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28412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了解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的历史事实。

2、理解:

帮助学生理解以“柔术”治天下为主要特征的“光武中兴”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官僚地主兼并土地、豪门世族跋扈、私人武装不断出现,东汉王朝逐渐走向衰败。

重点、难点:

光武中兴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刘邦建立西汉之后,经过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盛局面,但是到了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特别是在王莽篡权之后,实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引起社会混乱,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这个时候正需要一位有作为的人安邦定国、重整朝纲,终于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人建立了东汉政权。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亡。

新授:

光武中兴

建立东汉政权。

背景、时间、建立者。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公元9年,外戚①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措施(6点)

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

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局面形成: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学生阅读(p.64)。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

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

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材料研读(p.65)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童谣鲜明地勾勒出跋扈将军梁冀骄横统治下的社会不平:

刚正不阿者,冤死于道旁;心术不正者,反而升官封候,享尽荣华富贵。

这是沉痛的呼声,也是愤怒的呼声。

黄巾起义

时间、领导者、特点、影响。

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起义军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丁土崩瓦解的境地。

面对黄巾军的强大攻势,东汉统治者调集军队进行镇压,同时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致对付农民起义。

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黄市军受到重挫,损失惨重,起义首领张角因病去世,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

黄巾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

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蹶不振。

小结:

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东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刘秀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统治政策,以“柔术”治天下;衰败的主要原因和表现是土地兼并严重;官僚世族把持政权;私人武装不断出现。

知识拓展:

州牧割据(p.66)

作业:

课后活动(p.66)

1算一算:

这些东汉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多少岁?

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岁?

东汉后期10个皇帝即位时的平均年龄为9.5岁,平均寿命24岁。

2、想一想:

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外戚和宦官争权夺利,肆意搜刮,天灾人祸不断,人民被逼向死亡的边缘。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安徽)练习: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01  组合列举

知识点1 光武中兴

1.公元9年,外戚________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_,西汉灭亡。

他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2.公元25年,________称帝,定都________,史称东汉。

他就是光武帝。

3.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________,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4.光武帝下令合并________,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____________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5.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____”。

知识点2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6.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________与________交替专权的局面。

知识点3 黄巾起义

7.184年,太平道创立人________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8.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____________的境地。

西汉定都长安,东汉定都洛阳,西汉的建立者是刘邦,东汉的建立者是刘秀。

02  辨析改错

9.东汉统治后期,政治动荡,社会危机严重。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咸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 】改正:

(2)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 】改正:

(3)东汉后期出现诸侯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 】改正:

(4)185年,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 】改正:

03  单项选择

知识点1 光武中兴

10.公元9年,废孺子婴(刘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的西汉外戚是()

A.嬴政B.刘邦C.项羽D.王莽

11.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了一位历史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开创繁荣局面的故事。

下列措施与这位历史人物无关的是()

A.释放奴婢B.建立刺史制度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12.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刘秀勤于国政,改革开拓,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恢复和发展,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

史称()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

C.百家争鸣D.休养生息

知识点2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

13.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等现象。

这些现象印证了当时()

A.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

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14.东汉末年,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在贫苦农民中树立威望后率众发动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

A.陈胜B.吴广C.刘秀D.张角

15.下列关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一场农民大起义B.起义的领导者张角创立了太平道

C.推翻了腐朽的东汉王朝D.深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16.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

下列选项与其无关的是()

A.州牧势力的膨胀B.农民起义的打击

C.王莽施政的危害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7.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D.都沉重打击了当时的统治者

04  材料解析

1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岁)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材料二:

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1)材料一反映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现象?

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怎样的弊端和危害?

(4分)

 

(2)材料二中的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

分析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

(4分)

 

(3)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的事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4分)

 

19.(12分)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又因皇帝姓刘而被称为“刘汉”。

汉朝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作出了巨大贡献。

(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4分)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西汉

东汉

(2)西汉初期和东汉初期各有一个治世局面,请写出这两个治世局面的名称及采取的共同措施。

(4分)

 

(3)西汉和东汉的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

请结合汉武帝和光武帝的事迹,各举出两例进行说明。

(4分)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01组合列举

1.王莽 新朝 2.刘秀 洛阳 3.奴婢 4.郡县 少数民族 5.光武中兴 6.外戚 宦官 7.张角 8.土崩瓦解

02辨析改错

9.

(1)× “咸阳”改为“洛阳”。

(2)√ (3)× “诸侯”改为“外戚”。

(4)× “185”改为“184”。

03单项选择

10.D 11.B 12.B 13.D 14.D 15.C 16.C 17.B

04材料解析

18.

(1)即位的皇帝大都年幼。

(1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不堪,时局动荡不安。

(3分)

(2)太平道。

(1分)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民间的反抗情绪蔓延,人民不能忍受东汉的黑暗统治。

(3分)(3)由于即位的皇帝年龄幼小,产生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使得朝政腐败,社会动荡黑暗,最终导致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爆发。

(4分)

19.

(1)公元前202年 刘邦 长安 公元25年 刘秀 洛阳 

(2)西汉:

文景之治;东汉:

光武中兴。

(2分)共同措施:

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2分)(3)汉武帝:

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使诸侯国越分越小;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统一制造五铢钱等。

(2分)光武帝: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各少数民族内迁等。

(2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一、选择题

1.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

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

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  )

A.秦朝B.西汉C.新朝D.东汉

2.以下都是两汉时期的皇帝,按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③①

D.③④①②

3.下列帝王中哪位在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  )

A.汉武帝B.王莽

C.汉景帝D.光武帝

4.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有(  )

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②减轻刑罚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D.①③④

5.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比较安定

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C.人口增加

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

6.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  )

A.皇帝专权

B.外戚专权

C.宦官专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7.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的实质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

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

8.东汉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反映了东汉后期的哪一社会状况(  )

A.封建统治异常腐朽黑暗

B.农民处于无衣无食境地

C.各地农民不断起来反抗

D.黄巾起义瓦解东汉政权

9.与秦末农民战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特征是(  )

A.创立宗教组织

B.反对暴政

C.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

D.提出了口号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汉之难,无国能敌。

今王谋反,吾身为皇亲国戚,怎能在此观望?

大汉有我,必定中兴!

(1)材料一中的“中兴”指哪个朝代?

这段话是谁说的?

“大汉”是谁开创的?

材料二 如图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怎样的政治状况?

材料三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史实?

它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结合材料三,你能比较一下这次起义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异同点吗?

1.B

2.C [解析]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依此判断,C符合题意。

3.D

4.A [解析]光武帝刘秀在位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包括释放奴婢、减轻刑罚、裁减官员和严惩贪官污吏等。

5.D [解析]这一时期农民的负担减轻了,而不是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

6.D

7.A [解析]外戚是封建皇帝的外族,宦官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封建专制制度为他们专权提供了基础。

B项是造成地方割据的根源,C项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直接原因,D项是一种表面现象。

8.C [解析]民谣表达了民众对于“吏”的压迫勇敢抗争的坚忍意志,故C项符合题意。

9.A [解析]本题是一道比较类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黄巾起义有“太平道”这个宗教组织,而秦末农民战争中没有宗教组织。

故选A。

10.[解析]本题考查东汉兴亡的基础知识。

(1)问从材料中的“中兴”等知识点进行分析判断。

(2)问根据材料和图片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

第(3)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不难回答。

第(4)问考查黄巾起义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异同,主要从性质、口号、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东汉。

光武帝刘秀。

刘邦。

(2)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3)黄巾起义。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4)不同点:

①陈胜、吴广起义带有偶发性;而黄巾起义是经过长期酝酿,有组织、有准备、有统一领导的行动。

②陈胜、吴广起义临时采用带迷信色彩的活动作了简单的舆论准备;而黄巾起义利用太平道,运用宗教作掩护,进行了10多年的宣传、组织、准备,宣传和组织群众的手段和形式更为高明。

相同点:

它们都是用农民起义的形式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