑤病人均食用我院营养食堂提供的住院普通膳食。

  2.精神分裂症组:

共105例(男57例,女48例),年龄16~55岁,平均29.38±

8.95岁。

  3.情感性障碍组:

共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18~73岁,平均34.90±

13.90岁。

  

(二)正常对照组:

共100例(男49例,女51例),年龄17~48岁,平均27.56±

7.67岁,均为居住在常武地区的健康居民(常规体检中的自愿人员),均无器质性疾病,取样前2月内无任何服药史。

  二、方法

  

(一)样本采集:

实验对象禁食12小时以上,均在早晨6时空腹状态,采用常州产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肘正中静脉血3ml,注入有塞试管(第二军医大学提供),血凝约1小时后离心10分钟(2000转/分),分离出血清置于塑料血清管(第二军医大学提供),加盖密封,置于-20℃冰箱中保存。

实验组分别于治疗前、二周末、四周末及六周末共取样四次;

对照组,一次性采样,方法同上。

  

(二)血清元素的测定方法:

锌、铜、铁的测定:

取血清0.30ml,加双蒸水2.00ml,钙、镁的测定:

取血清0.10ml,加含1%Srd2的%HN03液3.00ml,分别与标准牛血清样品(北京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GBWO9131)混合,用WFX-L2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平行测定。

结 果

  一、治疗前精神分裂症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微量元素比较见表1。

    表1 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前血清微量元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精神分裂症

±

s,n=105)

s,n=100)

P

血清钙

 2.53±

0.40

 2.23±

0.18

6.810

<0.001

血清镁

0.82±

0.97±

0.19

5.615

血清锌

10.03±

3.35

13.15±

2.83

7.177

血清铜

15.98±

4.60

12.83±

2.78

5.878

血清铁

25.82±

10.70

20.32±

6.28

4.464

  表1显示,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血清钙、铜、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镁、锌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

  二、治疗前情感性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微量元素比较见表2。

    表2 情感性障碍病人治疗前血清微量元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情感性障碍

s,n=29)

 2.52±

0.30

6.497

0.80±

0.23

3.964

10.17±

2.72

5.032

16.07±

4.07

4.928

27.38±

8.05

4.990

  表2显示,情感性障碍组治疗前血清钙、铜、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镁、锌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

  三、精神分裂症组治疗期间微量元素变化见表3。

     表3 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期间微量元素变化(

治疗前

二周末

四周末

六周末

2.53±

2.42±

0.36*

2.46±

0.29

2.27±

0.24**

0.86±

0.20

0.90±

0.21**

0.93±

0.16**

10.09±

2.23

12.03±

3.77**

11.86±

3.74**

15.77±

3.05

14.98±

3.41

13.90±

3.12**

24.04±

9.93

23.17±

8.89

21.96±

9.69**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1

  表3显示:

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四周末及六周末血清镁、锌极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

治疗六周末,血清钙、铜、铁极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

  四、经统计学处理,精神分裂症组、情感性障碍组及对照组血清微量元素均无性别差异,P均>0.05~0.5。

讨 论

  微量元素通过参与酶与受体功能的调节来控制生理过程和基因表达[1]。

对精神疾病领域的研究还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血清中铜、锌、铁明显下降,并且,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血精中铜、锌、铁、锂的含量无显著影响[2]。

本研究发现:

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前的血清钙、铜、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镁、锌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还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及氯丙嗪等)治疗四周末及六周末血清镁、锌极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六周末血清钙、铜、铁极显著低于治疗前。

这似乎更能说明,精神分裂症病人随着治疗的深入,病情的逐步缓解、其微量元素的含量逐步接近于正常范围。

或许,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值,可作为判断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缓解的生化指标。

与Bowman等[3]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血清铜高于正常人的报告一致。

Kornhuber等[1]发现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死后脑组织中铁含量增高,似乎与本研究中精神分裂症病人血清铁高于正常人的结果相符,或其两者间存在某种平行关系。

  本研究与国内学者的研究报告[2]存在一定差异,我们认为,标本的采集时间可能是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因为病人在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发生着动态变化。

Maes等(1994)报道了48例抑郁症病人血锌浓度显著低于正常人的研究结果,并发现血锌浓度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4]。

情感性障碍病人治疗前血清钙、铜、铁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然而血清镁、锌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

其中血锌显著降低的结果与Maes等的报道一致,进一步证实了情感性障碍与锌元素缺乏有关。

由于本组资料中情感性障碍的入组病人较少,末将躁狂相与抑郁相分开统计,故尚缺乏更强的说理性,有待于扩大样本进行研究。

  有趣的是,我们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与情感性障碍病人血清中微量元素变化的一致性。

这与临床上精神分裂症病人常伴有情感障碍、以及情感性障碍病人常伴有片断的精神病性症状是否有关,似乎有商讨余地,或许精神分裂症与情感性障碍两者本身即具有同源性。

作者单位:

孙 剑,余海鹰,崔 庶,王云征,刘龙林,杨 彬,解放军第三医院全军精神卫生中心,常州,213003

     何帮平,盛 华,第二军医大学化学教研室

参考文献

[1]KornhuberJ,LangeKW,KruzikP,etal.Iron,Copper,Zine,MagnesiumandCalciuminpostmortermbraintissuefromschizophrenicpatients.BiolPsychiatry.1994,36

(1):

31.

[2]王树本,陈桂芳,赵秉周,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测定.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7,20:

217.

[3]BowmanMB,LewisMS,Thecopperhypothesisofschizophrenia.NeuroscienceBioRev,1982,6:

321.

[4]MaesM,D’HaesePC,ScharpeS,etal.Hypozincemiaindepression.JAffectdisord,

1994,31

(2):

135.

黑龙江省胃癌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9年第3期第18卷临床医学

作者:

庞达 刘凤玉 邓中慧 孙金霞 曲宏岩

单位:

庞达 曲宏岩(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150040);

刘凤玉(哈尔滨医科大学科研处);

邓中慧(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肿瘤科,萝北县人民医院,154200)

  胃癌发病率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我国胃癌的发病有地理分布的特点[1],不同地区微量元素的分布有较大差异,胃癌患者体内微量元素的变化与癌变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并可作为胃癌诊断、复发、转移的判断指标[2,3],本文测定了胃癌患者血清中Cu、Zn、Fe、Mn、Ca含量及Ca/Zn比值,以探讨微量元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

  临床资料

  病例选自1993~1997年来我院就诊的黑龙江省部分胃癌及胃良性疾病患者。

  胃癌患者112人,男77人,女35人,男∶女为2.2∶1。

平均年龄55.3岁,35岁以下青年胃癌10例,36~60岁58例,60岁以上44例。

  胃良性疾病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3例,胃溃疡37例),35岁以下19例,36~60岁46例,60岁以上15例。

  健康对照组100名,男66例,女32例,35岁以下23名,36岁~60岁56名,60岁以上21名。

  检测方法 胃癌、胃良性疾病及对照组均取空腹静脉血2ml,分离血清备用。

取分离好的血清0.5ml经消化混合液加热消化至澄清透明,定容至50ml,采用PE302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铜、锌、铁、锰、钙及铜/锌比值,并将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

  结果

  2.1 胃癌、胃良性疾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微量元素的比较 胃癌、胃良性疾病患者血清铜、锌、铁、锰、钙及铜/锌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锌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

其中胃癌病人84.2%血清铜升高,62.7%血清锌降低。

表1 胃癌、胃良性疾病对照组血清微量元素水平

  (

s,μg/L)

微量元素

胃癌

胃良性疾病

1.29±

0.41

1.25±

0.51

0.92±

0.37

0.99±

0.43

1.39±

0.34

0.54

1.43±

0.66

1.22±

0.55

Mn

0.13±

0.08

0.09±

0.08±

0.04

104.58±

31.20

121±

29.22

142.11±

26.19

Cu/Zn

1.36±

0.47

0.33

0.83±

  注:

P<0.05~0.012.2 各组受检者根据职业、居住地、年龄段分组,并对每组内受检者血清微量元素及铜/锌比值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职业、居住地、年龄段受检者血清中微量元素的比较

  受检者

例数

铜/锌

 胃  癌

112

职业

农民

53

1.31±

0.36

0.44

0.32

0.06

106.16±

31.80

1.38±

工人

37

1.28±

0.45±

1.37±

0.11±

105.19±

46.70

干部

22

0.89±

0.38

1.41±

0.39

0.10±

104.11±

50.67

 年龄

<35

10

0.45

1.40±

0.14±

102.19±

52.20

1.35±

36~60

58

107.11±

36.79

≥61

44

1.34±

0.49

0.88±

0.01

103.38±

36.10

住地

农村

71

1.33±

0.91±

0.12±

104.74±

49.51

城市

41

1.27±

0.48

103.79±

28.78

0.52

 对照组

100

45

0.58

1.20±

0.07±

144.18±

47.90

0.81±

32

1.21±

141.72±

38.77

23

0.87±

1.23±

0.28

140.19±

46.62

0.84±

年龄

0.35

143.58±

61.30

0.50

56

1/24±

0.09

141.77±

36.90

0.85±

21

143.11±

40.21

142.92±

46.78

52

0.26

1.19±

142.02±

37.43

P<0.012.3 铜/锌比值对胃癌的诊断价值,以健康对照组(

s)为正常值上限,则胃癌组高出上限的为88例,占70%。

胃良性疾病组13例,阳性率16.3%。

  2.4 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112例胃癌,10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被测的5种元素含量及铜和/锌比值为自变量,逐个引入非条件回归模型,最终进入方程的是钙和铜/锌比值。

钙的偏回归系数(β)为-0.007标准误(S

)为0.003,比数为(OR)为0.9957,95%CI为0.9909~0.9990,铜/锌比值的β为1.9789,S

为0.4801,OR为8.0914,95%CI为3.8614~17.6627。

经WaldX检验,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

而铜/锌比值可能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钙可能是个保护因素。

  2.5 不同病理类型的胃癌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比较,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血清中所测5种元素及铜/锌比值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微量元素含量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恶性肿瘤及一些良性疾病患者出现血清铜浓度升高和Cu/Zn比值升高的变化,而且认为Cu/Zn比值比单一测定血清铜和锌更有意义,有学者用Cu/Zn=0.98这样一条直线将正常人和癌症患者区分开来,91.8%的癌症患者在直线上方,8.86%的正常人在直线下方[6],本文结果表明,由于血清铜增高及血清锌下降的病人分别占患者总数的84.2%及62.7%。

所以因Cu/Zn比作为诊断标准对早期癌的诊断更可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铜、Cu/Zn比值升高则发生胃癌相对危险度升高,提示Cu/Zn比值可能是诱发胃癌的危险因素,而锌、钙含量增加,发生胃癌的相对危险度降低,提示锌、钙可能对消化道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目前认为铜离子可通过超氧化过程引起生物机体损伤,胃癌患者血清锌水平低于健康人,可能是由于铜、锌在体内吸收呈拮抗作用,铜吸收增加,抑制了锌吸收,另外,胃癌病人常伴有吸收障碍,造成锌摄入不足,锌缺乏导致机体消除氧自由基障碍,造成DNA损伤,引起癌变的发生。

  微量元素对胃癌诊断和治疗的价值 Cu/Zn比值对胃癌诊断的阳性率为70%,萎缩性胃炎等良性疾病的假阳性率为16.3%,因此结合病史及其它检查结果,Cu/Zn比值可做为胃癌的一项辅助诊断指标,或做为高发地区和高危人群的一项筛检胃癌患者的普查手段。

  作者简介:

庞达,男,1962年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营养性贫血病儿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

发布日期:

2005-01-25

【摘要】 ①目的 探讨儿童营养性贫血与血清微量元素铁、钴、锌、铅水平的关系。

②方法测定80例营养性贫血病儿血清铁、钴、锌、铅、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计数,并与33例健康儿童进行了比较。

③结果贫血组儿童血清铁、锌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铅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3.014~8.353,P均<0.01);

钴含量差异无显著性(t=1.933,P>0.05)。

血清铁含量与轻、中度贫血呈正相关(r=0.507,0.912,P<0.01);

钴、锌含量与中度贫血呈正相关(r=0.891,0.856,P<0.01),与轻度贫血无相关性(r=0.052,0.116,P>0.05);

铅与中度贫血呈负相关(r=-0.625,P<0.01),与轻度贫血无相关性(r=0.060,P>0.05)。

④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